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影像學在腹部疾病中的價值

21世紀以來影像學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檢查手段層出不窮,CT、MRI軟硬件設備及技術的創新、無線視頻膠囊內鏡以及內鏡超聲等技術的應用,可謂百花齊放,以至于臨床醫生不知如何選擇。只有深刻了解各項技術的特點及優缺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既給予病患者最恰當的檢查方式,又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及醫療費用的不必要開支。
2013年初由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描述了中國癌癥發病形勢。中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50萬,因癌癥死亡約250萬。從病種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惡性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76.39%,消化系統腫瘤占其五,胃腸道腫瘤占其三。
腹部器官、疾病眾多。本節僅以胃腸道疾病為例來說明影像學在其中的價值。
一、胃腸道影像學檢查方法
一般而言,疑有腹部外科疾病如空腔臟器破裂、胃腸道梗阻及腹部不透X線異物,應首選X線平片檢查;疑病變位于胃腸道腔內,比如淺表潰瘍、早期或炎癥時,因病變位于黏膜面,則應選擇胃腸道氣鋇雙對比造影和內鏡檢查;要了解胃腸道病變,尤其是腫瘤病變向胃腸道外侵犯及淋巴轉移情況,則應選擇CT掃描。膽囊和膽道病變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疾病,超聲由于簡便易行、準確性較高,常作為首選檢查方法,但是在顯示膽總管下段及膽胰結合部病變時CT優于超聲,可作為超聲檢查的補充。磁共振膽道成像(MRCP)能顯示膽道梗阻平面、梗阻端形態、腔內及管壁情況,其準確性與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接近。對于位置深在的胰腺、后腹膜腫瘤,常規X線平片、胃腸道造影及其他相關造影檢查只能間接顯示這些器官輪廓和特征,CT、MRI能直接顯示這些器官內部結構及微小病變,極大地提高了病變檢出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尤其是對癌腫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極為有益。雙期強化螺旋CT掃描具有優良的空間分辨率,可作為胰腺疾病的首選方法。
1.消化道鋇劑造影
禁忌證較少,病人較易接受,僅鋇劑口味稍有不適,工作易于開展。應用不同的體位及投照角度,氣鋇像、黏膜像、充盈相及壓迫像技術的應用,消化道全程均可檢查,幾無盲區,對胃腸道黏膜、黏膜下病變顯示良好,消化管腔外壓性改變亦可顯示,利于觀察病變縱向的累及范圍,并可了解胃腸道形態及動力學改變,但不能顯示胃腸道周圍及周邊臟器受侵犯情況。
2.內鏡檢查
內鏡檢查病變顯示直觀,通過組織活檢,可同時獲得病理結果。缺點是禁忌證、并發癥較多,操作技術復雜,僅能顯示黏膜及黏膜下病變,存在盲區(如胃底部),管腔狹窄或迂曲反折處無法通過,檢查有一定痛苦,部分患者不易接受。無線視頻膠囊內鏡(WCE)雖可檢查整個消化管腔,但費用較高,無法自主選擇觀察部位及角度,仍存在盲區,影響檢查效果。
3.CT檢查
CT胃腸道檢查禁忌證較少,可同時獲得病變的大小和腔壁增厚的范圍、程度及周圍臟器的浸潤、轉移情況,有助于疾病的定性及分期。多排螺旋CT可進行薄層掃描及多平面重組(MPR)、容積重建(VR)等多種后處理技術,極大地提高了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比較患者對乙狀結腸鏡與CT結腸顯像兩種檢查方式在篩查結直腸癌中的反應,發現更多的患者愿意通過結腸CT進行篩查,這一傾向在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為突出。CT動脈灌注是反映胃腸癌肝轉移化療后效果和患者生存時間的最佳預測指標。能譜CT單能量成像對評估局限于黏膜內胃癌的準確性及圖像質量分析具有重要價值,40~70keV單能圖像可以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對局限于黏膜內胃癌的檢出率。能譜CT圖像對胃癌分期的準確性明顯高于常規CT。
4.MRI檢查
