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是生命的發動機,腎好人生才能更長久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
中醫認為,腎最主要的功能是“藏精”,即把人的最精華的寶貝儲存起來,封藏起來,使其不能任意流失?!饵S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中說“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氣是人體至關重要的精華,對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各項功能活動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輛汽車,毫無疑問,腎就是這輛汽車的發動機,為生命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腎藏精,“精”即精氣,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是生命之源。“精”又分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饵S帝內經.靈樞.本神》中說:“生來者,謂之精”。腎所藏的先天之精來源于父母,是構成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它和人的生殖、生長、發育、衰老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來源于每天的飲食,由脾胃運化而來,是維持生命、滋養人體各部組織器官并促進機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來源雖然不一樣,而且看似獨立,其實兩者相互依存、互為所用——先天之精為后天之精的化生提供“支持”,而后天之精不斷地培育和充養先天之精。
☉腎精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是這樣記述腎精由未盛到逐漸充盛,由充盛到逐漸衰少繼而耗竭的演變過程的: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泄,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
腎氣,即腎精化生之氣,是由腎陽蒸化腎陰而產生的。人出生后,隨著腎中精氣的逐漸充盛,出現換牙、長頭發等生長發育的現象;當精氣充盈到一定程度,產生了一種名為“天癸”的精微物質,促進機體性腺發育,使人的性器官成熟,進而具備生殖能力,女性表現為月經來潮,男性表現為“精氣溢泄”;中年之后,隨著腎中精氣的逐漸衰少,“天癸”也隨之衰少而枯竭,使人的性功能和生殖能力逐漸衰退,人也日漸衰老而步入老年期。人的一生,就是腎中精氣生長、發育、強壯、虛衰、枯竭的過程。
腎中精氣與生長發育關系表

☉腎精調節機體代謝和生理功能活動
腎精是產生腎陰、腎陽的物質基礎,這兩種成分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腎陰又叫元陰、真陰,是人體陰液的根本,具有涼潤、寧靜、抑制、凝結等特性,對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濡潤、滋養的作用。腎陽也叫元陽、真陽,是人體一身陽氣之根,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宣散等特性,對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起推動、溫煦的作用。
腎陰、腎陽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以維持人體陰陽的動態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陰陽失調,人就容易出現不適。例如,腎陰不足,人就會出現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遺精等;腎陽不足,人則容易出現精神不振、疲勞、腰膝冷痛、手腳冰涼、小便不利、男性陽痿、女性宮寒不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