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醫案類聚(下冊)
  • 盛增秀 陳勇毅 竹劍平 王英主編
  • 2513字
  • 2019-08-09 14:17:34

痰核案

薛案辨疏
儒者楊澤之,性躁嗜色,缺盆結一核,此肝火血燥筋攣,法當滋腎水生肝血。不信,乃內服降火化痰,外敷南星、商陸,轉大如碗。余用補中益氣及六味地黃,間以蘆薈丸年余,元氣復而腫消。
疏曰:惟性躁則肝火旺矣,嗜色則腎水虛矣,水虛火旺則肝經所主之筋能不躁縮攣結乎?六味滋腎水也,蘆薈丸清肝火也,初不須補中益氣而所以先用之者,以曾服降火化痰之品,有傷中氣故耳。此癥非歲月之功,不能愈,治不得法,必成勞瘵。夫痰核與筋攣大相徑庭,痰核則不痛不硬,治以消痰結軟堅可也;如筋攣則必硬,而且痛,唯當以滋陰調氣為主。若以毒藥施于筋攣,燥藥攻其痰核,未有不為大患,不但成勞瘵,必號痛潰爛而斃。(肝腎虧損血燥結核等癥)
臨證指南醫案
某 氣郁痰核。
夏枯草 生香附 丹皮 山梔 連翹 郁金 赤芍 橘紅(瘡瘍)
洄溪醫案
蘇州府治東首楊姓,年三十余,以狎游私用父千金,父庭責之,體虛而兼郁怒,先似傷寒,后漸神昏身重。醫者以為純虛之證,惟事峻補,每日用人參三錢,痰火愈結,身強如尸,舉家以為萬無生理。余入視時,俱環而泣。余診畢,又按其體,遍身皆生痰核,大小以千計,余不覺大笑,泣者盡駭。余曰:諸人之泣,以其將死耶?試往府中借大板重打四十,亦不死也。其父聞之頗不信,曰:如果能起,現今吃人參費千金矣,當更以千金為壽。余曰:此可動他人,余無此例也,各盡其道而已。立清火安神極平淡之方,佐以末藥一服,三日而能言,五日而能坐,一月而行動如常。其時牡丹方開,其戚友為設飲花前以賀,余適至,戲之曰:君服人參千金而幾死,服余末藥而愈,藥本可不償乎?其母舅在旁曰:必當償,先生明示幾何?余曰:增病之藥值千金,去病之藥自宜倍之。病者有驚惶色,余曰:無恐,不過八文錢,蘿卜子為末耳。尚有服剩者,群取視之,果卜子也,相與大笑。其周身結核,皆補住痰邪所凝成者,半載方消。邪之不可留如此,幸而結在膚膜,若入臟則死已久矣。(痰)
續名醫類案
王洪緒治一婦,項上痰核三處,年久生管,以拔管藥插入,日易,半月愈其二,唯一管漸淺。不意其夫遠歸,兩日管深如前。后其母接女歸,治之即愈。
一壯年臂上有二管,王問其有暗疾否?曰:素患夢遺。乃以六味去澤瀉,增龜膠、龍骨、芡實、蓮須為丸,鹿含草煎湯,早晚送下三錢,服半料愈。愈后即用拔管藥,仍服前丸,二管皆愈。(卷三十四外科·結核)
王旭高臨證醫案
某 瘧久陰傷,項發痰核,頭傾不舉,腹中有塊,年逾二八,天癸未通。慮延勞損。
大生地 制首烏 茯苓 丹皮 懷山藥 軟柴胡 白芍 當歸 陳皮 十大功勞(外瘍)
陸 本原不足,兼挾風溫。發熱,頸間結核成痰,二十余日,不紅,不腫,不消散,亦不作膿,屬半虛半實。慎柔方有良法,用四君子加牛蒡子,世所未知,余曾驗過。
四君子加牛蒡子、象貝、桑葉。
淵按:四君補虛,佐蒡、貝以消風痰,桑葉清肺通絡。從補虛中想出祛邪之法,心思靈敏。
復診 昨用慎柔方,是托散法。服下若汗出熱退,則數劑可消,若汗不出,仍發熱,則數劑成膿,且易潰斂。
前方加鉤鉤。
三診 三歲孩童,但哺乳汁,不進谷食,脾胃虛弱可知。頸結痰核而有寒熱,必挾風溫,屬半虛半實。今將一月,熱退復熱,其塊不消,不作膿,大便溏,脾胃不足,氣血兩虛。
黨參 冬術 陳皮 荊芥 黃芪 歸身 防風 葛根 砂仁 桑葉(外瘍)
某 心火與濕熱交結而成痰核,上則舌下,中則脘間,下則陰頭,皆結小核如棉子。此皆火郁之所致。
川連 二錢,酒炒 陳皮 一兩,鹽水炒 甘遂 三錢,面包煨,去心 半夏 一兩五錢 茯苓 二兩 澤瀉 一兩 蛤殼 二兩,研粉 紅芽大戟 三錢,洗淡炒
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朝一錢,開水送下。
