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稻盛和夫親自授權)
- (日)北康利
- 2964字
- 2019-07-31 11:06:35
熊熊燃燒的反抗之心
總是貪玩而無心向學的稻盛,就這樣以平平的成績升入了小學六年級。
糟糕的是,小學六年級時的班主任是個臉色蒼白又陰郁的男老師。他和稻盛完全不對脾氣。后來,稻盛索性連作業也不太愿意做了。這樣一來,老師也肯定不會喜歡他。
六年級開學不久,班主任老師開始家訪。
因為稻盛家在學區盡頭,所以老師計劃按照路線順序,先去其他學生家家訪,最后再去稻盛家。那天放學后,即將被家訪的同學一個接一個跟在老師后面。途中,他們去了很多家,包括蔬菜店老板家、魚店老板家,老師都只是簡單地和那些家長聊上幾句,讓其他孩子在稍遠的地方等他。漸漸地,跟在老師后面的孩子越來越少。在去稻盛家之前,老師又順道去了一位剛從東京搬來的,名為鐮田直諒的同學家。
那是個學習成績好,又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母親從玄關走出來迎接,即便在孩子們眼中看來,那也是一位很漂亮的女性,氣質優雅又很有禮數。老師的態度突然變了。他和其他孩子的家長一直都是站在門口聊上幾句就結束了,這次卻意外地走進學生家里,還和家長談了很長時間。
老師讓稻盛在門外等著,但是等的時間太長了,稻盛感到有些奇怪,走過去將玄關處的門推開一道縫,悄悄瞄了一眼。原來,那個班主任老師正笑嘻嘻地喝著茶,吃著點心。幼小的稻盛心里覺得很不服氣。
又等了許久,班主任老師才離開鐮田家,來到排在最后的稻盛家。
母親紀美當時正忙著工作,看到老師來了,趕緊停下手里的活,出來迎接。這時,老師又恢復了一貫的冷淡,簡單寒暄幾句之后,就結束了家訪。母親隨意地將頭發束在后面,也沒有化妝。但是,對稻盛來說,母親在他心里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稻盛認為母親受到了怠慢,非常生氣。
“這不是偏心嗎?不公平!”稻盛的心里當時就是這樣想的。
在那之后,稻盛開始欺負鐮田,專找他的麻煩。雖然“不欺負弱小”是鹿兒島鄉中教育的三戒之一,但在稻盛心目中,鐮田不是弱者,而是“強者”。
實際上,他聯合自己的“小弟”們,那么多人欺負一個,不是欺負弱者又是什么呢?這樣已經很惡劣了,然而他不單自己欺負,還煽動一幫小伙伴一起來。鐮田對此事卻一直保持沉默,大概是覺得如果和周圍的人說了,會再被報復吧。
不過,壞事不久后還是敗露了。據加藤勝美所寫的《一個少年的夢》一書中記載,有一次,稻盛手下的一個小孩兒戴著當時流行的指節銅環欺負鐮田時,傷到了對方的臉。這下終于紙包不住火了,在母親的再三追問下,鐮田把之前被欺負的事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
第二天,稻盛來到學校,感覺氣氛有些異樣。平時,只要他一到學校,身邊立刻會聚攏一幫手下的“小弟”,可那天卻看不到一個人的身影。而且,到了上課時間,老師也沒出現在教室。稻盛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果不其然,一會兒他就被叫到老師的辦公室。
稻盛的“小弟”們都在老師的辦公室里被罰站。面對老師的審問,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是稻盛讓我們做的。”
雖然后來稻盛在《稻盛和夫自傳》一書中譴責了他們的背叛,但說到底,最該被譴責的還是稻盛本人。最后,他再一次被老師極其嚴厲地訓斥了。但是,稻盛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兒”。
“為什么要欺負別人?”被老師這樣責問時,骨子里的反抗意識讓稻盛高高揚起了頭:“是老師不對。老師偏心!”
