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大類包含不同臨床特征、臨床危險性及預后的臨床癥候群,它們有共同的病理機制,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并導致病變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根據心電圖有無ST段持續性抬高,可將ACS區分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兩大類,前者主要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后者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兩者合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

一、相關藥物

急診處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常用的藥物詳見表5-1。

表5-1 心絞痛治療相關藥物
二、用藥選擇
(一)NSTE-ACS用藥選擇

1.NSTE-ACS的治療包括:抗缺血、抗血小板、抗凝等藥物治療措施和根據危險度分層進行有創治療。建議NSTE-ACS患者盡早應用他汀類藥物。

2.抗缺血藥物包括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CCB)、尼可地爾等。硝酸酯類是控制心肌缺血的重要藥物,應用后癥狀仍不緩解,可給予嗎啡鎮靜止痛。硝酸酯類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應用,可以增強抗心肌缺血作用,并互相抵消藥物的不良反應。在應用β受體阻滯劑和硝酸酯類藥物后仍有心絞痛癥狀或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可加用長效的二氫吡啶類CCB。尼可地爾推薦用于對硝酸酯類不能耐受的患者。如患者不能耐受β受體阻滯劑,應將非二氫吡啶類CCB與硝酸酯類合用。

3.雙聯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被推薦為NSTEACS初始階段的一線治療。NSTE-ACS患者不宜接受溶栓治療。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建議用于準備行PCI或高危的ACS患者。

4.改善預后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他汀類藥物,能降低終點事件及死亡率,建議盡早應用。

(二)STEM I用藥選擇

1.STEMI治療的關鍵是早期、快速和完全開通梗死相關動脈,再灌注治療措施包括PCI術、CABG術和溶栓治療,首選PCI術。在無法行PCI術、無溶栓禁忌時可選擇溶栓治療。

2.溶栓優先采用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阿替普酶為目前最常用的溶栓劑。溶栓后盡早將患者轉運至有PCI條件的醫院,溶栓成功者于3~24小時行冠狀動脈造影和血運重建治療;溶栓失敗者盡早行挽救性PCI。

3.STEMI主要為冠狀動脈斑塊破裂誘發血栓性阻塞,抗栓(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至關重要。在有效雙聯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下,不推薦STEMI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前常規應用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高危患者或造影顯示血栓負荷重、未給予負荷量P2Y12受體抑制劑的患者可靜脈使用。

4.STEMI的抗缺血藥物、改善預后藥物治療與NSTE-ACS類似。

三、治療藥物
1.硝酸酯類藥物

包括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單硝酸異山梨酯等。

【作用機制】

(1)擴張外周血管,以擴張靜脈為主,減低前后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

(2)直接擴張冠狀動脈和側支循環血管,使冠狀動脈血流重新分布,增加缺血區域尤其是心內膜下的血液供應。

(3)降低肺血管床壓力和肺毛細血管楔壓。

(4)抗血小板聚集、抗增殖、改善冠狀動脈內皮功能和主動脈順應性,降低主動脈收縮壓等。

【禁忌證】
(1)禁忌:

硝酸酯過敏、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引起的心絞痛、重度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狹窄、心臟壓塞或縮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已應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西地那非等)、腦出血、顱內壓增高、嚴重貧血、嚴重低血壓(收縮壓<90mmHg)者。

(2)慎用:

青光眼、循環低灌注狀態、心室率<50次/分或>110次/分、甲狀腺功能低下、嚴重肝腎病、肺心病合并動脈低氧血癥、低體溫和營養不良的患者。

【不良反應】

(1)搏動性頭痛為硝酸酯類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還可出現面部潮紅、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甚至暈厥。

(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導致口臭。

(3)長期大劑量使用硝酸酯類可能會引起罕見而嚴重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4)靜脈硝酸甘油可引起肝素抵抗現象。

【注意事項】

(1)心絞痛頻繁發作的患者,大便前含服,可預防發作。

(2)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終止缺血急性發作,硝酸異山梨酯和單硝酸異山梨酯主要預防缺血發生。

(3)硝酸甘油靜脈用藥具有起效快、代謝清除迅速等特點,在急性心肌缺血發展、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等治療中占重要地位。劑量調整主要根據缺血癥狀的改善及血壓下降情況。既往血壓正常者收縮壓不應降至110mmHg以下,高血壓患者平均動脈壓的下降幅度不應超過25%。

(4)連續使用硝酸酯類可產生耐藥性。采取偏心給藥法,每天保證8~12小時的無藥期或低硝酸酯濃度期。

(5)與同類藥物有交叉耐藥性,同一天中不應采用長、短效硝酸酯藥物混合使用(臨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終止急性缺血發作除外)。

(6)單硝酸異山梨酯口服吸收完全,而靜脈劑型沒有藥代動力學優勢,無臨床應用價值。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劑型與規格】

片劑:0.3mg,0.5mg,0.6mg。

緩釋片:2.5mg。

噴霧劑:15g(含硝酸甘油0.1g)。

硝酸甘油貼膜:25mg。

注射液:1mg(1ml),2mg(1ml),5mg(1ml),10mg(1ml)。

【用法用量】
(1)舌下含服:

每次0.3~0.6mg,間隔5分鐘后可重用,15分鐘內不超過1.5mg。

(2)噴霧吸入:

發作時噴于口腔黏膜或舌上1~2次。

(3)靜滴:

若患者存在進行性缺血、高血壓和肺水腫,可靜脈應用5~1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0.9%生理鹽水中,滴速5~10μg/min,根據治療反應或增至20~80μg/min。

(4)貼膜:

1片,貼于胸壁,每日1次。

【指南推薦】

ACCF/AHA 2014年NSTE-ACS指南:NSTEACS患者有持續缺血癥狀發作時,應該給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每5分鐘1次,共3次,然后決定給予硝酸甘油靜脈滴注(Ⅰ,C)。靜脈硝酸甘油用于治療NSTE-ACS患者持續的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高血壓(Ⅰ,B)。

硝酸異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消心痛、異舒吉、愛倍)
【劑型與規格】

片劑:2.5mg,5mg,10mg。

氣霧劑:每瓶200噴,每噴含0.625mg;10ml:96.2mg(每瓶總體積10ml,含96.2mg)。

注射液:5mg(5ml),10mg(10ml),50mg(50ml),硝酸異山梨酯 10mg與葡萄糖 5.0g(100ml)。

【用法用量】
(1)口服:

對于勞力型心絞痛患者,可每次15~30mg,每日3~4次,不宜采用每8小時1次的給藥方法。對于白天和夜間均有心絞痛發作的患者采用硝酸異山梨酯每6小時1次。

(2)噴霧吸入:

每次撳壓4撳,即可達到有效劑量2.5mg。

(3)靜滴:

靜脈滴注開始劑量為30μg/min,觀察0.5~1小時,如無不良反應可將劑量加倍。

單硝酸異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欣康、依姆多、異樂定)
【劑型與規格】

片劑:10mg,20mg,40mg,60mg。

緩釋片及膠囊:30mg,40mg,50mg,60mg,120mg。

注射液:20mg(5ml),25mg(20ml),20mg(250ml)。

【用法用量】
(1)口服:

每次20~40mg,每日2次,其緩釋劑量為40~60mg/d,每日1次為宜。不宜采用每12小時1次的給藥方法。

(2)靜滴:

用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稀釋后從1~2mg/h開始靜滴,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劑量,最大劑量為8~10mg/h。

2.β受體阻滯劑

包括美托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等。

【作用機制】

(1)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及抑制心肌收縮力,從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2)使冠狀動脈血流重新分布,增加缺血區側支循環,從而增加缺血區血流。

(3)不同程度縮小梗死面積,長期治療可明顯減少猝死,降低病死率。

(4)緩解由于交感神經系統功能亢進引起的冠狀動脈痙攣,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5)抑制脂肪分解,增加缺血區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改善心肌代謝。

(6)促進氧合血紅蛋白解離、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禁忌證】
(1)禁忌:

嚴重心動過緩、病竇綜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的周圍血管病、末梢循環灌注不足、低血壓者及孕婦等。

(2)慎用:

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甲亢、嚴重支氣管痙攣者。

【不良反應】

(1)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低血壓,甚至暈厥。

(2)心功能不全嚴重時,因抑制心功能,加重心功能不全。

(3)長期應用突然停藥,可出現停藥反應,加重心絞痛,甚至誘發心肌梗死。

(4)外周血管痙攣:表現為四肢冰冷,脈搏細弱或不能觸及以及雷諾現象。

(5)中樞神經系統反應:疲乏、眩暈、抑郁、頭痛、多夢、失眠等,偶見幻覺。

(6)消化道反應:惡心、腹痛、便秘、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

(7)影響血糖、血脂水平。

【注意事項】

(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應用β受體阻斷劑,降低室顫的危險性,縮小梗死面積,長期治療可減少猝死。

(2)β受體阻斷劑對變異型心絞痛不利,因心包臟層冠狀動脈α受體數量多于β受體,用藥后β受體抑制,而α受體相對活躍,使得冠狀動脈痙攣。

(3)對房室結不應期有延長作用,能控制房顫和房撲的心室率,減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縮及室性心動過速的復發。

(4)用藥過程中應監測血壓、心率及心功能,防止用藥過量引起低血壓、心動過緩、心功能不全等。

(5)長期應用避免突然停藥,應在1~2周內逐漸減量停藥。

(6)可誘發和加重哮喘,特別是非選擇性的β受體阻斷藥更為嚴重。

(7)用藥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眩暈和疲勞,駕駛和操作機械等需要集中注意力作業時慎用。

【指南推薦】

ACCF/AHA 2014年NSTE-ACS指南:

在無心衰、低輸出量狀態、心源性休克風險或其他禁忌證的情況下,在NSTE-ACS發病24小時內開始口服β受體阻滯劑(Ⅰ,A)。

若伴隨出現NSTE-ACS、穩定型心衰和收縮功能降低,則推薦使用緩釋劑型的β受體阻滯劑:琥珀酸美托洛爾、卡維地洛、比索洛爾(Ⅰ,C)。

對初始對β受體阻滯劑有禁忌證的患者重新評估,確定后續是否可使用(Ⅰ,C)。

對于左室功能正常的NSTE-ACS患者,可以考慮持續使用β受體阻滯劑(Ⅱa,C)。

ACCF/AHA 2013年STEMI指南:

在無心衰、低輸出量狀態、心源性休克風險或其他禁忌證的情況下,在STEMI發病24小時內開始口服β受體阻滯劑(Ⅰ,B)。

如無禁忌,住院或出院后長期口服β受體阻滯劑(Ⅰ,B)。

STEMI患者發病24小時內有β受體阻滯劑禁忌證,則需要重新評估,確定后續是否可使用(Ⅰ,B)。

對有高血壓或持續缺血的STEMI患者,如無禁忌,靜脈使用β受體阻滯劑(Ⅱa,B)。

美托洛爾(Metoprolol,倍他樂克)
【劑型與規格】

(酒石酸鹽)片劑:25mg,50mg,100mg。

(琥珀酸鹽)緩釋片劑:47.5mg,95mg。

(酒石酸鹽)注射液:2mg(2ml),5mg(5ml)。

【用法用量】
(1)口服:

片劑:治療心絞痛一次 12.5~50mg,一日2~3次,或100mg,一日2次。合并心力衰竭時在應用洋地黃和(或)利尿劑的基礎上使用本藥。起初一次6.25mg,一日2~3次,每數日至一周增加6.25~12.5mg,一日2~3次,最大劑量一次50~100mg,一日2次。最大劑量一日不超過300~400mg。緩釋片: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后長期治療95~190mg,一日1次,必要時可聯合硝酸酯類藥物或增加劑量。合并心衰,可與ACEI、利尿劑及洋地黃類藥物合用。

(2)靜滴:

急性心肌梗死,立即給予5mg,可間隔5分鐘后重復給予,直到最大劑量15mg。排除下列情況:心率<70次/分,血壓<110mmHg或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阿替洛爾(Atenolol,氨酰心安)
【劑型與規格】

片劑:12.5mg,25mg,50mg,100mg。

【用法用量】

口服:開始每次6.25~12.5mg,一日2次,按需要及耐受量漸增至50~200mg。腎功能損害時,肌酐清除率小于15ml/min者,每日25mg;15~35ml/min者,每日最多50mg。

比索洛爾(Bisoprolol,康忻、博蘇)
【劑型與規格】

片劑:2.5mg,5mg。

【用法用量】

口服:起始劑量2.5mg,一日1次,最大劑量每日不超過10mg。治療心功能不全時,應從小劑量(1.25mg/日)開始,逐漸增加劑量,3~4個月達到10mg/日或最大耐受量。

艾司洛爾(Esmolol,愛絡)
【劑型與規格】

注射液:200mg(2ml),100mg(10ml)。

【用法用量】

有效劑量為50~300μg/(kg·min),多數患者50~150μg/(kg·min)即可顯效,于治療有效后,改用其他長效β受體阻斷劑。除5%碳酸氫鈉溶液外,可與大多數注射液配伍。