隨著高場強、超高場MRI的普及、快速采集序列的成熟和多通道線圈及并行采集技術的應用,單幀圖像可在亞秒時間內獲得,使胃腸道的MRI檢查逐漸走上前臺。MRI可任意平面、多參數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信號多樣利于區分組織成分,可以同時顯示胃腸道及周邊結構,而且無電離輻射,在某些方面顯示出一定的優勢。MRI三維容積快速T 2WI序列與常規二維T 2WI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彌散加權成像(DWI)有助于病變探查及定性病灶,還可作為實體腫瘤的一個生物學標記物用以早期評估治療效果。而近年來磁共振全身類PET成像即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因其可視性和可量化性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它一次性大范圍掃描可同時獲取多個系統的影像,具有覆蓋范圍大、檢查時間短、無需對比劑、無創、敏感性高等優點,能有效協助尋找惡性腫瘤原發灶部位及淋巴轉移、遠處臟器轉移,達到類PET影像效果,可對病變的良、惡性作出初步診斷。LeBihan等提出體素內不相干運動(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的概念,通過雙指數模型獲取分別反映組織擴散和微循環毛細血管灌注效應的參數,分別量化其中的擴散運動成分和血流灌注成分;IVIM DWI提供了在DWI中同時測量組織內水分子隨機運動(擴散效應)和毛細血管網中血液流動(灌注效應)的數學模型,可用于良、惡性病變的鑒別。
5.超聲
動態超聲造影(DCE-US)具有監測不同類型的腫瘤中不同的抗血管生成治療效果的潛力,是預測腫瘤進展的首要功能性成像技術。聲輻射力脈沖彈性成像(ARFI)彈性區間可作為結腸癌肝轉移患者開始化療后48小時內預測化療反應的生物標志物。超聲內鏡(EUS)除可獲得內鏡獲得的信息外,尚可獲得胃腸道的層次結構的組織學特征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有助于判斷腫瘤的侵犯深度及外科手術切除的可能性;缺點是嚴重依賴于操作者個人技術與經驗。
6.PET-CT
PET-CT將PET和CT融為一體,由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CT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但其對空腔臟器(胃、腸)病變顯示尚存在盲區,因此尚不能取代其他常規檢查。PET-CT與增強CT、MRI各有其優勢和限度,綜合應用才能充分發揮其最大價值。PET-CT的優勢在于:①腫瘤分期和治療計劃的制訂;②確定轉移灶性質后尋找原發灶;③鑒別病變良惡性;④腫瘤治療后隨訪了解殘存、復發及轉移情況;⑤ 穿刺活檢定位;⑥制訂適形放療計劃。
7.PET-MRI
MRI準確定位的同時也保證了PET示蹤劑可減低到最小劑量,提供了盡可能多的信息,提高了疾病診斷的準確性,與PET-CT相比在疾病篩查方面有更卓越的性能。PET-MRI技術的引進對腫瘤分期有著實質意義上的影響,并為一些腫瘤分期、再分期類型的標準治療過程及腫瘤治療療效提供依據。在腹部惡性腫瘤患者中,PET-MRI對于評估結直腸腫瘤患者的局部分級、淋巴結分級具有很大幫助。
PET-MRI是一種無創且非常有前景的對結直腸腫瘤準確分級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從全球范圍來講,PET-MRI系統的臨床應用和實用性僅有有限的文獻報道。PET-MRI的出現指導著科研、臨床及轉化醫學等多個領域往更高、更遠的方向發展,未來將成為腫瘤、腦部疾病和冠心病這三大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的最佳診斷手段;對于腫瘤的診斷評估而言,PETMRI可能是最適合、最準確的成像方式。PET-MRI無疑是分子影像舞臺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它在科研、臨床中所展現出來的優勢,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影像學、醫學的發展方向。
二、影像學在消化道疾病診斷及治療中的價值
1.口咽部
MRI、CT檢查主要用于了解有無占位性病變,鋇劑造影除可觀察形態學改變外,尚可用于神經系統、骨骼肌肉系統等病變所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礙的研究。
2.食管
推薦鋇劑造影,大多數病變均可顯示并作出明確診斷,尚可獲得食管動力學信息,內鏡的優勢在于可通過組織活檢獲得病理學資料,CT、MRI及超聲內鏡可進一步顯示病變侵犯深度、范圍以及周圍組織如淋巴結情況,有助于確定腫瘤分期。
3.胃及十二指腸
