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人所生活的世界(1)

第一節 怎樣了解世界

任何人的心靈都務必擁有一項能力——接納外部環境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以適應身邊的環境。心靈還會追逐一項確切的目標,對身邊的環境形成某種認知,并循序漸進地建立某種理想的行為模式,這種建立過程從嬰兒階段就已開始。截止到目前,我們還沒能為這些心靈表現找到清晰、確定、合適的專業術語,但其存在卻不會因此受到動搖。不僅如此,一直以來,我們都堅持只因人類心中一直有種無力感,所以心靈才會有上述表現。心靈的種種活動必須要在心中確定一項目標后展開。而眾所周知,一定要能夠應對改變,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自由行動,才能確定一項目標。其中自由行動的能力價值不可小覷,其必定能讓心靈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首次從地上站起來時,嬰兒迎來了嶄新的世界,并在那個剎那感受到有無數敵對與威脅隱藏在自己身邊,而他并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有這種感受。嬰兒會在最初做出行動嘗試,尤其是最初學習走路時遭遇種種困境,其或許會因此對前景更加自信,或許會因此遭受致命打擊。在我們這些大人看來,一些事可能習以為常或不值一提,但是卻可能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在此基礎上孩子形成對這個世界的全部印象。例如一度行動受阻的孩子,也許會對劇烈、迅速的運動產生向往,要了解這點非常簡單,只需詢問他最喜歡哪種游戲或長大后的理想即可。這種孩子一般會說,自己非常想開汽車、火車之類,他想要消除自由行動障礙的意愿,就這樣清晰展現出來了。借助完美無瑕的自由行動,將心底的自卑感與障礙感全部清除,便是其人生目標。這種自卑感與障礙感,往往極易出現在發育緩慢或身體病弱的孩子心底。同理,天生有視力殘缺的孩子更愿意通過視覺了解全世界,天生有聽力殘缺的孩子有很大概率會變成音樂喜好者,對一些讓人快樂的調子充滿興趣。

了解全世界時,孩子會動用一切身體器官,尤其是感覺器官。孩子跟世界的基本關系,相當于是由感覺器官決定的。借助感覺器官,人們確立了自己的世界觀。而由于人們是通過眼睛觀察世界,因此眼睛便成了最關鍵的感覺器官。任何人都將被睜開眼睛后看到的事物所吸引,這是毋庸置疑的,視覺印象就通過這種方式變成了人們的主要人生經驗源頭。有別于耳朵、鼻子、舌頭、皮膚之類的感覺器官只能感受到剎那或短時間的刺激,人們對身邊世界的視覺印象往往更深入,更長久,因此其重要程度無與倫比。然而,特例總會有的,有些人占據主宰地位的感覺器官也許是耳朵,其在收集種種信息與印象時,主要靠聽覺,因此其心靈便是聽覺型心靈,這點顯而易見。另有少數人占據主宰地位的是運動機能。還有些人對嗅覺刺激與味覺刺激興致濃厚。相對而言,第一種聽覺更敏銳的人更加罕有。另有很多孩子身體中占據主宰地位的是肌肉系統,他們從童年時期就很喜歡動來動去,長大成人后更是如此,多動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屬性。對于要用到運動肌肉的活動,他們滿懷興致,連睡覺時都不停地翻身,不愿保持安靜。同屬于該類型的還有一些看起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孩子,這種多動一般被當作一種惡習。孩子跟世界接觸,往往是借助對某種器官或是器官系統(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皆可)的特殊關注,否則他們要繼續生存,基本是不可能的。借助自身相對敏感的器官,孩子得出了對外部世界的印象,以這些印象為依據,他們從總體上建立了對世界的認知。可見某個人用于探究世界的器官或是器官系統,將作用于他與世界的一切關聯,因此一旦了解了這種器官或是器官系統,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而要了解某個人行為與反應的動機,只需了解其器官方面的殘缺怎樣作用于其童年時期的世界觀和之后的發展即可。

第二節 世界觀的構成要素

無論什么人,其心底都會一直有一個最終目標,其所有行動都取決于該目標,其對心理認知能力的選擇、其心理認知能力的強烈程度與活動,都被該目標作用。要對世界產生某種認知,心理認知能力必不可少,即心理認知能力決定了人們的世界觀。為什么人們都只能感受生命的特殊一環,或某件事的特殊部分,或其實只是人們所在的整個世界的特殊組成,原因就在于此。所有人都只關注跟自身目標相符的事物,在這種前提下,要對一個人的行為有真正的了解,就必須對其心底的目標有深入了解,要全面、客觀評價其行為,就必須了解該目標對其一切行為都發揮著的巨大作用。