3.鈣通道阻滯劑

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地爾硫?等。

【作用機制】

(1)擴張外周血管,主要擴張動脈,減低后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

(2)抑制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3)拮抗交感神經活性,對抗因其增高所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

(4)擴張冠狀動脈和側支循環,解除冠狀動脈痙攣,降低冠狀動脈阻力,改善微循環,增加心肌血液供應。

(5)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持冠狀動脈血流通暢,增加心肌血液供應。

(6)通過減輕鈣超載及抑制氧自由基產生,保護缺血的心肌細胞。

【禁忌證】
(1)禁忌:

對本品過敏、心源性休克、失代償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動過緩、低血壓、左心衰)、嚴重低血壓、病竇綜合征(除外起搏器工作)、嚴重的傳導阻滯者等。

(2)慎用:

肝腎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心動過緩、低血壓者等。

【不良反應】

(1)常見外周水腫、頭暈、頭痛、惡心、乏力和面部潮紅。

(2)一過性低血壓,多不需要停藥。個別患者發生心絞痛,與低血壓反應有關。

(3)可能產生的嚴重不良反應: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

(4)可見心悸、胸悶、氣短,便秘、腹瀉、腹脹,關節僵硬、肌肉痙攣,精神緊張、睡眠紊亂,皮疹和過敏反應等。

【注意事項】

(1)ACS患者應用足量硝酸甘油和β受體阻滯劑后,心肌缺血癥狀仍不能控制時,可選擇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

(2)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反射性興奮交感神經、增加心率,不宜單用于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可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應用。ACS患者沒有使用β受體阻滯劑時,避免使用短效二氫吡啶類CCB。

(3)避免將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如地爾硫?、維拉帕米)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以免加重或誘發心臟抑制作用。

(4)腎衰竭對CCB的藥動學影響很小,故CCB可用于終末期腎病。

(5)心肌梗死伴左室射血分數下降、心力衰竭患者不宜應用CCB。心衰合并高血壓或心絞痛時,宜選用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6)停用鈣通道阻滯劑時應逐漸減量,然后停服,以免引起冠狀動脈痙攣。

【指南推薦】

ACCF/AHA 2014年NSTE-ACS指南:

患者如有反復發作的心肌缺血癥狀,存在應用β受體阻滯劑的禁忌證,無嚴重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風險、PR間期>0.24秒、二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時,應選用非二氫吡啶類CCB(Ⅰ,B)。

在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及硝酸酯類藥物后仍反復發作心肌缺血,應口服非二氫吡啶類CCB(Ⅰ,C)。

當β受體阻滯劑不能控制缺血癥狀,為禁忌或引起嚴重副作用時,應口服CCB,但應避免使用短效二氫吡啶類CCB(Ⅰ,C)。

長效CCB和硝酸酯類藥物用于冠狀動脈痙攣的患者(Ⅰ,C)。

單用CCB或與長效硝酸酯類合用可以治療或減少變異型心絞痛的發作次數(Ⅰ,B)。

硝苯地平(Nifedipine,拜新同、伲福達、心痛定)
【劑型與規格】

片劑:5mg,10mg。

控釋片:30mg,60mg。

緩釋片:10mg,20mg。

【用法用量】
(1)片劑:

從小劑量開始口服,起始劑量為10mg/次,一日3次;維持量為每次10~20mg,一日3次。部分冠狀動脈痙攣明顯的患者,每次20~30mg,一日3~4次,總量不超過120mg/d。緊急情況,可嚼碎服或舌下含服每次5~10mg。

(2)控釋片:

30mg或60mg(一次1片),一日1次。

(3)緩釋片:

從小劑量開始口服,起始劑量為每次20mg,最大劑量為每次60mg,一日1次。日服最大劑量不超過120mg。

氨氯地平(Amlodipine,絡活喜)
【劑型與規格】

片劑:2.5mg,5mg,10mg。

【用法用量】

起始劑量為每次5mg,一日1次,根據臨床反應,可增加劑量,最大劑量為10mg/d。老年或虛弱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劑量為每次2.5mg,一日1次。

非洛地平(Felodipine,波依定)
【劑型與規格】

片劑:5mg,10mg。

緩釋片:2.5mg,5mg。

【用法用量】
(1)片劑:

起始劑量為每次2.5mg,一日2次,常用維持劑量為每日5mg或10mg,必要時可進一步增加劑量。

(2)緩釋片:

起始劑量為每次5mg,一日1次,常用維持劑量為每日5mg或10mg,可根據患者反應增減劑量。

地爾硫?(Diltiazem,合心爽、合貝爽)
【劑型與規格】

片劑:4mg,5mg,30mg。

緩釋片:30mg,60mg,90mg。

膠囊劑:60mg,90mg,120mg,180mg,240mg。

注射液:10mg,50mg。

【用法用量】
(1)口服:

片劑:起始劑量為每次15~30mg一日3~4次,每1~2日增加一次劑量,常用維持劑量為每日90mg~360mg。緩釋片、緩釋膠囊:起始劑量為每次60~120mg,一日2次,常用維持劑量為每日240~360mg,不可掰開或嚼服。控釋膠囊:每次90~150mg,一日1次,不可掰開或嚼服。

(2)靜滴:

1~5μg/(kg·min),小劑量起始,根據情況增減,最大速度為5μg/(kg·min)。

維拉帕米(Verapamil,異搏定)
【劑型與規格】

片劑:40mg。

緩釋片:120mg,180mg,240mg。

注射液:5mg(2ml)。

【用法用量】
(1)口服:

片劑:一般劑量為每次 80~120mg,一日3次,肝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的安全劑量為每次40mg,一日3次,用藥后8h根據療效和安全評估決定是否增量。緩釋片:起始劑量為180mg/次,清晨1次,反應強者(老年人或瘦小者)以120mg一日1次作為起始劑量是安全的,根據療效和安全性,可增加劑量。

(2)靜脈注射:

一般起始劑量為5~10mg(或0.075~0.15mg/kg),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至少2分鐘。首劑15~30分鐘后可再給一次5~10mg(或0.15mg/kg)。

(3)靜脈滴注:

加入氯化鈉或葡萄糖注射液中,以5~10mg/h的速度靜脈滴注,一日總量不超過50~100mg。

4.鉀通道開放劑

尼可地爾。

【作用機制】

(1)激活鉀通道,松弛冠狀小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

(2)發揮硝酸酯類樣效應,擴張冠狀動脈的輸送血管,對冠狀動脈阻力血管影響弱,無“竊血”現象。

(3)改善缺血預適應,產生心肌細胞保護作用。

(4)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減輕鈣離子對缺血心肌細胞的損傷。

(5)對不穩定型心絞痛能減輕心肌缺血程度和心律失常的發生。

(6)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抑制冠狀動脈痙攣、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

