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莊觀里偷仙果 觀音甘露化恩怨
書名: 西游記作者名: (明)吳承恩著 陳平改編本章字?jǐn)?shù): 4362字更新時間: 2019-08-07 16:58:28
導(dǎo)讀
八戒又因貪吃而給大家添了麻煩。因為他的貪吃,悟空的毛躁,惹得唐僧被鎮(zhèn)元子拘留,若無菩薩的調(diào)停,后果不堪設(shè)想。作者將八戒的饞相寫得淋漓盡致,悟空頑劣又敢做敢當(dāng)、有情有義的形象也豐滿地表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本回圍繞偷仙果這一主線,描寫了八戒與悟空偷吃仙果、打落仙果,再到鎮(zhèn)元大仙捉住唐僧師徒,先拷打,后偷跑,再捉回,最后請菩薩救仙樹的故事。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唐僧師徒餐風(fēng)宿水,行罷多時,忽見有高山擋路。只見那座山,崖前草秀,嶺上梅香;松青柳翠,鶴舞猿啼。
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五莊觀,觀里有一尊仙,道號鎮(zhèn)元子。那觀里有天下獨一無二的異寶,名喚“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再三千年才得熟,這差不多一萬年,只結(jié)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未滿三天的小孩。人若有緣,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這日,鎮(zhèn)元大仙受邀,帶領(lǐng)眾徒弟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道法。只留下兩個最小的徒弟看家:一個喚作清風(fēng),一個喚作明月。
鎮(zhèn)元子吩咐二童道:“近日將有一個故交唐三藏從此經(jīng)過,他乃如來佛第二個徒弟金蟬子轉(zhuǎn)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你們不要怠慢了他,可將我的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
卻說唐僧四眾在山游玩,不知不覺來到五莊觀前。清風(fēng)、明月二仙童將他們迎進觀內(nèi)。那唐僧聽說觀主不在,便吩咐徒弟們?nèi)?zhǔn)備齋飯。
二童別了三藏,同到房中,一個拿了金擊子,一個拿了丹盤,又用絲帕墊著盤底,徑到人參園內(nèi),敲下兩個果來,接在盤中,徑至前殿奉獻道:“唐師父,奉上素果兩枚,權(quán)為解渴。”那長老見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表示害怕、恐懼),遠(yuǎn)離三尺道:“怎么這觀里饑荒吃人?”清風(fēng)道:“這是樹上結(jié)的。”
長老道:“亂談!樹上怎會結(jié)出人來?快拿走!”
那兩個童兒見唐僧千推萬阻不吃,只得拿著盤子,轉(zhuǎn)回自己房里。因那果子放久了,即僵了,不中吃,兩人便一家一個,將它們吃掉了。
八戒正在隔壁的廚房里做飯,聽見他們吃人參果時,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個兒嘗嘗新!”
不多時,見行者牽將馬來,那呆子用手亂招道:“你進來,這觀里有寶貝人參果,你曾見嗎?”
行者驚道:“這個真不曾見。但只常聞得人說,人參果乃是草還丹,人吃了極能延壽。”
八戒道:“那童子拿兩個給師父吃,師父不敢吃。那童子也不讓給我們吃,就偷偷在這隔壁房里,一家一個吃掉了,急得我流口水。你身手敏捷,去那園子里偷幾個來嘗嘗,如何?”行者道:“這個容易。老孫去,手到擒來。”
那大圣使一個隱身法,閃進道房,取了金擊子,徑入后邊人參園去。
推開園門一看,呀!只見那正中間有棵大樹,真?zhèn)€是青枝馥郁,綠葉陰森,那行者倚在樹下,往上一看,只見人參果真?zhèn)€像孩兒一般,在枝頭手腳亂動,點頭晃腦,風(fēng)過處似乎有聲。
行者歡喜不盡,倚著樹,嗖的一聲,躥將上去,把金擊子敲了一下,那果子落將下來。他也隨跳下來,四下里找尋,更無蹤影。行者就捻著訣,拘得那花園土地神前來。
行者道:“我當(dāng)年偷蟠桃、盜御酒、竊靈丹,也不曾有人敢與我分用;怎么今日偷一個果子,你就撈了去?”
