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中國當今三大醫學體系
本來醫學是不分體系的,但因為醫技形成的時代不同,運用的方法、技巧不同,人們對于各種治病方法、技術的認識和態度不同,所以,將醫學人為地分成三大體系,這就是道醫、世醫和西醫。
道醫,是基于人體修為系統而言的,主要特點是偏重于人體“神”的一面,我們稱之為“藏神”。
世醫,指現在的中醫,主要是偏重于人體“象”的一面,我們統稱為“藏象”。
西醫,是指現代醫學,重視研究形質的一面,主要偏重于人體“器”的一面,我們稱之為“臟器”。
這三大體系中唯一貫通內外,橫縱其中的就是“氣”。不管這個“氣”是指什么,但是它都是“氣行內外,透達表里”。下面就讓我們認識三大體系中五藏(臟)的生理功能。
一、道醫——藏神系統
心藏神。神在道家指天地二脈貫通所生出的元性,在佛家指慧根,也有一個名詞叫:“明心見性”。這里的明心,指的是心神明明,了然天地萬像,才能見到萬物之性,天地之根脈。佛家禪宗修為之旨,就是要使心神開啟,所以叫“開悟”。而在道醫學中,如果心神不明,則易迷于后天凡識,此實內脈之不通所致。故修為真道,必須打通天地二脈。
肝藏魂。魂指的是三魂,在道家學說里有三個名詞,即胎光、爽靈、幽精。這不是虛構的東西,而是指會道醫的人通過鍛煉、修為到一定的層次后,是可以看得見,而且還可以與之對話的生命精靈。道言曰:“胎光為太清陽和之氣,屬于天,令人心清靜,絕穢亂之想,為人延壽添智,主命;爽靈乃陰氣之變,屬五行,使人機謀思慮,能杜絕禍福災衰刑害之事,主財祿;幽精為陰氣之雜,屬于地,使人好色貪欲,穢亂貪睡,主災衰。”此三魂又稱三命,胎光常居本屬宮宿,爽靈居地府五岳,幽精居水府。三魂雖然有好有壞,但是若心神得機,則三魂皆聽其統一安排。
肺藏魄。魄指的是七魄,古人對此也有論述,即尸狗、伏矢、雀陰、臭肺、吞賊、非毒、除穢。這些都是藏于肺的神慧體系里面的。它們是組成人的生命必不可少的生命精靈。如果沒有它們,人就會出現種種異常癥狀,這些癥狀,現在醫學是查不出原因,也難以治愈的。所以人體內的精元,一個都不可少。
腎藏志。在人體的五臟藏神體系里,除了肝肺之外,心、腎、脾是屬于一個元識體系。志在修真里指竅孔,認為人體內的精元、形質是藏在后天脊柱里的,通過尾骨滋長腔骨,使腎、陰莖發育成長。所以,修房中術時可以引樂感于人體心脈,使之沖開中脈,便可有如“全身如蓮花開張,舒傳全身”。所以在修為當中,腎是很重要的一個內觀藏神。
脾藏意。意屬有為之識,主人體使神。人分六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其他之根在有界屬實,而意根在有界則屬虛,訣曰:“一根得解脫,六根俱返還。”
以上是關于道醫藏神體系里關于五藏的定義。
二、中醫——藏象系統
中醫關于五藏方面也有自己的論述。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君主之官。講的是人體心脈是至關重要的,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因為其研究的是藏象系統,也就是說它只研究心臟的功能表現于外在的特征是什么,但是它并不知道心為君主之官的來源是什么。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為將軍之官。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相傅之官。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作強之官。
脾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倉廩之官。
此五臟藏象乃中醫本祖之論,遠承軒歧之言,歷來真賢皆未能探其究竟。若拿五運六氣之定式而推演道醫所論“氣”之變化,此實以常而推變,量尺以度天。偶有奇效,尚不細窺其質,而反批書扯紙,傳之后人,標其作為,而誤導眾生矣。
五運六氣,是人體經絡與天地氣脈相溝通的運轉規律。其意就是指:天上五大行星所產生、發出的星光月華對人體生命的傳流與交替。它們被分為六大常氣,即風、寒、暑、濕、燥、火。
火有二,后世河間則因之立論。
三、西醫——臟器系統
西醫主要研究形體結構,即解剖所能見、顯微鏡所能窺的實體生命,我們叫作“臟器”。
藏與臟雖然同音,但是含意不同,各位讀者當能理解、體會。西醫者,臟器主之,故法尚器質,后知后覺。
心者,人體血液循環之推動器也,乃脈管系統之一,為人體血液推動之助力肌性器官也。
肝者,人體新陳代謝之轉化器官也,屬消化系統之一,為人體代謝消化排毒之中轉站也。
肺者,人體氣體交換器官也,屬呼吸系統之一,為人體交換體內外正常氣機之傳輸器官也。
腎者,人體尿液生成與排出也,屬泌尿系統之一,為人體生成尿液而后輸送排出,乃一回收站也。
此五臟器質,其說以解剖示人以教,尋其所因,皆重物質之所唯也。然眼見之實,未必能求真。為何今之疾病,群工束手無策?故仍有待探究完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