【禁忌證】
(1)禁忌:

對本品過敏、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嚴重腦功能障礙、嚴重低血壓或心源性休克、艾森曼格綜合征或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右室梗死、脫水、閉角型青光眼、已應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西地那非等)等。

(2)慎用:

老年人、低血壓、肝腎功能障礙、急性心功能不全伴左室流出道狹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或大動脈狹窄癥患者。

【不良反應】

(1)常見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反應。

(2)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

(3)消化系統:腹痛、腹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便秘等,可有氨基轉移酶升高,偶見口角炎。

(4)心血管系統:心悸、乏力、顏面潮紅、下肢水腫,還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嚴重低血壓等反應。

(5)其他:血小板減少、消化道潰瘍等。

【注意事項】

(1)用藥時注意監測血壓及血流動力學,根據癥狀和血流動力學逐漸調整用量。

(2)出現低血壓等異常情況時,應減少用量或停止使用,必要時升壓治療。

(3)本藥與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西地那非等)同時服用能增強降壓作用,而導致血壓過度下降,所以兩者不能同用。

(4)服藥初期,與硝酸酯類等相似藥物同服,可能會因血管擴張作用而引起搏動性頭痛,可減量或中止給藥。

(5)在使冠狀血管阻力顯著降低的用量下,不影響心率、心肌收縮力、心肌氧耗以及房室傳導時間。

尼可地爾(Nicorandil,喜格邁、瑞科喜)
【劑型與規格】

片劑:5mg。

注射液:12mg,48mg。

【用法用量】
(1)片劑:

成人每次5mg,一日3次。根據癥狀輕重可適當增減。

(2)注射液:

成人靜脈滴注,以2mg/h為起始量,可根據癥狀適當增減劑量,最大劑量不超過6mg/h。

5.抗血小板藥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替羅非班等。

【作用機制】

(1)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楊酸,主要作用機制是使血小板內環氧化酶(COX)的活性部位乙酰化,使環氧化酶失活,從而抑制血栓烷A2(TXA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2)氯吡格雷是不可逆的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選擇性抑制ADP與血小板受體的結合以及繼發的ADP介導的糖蛋白GPⅡb/Ⅲa復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不影響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通過不可逆地改變血小板ADP受體,使血小板的壽命受到影響。

(3)替格瑞洛是選擇性P2Y12受體抑制劑,通過抑制新血凝塊的形成,幫助患者降低動脈粥樣化血栓形成事件的發生。

(4)替羅非班是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的可逆性拮抗劑,阻止纖維蛋白原與糖蛋白GPⅡb/Ⅲa結合,因而阻斷血小板的交聯及血小板的聚集。替羅非班還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及延長出血時間。替羅非班可強效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的時間與藥物的血漿濃度相平行,停用鹽酸替羅非班注射液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復到基線水平。

【禁忌證】
(1)禁忌:

過敏、近期有活動性出血者(如消化性潰瘍或顱內出血等)、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癥。替格瑞洛還禁用于有顱內出血病史者、中重度肝臟損害患者及與強效CYP3A4抑制劑(酮康唑、克拉霉素等)聯合用藥。替羅非班還禁用于有顱內出血史、顱內腫瘤、動靜脈畸形及動脈瘤的患者。

(2)慎用:

出血傾向(如近期創傷、近期手術、凝血功能障礙、活動性或近期胃腸道出血)、顱內出血史、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阿司匹林還禁用于哮喘及其他過敏性反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痛風患者。替羅非班還慎用于嚴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急性心包炎、出血性視網膜病、慢性血液透析患者。

【不良反應】

(1)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消化不良、便秘、腹瀉或腹痛等胃腸道反應,長期或大量服用可致胃腸道出血或潰瘍。

(2)中樞神經:頭痛、眩暈、耳鳴、聽力下降。

(3)過敏反應:哮喘、蕁麻疹、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或休克。

(4)肝、腎功能損害。

(5)各種出血(如顱內出血、胃腸道出血、皮膚及皮下出血、尿道出血等)。

(6)替格瑞洛可導致高尿酸血癥、呼吸困難。

(7)替羅非班可導致急性及/或嚴重血小板計數減少,可伴有寒戰、輕度發熱或出血并發癥。

【注意事項】

(1)通常對阿司匹林過敏,同時可能對其他水楊酸類藥或非甾體抗炎藥過敏,須警惕交叉過敏的可能性。

(2)對于阿司匹林過敏者,應立即停藥,并囑以后禁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有哮喘者應立即給予擴張氣管、吸氧,嚴重者可給予靜脈補液及氨茶堿靜滴。

(3)阿司匹林過量時可引起水楊酸反應,多見于風濕病用阿司匹林治療者。阿司匹林不與其他甾體抗炎藥同服,以免不良反應增加。

(4)阿司匹林作用于腎小管,使鉀排泄增多,可導致血鉀降低。

(5)阿司匹林可干擾硫酸銅尿糖試驗、葡萄糖酶尿糖試驗、尿酮體試驗等。

(6)腎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時不需調整劑量。

(7)停用替格瑞洛將會增加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和死亡的風險,應避免中斷治療。如果必須暫時停用,則應盡快重新開始治療。

(8)ACS患者在替格瑞洛治療期間,會出現頭暈和意識模糊癥狀,因此在駕駛或操作機械時應格外小心。

(9)嚴重腎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 min)的患者,替羅非班血漿清除率下降,劑量應減少50%。

【指南推薦】

ACCF/AHA 2014年NSTE-ACS指南:

患者到達醫院后應盡早給予阿司匹林嚼服(162~325mg),維持劑量為每日81~325mg(Ⅰ,A)。

因過敏、胃腸道不耐受而不能服用阿司匹林者,可給予氯吡格雷負荷量,并后續維持量口服(Ⅰ,B)。

對接受早期侵入策略或缺血指導策略的患者,如無禁忌,給予P2Y12抑制劑(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聯用至12個月。可選擇的藥物包括氯吡格雷負荷量300mg或600mg,維持量75mg/d(Ⅰ,B);替格瑞洛負荷量180mg,維持量90mg,每日2次(Ⅰ,B)。

對接受早期侵入策略或缺血指導策略的患者,P2Y12抑制劑替格瑞洛優于氯吡格雷(Ⅱa,B)。

對接受早期侵入策略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中高危患者(如肌鈣蛋白陽性),初始抗血小板治療可考慮GPⅡb/Ⅲa抑制劑,首選依替巴肽或替羅非班(Ⅱb,B)。