一 知覺

借助感覺器官,外界的印象與刺激傳到了大腦,在其中留下了某些記憶的印跡,在此基礎上,建造了想象與記憶的世界。不過,由于知覺必然會具備感受者獨一無二的個人品性,因此將知覺等同于照片,無論如何都不可行。每個人感受的事物跟他看見的事物是不一樣的。任意兩個人對相同景物的反應都是有差異的,對看到的事物的感受也必定截然不同。從身邊的環境中,孩子能感受到很多事物,且必定會與其一早成型的行為模式相符。如在視覺發展突出的孩子的感知中,視覺特征一定會很突出。也許大部分人通常都喜歡形象思維,但也有部分人在為自己拼湊多彩的世界圖畫時,主要借助的是知覺。知覺未必要完全符合現實。調節自身與外界的各種關聯,以跟自身生活模式相符,這點任何人都能做到。可見人感知的內容與感知的方式,便是其個性與特殊性所在。簡而言之,知覺是種心理認知能力,而不只是單純的生理現象。對這種能力的觀察與解析能讓人們對他人的心靈世界有全面、透徹的認知。

二 記憶

心靈在具備某種程度的感知后,還務必要開展多種活動。心靈的活動其實是以人的自由運動的目標與目的為依據展開的,跟自由運動能力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即作為適應性調節器官,人類心靈務必要從外部環境中搜集各類刺激與信息,對其進行整理,還要對一切官能的發展做出統一安排。這一切的官能對人們妥當的自我保護和平安無恙的生存發揮著關鍵作用,缺一不可。

面對種種人生問題,任何人的反應都各不相同,這點大家都已了解。在人們的心靈中,這些反應必定會留下印跡。記憶與評判這兩項功能,對人們的心靈不可或缺,因為人要跟自己身邊的環境相適應。記憶是人們預防災禍的必備條件,據此能推導出如下結論:每個記憶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隱藏著一種無意識的目的,要么是為了激勵人們繼續這么做,要么是為了警告大家吸取教訓,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這點昭然若揭。總之,沒有哪種記憶是毫不重要或一點意義都沒有的。所以只有搞清記憶背后隱藏的目標與目的,才能有效評判該記憶的價值。

有一點相當關鍵,即了解人們記住一些事,遺忘另一些事的原因。由于對某些事的記憶對某一特殊心理傾向非常關鍵,并能對某項關鍵的潛在運動發揮推動作用,因此人們要記住這些事。反之,人們絕對不會記住那些對計劃實施毫無影響的事。這說明記憶同樣具有目的性,指引總體人格的目的掌控了所有記憶。若能長期存在于腦子里,并對實現預先設定的目標有利,就算是不準確、不真實的記憶(童年時期的記憶大多如此,既混亂又主觀)也會變成一種態度、情趣乃至哲學思想,而不僅僅是純粹的記憶。

三 想象

個人獨有的個性,能通過具體的幻想與想象得到最清楚的展現。此處的想象即知覺重現,而知覺的對象并未出現,也就是說想象即對知覺的復制,心靈的創造力由此再度得到證明。一如知覺是以身體感受為基礎產生的,想象不只是知覺的重現(知覺本就是心靈的產物),還是以知覺為基礎形成的嶄新且獨一無二的事物。

幻想的清晰程度遠在一般的想象之上。幻想的景象非常清晰,不僅擁有想象的價值,還像真的有那種刺激物一樣,對個體行為發揮作用。所謂幻覺,即似乎是由某種真實存在的事物刺激產生的幻想。白日夢的產生有何條件,幻覺的產生便有何條件。所有幻覺都源自幻想者的目標與目的,相當于其靈魂在進行藝術創作。有個案例能為此做出解釋。

有個姑娘很年輕,很聰明,不理會父母的反對,跟一個男人結了婚。憤怒的父母因此與她斷絕了關系。她在之后的日子里,越來越覺得父母沒有善待自己。她跟父母有很多和好的機會,卻因為彼此都很驕傲、很執拗,全都以失敗告終。姑娘原先生活富足,受人尊重,婚后卻非常貧窮,處境艱難,可是其婚姻的外在表現卻不帶半點悲慘印跡。大家覺得她一早就習慣了這種貧窮的生活,直到她的生活中發生了一件怪事。

