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三道金牌詔君還
- 我去種個田
- 功業(yè)
- 2991字
- 2019-08-21 17:56:15
晉永和八年十月末,傳來了薊城投降的消息。
初開始,慕容儁困守孤城還能堅持一下。然后他自作聰明讓人搶來了兩把火槍,又在群臣面前表演了一把試射的游戲。
他以為自己南征北討威望挺高,又以為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然后大臣們知己知彼了,當夜就有人墜城而出向冉閔通報城內情況。
然后第二天海軍的艦炮終于搬上了岸,又在薊城試射了兩炮。當天夜里城門守軍就發(fā)生了嘩變,若非慕容恪反應快,整個南城門的守兵都要跑光了。
第三天上,隨著候六用木桶炮發(fā)射炸藥包炸塌了城門樓,又用海軍120艦炮朝著皇宮方向開了兩炮,雄才大略的燕國皇帝就被大臣們脅迫著打出了白旗。至此,燕國在幽州的勢力徹底消亡。
以微小的代價拿下了燕國,姚襄又率部族歸晉。此時中原的黃河以北部分,盡歸青州所有。長老院遂安排慕容恪守薊城,慕容儁及宗親入青州為質,又征發(fā)慕容部青壯騎手隨冉閔南下迎擊晉人。
千頭萬緒,非一日所能完成。就由船隊帶慕容儁及兩千余宗室并家眷先行,龍槍兵及青州本部騎兵兩千駐海口做過冬準備。
冉閔則不顧天氣漸寒堅持南歸,又恐慕容氏生變,強解鮮卑部族五萬戶充青冀二州,至來年四月方才安置完成,沿途凍餓而死者非止一二。
北方戰(zhàn)事暫歇,卻說晉國的北伐之事。褚國丈死后,殷浩主持北伐之事。司馬聃以淮南太守陳逵、兗州刺史蔡裔為先鋒,安西將軍謝尚、北中郎將荀羨屯駐壽春。
又任命殷俊為中軍將軍、假節(jié)、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就是說,黃河以南包括淮河沿岸大半由其說了算。職權不可謂不重,信任不可謂深。
淮北百姓得知這么多名士名將前來,無不歡欣鼓舞;期間又有前趙舊將、秦國豫州刺史張遇來投。全軍上下一時間自信滿滿,大有一戰(zhàn)全取關東的豪壯氣勢。
既然形勢大好,名士們不免犯了持才傲物的毛病:謝尚瞧不起張遇這個暴發(fā)戶,又鄙視他是個“三姓家奴”。
于是張遇懷恨在心,聯(lián)合了老東家符健狠狠敲了晉軍一悶棍。謝尚傲慢失豫州,被朝廷降職使用。
張遇終究才識不足,被符健派人押解回了關中。晉軍緩過一口氣,再次圖謀整個豫州。可惜晉軍流年不利,再次挨了一悶棍:這次來自內部。
自從姚戈仲病死、姚襄率部眾歸晉,他的政治才能頓時顯露:姚襄帶領部民們在淮河兩岸開荒種地、訓練士卒,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還不算,每個和他共事的晉臣無不對他的為人交口稱贊,說他是個“真朋友”。
這就引起了殷浩的不滿。他心想:你一個蠻夷外族。又是種糧練兵,又是籠絡朝中大臣,不是想要造反是想干什么?
于是殷浩就處處給姚襄添堵,甚至到了派遣刺客的程度。可以姚襄這人實在是有劉大耳遺風,兩波刺客都拜倒在他102的魅力值下,并且把舊主賣了個一干二凈。
殷浩吃了兩次悶虧,依然心有不甘,干脆派部將直接進攻。這次姚襄索性不再忍讓,直接給他來了個肉包子打狗。
這次事情鬧的太大,殷浩訴狀都遞到了司馬聃的案頭。
姚襄怕這位名士糾纏不休,就派參軍權翼上門講和。殷浩來了個先發(fā)制人:“姚襄他派人搶奪我的馬匹,這是為下之道嗎?”
這位權參軍也是位妙人,就回答他:“我主子奪取您的馬匹是想用來自衛(wèi)啊!”