首先推薦胃鏡,可確定腫瘤位置,同時獲得組織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及進行胃液分析。超聲內鏡有助于判定胃癌浸潤深度、胃周淋巴結轉移情況,主要對T1~T3和N1期病例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好,但對于T4和N2期以上病例,CT明顯優于超聲內鏡。病人情況不許可或病人不愿接受時可選上消化道氣鋇雙對比造影(DC)。CT為術前分期的常規檢查方法;新輔助化療后,能譜CT胃腫瘤碘濃度的改變與病理學進展有好的相關性,優于單純的腫瘤體積的評估。MRI灌注參數在定量評估胃腫瘤分期及病理學分型上是可行的;表觀彌散系數(ADC)定量有望成為定量反映腫瘤侵襲性的標志,可用于對胃癌的治療及預后進行評估。
4.小腸
口服法CT小腸灌腸檢查相比插管小腸造影,無明顯痛苦,病變顯示陽性率相似。稀鋇口服法小腸灌腸造影可全程跟蹤攝片及透視觀察,同時可觀察小腸動力學改變,壓迫法尚可了解腸管的活動度。無線視頻膠囊內鏡檢查,如有梗阻或狹窄無法通過時需手術取出。小腸累及的長度、黏膜強化程度減低的程度、黏膜結構的紊亂程度、腸系膜靜脈栓子以及其他腹部器官的梗死與小腸缺血腸段預后不良相關。CT能夠幫助放射學醫師很好地對小腸梗阻的情況進行診斷和分析。比較手術組與非手術組小腸梗阻患者的影像學特點,在CT檢查中小腸糞石征、絞窄或閉袢性梗阻合并腹水、結節或系膜模糊等征象在手術組患者中較多。
對于可疑成人急性闌尾炎在不同時間段發病規律的研究,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檢測急性闌尾炎情況與其發病率的時間段變化有關。經驗豐富的腹部影像學醫師可以通過非對比增強CT圖像準確地診斷急性闌尾炎,而CT增強圖像可以幫助經驗尚淺的影像學醫師提高診斷急性闌尾炎的準確性。過于肥胖的患者急性闌尾炎的診斷需要CT進一步檢查,但超聲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與炎癥標記物水平無關。使用口服對比來鑒別腸道病變及征象,需要對比劑在腸道的準備時間更長。闌尾正常的患者中,有對比劑填充的闌尾直徑在常規增強CT掃描明顯高于右下腹壓迫增強CT掃描。MRI對闌尾炎的診斷準確性接近CT,兩者之間有較好的一致性。
5.結腸
首先推薦腸鏡檢查,病人情況不許可、病人不愿接受或結腸鏡檢查失敗時可選雙重對比鋇灌腸(DCBE),亦可選CT結腸成像(CTC)、MRI結腸造影(MRC),優點:無創、簡便、安全性高,受檢者的依從性好;可評價全結腸,包括因腸腔狹窄使得結腸鏡無法通過的病例;能同時觀察腹腔內的情況,有助于術前分期及發現結腸外病變。研究顯示對于直徑在>6mm、>8mm及>10mm病變的檢出,CTC與光學結腸鏡檢查的敏感性分別為86%VS90%、93%VS90%和92%VS88%。CTC用于結腸癌的早期篩查,受檢者接受程度遠較腸鏡為高。美國腫瘤學會、美國放射學會和全美多學科聯合工作組及新加坡等國均將其列入結腸直腸腺癌篩查指南。能譜CT結腸顯像運用虛擬結腸標記法檢測息肉,是一種新的可靠的顯示結腸結構的方法。
6.直腸
肛腸鏡可直觀顯示病變,通過活檢可獲得病理結果。直腸腔內超聲(AES)能顯示直腸各層結構,是目前評價直腸病變腸壁浸潤深度最準確的方法,對腸旁淋巴結轉移情況也能做出較準確的判斷;但不適于高位直腸癌和明顯腸腔狹窄的患者,操作及診斷依賴于操作者技術水平。高分辨MRI大大提高了圖像的空間分辨率,能夠清晰顯示直腸及其周邊結構,對術前分期、術后隨訪顯示出強大優勢。X線排糞造影、MRI排糞造影等技術尚可了解盆底肌功能情況,在診斷直腸黏膜脫垂、會陰下垂等方面前者較好,而在診斷膀胱下垂、子宮下垂以及其他盆腔及盆底占位MRI更具優勢。對比CT軸面及多平面重組和MRI圖像,多排CT對腫瘤特征的顯示與MRI相比一致性較好。
7.肛門及肛門周圍
MRI已成為肛瘺術前分類的主要手段。它可以清楚顯示竇道內口及其走行、分支情況,對肛瘺進行準確的分類,還可以發現其他檢查無法診斷的疾病,對指導手術治療、患者預后評估均具有重要意義。直腸腔內超聲可直接顯示肛門括約肌復合體自然狀態下的細節,但它很難清晰顯示肛瘺走行,并高度依賴于超聲醫師的經驗。
綜上所述,各種胃腸道檢查手段各具優勢,實際臨床實踐中應根據病人情況、醫療條件及臨床需求做出相應選擇,對于臨床治療方案選擇、術前分期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腹部影像學的發展日新月異,能譜和雙源CT、功能MRI技術對于腹部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系統的應用是目前和將來臨床和科研的重要研究方向。

(高波 王學建)

參考文獻
1.Bamberg F,Kauczor HU,Weckbach S,et al.Whole-body mr imaging in the german national cohort:rationale,design,and technical background.Radiology,2015,277(1):206-220.
2.Fraum TJ,Fowler KJ,McConathy J,et al.PET/MRI for the body imager:abdominal and pelvic oncologic applications.Abdom Imaging,2015,40(6):1387-1404.
