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記
- 小簡學堂匯編
- 5363字
- 2019-08-19 18:30:39
第一課
吳承恩生平、著作、詩歌及人物評價等

吳承恩畫像
吳承恩(1506-1583),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作者、明代小說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現 江蘇省 淮安市淮安區)。
吳承恩出生于一個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樂觀豁達,奉行知足常樂的哲學。但他不希望兒子同自己一樣碌碌無為,因此為兒子取名承恩,字汝忠。這個名字意味著父親希望他將來能夠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流芳百世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確實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一般的文章都能過目成誦。他兩三歲時就能夠讀詩,六歲時入私塾讀書。有了老師的專門教導,吳承恩學業進步得很快。少年時,他就因才學而名冠鄉里。人們都對他刮目相看,相信他日后肯定能做大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吳承恩的興趣發生了轉移。他愈來愈覺得“四書五經”過于枯燥乏味,稗官野史卻蠻有情趣。
他特別喜歡捕捉新鮮事物,更喜歡讀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而且在讀書時還做了許多筆記和摘錄。吳承恩最鐘愛的小說野史是《百怪錄》和《酉(yǒu)陽雜俎(zǔ)》。書中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使他潛移默化地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這為他日后創作《西游記》奠定了基礎。
少年時的吳承恩聽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神話故事非常著迷,有時連續幾天都沉浸在離奇的故事情節中。隨著時光的流逝,吳承恩步入了青年時代,但他對神話故事的興趣有增無減,并且養成了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個性。對此,他的父親十分惱火,多次勸說兒子重新步入“正道”,吳承恩卻毫不動心。
商人的社會地位本來就低,又加之父親的生意每況愈下和這位大才子的“不務正業”,吳家逐漸招來連綿不絕的嘲笑。以前被人交口稱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吳承恩父親感到希望越來越渺茫。
吳承恩二十歲時,父親給他張羅了一門親事。不久,吳承恩與同鄉的一位葉姓姑娘結婚,二人婚后的感情非常好。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品行端正,始終忠于自己的妻室。也許是由于妻子的勸誡和勉勵的緣故,他重新拾起了“四書五經”。幾年之后,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并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
這著實讓吳家人高興了一陣子。吳承恩自己也覺得很光彩,一度還躊躇滿志起來。時隔不久,他與朋友結伴去南京參加鄉試。遺憾的是,平時寫詩作文才華遠不如他的同伴,都考取了進士,他這位譽滿鄉里的大才子竟名落孫山。
他這次落第,對父親的精神影響很大。翌年春天,他的父親吳銳懷著巨大的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家人的鼓勵下,在此后三年的時間里專心致志地在八股文上下了一番苦功。
然而,在1534年秋的考試中他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并于這年冬天病倒了。生病期間,他有時感到萬念俱灰,真想一死了之。但是,看著床前的妻子、母親和未成年的孩子,他又恢復了生活的勇氣。
但父親的去世,兩次科舉考試的失利,對吳承恩的打擊太沉重了。在他看來,不能考取舉人,不僅無法改善生活狀況,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可是,他又不認為沒能考取功名是因為自己沒本事,而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都由天命決定,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正當吳承恩失意無奈之際,生活上的困頓又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這種壓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因為父親過世了,他需要應付全家人的開支,但他卻沒有頂門立戶的能力,也缺乏養家活口的手段。因此,全家人的生活只能依靠他每月從學府里領回的六斗米。
科場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頓,使吳承恩對封建科舉制度和黑暗社會現實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品嘗了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深沉地思考社會人生的問題,并且向不合理的社會抗爭。他愈來愈傾向于用志怪小說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在與殘酷的現實生活作斗爭的過程中,吳承恩懷著滿腔熱情,蘸著自己的血淚,寫下了不朽的《西游記》。
《西游記》問世后,各種表現唐僧師徒取經故事的藝術題材相繼涌現,如詩歌、繪畫、書法、雕塑、建筑等,不僅有巨大的美學價值,而且在民俗學、社會學上也有不小成就。
●個人作品
《西游記》《禹鼎記》《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
