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疔案

外科發揮
一男子足患(疔瘡)作癢,惡心嘔吐,時發昏亂,脈浮數。明灸二十余壯,始痛。以奪命丹一服,腫始起。更用神異膏,及荊防敗毒散而愈。
一男子患之,發熱煩躁,脈實,以清涼飲下之而愈。
一男子胸患之,遍身麻木,脈數而實,針出惡血,更明灸數壯,始痛;服防風通圣散,得利而愈。
一男子左手背患之,是日一臂麻木,次日半體皆然,神思昏憒。遂明灸二十余壯,尚不知痛;又三十余壯,始不麻;至百壯始痛,以奪命丹一服腫始起;更用神異膏及荊防敗毒散而愈。
一老婦足大指患之,甚痛。令灸之,彼不從,專服敗毒藥,至真氣虛而邪氣愈實,竟至不救。(疔瘡)
外科心法
劉貫卿,腳面生疔,形雖如粟,其毒甚大,宜峻利之藥攻之。因其怯,以隔蒜灸五十余壯,癢遂止。再灸片時,乃知痛。更用膏藥封帖,再以人參敗毒散,一服漸愈。夫至陰之下,道遠位僻,且怯弱之人,用峻利之劑,則藥力未到,胃氣先傷,虛虛之禍,有所不免,不如灸之為宜。
松江諸大尹,唇生一疔,已五日,腫硬脈數,煩躁喜冷。此胃經積熱所致。先以涼隔散一服,熱去五六。更與奪命丹二粒,腫退二三。再與荊防敗毒散,四劑而愈。胡生,耳后寸余發一毒,名曰銳疽,焮痛寒熱,煩躁喜冷。此膽經蘊熱而然。先用神仙活命飲一劑,勢減二三。時值仲冬,彼惑于藥有用寒遠寒之禁,故不再服。自用十宣托里之藥,勢漸熾,耳肉膿潰。復請視,其喉腫閉,藥不能下而歿。又楊錦衣,唇下生疔,脈癥但實而不下,反用托里,致口鼻流膿而死,是謂實實之禍。馬氏室,忽惡寒作嘔,肩臂麻木,手心搔癢,遂瞀悶,不自知其故,但手有一泡。此乃患疔毒也,令急灸患處,至五十余壯而麻。又五十余壯,知痛,投以荊防敗毒散而愈。古人謂人暴死,多是疔毒。急用燈照遍身,若有小瘡,即是此毒,宜急灸其瘡,但是胸腹溫者可救。先君云:有人因剝死牛瞀悶,令看遍身,俱有紫泡。使急灸泡處,良久遂蘇。或以敗毒藥而愈。
張都憲夫人,面生疔,腫焮痛甚,數日不潰,脈癥俱實。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治之,稍愈。彼以為緩,乃服托里散一劑,其勢愈甚,痛極始悟。再用涼隔散二劑,痛減腫潰,又與連翹消毒散十余劑而愈。
鄭氏,舉家生疔,多在四肢,由皆食死牛肉所致。刺去黑血,更以紫金丹服之,悉愈。
王驗封汝和,南京人,感豆毒,面生疔十數枚,腫痛,脈數。以荊防敗毒散治之,雖稍愈,尚可畏,更以奪命丹一服而痊。(疔瘡)
劉貫卿,足患疔已十一日,氣弱,亦灸五十余壯,更以托里藥而愈。黃君,腿癰膿清,脈弱;一婦臂結一塊,已潰,俱不收斂,各灸以豆豉餅,更飲托里藥而愈。(金銀花治驗)
名醫類案
徐嗣伯嘗聞屋中呻吟,徐曰:此疾甚重。乃往視之,見一老姥稱體痛,而處處有黯黑無數。張還,煮斗余湯送令服之,服迄痛勢愈甚,跳投床者無數,須臾所黯處皆拔出釘長寸許,以膏涂瘡口,三日而復。云此名釘疽也。
《郭氏治驗》云:一婦年近六十,右耳下天窗穴間 小腸患一疔瘡,其頭黑靨,四邊泡起,黃水時流,渾身麻木,發熱譫語,時時昏沉。六脈浮洪。用烏金散汗之,就以鈹針先刺瘡心,不痛,周遭再刺十余下,紫黑血出,方知疼痛。就將寸金錠子纴入瘡內,外用提疔錠子放于瘡上,膏藥帖護,次日汗后精神微爽。卻用破棺丹下之,病即定,其疔潰動。后用守效散帖涂,紅玉錠子纴之,八日其疔自出矣。茲所謂審脈癥汗下之間,治以次第如此。視彼不察脈癥,但見發熱譫語,便投涼藥與下,或兼以香竄之藥,遂致誤人者,徑庭矣。