3.Kruskal JB,Reedy A,Pascal L,et al.Quality initiatives:lean approach to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in a radiology department.Radiographics,2012,32(2):573-587.
4.LaghiA.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 in 2014:an update on technique and indications.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7;20(45):16858-16867.
5.Mauri G,De Beni S,Forzoni L,et al.Virtual navigator automatic registration technology in abdominal application.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14,2014:5570-5574.
6.Paparo F,Piccardo A,Bacigalupo L,et al.Multimodality fusion imaging in abdominal and pelvic malignancie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Abdom Imaging,2015,40(7):2723-2737.
7.Shinagare AB,Ip IK,Lacson R,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optimizing the use of cross-sectional chest imaging during follow-up.Radiology,2015,274(2):395-404.
8.Silverman SG,Israel GM,Trinh QD.Incompletely characterized incidental renalmasses:emerging data support conservativemanagement.Radiology,2015,275(1):28-42.
9.Suzuki C,Jacobsson H,Hatschek T,et al.Radiologic measurements of tumor response to treatment:practical approaches and limitations.Radiographics,2008,28(2):329-344.
10.Tackett JJ,Muise ED,Cowles RA.Malrotation:Current strategies navigating the radiologic diagnosis of a surgical emergency.World JRadiol,2014,28;6(9):730-736.
11.Tirumani SH,Ojili V,Gunabushanam G,et al.MDCT of abdominopelvic oncologic emergencies.Cancer Imaging,2013,13(2):238-252.
12.Wehrl HF,Sauter AW,Divine MR,et al.Combined PET/MR:a technology becomesmature.JNucl Med,2015,56(2):165-168.
13.魯果果,高雪梅,程敬亮,等.單、雙指數模型擴散加權成像鑒別診斷肝臟良、惡性腫瘤的價值.中華放射學雜志,2015,49(1):47-51.
14.湯浩,李建軍,王梓,等.RSNA2014腹部影像學.放射學實踐,2015,30(1):4-7.
15.薛鵬,尚英杰,張偉,等.磁共振全身類PET成像在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7): 1158-11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朔州市| 泽库县| 台江县| 海淀区| 白河县| 大田县| 屯门区| 临沭县| 安国市| 紫金县| 阳高县| 恩施市| 高安市| 阿克苏市| 新泰市| 保亭| 宜宾县| 华宁县| 昌平区| 和顺县| 平果县| 平泉县| 平阳县| 子长县| 穆棱市| 南阳市| 米易县| 潮州市| 昌乐县| 大新县| 垫江县| 铜梁县| 旌德县| 海安县| 大兴区| 都兰县| 赞皇县| 博湖县| 临汾市| 凉山|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