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研所主任醫師教你孩子生病、受傷怎么辦
- 吳光馳
- 1730字
- 2020-06-18 16:16:53
孩子便便“見紅”別緊張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大便上帶有血色,遇上這種情況,通常都會擔心不已。因為我們都知道,便血多是癌或其他嚴重疾病的潛在信號。但是,孩子大便帶血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嚴重,多數只是小問題,只要及時找出原因,一般都能很快解決。
孩子大便帶血,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媽媽乳頭破潰出血
采用母乳喂養的,在母乳喂養初期,媽媽的乳頭很容易發生破潰,孩子若是吞咽了媽媽乳頭破潰處的血液,大便就會帶有少許粉色或紅色物質,看起來就有點像便血。如果是做大便檢測,一般是查不到紅細胞的。
應對方法:這種情況孩子通常進食正常,生長發育正常,父母不必緊張。
原因二:吃了有顏色的食物或藥物
我們經常發現,有些輕微腹瀉的孩子,常拉出帶血色的糞便,實際上這是食物或藥物中的顏料染上的,可以檢查一下飲食。如果還是有懷疑,可化驗糞便,以消除疑慮。
應對方法:只要確定是這種原因,就無須擔心,食物和藥物的顏色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原因三:服用了補鐵制
如果孩子服用了含鐵量較多的維生素制劑或補鐵的藥物,其中的鐵不可能全部被吸收,會有少量經腸道排出。這時大便中可能含有黑褐色點狀物,看起來像是黑色的血,這時如果進行大便潛血檢查,會呈現陽性。

應對方法:這種情況與孩子腸道發育或疾病無關,只要孩子生長正常,就不必擔憂。
原因四:小腸黏膜受損
對于成人來說,大便帶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腸道出血,尤其是小腸黏膜受到損傷,這種情況大便檢測潛血也會呈陽性。

小腸黏膜受損傷,主要是誤服藥物或異物造成的,但對于孩子來說,這種可能性很小。大多數造成腸道損傷的原因還是食物,如果腸道不能耐受某種食物,小腸黏膜就會受到損傷,出血后血液進入腸道,這些血液要在腸道存留一段時間才會隨大便排出,在這個過程中血液會被腸液破壞,所以往往這個時候進行大便檢測也只能查到便潛血,并沒有紅細胞。
這種小腸損傷,如果不改變飲食,或者不及時治療,就會持續緩慢出血,會造成孩子生長發育遲緩。
一些化學物質,特別是消毒劑,也會對腸黏膜造成損傷,不少父母認為消毒能使孩子遠離病菌侵襲,但是孩子無形中接觸消毒劑的機會也明顯增多,長久下來,食入的慢性消毒劑就成了損傷腸道的元兇。
應對方法:1.如果是牛奶引起的,要咨詢醫生,給孩子換合適的代乳品。比如經過轉換氨基酸的食品和深度水解的特殊配方奶粉,孩子大便恢復正常后,生長發育也會很快恢復正常。
2.孩子出生后,從媽媽帶來的抗體能夠抵抗一般的細菌,不容易生病,所以父母沒必要過度清潔。平時清潔用清水就行,避免使用消毒紙巾。
原因五:細菌或病毒感染
一些感染所引起的腹瀉,有時會出現短暫但又引人注意的血性糞便。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發高熱,大便里不僅有血,偶爾還會有膿、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這時,父母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醫生會首先確定有無脫水,然后查明腹瀉和出血的原因,醫生需要測定血細胞數,還要做糞便的培養和涂片,以找出特殊感染的證據。
應對方法:某些腹瀉可用抗生素來治療,但必須經過醫生診斷,并在指導下用藥。
原因六:腸道息肉
幼年性腸道息肉,也是嬰兒、兒童便血的常見原因,一般發生在結腸和直腸。這種息肉其實是錯構瘤性息肉,并不是真性腫瘤,發生惡變的概率極小,但如果忽視不治的話,長期的慢性失血會給孩子成長發育造成較大的影響。
應對方法:如果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出血,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應盡快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原因七:肛裂
如果大便中可見鮮血,而且血液附著于大便表面,多半是由于肛裂所致。因為嬰兒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夠成熟,收縮和舒展調解不夠完善,容易在排便過程造成小裂口,導致大便帶有少量鮮血。
這種情況,一般孩子會伴有哭鬧、排便費勁,但大便不一定干結,父母應該很容易發現。
應對方法:只要在肛門處涂上少許含有抗生素的軟膏,很快就會好轉。
問:怎樣預防小兒便秘、肛裂?
答:預防小兒便秘、肛裂,父母應注意以下三點:
1.培養孩子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不要在緊張的情況下排便,每天按時進行,可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2.讓孩子有適當的活動量,這不僅有利于預防便秘,而且對健康發育也有好處。
3.科學喂養。孩子生長發育需要足夠的蛋白質,但也必須攝入適當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多吃一些粗糧、蔬菜和水果等富含食物纖維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