土地神道:“大圣錯怪了小神也。這寶貝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大圣方才打落地上,它即鉆下土去了。”行者道:“我錯怪你了,你回去罷。”
大圣自有主意。他爬上樹,一只手使金擊子,一只手將衣襟扯起來做個兜子接住。他敲了三個果,兜在襟中。
回到廚房里,把沙僧也叫過來,兄弟仨一家一個。那八戒將果子拿過來,張開口,一下子囫圇(hú lún)著吞下肚,又道:“哥哥,我吃得忙了些,也不知有核無核,就吞下去了。哥啊,好人做到底,再去弄個兒來,老豬細(xì)細(xì)地吃吃。”
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足!這個東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盡著飽吃。像這一萬年只結(jié)得三十個,我們吃他這一個,也是非同小可了。”行者欠起身來,把一個金擊子從窗眼兒里丟進道房里,不再睬八戒。
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地嘟囔(dū nang,指連續(xù)不斷地小聲自言自語),沒想到那兩個道童回房來取茶去獻,只聽得八戒還嚷什么“人參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個兒吃吃才好”。
清風(fēng)聽見,心疑道:“莫敢是他偷了我們寶貝?”他兩個急急忙忙入人參園里,倚在樹下,望上查數(shù);數(shù)來數(shù)去,只有二十二個。明月道:“果子原是三十個。師父開園,分吃了兩個,適才打兩個與唐僧吃,如今只剩得二十二個,卻不少了四個?定是那伙惡人偷了。”
兩個出了園門,徑來殿上,指著唐僧,禿前禿后,穢語污言,不絕口地亂罵。
那唐僧問明究竟,便叫來三個徒弟問道:“哪個偷吃了他們的人參果?出家人休打誑語,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賠他個禮罷。”
行者就實說道:“師父,是八戒隔壁聽見那兩個道童吃什么果,他想一個兒嘗新,讓我去打了三個,兄弟各人吃了一個。”明月道:“偷了我四個,這和尚還說不是賊哩!”
八戒嚷道:“既是偷了四個,怎么只拿出三個來分,難道你預(yù)先獨吞了一個?”
二仙童越加嚷罵。恨得個大圣鋼牙咬響,火眼睜圓,心里道:“這童子這樣可惡。待我送他一個絕后計,讓大家都吃不成!”
好行者,把腦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氣,變作個假行者,忍受著道童嚷罵;他的真身縱云頭,跳將起去,徑到人參園里,掣金箍棒往樹上乒乓一下,又把樹推倒。那樹上的寶貝被震落下來,遇土而入,上邊再沒一個果子。
他收了鐵棒,又回到原處,把毫毛一抖,收上身來。
清風(fēng)道:“明月,我們罵了這半會兒,他都沒吱聲,想必他不曾偷吃。或許是樹高葉密,我們沒數(shù)清楚,不要罵錯了他。我和你再去查查。”
他兩個果又回到園中,只見那樹倒枝散,葉落果無。唬得他兩個跌倒在地,魂飛魄散,只叫:“怎的好,怎的好!師父來家,我兩個怎的回話?”
明月道:“定是毛臉雷公嘴的那廝,壞了我們的寶貝。真要和他們動手,我們兩個怎么敵得過他四個?不如去哄他一哄,賠個不是。待會兒等他們吃飯時,我們把門鎖住。待師父來家,憑他怎么處置。”
他兩個強打精神,勉生歡喜,從后園中徑來殿上,對唐僧道:“師父,剛才言語粗俗,多有沖撞。果子沒少,只因樹高葉密,不曾看得明白。”三藏道:“既如此,盛將飯來,我們吃了去罷。”
那師徒四眾,才拿起碗來,這童兒一邊一個,咣地把門關(guān)上,插上一把兩簧銅鎖。然后惡語惡言,賊前賊后,只罵到天色將晚才住口。
唐僧埋怨行者道:“你這個猴頭,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氣兒,讓他罵幾句便也罷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樹!”
行者道:“師父莫惱。只等他們睡著了,我們連夜起身。”不覺東方月上。行者把金箍棒捻在手中,使一個“解鎖法”,往門上一指,幾層門鎖俱落,呼啦開了門扇。師徒四人連夜?jié)撎印?
卻說那鎮(zhèn)元大仙率徒回到五莊觀,聽清風(fēng)、明月將事情經(jīng)過述說一遍后,便縱起祥云,來趕三藏。在云端看到三藏師徒正在樹下休息,他便使一個“袖里乾坤”的手段,把袍袖迎風(fēng)輕輕地一展,把四僧連馬一袖子籠住,帶回五莊觀。
那大仙讓道童拿繩來,將唐僧師徒從袖中拿出,一一綁在柱子上。又令一個有力氣的小仙,手持龍皮做的七星鞭,欲先打唐三藏。
行者道:“偷果子的是我,吃果子的是我,推倒樹的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大仙笑道:“這潑猴倒有義氣。那便先打你。”
那小仙掄鞭就打行者雙腿。行者把腰扭一扭,暗叫:“變!”變作兩條熟鐵腿,任他怎么打。
天色將晚。大仙道:“且把鞭子浸在水里,待明朝再拷打他。”小仙且收鞭去浸,各自歸房。
萬籟無聲時,好行者,把身子小一小,脫下繩索,又解了三藏,放下八戒、沙僧。悟空又叫八戒伐來四棵柳樹,綁在柱上。那大圣念動咒語,咬破舌尖,將血噴在樹上,叫“變”!那柳樹便分別變作師徒四人的模樣。
師徒連夜馬不停蹄,躲離了五莊觀。
且說那大仙,天明起來,又讓道童拿鞭打唐僧師徒。那行者在路,偶然打個寒噤道:“不好了!我原以為他昨日打了我,今日不會打了;沒想到卻又打我的化身。收了法罷。”那行者念咒收了法。
那些道童丟了皮鞭,報道:“師父啊,這一會兒打的都是柳樹之根!”