淵按:直搗其巢,非膽識兼優不能。然虛者未可漫試。(外瘍)
柳寶詒醫案
李 項右結核,右肩漫腫,時劇時減。郁痰挾木火循少陽之經阻結不化。脈象細數小弦,陰氣先虛,未便攻伐。擬方用丸劑緩緩治之。
細生地 元參 丹皮 黑山梔 橘核絡 各(炒打) 郁金 牡蠣 (生研,水飛) 昆布 海藻 夏枯草 象貝 茯苓 黃芪 麥冬 生甘草 白芍 刺蒺藜
上藥可生研者生研,余亦略烘勿過性,各取凈末,米湯泛丸,青黛為衣。每晨空心服,淡鹽湯送下。
田 痰核數年,有繼長增高之勢。此證起由木火升竄,頑痰隨之而結于絡膜之間,日漸增積,如沙磧然,藥力攻化,最難得效。脈象不甚結實,正氣不充,宜以養正清化之劑調其本原,佐以消痰軟堅之法,冀其漸化,猛法攻消,非所宜也。
北沙參 丹皮 黑山梔 海藻 昆布 左牡蠣 夏枯草 橘絡 法半夏 郁金 白芍 刺蒺藜 竹二青
二診 痰核久而不化,再議扶土化痰,清泄木火,丸方佐之,煎方所未逮。
北沙參 於術 茯苓 黨參 法半夏 瓦楞子 橘絡 郁金 丹皮 白芍 刺蒺藜 生甘草
上藥研末,用竹瀝入姜汁泛丸。空心鹽湯下。
季 右半體經絡不和,腋下痰核成串,肌黃內熱,營絡與中氣交病。病起產后,營氣阻窒。當與養營和絡,緩緩通調。
全當歸 川芎炭 秦艽 川獨活 桑寄生 熾殼 象貝 半夏 郁金 刺蒺藜 絲瓜絡 (去油乳香,研末炒) 竹二青 首烏藤(痰核)
池 痰核結于會厭兩旁,此必挾少陽木火浮越于上。凡六陰經脈,皆上至于頸,痰火竄入陰絡,亦至此而止,病之所以易結而難散也。擬方軟堅化痰,專清陰絡之火,用丸劑緩緩調之。
炒當歸 白芍 (酒炒) 大生地 (炒) 炒丹皮 元參 牡蠣 於術 茯苓 廣郁金 (風化硝化水拌炒) 刺蒺藜 橘紅 夜交藤 黑山梔 昆布 夏枯草
上藥為末,用竹瀝、姜汁、蜜水泛丸。(痰核)
晝星樓醫案
治燕女感冒風寒,引動積痰,頸旁生核者。自制:
羌活 八分 姜皮 八分,姜制 淡竹 二錢五分 桔梗 五分 黃芩 一錢,面炒 枳實 八分 白芥子 七分 蓮藕節 二錢 姜半夏 一錢 麥冬 一錢 陳皮 八分 前胡 八分 生甘草 五分 海藻 一錢
治燕女頸旁痰核,研末和醋抹上。自制:
青黛 五分 石膏 五分 川連 八分 大黃 八分 冰片 一分 生甘 五分 黃芩 八分 蘇梗 一錢 黑山梔 五分 雄黃 五分 寒水石 五分 荊芥 五分 枳實 五分
自治左頸旁痰核累累,筋不舒暢,喉中多痰。用外科膏藥治之稍愈。惟遇風寒感冒,仍復舊癥,數月不愈。乃自制一方,連服三十余劑。每清晨吐出痰核甚多,如綠豆大,極其堅凝,遂收全功,永不復發。錄方于下:
生姜皮 三錢 茯皮 二錢 姜夏 一錢五分 陳皮 一錢 桔梗 六分 枳殼 八分 海石 一錢五分 海藻 一錢 酒芩 一錢五分 白芥子 四分 桑皮 八分 杏仁 八分 白術 二錢 青皮 四分 升麻 三分
曹滄洲醫案
程 風痰。風邪痰濁交阻,頜下兩結痰核,最防竄多成疬,須作速消散。
蘇子 三錢五分 白蒺藜 四錢 土貝 四錢 連翹 三錢 白芥子 七分 忍冬藤 四錢 海浮石 四錢 煅瓦楞殼 一兩,先煎 萊菔子 三錢五分,炒 絲瓜絡 三錢五分 橘絡 一錢(外瘍總門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什邡市| 甘孜县| 胶南市| 资溪县| 中山市| 靖安县| 格尔木市| 恩施市| 新竹市| 屏南县| 水富县| 神木县| 敖汉旗| 龙海市| 应城市| 泾源县| 隆子县| 谢通门县| 泾源县| 云龙县| 富宁县| 五莲县| 阳信县| 广宁县| 渑池县| 莱阳市| 江油市| 通榆县| 时尚| 大理市| 惠州市| 和林格尔县| 任丘市| 凌云县| 霍林郭勒市| 那坡县| 唐山市| 和静县| 合川市| 固阳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