《濮陽傳》云:萬歷丁亥,金臺有婦人,以羊毛遍鬻 于市,忽不見,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眾,瘤中惟有羊毛。道人傳一方,以黑豆、蕎麥為末,涂擦,毛落而愈。名羊毛疔。(疔瘡)
① 鬻(yù玉):賣。
保嬰撮要
毗陵金文冶子,將周歲,唇上患疔,余用活命飲,母子并服,更欲隔蒜灸。彼不從,見腫勢益盛,勉灸數壯。余誡以多灸為佳,又為人所阻而止。頭面益腫,乃復灸五十余壯,腫勢漸消。時與乳母服活命飲,瘡出黃水,翌日,潰而得生。
一小兒三歲,手患紫疔二顆,寒熱作痛,用仙方活命飲,半杯而愈。數日后手臂俱腫,乃用隔蒜灸,服前藥而愈。
一小兒足患之,嘔吐腹脹,二日不食,欲用護心散。診氣口脈大,審其大便所出皆酸穢。余曰:此飲食停滯耳,非瘡毒內攻也,若用護心等劑則誤矣。急投保和丸二服,及隔蒜灸而愈。其時同患是癥,用護心、敗毒之劑者,俱致不救。
一小兒面上患之,寒熱發搐,此熱極而肝火動也,用荊防敗毒散,及隔蒜灸,搐止熱退,更服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桔梗而愈。
一小兒患于胸,外敷寒涼,內服敗毒,更欲嘔不食,面色萎黃,右關脈浮數,按之微細。此脾胃復傷所致也,急用隔蒜灸,服異功散,倍加白術、半夏,翌日又服活命飲而愈。
一小兒患前癥,服敗毒之藥,作嘔不食。余謂胃氣復傷,不信,另服護心散,嘔甚,神思沉困,手足并冷,脈微細如無。急用五味異功散加干姜,二服嘔止食進,去姜又四服而愈。夫護心散皆寒涼之藥,乃宋人為服丹砂蓄熱發疽者而設。胃氣有傷,即當溫補,多因此藥,停于胸膈,惟覺陰冷作嘔沉困者,世人皆謂毒氣攻心,而遂概用之,其鮮有不敗事者矣。
一小兒手背患此,敷服皆寒涼之劑,腹脹痰喘,瀉糞穢臭。余謂脾胃復傷而飲食滯也,不信,仍服治瘡之藥而歿。
一小兒臂患之,色赤腫起,恪用化毒丹、鐵箍散,腫處頓平,肉色白陷,再日色黯,痰喘氣促。余謂瘡毒反入于內也,辭不治,果歿。(疔瘡)
一小兒十四歲,手大指患之(天蛇毒),色赤腫痛,用奪命丹二粒,活命飲一劑,將愈。因飲酒沐浴,而瘡復作,發熱咳嗽。余謂:此毒原屬肺經,今肺為濕熱所攻,瘡毒乘熱妄行,故復作耳。先用瀉白散二劑,而痰嗽除,又用托里消毒散而瘡愈。
一小兒食指患之,進出血水,瘡口凸腫,上連手背,久而不愈。余曰:此元氣虛弱,風邪襲于患處,血氣不能運及而然。用托里散及蔥熨之法,諸癥悉退,又用豆豉餅、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
一小兒患之,作痛發熱,內外皆用寒涼之藥,手背出膿,三月不愈,面色萎黃。此脾氣復傷也,先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桔梗漸愈,又佐以托里散、豆豉餅而痊。