大仙聞言,呵呵冷笑:“真是一個好猴王!你走了便也罷,卻怎么綁些柳樹在此,冒名頂替?決莫饒他,趕去來!”
那大仙縱起云頭,追上師徒四人。將袍袖一展,依然將四僧一馬并行李一袖籠去。回到觀里,又將唐僧師徒捆綁停當(dāng)。那大仙又讓道童抬一大鍋油出來,架起干柴,發(fā)起烈火。頃刻間,那油鍋將滾。大圣見那臺下西邊有一個石獅子,便咬破舌尖,把石獅子噴了一口,叫聲:“變!”變作他本身模樣。油鍋滾透后,大仙說:“把孫行者抬下去!”二十個小仙扛將起來,往鍋里一摜,砰的一聲響,濺起些滾油點子,把那小道士們臉上燙了幾個燎漿大泡!只聽得燒火的小童喊道:“鍋漏了!”原來是一個石獅子在鍋里。
大仙大怒道:“這個潑猴!竟讓他當(dāng)面做了手腳!罷,罷,罷!饒他去罷。且將唐三藏解下,另換新鍋,把他炸一炸,與人參樹報報仇。”
行者在半空里聽得明白。他想著:“師父若到了油鍋里,一滾就死,二滾就焦,到三五滾,他就弄作個稀爛的和尚了!我還去救他一救。”
好大圣,按落云頭,笑道:“你放了我?guī)煾福疫€你一棵活樹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醫(yī)得樹活,我與你八拜為交,結(jié)為兄弟。”
三藏問:“你往何處去求救樹之方?”
行者道:“我今要上東洋大海,遍游三島十洲,訪問仙翁圣老,求一個起死回生之法,管教醫(yī)得他樹活。”
好猴王,急縱筋斗云,別了五莊觀,徑上東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電,疾如流星,來到蓬萊仙境。見白云洞外,松蔭之下,有三個老兒圍棋:觀局者是壽星,對局者是福星、祿星。
行者說明來意道:“三位老弟有什么醫(yī)樹的方兒,傳我一個,急救唐僧脫苦。”三星聞言道:“那人參果乃仙木之根,如何醫(yī)治?沒方,沒方!”
行者又到方丈仙山拜訪東華大帝君。那帝君得知大圣來意,道:“我有一粒‘九轉(zhuǎn)太乙還丹’,但能治世間生靈,卻不能醫(yī)樹。”
行者遂駕云至瀛洲海島,訪得瀛洲九老,將那醫(yī)樹求方之事,俱陳了一遍。九老也大驚道:“你也太惹禍!我等實是無方。”
行者急急離了瀛洲,徑轉(zhuǎn)東洋大海落伽山上,求見觀音。
那菩薩怪道:“你這潑猴,不知好歹!鎮(zhèn)元子乃地仙之祖,我都讓他三分,你怎么就打傷他樹!”
行者好言懇求。菩薩便道:“我這凈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遂手托凈瓶,與大圣同去五莊觀。眾人到園內(nèi)觀看時,那棵樹倒在地下,土開根現(xiàn),葉落枝枯。
菩薩叫:“悟空,伸手來。”那行者將左手伸開。菩薩將楊柳枝蘸出瓶中甘露,在行者手心里畫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字,叫他放在樹根之下。須臾(一會兒),有清泉一汪。
菩薩命人用玉器將那根下清泉舀出。行者、八戒、沙僧,扛起樹來,扶得周正,堆上土,將玉器內(nèi)甘泉捧與菩薩。菩薩將楊柳枝細(xì)細(xì)灑上,口中又念著經(jīng)咒。不多時,灑凈那舀出之水,只見那樹果然又恢復(fù)生機,依舊青綠葉森森,上有二十三個人參果。
那大仙十分歡喜,急令取金擊子來,把果子敲下十個,做個“人參果會”,請菩薩、眾仙、唐僧師徒各食了一個。接著,鎮(zhèn)元子又與行者結(jié)為兄弟。這真是不打不相識,兩家合了一家。一連款待了五六日,那鎮(zhèn)元子才放唐僧師徒西行。
- 傲慢與偏見(全集)
- 中小學(xué)生文史常識辭典
- 特級教師教你寫作文:小學(xué)三年級專用
- 初中英語閱讀拓展訓(xùn)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選
- 東周列國志
- 高中古詩文情景式背誦默寫題集:新課標(biāo)必背64篇
- 學(xué)生敘述性范文閱讀與指導(dǎo)(下)
- 中小學(xué)法治教育讀本:學(xué)期版 六年級上冊
- 學(xué)校體育運動會的準(zhǔn)備工作(上)(學(xué)校體育運動會組織管理實用方法)
- 中國通史·少年簡讀版·第5卷:隋唐五代
- 學(xué)校收藏活動的組織策劃(下)
- 基礎(chǔ)教育教師發(fā)展:政策與制度
- 論語心得
- 寫給孩子的趣味天文學(xué)
- “七色陽光小少年”全國小學(xué)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邂逅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