殷浩“呵呵”冷笑,雙方不歡而散。
說回壽春大營。如今北伐大業(yè)受挫,殷浩就想施展謀略技能。他派人聯(lián)系符健部將,跟他說:“你帶兵把符氏一家綁了,我請皇帝封你做關右諸侯。”
那人也不是傻的啊!張遇前車之鑒不遠,豈能不吸取教訓?于是給他來了個“將計就計”。
卻說,殷浩這邊得了對方確信,以為關中內亂不遠,就起了親自北伐的心思。他這里準備一石二鳥,就派姚襄做前鋒。
姚襄多機靈的人啊!一看殷浩這架勢,就知道他是要假途滅虢。于是假裝害怕逃跑,引誘殷浩全軍追擊。
殷浩這人典型的紙上談兵。讓他發(fā)揮下名士風度,在后面做個統(tǒng)帥調度還行,真要打仗哪是姚襄這種亂世中廝殺出來的猛人對手?于是三下五除二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兵馬折損了近半、還被桓溫抓住機會一頓炮轟。
殷浩政治生涯黯然落幕,姚襄則抓住機會進駐淮南,漸成尾大不掉之勢。此是后話,時間轉到晉永和九年六月。
冉閔遷移了鮮卑部民,又依軍令部的章程重編、整訓了全部兵馬。把馬步軍縮減為兩萬人,又加強了兩千擲彈兵、五百神威兵。
就此,冉閔共統(tǒng)率一萬輕騎、一萬兩千騎馬步兵和五百炮兵,裝備制式鋼刀、板甲、手雷、三寸神威大將軍鋼炮。
加上戰(zhàn)時配發(fā)的四通物流車隊。這就實現(xiàn)了正規(guī)化、騾馬化、標準化,成為長老院手中唯一的一只戰(zhàn)略機動力量。
手下有如此一只強大力量,冉閔自然不甘心閑著。正好長老院想要敲打晉人的氣焰,和威懾周邊的力量。于是就在六月一日這天,誓師南征。
一戰(zhàn)南陽,打的符健堵塞了“潼、武”二關,不敢目視中原。
二戰(zhàn)襄陽,打得桓溫兩股戰(zhàn)戰(zhàn),再不敢亂對人言北伐中原。
三戰(zhàn)……
好吧!冉閔還沒跑到淮河邊,就接到了長老院發(fā)來的撤兵命令。勝利就在眼前,他哪里會聽?于是繼續(xù)往前。
這邊剛接收了幾座空城,那邊又來了申斥的文件,要其服從命令,即刻返回。全軍正在興頭,于是置若罔聞。
冉閔剛收集來渡船,第三道命令來了:軍長職務撤銷,即刻返回白河接受調查。
冉閔委屈的問思想委員:“長老院惟恐我功高震主耶?”
陳誠曰:“咱們何時有過主子吔??”
冉閔:“……”
很多事情電報里說不明白。及至彭城,冉閔才收到郵政發(fā)來的急報:“成周共和國”即將成立,為了少放七天的長假,決定在一月一日舉行開國大典。要求冉閔務必及時參加。
關于立國的討論由來已久,只是成方一直在拖延。他怕自己當了皇帝就會落個“荒淫嬉戲”的評點,有個選錯了職業(yè)的木匠就是后車之鑒。
經過五年的拉扯,成方終于使眾人確信,沒有他這個領袖政權一樣正常運轉。于是確定了“虛君共和”的政體:除了祭祀權,一切權力盡付眾議會裁決。
成方還是爭取到了三樣特權:一是憲法否決權。二是國旗設計權。三是國歌創(chuàng)作權。
憲法否決權沒什么好說的,就是要保證勞動的權力不被侵犯。
國旗設計權一度被收回,最后還是得到了保留:
他曾想用小狐貍的抽象畫做國旗中點,理由是體現(xiàn)人、妖合一的治國理念,這種個人惡趣味遭到一致批判。
沒奈何,經過和五娘的友好磋商,選擇了“紅底、陽光、麥田、蒸汽列車頭”的方案。
寓意是:紅色屬火,代表文明薪火相傳。麥穗是糧食,代表帝國根基是農業(yè)。火車穿過麥田,代表工業(yè)自農業(yè)誕生、并帶領人們駛向光明的未來。
有了國旗,國歌自不能免。于是一首“我的祖國”唱響了大江南北、唱哭了黃河兩岸,被認為是大周帝國最有力的統(tǒng)戰(zhàn)武器,是帝國不滅的象征。
開國大典在白河岸邊舉行,臨時起了個高臺。主要是十里八鄉(xiāng)來的民眾太多,大家都想看看只聞其名、不識其人的傻子皇帝長啥樣。
是的,成大傻的名聲響徹青州內外。就連晉國最南端的交趾,都知道青州之主是個不務正業(yè)的大傻蛋。
一月一日很快到來,成方現(xiàn)在話筒前。他的四面八方架有十幾臺黑白相機,要把這激動人心的一刻記錄下來。
成方清咳兩聲,開始宣讀演講稿。廣場周圍的喇叭里,傳出了他“滋滋啦啦”渾濁響亮的聲音:“我有一個夢想……”
……………………………………………………
第一卷就這么匆忙的結束了。
原本想寫個聊齋+亂世掙扎的故事。因為第四章剛發(fā)出去就失聯(lián)了,只好改了重發(fā)。然后后面……
這么改來還去的!回頭看看,改的自己都不認識了。
說回正題:
第一卷其實是給主角開發(fā)金手指、和建立世界架構的階段。
因為是拿手機利用碎片時間碼字,顯得故事節(jié)奏稀碎又凌亂。也因為這個,我都是精簡內容,把一段劇情盡量在兩千字內講完。
為什么選擇一章兩千字?還是因為時間太稀碎,怕同一章內容風格變來變去、讀者朋友們會崩潰。
下一卷“修仙篇”:《抓了個皇帝做家教》想好了再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