一小兒十三歲,素食膏粱,足大指患之,腫連腳面,喜飲冷水,右關脈洪大。此脾氣復傷,而積熱下注也,先用清胃散四劑,次用活命飲二劑,腫痛漸消;又用托里消毒散數劑,膿潰而愈。
一小兒足大指漫腫,上連趺陽,色赤腫甚,右關脈數而有力。此胃經濕熱下注也,用活命飲一劑,大指本節后,始發瘡頭,痛亦稍止,再劑而漫腫悉退,又用消毒散出膿,托里散收斂而愈。
一小兒足次指患之,色赤腫痛,上連于腿,外涂寒涼之藥,反致麻木重陷,方知此氣血難到之所,又因寒涼遏絕而然。急以活命飲加黃芪五錢煎服,外以姜蔥湯洗去敷藥,用隔蒜灸法,半晌 知痛,其腫頓退。再用托里散加人參三錢,數劑膿潰而愈。
① 半晌(shǎng賞):半天的時間。
一小兒足大指患之,內服外敷皆寒藥也,腹痛惡心,手足并冷。此脾胃之氣復傷而作,非瘡毒也。先用異功散加柴胡、升麻、白芷,及仙方活命飲各一劑,諸癥頓退;又用托里消毒散,膿潰而愈。
一小兒足大指患之,變膿窠之狀良久,干硬痛甚,小便頻數。此稟父腎經虛熱所致,用六味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足中指患之,耳中腫痛,小便頻數。此稟父肝腎虛熱為患,用六味地黃丸為主,佐以柴胡梔子散而愈。
一小兒不時生瘡,皆在手足之表,年余不愈,審其乳母善怒,用加味逍遙散,母子服而愈。
一小兒足大指患之,腫痛連腳,用活命飲及隔蒜灸,其痛不止,著肉艾灸數壯方止,用活命飲及托里消毒散而愈。
一女子十五歲,足拇指癢痛,敷敗毒之藥,勢益甚而色黯。余謂脾經郁結所致,彼人略不經意,后朝寒暮熱,飲食頓減,患處微腫,足脛漸細而歿。(天蛇毒)
一小兒患天蛇毒,膿出后指腫大色黯,瘡口胬肉,手背漫腫而不赤,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憎寒發熱,惟用敗毒行氣之藥。余謂:此脾胃虛弱,不能消化飲食、生長肌肉、外御風邪,非瘡毒使然也。朝用益氣湯,夕用異功散,兩月余諸癥漸愈。后因飲食過度吐瀉,患處不紅活,出清水,用異功散、蔥熨法、藜蘆膏而愈。(翻花瘡)
一小兒出痘七日,寒熱作渴,兩脅及臂外患痘疔,此屬膽經也,挑出黑血,以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一劑,熱渴頓止,又用活命飲而痊。
(痘瘡生癰毒之癥)
一小兒有疔二枚,諸痘焮赤作癢而不貫,先君以針挑破隔蒜灸,至五十余炷而貫,又十余壯而痛止。用活命飲末二錢,熱血調服,出紫血;又二服,疔毒悉退,痘漿悉貫,更用犀角消毒散而愈。
一小兒患痘疔,挑出毒血,服活命飲而痘愈。但疔處或癢或痛,用活命飲、隔蒜灸而愈。用參芪四圣散而靨。
一小兒痘內有疔數枚,雖挑出毒血,余毒不解,先君用仙方活命飲一劑,徐徐灌之,毒解漿貫而愈。
一小兒患痘疔,遍身焮如丹毒,內紫色者三枚。用活命飲、隔蒜灸,其勢漸退;又用活命飲末二錢,漿漸貫;更用四圣散、犀角消毒散而愈。