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后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存世。
吳承恩寫的《西游記》第一回《猴王出世》曾被選進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學期第二十一課中;
《三打白骨精》被選為蘇教版六年級第八課;
《花果山擁立美猴王》入選滬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十一課中;
《孫悟空棒打白骨精》也入選滬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十二課中;
《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亦被選入滬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十三課中;
《猴王出世》選入五年級人教版下冊,第二十一課;
《小圣施威降大圣》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
《齊天大圣大戰二郎神》選入人教S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十課。
●人物評價
魯迅評論吳承恩《西游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胡適曾說“《西游記》有為國為民那片仁心,絕沒有道家一點丹心?!?/p>
沒讀過《西游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 艾登堡
《西游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法國大百科全書》
●毛澤東與《西游記》
《西游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毛澤東是《西游記》的忠實讀者,他在長期革命生涯中,對這部書作了不少精辟的評述。他對唐僧取經的精神贊賞有加,以此鼓舞全黨斗志;他希望同志們要學習孫悟空敢于斗爭的精神,但也要杜絕個人英雄主義。毛澤東運用這些寓教于樂的方式,使人們從中悟出更多道理。
熱愛《西游記》的農家少年
幾百年來,《西游記》對于廣大的中國兒童來說,就如同今日的《魔戒》《哈利·波特》那樣廣受歡迎。讀罷私塾的毛澤東,在入新式小學之前的一段時間里,最喜愛讀的書籍當中就有《西游記》。
毛澤東十四歲時離開東山小學,在家務農。忙碌一天后,仍然讀書到深夜。《西游記》是他最喜愛的讀物之一。
毛澤東不僅反復讀這部書,還對書中的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少年毛澤東認為,唐僧心地善良,意志堅定無比;孫悟空敢想敢干,嫉惡如仇。他每天日耕夜讀,對《西游記》百讀不厭,其中的神話故事和形象化描寫,給少年毛澤東提供了重要的文學啟蒙教育。
幾十年之后,已經成為人民領袖的毛澤東曾建議:“吳承恩的‘民主文學’《西游記》影響對人民的教育。國文課本要節選《西游記》的篇章?!?/p>
唐僧的百折不撓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已立下了遠大的志向,同時,他閱讀《西游記》的興趣仍然不減,他對這部書的理解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書中人物的評價也有了新的看法。毛澤東經常用《西游記》中的話激勵自己和同仁。毛澤東認為,唐僧的決心和堅韌,是超過常人的,他用“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來形容唐僧的毅力。他認為,唐僧取經的精神是滲透著整部《西游記》的一條主脈,其內涵是:認定一個目標,就以百折不回的毅力朝著這個目標行進,雖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依然執著如初。毛澤東把這種精神與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覺悟、意志、品格等古今結合,以此來鼓舞人心,聚攏力量,為共同的事業而奮斗。
在艱難困苦的革命歲月中,毛澤東多次談到《西游記》。在中央蘇區,毛澤東經常同紅軍干部談起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堅定信念,他把這種對事業的執著信念引申到革命實踐中來。他鼓勵紅軍干部戰士,要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長征時,毛澤東曾經用唐僧取經的故事鼓勵紅軍戰士要有認準目標、不怕艱險、堅定向前的奮斗精神。在延安時期,他說過:“唐僧這個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經,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難,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笨谷諔馉巹倮螅瑺幦鴥群推嚼щy重重。毛澤東告訴同盟者和同志們:“唐僧去西天取經,還要經受九九八十一難;我們要爭取和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來,也需要唐僧那種百折不回、堅定不移的信念。”
毛澤東曾深有感觸說,唐僧雖然萬里迢迢,備受磨難,卻方向堅定不移,信念堅如磐石,自從踏上西行征程,就義無反顧,絕不退縮。自古以來,凡是能夠經受大的苦難的人,都是志向遠大的人;志向遠大的人,必是胸懷大志的人;立下大志的人,才能下深功夫;下深功夫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業。毛澤東以唐僧取經的精神鼓勵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奮斗。
大翻譯家唐僧
唐僧雖然是《西游記》中虛構的人物,但其原型是參照歷史中的玄奘法師所刻畫的,對于這個人物為中外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毛澤東一直持贊賞的態度。他曾經說:“中國歷史上也有翻譯,如唐僧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回來,唐僧就是一個大翻譯家,取經回來后就設翻譯館,就翻譯佛經。唐僧不是第一個留學生也是第二個留學生?!?/p>
