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對敵預備姿勢
? 適當姿勢的本質在于身體內在組織的有效協調。這必須經由長期的嚴格訓練方可達成。
? 對敵的預備姿勢必須是最能使自己的技術與技巧發揮至極限的姿勢。它必須能使自已完全放松,并能讓肌肉做出最快的反應。
正確姿勢有三個功能:
1.它能確保身體的各個部位,處于進行下一動作最有利的位置。

你絕不預設或緊張,但已妥善準備并能夠靈活變化。
2.它使人能夠保持一個“撲克身體”,不會暴露自己動作之意圖,正如板起“撲克臉”,不會透露玩家的底牌。
3.它能維持身體適當的緊張度,這對快速的反應與高度的協調能力最有利。
? 你所采取的對敵姿勢,必須能使自己處于極為自然而放松的狀態,且在任何時間均可做出流暢的動作。
? 對敵的準備姿勢最重要的是必須使自己處于“最適當的精神狀態”。
頭部
? 在西洋拳擊中,頭部被視為身軀的一部分,通常并不單獨做動作。在近戰時,頭部必須垂直,下頜尖必須貼靠在肩窩鎖骨處,面頰貼近前肩內側。但并非讓面頰向下靠近肩膀,或肩膀向上貼近面頰。它們是在半途交會。肩應該微向上抬3~5厘米,而面頰則稍向下傾3~5厘米。
? 除非是在消極的防衛狀態下,否則把下頜尖伸出貼緊在前肩上并不合適。因為此動作會使頸部處于極不自然的姿勢之下,并減低頸部肌肉對頭部的支持作用,全身的姿勢亦會因此受到破壞。此外,還可能讓前肩與手臂過于緊張,降低動作的靈活性并造成疲勞。

反方向預備位置


? 當下頜下低貼緊鎖骨時,肌肉與骨骼處于最佳排列姿態,而且只有頭部呈現在對手之前,這令自己的下頜幾無被對手擊中之機會。
前臂與前手
? 肩部放松,手輕微放低一些,放松并隨時準備攻擊。整個手臂與肩膀必須放松,讓自己可以更快地進攻或抽擊,一如刺出短劍一樣。手的位置需頻頻改變,由較低的掛捶位置一直至肩膀的高度,并可越過前手肩部的外門,肘部需下沉。前手需保持連續的微小晃動,使出拳更容易。
? 前手不伸出,并采取較低位置的原因是大多數人對下盤的防御能力較弱。但是因為不伸出前手,很多準備動作都會失去效用。(頭部因為敏感距離的增加而成為了移動的靶子。)所以,如果對手的防衛是建基于這些預備動作,他的活動會受到嚴重限制,他也在某種程度上被你控制。
前手需保持連續的微小晃動,使出拳更容易。
? 伸手過長的防御,無論在攻擊或防守上都會造成致命的弱點。
攻擊時:
1.把手臂拉后容易向對手透露你的意圖(跟螺旋彈簧不同)。
2.發勾拳需要做準備動作。
防守時:
1.會暴露身體前方。
2.易為對手識破你手部的位置,并可控制大局。
3.手伸過遠,導致動作不靈活。
因此,你應該采用我們前邊推薦的對敵預備姿勢,它能保持你前手的潛在攻擊范圍不被敵人知悉。
后臂與后手
? 后手肘下沉,置于肋之前方。后手的前臂護住太陽神經叢。后手掌心打開,朝向敵人,置于對手與自己的后肩之間,并與前肩成一直線。后手亦可稍微貼近身體。手臂必須放松、自然,隨時準備攻擊或防守。可以用單手或雙手進行圓弧形的“搖晃”動作。重要的是,保持雙手活動自如,又能保護好自己。
軀干
? 軀干的姿勢主要由前腳與前腿的姿勢來決定。如果前腳與前腿的姿勢正確,軀干會自然而然地處于適當的位置。重要的一點是,軀干與前腿應該成一直線。當前腳與前腿轉向內圍時,身體亦轉至相同方向,使自己暴露給對手的面積減至最小。但當前腳與前腿轉向外圍,身體會朝向對手,暴露給對手的面積便會增大。就防守的目的來說,暴露的面積越小越好,反之則較易遭到對手的攻擊。
馬步
? 半屈蹲的姿勢可謂是最佳的搏擊姿勢,因為在這種姿勢之下身體支撐情況良好,保持著舒適的平衡,你無須準備動作即可發動攻擊、反擊或防守。此種馬步可稱之為“微屈膝馬步”。
重要的一點是,軀干與前腿應該成一直線。
微細:指的是姿勢適當,步伐既不過寬也不過窄。換步時用小而快的移步以爭取速度,并保持良好的平衡姿勢以縮短與對手的距離,而又不會被對手掌握時間。
階段:此姿勢是攻擊或防守循環中的一個階段,它并非靜止或固定的,而是經常改變的。
屈膝:確保預備可以隨時啟動。
? 彎曲著膝、俯彎著身軀、重心稍微向前,而手臂也微微地彎曲著,這也是許多體育運動的“準備姿勢”。
? 無論何時,前腳均需微微貼著地面,觸地越輕越好。若重心過分置于前腳,則在發動攻擊前,必須先把重心移至后腳。此動作引致遲緩,又警示對手。
? 基本的姿勢變換是一切的基礎。
基本建議:
1.動作精簡,但能有效結合心靈與身體。
2.姿勢舒服,并能使身體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3.簡潔,動作沒有瑕疵。中性,沒有固守方向和著力。
姿勢變換意味著:
1.一種與靜止的姿勢、“已建立的”形式或態度相反的運動狀態。
2.變換姿勢,尤其是采用微屈膝馬步,能夠進一步瓦解對手的警覺性。
3.適應對手的警覺性。
? 步法移動的彈性與警覺性是關鍵所在。后腳跟提起及翹起,以便隨時做動作。你絕不預設或緊張,但已妥善準備且能夠靈活變化。
? 截拳道的主要目的是腿擊、拳擊與身體力量的運用。因此,采用對敵預備姿勢是最能善用上述各項的。
? 欲使出拳或踢腳更有效,需要不斷地將重心由一只腳轉換至另一只腳上。這意味著對身體平衡的完美掌握。平衡是對敵預備姿勢最重要的因素。
? 自然意味著輕松與舒適,使全身肌肉可以最快捷、輕易地做出動作。輕松站著,避免緊張及肌肉收縮。試著區別演練時的舒適與平時的舒適有何不同。這樣你的攻防都能更快、更準和更勁。
? 你的背部、手肘、前臂、拳頭及前額,對敵時的姿勢要看起來像貓,弓著背,隨時準備發動進攻,但你要處于放松狀態。你的對手沒有多少可以讓你攻擊的地方。你的下頜貼近兩肩之間。你的手肘要護在身體兩側。你稍微收緊自己的中路。對敵預備姿勢是最安全的姿勢。
平衡是對敵預備姿勢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因此:
1.運用武器需注意盡量避免偏離對敵預備姿勢。
2.練習由中性的對敵姿勢突然發招,并立刻回復原來姿勢,動作需連貫流暢。
3.經常練習運用所有的武器,由對敵姿勢直接發招,并以最快速度回復原來姿勢。逐步縮減出招與收招的時間。輕松、快捷、重新發動。
? 最重要的是,切勿劃地自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