一小兒出痘第七日,寒熱作渴,兩脅及臂外側膽經各患痘疔,先用針挑出黑血,乃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一劑,熱渴頓止,又用活命飲一劑而痊。(痘疔)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顧圣符幼弟患髭疔,醫者先用火針圍藥,腫脹至目與鼻俱隱入肉,牙關緊急。馬銘鞠用患者耳垢、齒垢,刮手足指甲屑,和勻如豆大,放茶匙內,燈火上炙少許,取作丸,令洗凈圍藥,將銀簪挑開疔頭,抹入,外用綿紙一層,津濕覆之,痛立止。半日腫半消,目可開,次日,服仙方活命飲二劑愈。此法兼可治紅絲疔,長洲華承溪,指節間患之,得此而痊。又云可治面白疔,未試也。 此方傳自道人。
顧博士伯欽內人,左耳患疔,時方孕。仲淳先以白藥子末,雞子清調涂腹上護胎;次以夏枯草、甘菊、貝母、忍冬、地丁之屬,大劑飲之。一服痛止,疔立拔,胎亦無恙。(腫毒)
冰壑老人醫案
沈司馬繼山,左足三里穴患疔,少年多游平康,浴而癢作,令人搔之,膿而成坑,自疑為結毒塊穿也。延一僧治之,用藥紙帖兩月余,愈劇。先生視之曰:疔也。以九宮法占之,七十歲穴在三里,見膿血者,犯尻神,必不起。醫某曰:余方脈,非瘍醫也。先生曰:癬疥之疾,亦氣血乖和,皆醫者事,可他委乎?竟毒上攻,其股如墨而斃。
臨證指南醫案
王 疔毒咯血失血,都是暑入陰傷。
竹葉心 元參心 鮮生地 黑穞豆皮 麥冬 知母(瘡瘍)
續名醫類案
韓光治疔腫人也。貞觀初,衛州徐使君訪得此方,用艾蒿一擔燒作灰,入竹筒中,淋取汁一二合,和石灰如面漿,以針刺瘡中至痛即點之,點三遍其根自拔,亦大神驗。貞觀中用治三十余人得瘥,故錄之。 (《千金方》:繡坡公曰:疔瘡全看部位,如部位不佳者,甚為難治。觀其毒將走之癥,用針破其四圍,插入拔疔之藥,其浮腫處用針刺之,出其惡血,此法甚妙。)(卷三十四外科·疔)
陸宣子,山東名醫也,言京師李公子某,指甲中生肉管,赤色,傾刻長三尺余,垂至地能動,動則血瞇欲死,諸醫束手。公子乃取酒痛飲,引刀自斷之,出血數斗,良久復生如初,自分死矣。有乞兒自言能治,召之,肩大蛇至,顧罵諸醫者曰:公子蛇頭疔也,其管通四肢百骸,絕則又出,若輩何能為?蓋乞兒初饒于財,嘗患此,破家求醫不可得。遇一丐,命其妻納大蛇袴中,穴袴出蛇首握之,與肉管相向,蛇以氣吸之,不移時而消,蛇則紅絲百道,僵死矣。及如其法治之,公子亦愈。竟分其產之半與乞兒云。 (蔣湘帆)(卷三十四外科·疔)
劉松篁經驗方云:會水灣陳玉田妻,患天蛇毒瘡。一老翁用水蛇一條,去頭尾,取中截,如手足指長,刮去骨肉,勿令病者見,以蛇皮包手指,自然束緊,以紙外裹之,頓覺遍身皆涼,其病即愈。數日后解視,手指有一溝如小蠅,蛇皮內宛然有一小蛇,頭目俱全也。 (《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外科·瘡癤)
王旭高臨證醫案
某 對口生疽,足根發疔,此二處皆屬太陽膀胱之絡。濕熱內聚,風熱外侵,勿得輕視。
羌活 防風 連翹 歸尾 萆薢 乳香 沒藥 土貝母 銀花 甘草梢 桑枝(外瘍)
馬培之醫案
黃鼓疔,走黃疔毒,散溫腫及胸頸內熱,便閉,防其內陷,擬化疔解毒。
地丁草 銀花 赤芍 大貝 連翹 黃芩 花粉 人中白 元參 薄荷 桔梗 淡竹葉 野菊花頭
疔紅腫便閉,脈實者,必須用鮮生地、黃連、木通、生軍之類。
蛇頭疔,破潰,指節須脫,急宜清解火毒。
連翹 銀花 甘草 黃芩 丹皮 花粉 赤芍 地丁 大貝 菊花
鎖口疔,瘡頭不硬,致毒氣走散,急為清散。
牛蒡子 甘菊 銀花 赤芍 連翹 地丁草 大貝 草河車 淡竹葉 野菊花頭(疔毒)