對于擬行支架植入患者,PCI術前應給予負荷劑量P2Y12抑制劑(Ⅰ,A)。可選擇的藥物包括氯吡格雷600mg(Ⅰ,B),普拉格雷60mg(Ⅰ,B)和替格瑞洛180mg(Ⅰ,B)。

對于植入支架患者,P2Y12抑制劑至少應用12個月(Ⅰ,B)。可選擇的藥物包括氯吡格雷75mg(Ⅰ,B),普拉格雷10mg(Ⅰ,B)和替格瑞洛90mg(Ⅰ,B)。

對于接受早期侵入策略和(或)冠狀動脈支架植入的患者,替格瑞洛優于氯吡格雷(Ⅱa,B)。

支架植入后的P2Y12抑制劑維持治療期間,若出血所致死亡風險高于預期獲益,提前停用(如<12個月)P2Y12抑制劑是合理的(Ⅱa,C)。

支架植入后可考慮12個月以上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Ⅱb,C)。

高危患者(如肌鈣蛋白升高),若未充分予以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預處理,可于PCI時應用GPⅡb/Ⅲa抑制劑(阿昔單抗、雙倍劑量依替巴肽和大劑量替羅非班)(Ⅰ,A)。

高危患者(如肌鈣蛋白升高),若已接受普通肝素治療并經充分氯吡格雷預處理,可考慮于PCI時應用GPⅡb/Ⅲa抑制劑(阿昔單抗、雙倍劑量依替巴肽和大劑量替羅非班)(Ⅱa,B)。

ACCF/AHA 2013年STEMI指南:

急診PCI術前口服阿司匹林162~325mg(Ⅰ,B)。

急診PCI術后,長期口服阿司匹林(Ⅰ,A)。

STEMI患者行急診PCI時,盡早給予負荷量P2Y12受體拮抗劑,可選擇的藥物包括氯吡格雷600mg(Ⅰ,B)、普拉格雷60mg(Ⅰ,B)、替格瑞洛180mg(Ⅰ,B)。STEMI患者急診PCI植入支架后,應給予P2Y12受體拮抗劑至少1年,每日維持量氯吡格雷75mg(Ⅰ,B)、普拉格雷10mg(Ⅰ,B)、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Ⅰ,B)。

急診PCI術后,每日口服81mg阿司匹林,不建議更高劑量的阿司匹林(Ⅱa,B)。

在已用普通肝素(UFH)的特定患者行PCI術時可以靜脈使用GPⅡb/Ⅲa拮抗劑,如阿昔單抗(Ⅱa,A)、高劑量替羅非班(Ⅱa,B)、雙倍負荷劑量依替巴肽(Ⅱa,B)。

準備急診PCI的STEMI患者,在導管室之前(如急救車、急診室)可考慮靜脈應用GPⅡb/Ⅲa拮抗劑(Ⅱb,B)。

急診 PCI時,冠狀動脈內使用阿昔單抗(Ⅱb,B)。

植入DES支架術后,可考慮繼續應用P2Y12受體拮抗劑1年(Ⅱb,A)。

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療時,應給予負荷量的阿司匹林(162~325mg)和氯吡格雷(年齡≤75歲者為300mg,年齡>75歲者為75mg)(Ⅰ,A)。

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療后,應長期服用,氯吡格雷至少服用14天,每日75mg(Ⅰ,A),可長達1年(Ⅰ,C)。

STEMI患者溶栓治療后,阿司匹林維持量每日81mg優于高劑量(Ⅱa,B)。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楊酸鈉、拜阿司匹靈)
【劑型與規格】

片劑:50mg,100mg,300mg,500mg。

腸溶片:25mg,50mg,100mg,300mg。

泡騰片:100mg。

【用法用量】

對于已有明確血栓形成傾向的患者,如ACS,應先給予較大劑量(300mg/d),3~5天后可考慮改用小劑量維持治療。冠心病患者長期預防性用藥50~150mg/d,最高劑量為300mg/d左右,最低劑量不宜低于50mg/d。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泰嘉、波立維)
【劑型與規格】

片劑:75mg。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75mg,一日1次。ACS患者應以單次負荷量氯吡格雷300mg或600mg開始,然后以75mg每日1次,合用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Ticagrelor,倍林達)
【劑型與規格】

片劑:90mg。

【用法用量】

口服,起始劑量為單次負荷量180mg,此后每次90mg,每日2次。除非有明確禁忌,本品應與阿司匹林聯合用藥。在服用首劑負荷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的維持劑量為每日1次,每次75~100mg。已經接受過負荷劑量氯吡格雷的ACS患者,可以開始使用替格瑞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及PCI術后患者替格瑞洛治療時間為12個月。

替羅非班(Tirofiban,欣維寧、艾卡特)
【劑型與規格】

注射液:5mg(100ml),12.5mg(50ml)。

【用法用量】
(1)不穩定型心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與肝素聯用,由靜脈輸注,起始30分鐘滴注速率為0.4μg/(kg·min),起始輸注量完成后,繼以0.1μg/(kg·min)的速率維持滴注。一般至少持續48小時,并可達108小時。

(2)血管成形術/動脈內斑塊切除術:

替格瑞洛應與肝素聯用由靜脈輸注,起始推注量為10μg/kg,在3分鐘內推注完畢,而后以0.15μg/(kg·min)的速率維持滴注。

6.抗凝藥物

肝素、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癸鈉、比伐盧定等。

【作用機制】

(1)肝素增強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促進纖溶系統激活,激活肝素輔助因子,從而發揮抗凝作用。此外還有降血脂、抗炎、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2)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和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降低了出血風險。推薦劑量不延長出血時間,預防劑量不顯著改變APTT。

(3)磺達肝癸鈉通過ATⅢ選擇性抑制因子Ⅹa。磺達肝癸鈉選擇性結合于ATⅢ,增強了(大約300倍)ATⅢ對因子Ⅹa的中和活性,抑制了凝血酶的形成和血栓的增大。磺達肝癸鈉不能滅活凝血酶(活化因子Ⅱ),并對血小板沒有作用。在2.5mg劑量時,不影響常規凝血實驗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活化凝血時間或者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也不影響出血時間或纖溶活性。磺達肝癸鈉不會與來自肝素誘導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血漿發生交叉反應。

(4)比伐盧定通過特異性結合于凝血酶催化位點的陰離子部位而直接抑制凝血酶的作用。比伐盧定與凝血酶的結合是可逆的。比伐盧定還可延長人血漿中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該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

【禁忌證】
(1)禁用:

①肝素、低分子肝素:過敏者,有肝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病史,與凝血障礙有關的出血,容易出血的器質性病變,腦出血,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②磺達肝癸鈉:過敏者,活動性出血,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嚴重腎臟損害。③比伐盧定:過敏者,活動性大出血。

(2)慎用:

出血異常、肝腎功能衰竭、嚴重的高血壓、有消化性潰瘍或其他易出血的器官病變病史、脈絡膜視網膜血管病變、顱腦手術、脊柱手術、眼部手術術后。

【不良反應】

(1)不良反應常見不同部位的出血。

(2)低分子肝素偶有血小板減少癥、血栓形成報道,極少數患者出現皮膚壞死,偶有注射部位小血腫。全身性過敏反應,包括血管神經性水腫或休克。可有一過性轉氨酶增高。

(3)比伐盧定還有背痛、頭痛、低血壓等不良反應。

(4)磺達肝癸鈉在ACS治療中常見的非出血性不良反應為:頭痛、胸痛、心房顫動、發熱、室性心動過速、嘔吐和低血壓。

【注意事項】

(1)用藥中,若血壓或血容量突然下降,或有其他不明癥狀出現時,都應立刻停藥并高度警惕出血的發生。

(2)肝素應用時,根據APTT調整劑量,以達到治療性抗凝作用。

(3)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時間不應超過10天,治療過程中應監測血小板計數,對有高鉀危險性患者注意監測血鉀。

(4)低分子肝素不主張與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楊酸類藥物)或非甾體抗炎藥和其他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應用,因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險性。

(5)ACS患者接受直接PCI,不推薦在PCI術前和術中使用磺達肝癸鈉。

(6)磺達肝癸鈉主要通過腎臟排出,在腎功能損害患者中,特別是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者,發生大出血和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都增加。

(7)對于ACS治療,磺達肝癸鈉應謹慎用于同時應用其他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治療的患者(如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或溶栓劑)。

(8)比伐盧定用于γ放射治療中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包括致命后果。

(9)比伐盧定在腎功能損害患者劑量應降低,同時要監測抗凝血狀態。

(10)比伐盧定在與肝素、華法林或溶栓藥物合用時,會增加患者出血的可能性。

(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
【劑型與規格】

注射液:12 500U。

【用法用量】

(1)靜脈內彈丸注射5000U為起始劑量,其后500~1000U/h持續靜脈滴注。

(2)也可用5000U,生理鹽水稀釋后每6小時靜脈注射1次,48h后改為皮下注射;總量一般為20 000~40 000U/d。

(3)深部皮下注射:5000~7500U,q12h,共5~7天。

【指南推薦】

ACCF/AHA 2014年NSTE-ACS指南:

依諾肝素皮下注射,住院期間持續應用或直至接受PCI治療(Ⅰ,A)。

接受早期侵入性診治患者可選擇比伐盧定,持續應用至接受診斷性冠狀動脈造影或PCI治療(Ⅰ,B)。

磺達肝癸鈉皮下注射,住院期間持續應用或直至接受PCI治療(Ⅰ,B)。

患者已應用磺達肝癸鈉而擬接受PCI治療,需額外應用抗Ⅱa因子活性的抗凝藥物(Ⅰ,B)。

靜脈應用UFH持續48小時或直至接受PCI治療(Ⅰ,B)。

對于接受PCI治療的患者,應給予抗凝劑以減少冠狀動脈內或導管內血栓形成風險(Ⅰ,C)。

對于接受PCI治療的患者,靜脈給予UFH有益(Ⅰ,C)。

無論是否給予UFH,比伐盧定對接受PCI治療的患者均有益(Ⅰ,B)。

對于接受少于2次治療劑量(1mg/kg,皮下注射),或PCI術前8~12小時接受末次依諾肝素的患者,應于PCI治療時再次靜脈給予依諾肝素0.3mg/kg(Ⅰ,B)。

對PCI術中接受磺達肝癸鈉治療者,應在PCI前即刻靜脈給予UFH 85U/kg,以預防導管內血栓形成(Ⅰ,B)。

PCI術后應停止抗凝治療,除非有充分理由需要繼續治療(Ⅰ,C)。

ACCF/AHA 2013年STEMI指南:

行急診PCI的STEMI患者,應該使用以下抗凝治療:不管是否使用GPⅡb/Ⅲa拮抗劑,應用UFH,并維持治療性APTT(Ⅰ,C)。或無論之前是否使用UFH,應用比伐盧定(Ⅰ,B)。

行急診PCI的STEMI患者,如出血高危者,單用比伐盧定,不推薦UFH聯合GPⅡb/Ⅲa拮抗劑(Ⅱa,B)。

接受溶栓再灌注治療的STEMI患者應接受至少48小時抗凝治療,最好在住院期間應用,持續達8天或直到再次血運重建為止(Ⅰ,A)。

推薦的抗凝治療方案包括:靜脈應用UFH(根據體重調整劑量),使APTT為正常值的1.5~2.0倍,持續48小時或直到再次血運重建為止(Ⅰ,C)。應用依諾肝素(根據年齡、體重和肌酸酐清除率給藥),先給予靜脈注射,然后在15分鐘內皮下注射,直至住院天數持續達8天或直到再次血運重建為止(Ⅰ,A)。磺達肝癸鈉初始先給予靜脈注射劑量,然后在24小時內皮下注射給藥(估計肌酐清除率>30ml/min),直至住院天數持續達8天或直到再次血運重建為止(Ⅰ,B)。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低分子肝素鈉(齊征)、依諾肝素(克賽)、那屈肝素(速碧林)、達肝素(法安明)]
【劑型與規格】

注射液:齊征:2500U(0.2ml),5000U(0.4ml)。

克賽:2000U(0.2ml),4000U(0.4ml)。

速碧林:3075U(0.3ml),4100U(0.4ml)。

法安明:5000U(0.2ml),10 000U(1ml)。

【用法用量】
(1)齊征:

皮下注射120U/kg體重,每日2次,最大劑量為10 000U/12h,至少治療6天。

(2)克賽:

皮下注射 4000U,每日 2次(q12h),一般3~8天停用;根據體重100U/kg,皮下注射,q12h調整劑量。

(3)速碧林:

皮下注射 4100U,每日 2次(q12h),一般不超過8天;根據體重100U/kg,皮下注射,q12h調整劑量。

(4)法安明:

皮下注射5000/7500U,每日2次(q12h);或根據體重120U/kg,皮下注射,q12h調整劑量。最大劑量為10 000U/12小時,至少治療6天。

磺達肝癸鈉(Fondaparinuxsodium,安卓)
【劑型與規格】

注射液:2.5mg(0.5ml)。

【用法用量】

推薦劑量為2.5m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給藥。作出診斷后應盡早開始治療,治療持續最長為8天,如果不到8天出院則直至出院為止。