姑娘跟父親的關系一度十分親昵,自幼便深受父親寵愛,但父女倆之后更加徹底地斷絕了關系,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父親因她的婚姻不再善待她,兩人的關系嚴重破裂。甚至她的孩子出世時,父母都無動于衷,沒有去看望她和孩子。姑娘本就驕傲,父母卻在她最需要關懷與照料時表現得如此冷漠,這必然會戳到她的軟肋,傷害她的感情,以至于她一直無法原諒他們。

姑娘追逐的目標徹底掌控了她的情緒,這點很值得留意。我們能清楚地知道跟父母關系破裂為何會對她產生如此深入的影響,恰好是因為她這種性格特征。姑娘的母親既嚴肅又正直,品性上佳,可是在女兒面前,卻表現得十分苛刻。對于怎樣才能穩固自身地位,又不違背自己的丈夫(最低限度表面看來是這樣),母親心知肚明。她的確讓大家留意到了自己的順從,這讓她很驕傲,引以為榮。家里還有個兒子,在眾人看來,他跟他的父親非常相像,日后會成為家族財產的繼承者。這導致這家人看重兒子多過女兒,女兒因此萌生了更加強烈的欲望。結婚以后,這個自小便受盡雙親寵愛的姑娘卻只能艱苦度日,以至于她經常回想父母對自己怎樣不好,怨憎的情緒越來越強烈。

有一天晚上,姑娘還沒睡著,房門打開,圣母馬利亞走進來,走到床邊告訴她:“有件事我一定要跟你說,十二月中旬,你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我這樣愛你,不希望你事先沒有任何準備。”

她把丈夫叫醒,把這個幻象一五一十說給他聽,而她自己并不害怕。第二天,她將此事說給醫生聽,堅持認為這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罔顧這明顯是幻想出來的。這種幻想初看匪夷所思,其實并不難理解,只要用本專業的知識解析一下即可。實情是這個年輕的姑娘有很強的欲望,同時熱衷于掌控他人——這是我們觀察的結果。她在跟父母斷絕關系后發覺,自己的處境如此困窘。若一個人竭盡所能想要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他便會有很大概率接近上帝,跟上帝交流,我們要理解這點,難度并不高。任何人都不會認為她若只是在想象中(如祈禱時)見到圣母馬利亞有何特別,不過,我們還要更深入地探討她的狀況。

要完全洞悉此事的秘密,只需了解靈魂在玩什么花樣即可。所有人在遭遇相似狀況時都會做夢,不是嗎?而這個姑娘在清醒時也會做夢,這便是僅有的差異。她的欲望因抑郁的情緒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點要額外說明一下。眼下,我們了解到她身旁出現了另外一位母親,而這位母親無疑又是所有人心中最了不起的母親。她母親沒出現,圣母卻來到了她身邊,兩位母親的對比如此明顯。所以實際上,她這種幻想是在指責母親對自己的愛有所欠缺。

說到底,姑娘就是極力在為父母的錯誤尋找證據。十二月中旬這個時間并不尋常,人們通常會在每年的這段時期頻頻想起自己的至親,大部分人會往來密切,相互贈送禮品之類,并從中得到更多的樂趣,這往往會成為很好的和好時機。所以這個特別的時間跟她發覺自身的困窘處境存在緊密關系,對我們來說就很好理解了。

這個幻想好像只有一點讓人難以理解,就是圣母的友善造訪卻是為了給姑娘帶來一個噩耗——姑娘即將死去,可在把此事說給丈夫聽時,姑娘卻又表現得非常興奮,其中含義深刻。沒過多久,圣母的預測就從姑娘家傳出去,翌日便傳到了醫生那里。最后姑娘的母親也因此過來看望她,讓她得償所愿。

圣母馬利亞在數日后再度到來,帶來的消息跟上次一樣。我們詢問姑娘,她跟母親這次見面有什么結果,她說母親拒絕承認錯在自己。她想掌控母親的欲望未能獲得滿足,所以把先前用過的法子又用了一次。

我們想方設法把她生活的實情告訴了她的父母,最后在我們的安排下,她和父親終于見了面,過程讓人很感動。然而,姑娘卻說父親的言行好像表演一樣夸張,并埋怨父親沒有早點過來。她還是沒能獲得滿足,由此可知,成功也不能讓她克服自己的如下欲望:想證明自己是唯一戰勝了錯誤的人,其他人都做錯了。