過氏醫案
余再從姪女適胡氏,下唇患疔,余往視之,其疔生于承漿穴 (屬任脈,其毒最盛),微痛而癢,下頦腫脹,毒外馳矣。余曰:證逾三日,恐難消散,何不早服菊花二丁飲。醫云:因產未及月,藥味寒而不敢用。余曰:何寒之有?菊花、蒲公英 且能通乳氣俱平和,紫地丁雖微寒而帶辛,俱系疔證要藥,佐以當歸、川芎,服之何礙?因與服大劑,為刺患處,惡血無多 已散開矣,外敷以藥,兩日后,腫似收而硬如故,又邀余之簉室 張氏往診,張氏歸,謂余曰:此時火毒甚熾,大便固結,非瀉其毒不能散也。余曰:其奈新產何?張氏曰:產后胃納甚好,自生此證,胃口不開,飲食大減,此疔不散,勢必走黃,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瀉之為愈也。且服藥而瀉者,欲止即止,非如產后病瀉之不易止也。余然之。與服瀉毒丸瀉四五次,飲米湯而止,隔日往視,已消散矣,未幾飲食亦如故矣。
① 簉(zào造)室:舊時妾的別稱。
按仲圣治產后疾用石膏、白薇等藥,無不神效,蓋產后瘀血熱結者多,惟見其真寒結瘀方可溫散。徐靈胎云產后宜溫之說,世俗之邪說也。
舟人婦,隨其夫裝米至上海,左眼泡內生疔,目封而腫甚,痛不可耐,于上海、蘇州兩處,請醫治之不愈,至錫益重,就治于余。余曰:此疔也,非刺不可。然余年老目花手遲,不若生于他處,尚可動手也。簉室張氏曰:我能之。將其眼皮稍反轉,刺其頭,出膿血甚多,復為輕擠毒盡而止,外敷以藥,三日瘥矣。
范大令 衡甫,右足大指腫痛,數日后頭轉白色,近甲兩旁肉腫而脫,臭穢不堪。時值委署仙居縣事,急于求痊,延醫敷治,皆罔效,且莫識其證。余曰:此臭疔也,即俗所謂臭田螺也。照前卷治臭疔之法治之,旬日即愈。
② 大令:古代對縣官的尊稱。
泉唐樊學士稼軒,患太陽疔失治,多日且誤食豬肉,致四圍繃急,腫連面目,擠之無膿無血 疔證大忌。邀余往視。余曰:毒雖外馳,尚未內攻,再遲則不治矣,今則猶可為力也。然若畏痛,終難想法。學士曰:我平生最不畏痛。余曰:是則易矣。遂于患處,用拇食二指,將肉摘起,以刀橫刺 太陽穴不可直刺。細將惡血擠出, 外科以手法為第一。血紙滿地,觀者駭然。余問曰:覺稍松乎?曰:大松矣。遂敷以藥,并用大劑以解毒。越日往視,腫消大半,仍用手法擠之,內服宋人追疔奪命湯,三日后腫已全消,令門下士華、夢玉往治之,旬余即痊。 余治面疔,自始至收口,每不逾兩旬。
玉書氏曰:方書言病在上者,宜用輕劑,恐其犯入中下焦也。是證毒重,若此倘泥在上不用重劑之說,則杯水輿薪,斷難見效,明乎此方可與言醫。 (太陽疔。)
己亥夏,余解餉事畢返浙,行裝未卸,泉唐朱侍郎敏生因患疔甚重,邀余診治。往視之,業已循衣摸床,脈亂如絲,不省人事。余曰:脫在頃刻,不可治矣。其所患之證,部位一切與學士同,若早治,數日亦無不愈。疔疽,重證也,生于鼻孔及唇者尤重,王肯堂曾言之, 見《準繩》惜未詳治法。