比伐盧定(Bivalirudin,比伐蘆定、泰加寧)
【劑型與規格】

注射液:250mg。

【用法用量】

推薦劑量為1mg/kg靜脈推注,后以2.5mg/(kg·h)速度靜脈滴注維持4小時,如需要,可再以0.2mg/(kg·h)速度靜脈滴注,持續時間不超過20h。

中度腎功能損害患者(30~59ml/min)比伐盧定劑量為1.75mg/(kg·h)。如果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應考慮將劑量減少至1.0mg/(kg· h)滴注速率。如果病人正在進行血液透析,比伐盧定應劑量減為0.25mg/(kg·h)。

7.溶栓藥物

鏈激酶、尿激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等。

【作用機制】
(1)非纖維蛋白特異溶栓藥:

鏈激酶先與纖溶酶原形成鏈激酶-纖溶酶原復合物,間接激活集合或游離于纖維蛋白表面的纖溶酶原為纖溶酶,使血栓溶解。尿激酶屬于內源性纖溶系統,直接激活纖溶酶原為纖溶酶,纖溶酶裂解凝血塊表面和血液中游離的纖維蛋白,使血栓溶解。

(2)纖維蛋白特異溶栓藥:

rt-PA本身對纖溶酶原激活作用很弱,當纖維蛋白存在時,rt-PA結合到纖維蛋白上,其激活作用明顯增加,激活血栓中已與纖維蛋白結合的纖溶酶原為纖溶酶,纖溶酶繼而溶解纖維蛋白,使血栓溶解。此外,還可抑制血小板活性。溶栓首選此類藥物。

【禁忌證】
(1)禁忌:

近期活動性出血,手術、組織活檢、心肺復蘇術、不能實施壓迫的大血管穿刺術及外傷史,控制不滿意的高血壓或不能排除主動脈夾層者,有出血性腦卒中病史者,對擴容和血管加壓藥無反應的休克,細菌性心內膜炎、二尖瓣病變并有房顫且高度懷疑左心腔內血栓者,糖尿病合并出血性視網膜病變,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傾向,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意識障礙。

(2)慎用:

高齡老年人、慢性胃潰瘍、新近空洞型肺結核、嚴重肝病伴有出血傾向者。

【不良反應】

(1)使用劑量較大時,少數患者可有出血現象,可有輕度出血、嚴重出血。

(2)少數患者可出現過敏反應,一般表現較輕,如支氣管痙攣、皮疹等,偶可見過敏性休克。多見于鏈激酶。

(3)發熱:2%~3%患者可見不同程度發熱。

(4)其他:可見惡心、嘔吐、食欲缺乏、頭痛、疲倦、ALT升高。

(5)冠狀動脈血栓在快速溶栓時可產生再灌注綜合征或室性心律失常,需緊急處理。

【注意事項】

(1)發生嚴重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顱內出血、腹膜后或心包出血等,應終止使用溶栓藥,緊急狀態下可考慮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對抗尿激酶,嚴重者可補充纖維蛋白原或全血。

(2)出現發熱不良反應,可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不可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有抗血小板作用的退熱藥。

(3)人體內常有鏈激酶的抗體存在,使用時必須先給以足夠的鏈激酶初導劑量將其抗體中和。新近患有鏈球菌感染的患者,應先測定抗鏈激酶值,如大于100萬U,不宜應用鏈激酶。

(4)在用鏈激酶前,用過抗凝血藥如肝素的患者,可用魚精蛋白中和。如系雙香豆素類抗凝血藥,則須測定凝血狀況,待正常后方可使用。

(5)鏈激酶的活性不需要纖維蛋白存在,鏈激酶-纖溶酶原復合物不受血液中α2-抗纖溶酶的抑制。

(6)尿激酶可被循環中的纖溶酶原激活劑的抑制物所中和,而且產生的纖溶酶可被血液中α2-抗纖溶酶滅活,故治療量效果不佳。需大量尿激酶使纖溶酶原激活劑的抑制物和α2-抗纖溶酶耗竭,才能發揮溶栓作用。

(7)rt-PA選擇性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而對血液循環中的纖溶酶原無激活作用,因此出血并發癥少見。rt-PA無抗原性,不引起過敏反應。

(8)rt-PA半衰期短,為4~6分鐘,需要同時使用肝素抗凝。

【指南推薦】

ACCF/AHA 2013年STEMI指南:

在不具備PCI能力的醫院,如果預計急診PCI不能在首次醫療接觸(FMC)120分鐘內實施時,如無禁忌,STEMI患者應在發病12小時內進行溶栓治療(Ⅰ,A)。發病12~24小時,仍有缺血證據、大面積心肌壞死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可考慮進行溶栓治療(Ⅱa,C)。

鏈激酶[Streptokinase(SK),溶栓酶、鏈球菌激酶]
【劑型與規格】

凍干粉針劑:10萬U,15萬U,20萬U,30萬U。

【用法用量】

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治療,150萬U用10ml生理鹽水溶解,再加入5%~10%葡萄糖溶液100ml,60分鐘內靜脈滴入,應盡早開始,爭取發病12小時內開始治療。或根據體重增減劑量(按2萬U/kg體重計)。溶栓開始后12小時,皮下注射肝素7500U,q12h,維持3~5天。

尿激酶[Urokinase(UK),人纖維蛋白溶酶]
【劑型與規格】

注射劑:1萬U,10萬U,50萬U。

【用法用量】

150萬U用10ml生理鹽水溶解,再加入5%~10%葡萄糖溶液100ml,30分鐘內靜脈滴入。肝素用法同鏈激酶。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阿替普酶]
【劑型與規格】

注射粉劑:20mg,50mg。

【用法用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發病6小時內(90分鐘加速給藥法):15mg靜脈推注,其后30分鐘內靜脈滴注50mg,剩余35mg在60分鐘內靜脈滴注,最大劑量達100mg。

發病后6~12小時內(3小時給藥法),10mg靜脈推注,其后1小時內靜脈滴注50mg,剩余40mg在2小時內靜脈滴注,最大劑量達100mg。

8.他汀類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作用機制】

(1)他汀類為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其本身或其代謝物的結構與HMG-CoA相似,可競爭性抑制HMG-CoA還原酶活性。

(2)他汀類阻礙肝臟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而代償性增加了肝細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的合成。血漿中大量LDL被攝取,經LDL受體途徑代謝為膽汁酸排出體外,血漿LDL水平降低。