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中談到重視翻譯工作的問題。他指出,“不要輕視搞翻譯的同志,如果不搞一點外國的東西,中國哪曉得什么是馬列主義?中國歷史上也有翻譯工作,唐僧就是一個大翻譯家。
毛澤東說:“在封建時代,唐朝興盛的時候,我國曾經和印度發生密切的關系。我們的唐三藏法師,萬里長征去取經,比較后代學外國困難得多。有人證明,我們現在用的樂器大部分是西域來的,就是從新疆以西的地區來的。我們這個民族,從來不拒絕接受別的民族的優良傳統?!?/p>
他還說:唐代的玄奘赴印度取經,其經歷的艱難險阻,不弱于中國工農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他帶回了印度佛教的經典,對唐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孫悟空的戰斗精神
1927年夏,大革命處于低潮,中共中央已經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毛澤東從漢口到湖南板倉楊家,準備告別妻子楊開慧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個兒子,去領導秋收起義。此一去,前途兇險,生死未卜,但毛澤東卻顯得十分樂觀、輕松,對革命的前途充滿著信心。
在難得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里,毛澤東給孩子們講起了《西游記》中“孫猴子大鬧天宮的故事”。一直以來,毛澤東都非常欣賞孫悟空這個神話人物的性格,從童年到中年,孫悟空都對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所以,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在反動當局的高壓和迫害之下,也像孫悟空一樣敢于大鬧天宮,拿起武器把舊世界砸爛。
《西游記》中人物,毛澤東提到孫悟空最多,十分推崇孫悟空的戰斗精神。毛澤東率領紅軍上井岡山后,面對“敵軍圍困萬千重”,毛澤東想到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他說:“我們要學習孫悟空的本領,上天入地,變化多端,大鬧天宮,推翻反動統治和整個舊社會?!?/p>
1957年2月8日,毛澤東同文藝界的同志談話說:孫悟空這個人自然有蠻厲害的個人英雄主義,自我評價是“齊天大圣”,而且傲來國的群眾——猴子們都擁護他。玉皇大帝不公平,只封孫悟空作“弼馬溫”,所以他就鬧天宮,反官僚主義。
真正的英雄
盡管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但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領導核心的毛澤東卻始終反對任何個人英雄主義傾向。1957年5月,毛澤東對外賓說:中國也有上帝,就是玉皇大帝。他的官僚主義很厲害。兩千年前,有個最革命的孫猴子反對過他專制。這個猴王雖發生不少困難,像列寧被抓去了一樣被玉皇大帝抓了去,后來他又逃了出來,大鬧一番。玉皇大帝是很專制的,像蔣介石一樣?!蹏髁x一定會被打倒。孫行者很多的,就是人民。
一直以來,毛澤東把孫悟空看作代表光明和正義的力量,世界上有了這種力量,就有了公道和正義,人民有了這種力量,公道和正義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種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人民群眾是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
●作品特點
吳承恩與明代前后七子同時代,其文藝思想與他們相近,“汝忠謂文自六經后,惟漢魏為近古,詩自三百篇后,惟唐人為近古;近世學者,徒謝朝華而不知蓄多識,去陳言而不知漱芳潤,即欲敷文陳詩,難矣”。吳承恩的見識非凡,不僅看到當時的文壇之弊,而且能跳出復古主義的圈子,獨樹一幟,強調“謝朝華”“蓄多識”“去陳言”“漱芳潤”。在詩文創作中,“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澤,舒徐不迫,而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盡究其變”,“師心匠意,不傍人門戶籬落,以釣一時聲譽”。這便超越了前后七子,而獨步文壇。
吳承恩的詩文“率自胸臆”“師心匠意”,據現存240余首詩歌詞曲﹑障詞(注:一作幛詞,亦作帳詞,古代實用文體的一種。以整幅布帛作為賀禮,曰障;題詞其上,即障詞)。一般用于慶賀壽辰、登科、晉升、凱旋、歸田、受封、遷居等。及頌贊來看,除一些障詞﹑頌贊屬于應酬外,大多極富有歷史﹑文學藝術價值?!抖伤焉綀D歌》是他精心構思的上品,雖是題畫詩,卻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話故事,揭露了當時“五鬼”“四兇”橫行的黑暗現實,期望“胸中磨損斬邪刀”“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這與《西游記》贊揚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英雄主義精神與氣概何其相似?
●稱號來歷
淮安在漢代曾叫射陽縣,古代名人多喜歡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為號,所以吳承恩以“射陽”為號,因此為“射陽山人”
●吳氏家譜
吳氏家譜,吳承恩家祖籍安東,即現在淮安市的漣水縣,元末明初遷居當時淮安河下,至吳承恩已五代。高祖吳鼎是個平民,曾祖吳銘做過浙江余姚縣的儒學訓導,祖父吳貞是國子監監生,做到了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的儒學教諭。父親吳銳成年后娶徐氏為妻,徐氏只生了一個女兒叫吳承嘉。吳銳又娶偏房張氏生了吳承恩。吳承恩年輕時與戶部尚書葉淇的曾孫女葉氏成婚,生有一子叫鳳毛,后鳳毛不幸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