辛丑歲,余權篆 德清,是夏淫雨為災,秋收僅三四成,銀漕宕欠難追,至冬長墊銀一萬兩有奇,更值收漕,民間大半買米,上倉未免低潮,如令退換,恐其滋事,憂勞更甚,幸完米者,載來病人甚多, 冬燥故多患外證。余令華、夢玉及兒輩為之醫治,鄉人甚感,故未滋鬧。然余則慄慄危懼,因之兩日夜目不交睫,心火上炎,右鼻孔下忽生一小核,中有小白泡,用刀淺刺,出血無多, 凡唇疔、面疔,刺宜稍深,不可泥刺皮無傷肉之說,余因畏痛,幾乎自誤。漕務紛繁,未曾留意。越日寒熱大作,晚則壯熱神昏,明早起視,其核驟然長至唇邊旁及人中, 外證大忌。腦門掣痛,連及耳腮,捺之其痛徹骨,以刀劃十字形,血稍出,旋即脹滿。 火盛故也。余曰:是名疔疽,口內若起小泡,則不治矣。 毒內陷也。當將患處須剪去,用唇疔化水丹涂之,未見毒水流出。用黑虎丹提之,依然干而無水。 (外證忌干。)隔日口內已碎數處, 毒已內攻。大便硬結,小便血色,瘡形益大,不時作噯,飲食覺膈而難下。雖日服數大劑,并菊花葉汁二三碗,而惡寒壯熱如故。因思余自改習外科后,治愈之人,不知凡幾,不獨貧者不受謝,即作工作夥者,亦不受其酬。今忽患此不起惡證,天道諒不若是之瞶瞶也。嗣乃思得一法,以巴豆肉研碎,拌治喉異功散,放于患處,上蓋膏藥。半日后,微見毒水,日易兩次,水即稍多。后改用黑虎丹,上蓋活血紅膏,并用通利大小便之品,引火下行。再用海馬奔毒法,日洗數次,膿見而寒熱亦退,始終雖未及兩旬,而人已悴瘦不堪矣。 (疔疽)
③ 權篆(zhuàn賺):指任某一官職。篆,官印。
申斗垣曰:唇疔初起,宜用快刀割去,雖缺唇,亦所不顧。愈后以補唇法施之,誠救命之捷徑也。 說見啟元。富貴之家畏痛,不肯割,因循坐誤,殊可嘆也。
案疔疽屬足陽明胃經,按之如釘著骨,痛不可忍者是也。其證似疔非疔,似疽非疽,故曰疔疽。治法與疔稍異,與癰疽亦較異。蓋癰之初起,急服余定之消毒奪命飲,外用黑虎丹,上蓋活血紅膏,即可消散;疽則亦用是法,并用刮法,亦無不消。若疔疽一證,須視其發于何處,見證治證,方克奏功,治之稍緩,毒攻于心,嘔吐譫語者,不治。余證系心胃二經之火郁結而成,故更重也。
德清鄉人某,食指尖患疔,胬肉突出,腫痛異常,來署求治。余曰:此用刀深劃故也。當用平安餅上蓋膏藥,俾胬肉收進。后用八將丹拔毒生肌,不久即愈。
醫驗隨筆
先生鄰家女仆阿梅,手腕作痛,不能舉物,先生細視其腕,見脈門有紅絲一條長二三寸,蜿蜒游行半臂,此紅絲疔也。若過肩胛不可治矣。用舊頭繩系止,以銀針刺紅絲兩端,擠出紫血。內服黃連解毒湯而愈。又一婦生手指疔,曾聞業師馬征君云:疔初起背上有紅點,如蟻螫狀,其數均奇,非五即七,須銀針刺破挑斷其中之絲,則療可以不成。若過三五日,其毒走散,紅點隱去,疔必成矣。余依法尋得,刺之果未成。周源按:此法已刊入《周氏集驗方》中甚詳。
曹滄洲醫案
沈(左) 爛皮疔,紅腫紫滯起泡,陽明伏熱與脾濕交熾,最為險重,最慮穿筋爛骨。
上川連 五分,水炒 地丁草 三錢 銀花藤 七錢 上 三錢五分 丹皮 三錢 淡芩炭 三錢 鮮生地 七錢 車前子 三錢,包 赤芍 三錢,炒 土貝 五錢,去心 絲瓜絡 三錢
王(右) 陽明絡熱,右大指疔勢方張,堅痛焮熱,食指又痛,急急清化泄熱為要。
羚羊角 三錢五分,另煎 大竹葉 三錢五分 土貝 四錢,去心 地丁草 三錢 上川連 七分,水炒 花粉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桑枝 一兩,切 鮮生地 一兩 知母 三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