(3)他汀類不僅降低血漿LDL水平,還能輕度降低血漿甘油三酯(TG),阻礙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及釋放,增加VLDL的清除,輕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脂蛋白apoA-Ⅰ。

(4)他汀類的多效性作用包括:改善內皮功能、抗血栓、穩定斑塊、抑制血管炎癥及抗氧化等作用。

【禁忌證】
(1)禁忌:

過敏、有活動性肝病或不明原因血清轉氨酶持續升高、嚴重腎損害、肌病、同時用環孢素的患者。

(2)慎用:

大量飲酒及有肝病史患者。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惡心、腹痛、腹脹、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

(2)頭痛、頭暈、皮疹、白內障、視力模糊和味覺障礙等。

(3)偶有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需監測肝功能。

(4)少見的不良反應有陽痿、失眠。

(5)嚴重的不良反應少見,包括橫紋肌溶解癥(表現肌痛、無力、肌酸激酶升高及肌紅蛋白尿等)、肝炎、胰腺炎及血管神經性水腫。

【注意事項】

(1)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脂和肌酸激酶,注意定期監測肝功。

(2)治療過程中如發生轉氨酶升高達正常高限的3倍,或肌酸激酶顯著升高或肌炎、胰腺炎時,應停藥。

(3)如有低血壓、嚴重急性感染、創傷、代謝紊亂等,須注意可能出現繼發于骨骼肌溶解后的腎衰竭。

(4)不應在劇烈運動后或存在引起肌酸激酶升高的因素時檢測肌酸激酶,否則會混淆對結果的解釋。

(5)高劑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療的患者可有蛋白尿,蛋白大多數來源于腎小管,蛋白尿多是短暫的或斷斷續續的。

(6)腎功能不全時應減少劑量。

【指南推薦】

ACCF/AHA 2014年NSTE-ACS指南:

如無禁忌,推薦盡早或持續使用高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Ⅰ,A)。最好在NSTE-ACS發病24小時內,獲取空腹血脂分析結果(Ⅱa,C)。

變異型心絞痛患者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治療有效(Ⅰ,B)。

ACCF/AHA 2013年STEMI指南:

如無禁忌,推薦盡早或持續使用高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Ⅰ,B)。最好在STEMI發病24小時內,獲取空腹血脂分析結果(Ⅱa,C)。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立普妥)
【劑型與規格】

片劑:10mg,20mg,40mg。

【用法用量】

一般起始劑量10~20mg,一日1次,臨睡前服用,根據血脂水平調整劑量,最大劑量為80mg/d。

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可定)
【劑型與規格】

片劑:10mg,20mg,40mg。

【用法用量】

一般起始劑量10mg,一日1次,臨睡前服用,嚴重腎病患者5mg/d起始。根據血脂水平調整劑量,最大劑量為40mg/d。

9.鎮靜鎮痛藥物

嗎啡(Morphine)。

【作用機制】

(1)阿片類受體激動劑,有強大的鎮痛作用,同時也有明顯的鎮靜作用。

(2)鎮痛:對一切疼痛均有效,通過模擬內源性抗痛物質腦啡肽的作用,激活中樞神經阿片受體而產生藥理作用。

(3)鎮靜:有時產生欣快感,可改善疼痛患者的緊張情緒。

(4)嗎啡主要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鎮痛和鎮靜,還可促進內源性組胺釋放而使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降低左室前后負荷和心肌耗氧量。

【禁忌證】
(1)禁忌:

呼吸抑制已顯示發紺,顱內壓增高和顱腦損傷,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肺源性心臟病失代償,甲狀腺功能減退,皮質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嚴重肝功能不全,休克尚未糾正控制前,炎性腸梗阻等。

(2)慎用:

老年人和兒童。

【不良反應】

(1)常見:瞳孔縮小如針尖、視力模糊或復視;便秘;排尿困難;直立性低血壓;嗜睡、頭痛、惡心、嘔吐等。

(2)少見:呼吸抑制、幻覺、耳鳴、驚厥、抑郁、皮疹、支氣管痙攣和喉頭水腫等。

(3)偶見瘙癢、蕁麻疹、皮膚水腫等過敏反應。

(4)連用3~5天即產生耐藥性,1周以上可成癮,需慎用。

【注意事項】

(1)嗎啡為國家特殊管理的麻醉藥品,使用和保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對麻醉藥品的管理條例。

(2)應用過量可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昏迷、針狀瞳孔、呼吸淺弱、血壓下降、發紺等。

(3)中毒解救可用嗎啡拮抗劑納洛酮0.4~0.8mg靜脈注射或肌內注射,必要時2~3分鐘可重復一次;或將納洛酮2mg溶于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其他措施為人工呼吸、給氧,給予升壓藥,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減慢心率,補充液體維持循環。

(4)與二甲雙胍合用,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險性。與M膽堿受體阻斷劑(尤其是阿托品)合用,便秘加重,增加麻痹性腸梗阻和尿潴留的危險性。與西咪替丁合用出現呼吸暫停、精神錯亂和肌肉抽搐。

【劑型與規格】

注射液:5mg(0.5ml),10mg(1.0ml)。

片劑:5mg,10mg。

【用法用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mg靜脈緩慢注入,為首選。5~10分鐘后可重復應用,總量不超過10~15mg。

【指南推薦】

ACCF/AHA 2014年NSTE-ACS指南:

盡管已給予了最大耐受量的抗缺血治療,NSTE-ACS患者仍有持續胸痛發作時,可考慮靜脈應用嗎啡(Ⅱb,B)。

參考文獻

1.楊世杰.藥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鄭長青.心內科用藥常規與禁忌.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

3.楊杰孚.心臟病藥物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4.Amsterdam EA,Wenger NK,Brindis RG,et al.2014 AHA/ ACC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irculation,2014,130(25):e344-e426.

5.O’Gara PT,Kushner FG,Ascheim DD,et al.2013 ACCF/ 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irculation,2012,127(4):e362-e425.

(薛麗 顏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上饶市| 江阴市| 清新县| 宿州市| 元氏县| 大关县| 宜都市| 萨迦县| 铁力市| 蒲江县| 承德市| 宁阳县| 浪卡子县| 嵩明县| 武山县| 土默特右旗| 囊谦县| 林西县| 云霄县| 鱼台县| 苍山县| 马鞍山市| 广南县| 衡阳县| 临澧县| 天全县| 金阳县| 合阳县| 合江县| 沐川县| 万年县| 武强县| 阿坝县| 广灵县| 云安县| 大田县| 卓资县| 基隆市| 海门市|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