從上述內容能推導出,最沉重的精神壓力與對無法達成目標的畏懼,很容易讓人產生幻想。幻想在相對落后的地區和很久以前的時代,確實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游記中有大量與幻想相關的內容,這點大家都了解。有個非常好的例子,便是海市蜃樓。在沙漠中旅行時,人迷失方向,饑渴、疲憊至極,便會看到海市蜃樓。眾所周知,在生命危險引發的緊張情緒逼迫下,人們會為逃避讓人不悅的環境壓力,想象出一種光明、振奮的環境。所以海市蜃樓便意味著能激勵極度疲倦之人、能讓猶豫不決之人做出決斷、能讓旅人變得更堅毅或更敏感的新環境,以及能讓人忘記恐慌折磨的止痛藥或麻醉藥。

由于一早便在感知、記憶、想象中見到過同類現象,因此我們不會覺得幻想有多新奇。我們會在之后探討夢中情境時發現相同的事物。以下兩點都能輕易引發幻想:一是多多運用想象,二是讓高級神經中樞無法發揮辨別功能。人們在受到逼迫,或面臨危險,或遭受威脅的壓力時,為了清除、戰勝自身的軟弱,會竭盡全力幻想。對批判能力的思考,會隨著壓力的增大而減少。奉行極力進行自我拯救的人,此時為了把想象轉變為幻想,不惜將所有精神能量都集中到一處。

幻覺跟錯覺相像至極,有著一模一樣的基本環境,包含著一模一樣的精神威脅,僅有的差異是錯覺還跟外界維持著一定關聯,只是人們對這種關聯的誤解一如歌德在《魔王》中所言。

為解釋靈魂的創造能力在有需求時引發錯覺或幻覺的方式,接下來再列舉一個案例。有個男人出身很好,最后卻只成了一名小小的職員,沒有任何大的作為,而這要歸咎于他的學習成績很糟糕。他對自己的前途徹底絕望,這嚴重壓迫著他的心靈。朋友也在批評他,讓他的精神承受了更多的壓力。他從這時開始染上酒癮,由此馬上忘卻了自己的煩惱,還為失敗找到了開脫的理由。但他很快又被送到了醫院,因為他得了震顫性譫妄。譫妄像極了幻覺,因酒精中毒陷入譫妄的病人,時常會幻想看到了一些小動物,比如老鼠、蟲子、蛇等,還會幻想看到了一些跟自己職業相關的事物。

主治醫生不讓這個男人飲酒,用苛刻的治療措施幫他完全戒掉了酒癮。康復出院后的前三年,他一直沒喝過酒。近來他又住院了,因為又出現了新癥狀。他表示,自己工作時(他現在做小時工),經常看到旁邊有個人斜著眼、笑嘻嘻地監視自己。有一回,那人在譏笑他,他非常氣憤,想知道那人到底是人是鬼,便抓起鐵鍬朝其丟過去。對方避過鐵鍬,隨即沖上來把他痛打了一頓。

病例中的幻象居然能對他拳打腳踢,再說其是鬼就不行了。盡管這個男人習慣于幻想,但此次他遇到的不是幻象,而是真人,他誤會了。很明顯,出院以后,戒掉酒癮并未妨礙他變得更消極。他失去了工作和家庭,為了維持生計,只能做小時工這種他和他的朋友最看不起的工作,要說他的精神壓力減輕了,是不成立的。雖然經過治療,他戒掉了酒癮,但處境卻變得更加悲慘,因為他無法再從酒精中獲得安慰。不管怎樣,先前他都能依靠酒精維持自己的工作,還能借自己酗酒,應對家人對自己毫無成就的責備。他覺得跟承認自己工作能力低下相比,這個理由更體面些。身體康復后,他務必要重新直面現實,跟先前比起來,各種壓力并未減輕分毫。先前他還能拿酗酒當借口,眼下若再失敗,就沒有任何借口,也沒有任何慰藉了。

幻覺在這種精神困境中再度出現。在他看來,自己依然在以酗酒者的身份面對這個世界,跟先前沒有區別,他還十分清楚地表明酒精已經毀掉了自己的整個人生,現在再想挽回已經不可能了。現在這份挖水渠的工作不夠光彩,并讓他反感,但他還是想借口生病,擺脫這份工作,而不是主動辭職。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之前提及的幻想一直在延續,于是他再度被送到醫院。原本自己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但這一切卻因酒精葬送了,這成了眼下他自我安慰的理由。通過這種方式,他能將自我評價長期維持在很高的水準,相較于保住自己的工作,維持這種評價要重要很多。他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說服自己對以下觀點深信不疑:自己原本肯定能取得很大成就,只因命運欠佳才淪落到這種地步。為什么他始終那么自負,覺得別人并不比自己更厲害,僅僅是自己前行之路上的阻礙無法越過而已,原因就在于此。他極力尋覓一種理由,以讓自己得到慰藉,覺得有人在譏笑自己的幻想便因這種迫切的情緒產生,他的自尊也因此免受傷害。