揚 蛇背疔,拱入手背,正氣大虛。法須內外兩顧,以防毒陷。
西洋參 三錢五分 石決明 一兩,先煎 歸須 三錢五分 川石斛 四錢 白蒺藜 四錢,炒去刺 赤芍 三錢五分 淮小麥 五錢 朱茯神 四錢 土貝 五錢,去心 白茅根 一兩,去心
鄭(左) 虎須疔,腫硬,防毒甚轉劇,毋忽。
鮮生地 大竹葉 蚤休 桑葉 花粉 地丁草 丹皮 知母 白蒺藜
汪(左) 手丫疔,腫甚,膿泄不多,其勢方張,未可忽。
桑葉 忍冬藤 赤苓 鮮蘆根 赤芍 絲瓜絡 澤瀉 荷蒂 土貝 連翹 白茅根
顧(左) 虎須疔,腫堅根散,刺之僵木。此溫毒心火為患也,防走黃勿忽。
上川連 七分,鹽水炒 花粉 三錢 丹皮 三錢五分 甘中黃 一錢,包 鮮生地 一兩 知母 三錢 角針 七分 銀花 四錢 大竹葉 三錢 連翹 三錢 蚤休 三錢 浙菊 三錢 地丁草 四錢(外瘍疔科)
陸(左) 上唇腫脹,漸成反唇疔,勢不可忽。
桑葉 土貝 銀花 地丁草 丹皮 馬勃 浙菊 白茅根 連翹 甘中黃 大竹葉
曹(左) 顴疔走黃已極,胸悶昏陷可危。
上川連 七分 花粉 三錢 蚤休 三錢 石決明 一兩,先煎 鮮生地 二兩 知母 三錢 銀花 五錢 土貝 五錢 大竹葉 三錢 連翹 三錢 浙菊 三錢 角針 一錢 地丁草 四錢
郁(左) 蛇頭疔,一節已脫,收功尚不易也。
桑葉 三錢 土貝 五錢,去心 赤芍 三錢 地丁草 三錢 丹皮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浙菊 三錢五分 白茅根 一兩 連翹 三錢 絲瓜絡 三錢 伸筋草 三錢(外瘍疔科)
童 疔。陽明絡熱,右大指疔勢方張,堅痛焮熱,食指又痛。急急清化,泄熱為要。
羚羊角 三錢五分,另煎 大竹葉 三錢五分 土貝 四錢,去心 地丁草 三錢 上川連 七分 花粉 三錢五分 忍冬藤 四錢 桑枝 一兩,切 鮮生地 一兩 知母 三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外瘍總門科)
宋 疔。蛇背疔,潰入手背。正氣大虛,法須內外兩治。
西洋參 三錢五分 石決明 一兩,先煎 歸須 三錢五分 忍冬藤 四錢 川石斛 四錢 白蒺藜 四錢 赤芍 三錢五分 連翹 三錢 淮小麥 五錢包 朱茯神 四錢 土貝 五錢 丹皮 三錢五分 白茅根 一兩,去心(外瘍總門科)
陸 蛀節疔。蛀節疔,因戰傷而起,紅熱腫硬,其勢方張,當清化泄熱主之。
桑葉 土貝 忍冬藤 地丁草 丹皮 花粉 絲瓜絡 鮮蘆根 連翹 知母 赤芍(外瘍總門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渭源县| 叙永县| 遵义县| 双鸭山市| 大理市| 比如县| 泽库县| 富宁县| 高平市| 龙游县| 大洼县| 临桂县| 合山市| 诸城市| 莲花县| 大名县| 喀什市| 海口市| 光山县| 驻马店市| 大悟县| 稷山县| 桐梓县| 弋阳县| 二手房| 南雄市| 曲周县| 凤山县| 克什克腾旗| 丰台区| 河间市| 大方县| 房山区| 丽水市| 淳安县| 腾冲县| 唐海县| 柳河县| 小金县| 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