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論禪
? 從武術中獲得啟發,是指要破除一切令“真知灼見”與“真實人生”迷蒙不清的障礙。同時,亦含有無窮的擴展。事實上,重點不是要把片面的發展融入于整體,而是整體處理及統一片面。
? 超越因果業力之道,全在于心靈與意志的適當運用。所有生命的同一性都是一個真理,只有在那命中注定從整體分開、隔離自我的錯誤觀念被徹底消滅時,它才能被充分理解。
? 虛空正是處于彼此之間。而虛空是無所不包,沒有對立的——沒有不屬于它的或與之相反的。這個活生生的虛空是一切形式的源頭。誰認清了虛空,便會被生命、能力及眾生的愛所充滿。
? 成為一具木制的玩偶:它沒有自我,亦沒有思想,它不貪婪也不粘連。讓身體及四肢按照它們受過的訓練而運作吧。
“自我意識是對一切適當身體行動的最大阻礙。”
? 假如你無所執著,外界之事物就會自己顯露。動如水,靜如鏡,反應如回響。
? “虛空”是無法被定義的,正如至柔之物無法被折斷一樣。
? 我在動,亦可謂全然未動。我恰似浪濤下的明月,永遠顛簸、搖移不止。這不是“我正在做這件事”,而是在一種內心深處的自覺:“有什么事通過我而發生了”或“有什么東西在為我做這件事”。自我意識是對一切適當身體行動的最大阻礙。
? 心靈的局限意味著它凝固。當需要時它不再自由流動,它已不再是心靈中的真如。
? “固定不動”是指能量集中在一個特定焦點上,而不是分散在零散的活動中,一如輪子之中軸。
? 重點在于做事之過程而非其結果。沒有行動者只有行動本身,沒有經驗者只有經驗本身。
? 不以個人偏好與欲求,不著色彩地觀察事物,就是在觀察事物的純樸簡約本性。
? 當自我意識虛空時,藝術便能達至其巔峰境界。當一個人不在意自己正在建構或即將建構的印象時,則必可發現自由。
? 完美的道路只對那些挑挑揀揀的人才是困難重重。無所好亦無所惡,如此心方可澄明。一發之差猶如天壤之別。假如你想讓真理澄明于面前,就不要表示支持或反對,正與反的交戰是心靈最大的弊病。
? 智慧并非指如何嘗試將好的由壞的中奪過來,而是學習著如何“駕馭”兩者,一如軟木飄蕩在浪濤的波峰與波谷。
? 讓自己與弊病同行、同在、同伴——此乃消除弊病之法。
? 只是行為的本身,而不牽涉其任何事物的論斷,方可謂之“禪”。
? 在佛教中,并無可努力之處,唯有平凡而了無特別之處。用自己的膳,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累了,倒頭便睡。無知者會取笑我,但智者卻會明白我。
? 并不為自己創立什么。一閃而過猶如從未存在,猶如純潔的寂靜,得者,實失之。不要先于人前,一直跟著他們。
“這里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法,我所做的只是對癥下藥。”
? 切勿逃跑,學會放手。毋庸尋尋覓覓,自會與他不期而遇。
? 不思不想猶如思前想后,觀照技巧猶如視若無睹。
? 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導法,我所做的只是對癥下藥。
佛家八正道
這八項要求通過糾正錯誤的價值觀,提出對生命意義的真知灼見,以消除痛苦,總結如下:
1.正見(了解):你必須明辨是非。
2.正思維(志向):決心糾正。
3.正語:說話要有助糾正。
4.正業:你必須采取行動。
5.正命:你的謀生之道不得與你的治療發生抵觸。
6.正精進:欲治己之惡,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不能停止。
7.正念(心念之控制):你必須持續地感受與思考。
8.正定(禪定):學習如何注視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