第三節 幻想

靈魂還有一項創造機能,即幻想,它囊括了前文中描繪的種種現象。幻想與白日夢跟一些在意識中烙下清楚印跡的記憶、跟建造了神奇上層建筑的想象類似,也被歸為靈魂的創造活動。預測與預先判斷是幻想的要素之一,也是一切運動生物的基本能力之一,不可缺少。幻想跟人類的運動性存在緊密關聯。其實,幻想便是預測的方法之一。孩子與成年人的幻想往往涉及將來,虛構出一座海市蜃樓,作為實際生活的典范。某些情況下,幻想又被冠以“白日夢”的稱號。在孩子的幻想中扮演第一主角的是對權力的追逐,這在相關研究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現。孩子的大半幻想開頭第一句話便是“長大后,我……”,其追逐的目標往往將其白日夢填充得滿滿當當。日常生活中,不少成年人也像孩子一樣,其人生重點毋庸置疑也是追逐權力。我們由此再度留意到,發展心靈的必要前提是確立一項目標。獲得社會的認可,努力出人頭地,便是人類文明中的這項目標。由于根據人類社會生活的要求,人類要一直堅持進行自我評價,這必然會激發人們對優越感的追逐,激發人們在競爭中取勝的熱切欲望,因此,只憑一項平庸的目標就想讓人獲得永久性滿足,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幻想擁有相當突出的預測方式,基本都是展現當事人力量的場景。

由于我們無法為幻想的程度與想象的范圍設限,因此無法以相同的標準看待這個問題。上述內容適用于大部分情況,可對于一些特定的情況,其也許并不適用。在好勝心的作用下,以挑戰的態度對待人生的孩子十分慎重、警惕,一直承受著沉重的壓力,因而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同樣擁有較強想象力的還包括覺得人生有很多不稱心之處的弱小孩子,這種孩子極易在幻想中迷失方向,也許還會借助想象力,在某個成長時期逃避現實。幻想也會被用于批判現實,這是對其的一種濫用。此時的幻想已經演變為沉迷于某種能力中,借助幻想這種虛擬的方式,個人得以擺脫平淡無奇的生活。

在幻想的世界中,在追逐權力期間問世的社會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通常說來,孩子幻想中對權力的追逐,都會以在社會事務中彰顯自身力量為展現方式。部分幻想,如幻想自己拯救了世界,幻想自己是強大的騎士,幻想自己打敗了邪惡力量,幻想自己擊敗了魔鬼等,都清清楚楚展現出了這項特征。不少孩子時常會有這樣一種幻想:自己來自另一個家庭,并不是當前這個家庭的孩子,自己的生父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會在未來某一天接自己離開這里。以下孩子極易有這種幻想:其有很強烈的自卑感,并且總是有被剝奪感,要么很難吸引別人的關注,要么覺得無法從家庭中獲得足夠的關懷與溫暖。部分孩子總是有類似于成年人的表現,其對崇高理想的追逐,便在這種外在態度中展現出來了。某些情況下,對這種理想的展現方式近乎病態,如男孩只戴硬禮帽,四處撿拾雪茄煙蒂,以此佯裝自己已經是男子漢了,又如女孩的一言一行和衣著打扮都朝男孩靠攏,只因其非常想做男孩。

評價部分孩子沒有任何想象力必然是錯誤的,他們不過是不想展現自己,或不想展現自己的幻想,因為有某種原因要求他們這樣做,或為了得到權力感而壓抑自己的想象力。第三種孩子為了跟現實生活相適應,不得不傾盡全力,其之所以不想沉迷于幻想,是因為覺得這會對他們的男性氣魄造成損傷,或讓他們顯得很幼稚。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會對幻想反感至極,導致其想象力表面看來近乎為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马鞍山市| 富宁县| 永春县| 潼关县| 长顺县| 集贤县| 吴堡县| 密云县| 饶平县| 长阳| 娄烦县| 临海市| 浦县| 师宗县| 诸暨市| 广灵县| 浏阳市| 克拉玛依市| 玉山县| 随州市| 奎屯市| 满洲里市| 巴青县| 台北市| 镇江市| 广平县| 安福县| 错那县| 海门市| 鹤壁市| 清水县| 白银市| 嵊泗县| 广东省| 黔西县| 荆州市| 南康市| 浦东新区| 甘德县|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