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醫大師的養生茶
- 路志正
- 947字
- 2020-04-17 18:09:01
晚上喝普洱茶,護胃養胃,安定心神
晚上陽氣收斂,入于陰中。在一天的勞作之后,人體的氣機下降,需要頤養脾胃、安養心神,為第二天的勞作養精蓄銳。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調和,心神才能安定。普洱茶(熟普)是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后再加工而成的,黏稠、甘滑、醇厚,進入腸胃后能在胃的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作用。長期飲用普洱茶可以起到護胃、養胃的作用。
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會產生刺激作用。熟普中的咖啡因經多年陳放發酵,作用減弱,所以喝后不會令人興奮,反而可使人能夠安然入睡。而普洱茶又有補氣固精的作用,熱飲不僅讓腸胃舒適,還可治療尿頻。
天有五行,人有五臟,茶也分五色。了解了茶性,就能根據天時、地域、人的體質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茶。例如脾陽虛的人著涼了,就可以喝點兒姜茶;女性脾氣比較急躁的,也可以喝點兒玫瑰花茶或者佛手花茶;有熱的話,也可以喝點兒菊花茶。
茶味苦而回味甘,性淡而香醇,正是一種人生境界的反映。而茶葉對人體健康的益處,也并非只是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喝茶時要保持心胸開闊,緩緩享受品茗的樂趣,既品嘗出其醇厚之味,又能使人心曠神怡、開胃進食,茶的色、香、味、形都能對人的身體和心靈產生雙重滋養。
魯迅先生曾寫過一篇雜文《喝茶》,其中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但這是須在靜坐無為的時候的,當我正寫著《吃教》的中途,拉來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覺的滑過去,像喝著粗茶一樣。”
喝茶是享受“清福”,魯迅先生這篇文章的本意是反對文人們悲秋賦愁,坐享清福。不過其中的“靜坐無為”確是寫出了喝茶心態的精髓。我們在工作或者苦讀之余,不妨抽出一點兒時間,靜坐無為,滌蕩心神,悠然品茗。如果只是把茶當作解渴提神之用,一邊工作一邊喝茶,效果就差了三分。
喝茶還須精選茶具。飲不同的茶,最好用不同的茶具沖泡。綠茶宜用透明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烏龍茶最好用紫砂壺杯具,或白瓷壺杯具;普洱茶適合用紫砂、白瓷、蓋杯、蓋碗等。將茶湯倒入茶杯中,每次少量慢慢地喝茶。鑒色,聞香,品味,觀形,淡淡的茶味、茶香,可使人心曠神怡,上下氣機通暢,使人心神寧靜,思慮盡忘。這種心境,對健康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