老師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都沒等稻盛解釋為何認為老師偏心,老師的拳頭突然就飛了過來,稻盛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打倒在地。
在以前的鹿兒島,敢和長輩或上司頂嘴,立刻就會被罵“不許頂嘴”,并受到懲罰。大家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更何況沒有比被一個孩子一語刺中要害更讓大人丟臉、抓狂的了。
老師氣得暴跳如雷,憤怒的表情讓人感到害怕,但是稻盛并不服軟,他狠狠地回瞪老師。老師失控了,狠命抓住倒在地上的稻盛的脖子,把他拎起來,又打了一巴掌。如果發生在現在,老師像這樣毒打學生,絕對可以上報紙頭條了吧。
當時,一般家庭還沒有電話。一名學校的校工跑到稻盛家叫家長。母親紀美嚇了一跳,趕緊飛奔去學校。這回,老師開始惡狠狠地對紀美說教:
“稻盛的媽媽,你們家稻盛和夫是我們學校有史以來最壞的學生。我們正打算不讓他這種頑劣的學生畢業。而且,就憑現在學校給他的‘在校評語’,他根本就上不了任何一所中學。”
當時,老師的社會地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高得多。即使老師再有錯、再不講理,家長也不能抱怨。母親紀美當時只能默默地聽著。
直到傍晚,天快黑了,老師才算罷休。紀美牽著稻盛的手,踏上了回家的路。
途中,母親問:“和夫,你為什么要做那些事呢?”她雖然這么問,卻并沒有批評稻盛的意思。紀美永遠是孩子們心中最慈愛的母親。
對稻盛來說,他更擔心的是自己的父親畩市。他做好了當天回家承受父親雷霆之怒的心理準備。
不出所料,吃飯的時候,父親問他:“你今天干什么好事了?”
“是因為老師偏心,我才那么做的。”稻盛回答了一句。
“哦,是嗎?”出乎意料的是,父親說完這句話,就再也沒有提起那件事了。他用沉默表達了對稻盛的信任。
稻盛后來回憶當時的情形:“我只想大呼‘得救了’。”
這個故事后來還有下文。那個被稻盛欺負的鐮田后來上了鹿兒島二中(現在的甲南高中),再往后兩個人一直沒有見過面。鐮田畢業后進入朝日啤酒公司,先后擔任過總務、人事部部長等要職。沒想到有一天,鐮田突然給稻盛打了個電話。不用說,稻盛吃了一驚。
當時,朝日啤酒的業績很差,負責裁員的鐮田深感內疚而決定辭職。于是,他打電話來,想問問稻盛是否能給他一個在京瓷公司工作的機會。
時過境遷,兩個人之間已沒有任何芥蒂。而且,當初稻盛那么做也只是因為生老師的氣。因此,稻盛欣然接受了鐮田的請求,歡迎他加入京瓷公司。后來,鐮田還在稻盛成立的北海道移動電話公司擔任專務。他們成了關系特別好的朋友。
鹿兒島方言里有“ぼっけもん”一詞,指無所畏懼、豁達的人。這個詞被認為是對薩摩男子漢最恰當的褒獎。稻盛固然繼承了這種無畏的精神,同時他還兼具謹慎小心的一面。在前文中,已經多處提到過畩市是個做事謹慎的人。在做生意方面,稻盛受父親的影響,特別謹慎。
京瓷公司里有個“只買一升”的原則。
雖然人人都說“買一斗更劃算”,但是,京瓷提倡根據實際需要,一升一升地買。
在這一思維方式的背后,其實藏著一個稻盛的童年經歷。
在小山田,很多人像稻盛的祖父七郎那樣,每天用平板車拉著或用扁擔挑著蔬菜,在鹿兒島市內走街串巷,沿街售賣,直到傍晚才回家。
把沒賣完的東西帶回家是很傻的。因此,他們會以很便宜的價格把賣剩的東西批量賣給想買的人家。而稻盛家就是他們的理想買家。
其中,有個遠房親戚找到稻盛家,重情義的紀美大方地把他賣剩的蔬菜全買下了。
稻盛看了,覺得媽媽做得很對,可是父親畩市卻不這么認為。
“你怎么又買了?! ”父親責怪母親。母親紀美可不會忍氣吞聲,她反駁道:“人家給的價格的確很便宜啊!這樣既可以幫到你家親戚,我們又可以買到便宜東西。你不夸我就算了,至少沒理由生氣吧。”
聽了父母親之間的對話,稻盛心想:“就是,媽媽說得對。”但是,在某個夏季的一天,稻盛剛從學校回來,紀美就拉著他幫忙,讓他刨開院墻根,說那里埋著沒吃完的番薯。
他挖出來一看,大半番薯都爛掉了。如果將腐爛的部分用菜刀削掉,原本一個大番薯就會變得很小。這真是“便宜沒好貨”啊。
這時,稻盛才終于明白父親說的是對的。畩市想表達的意思是:無論東西怎么便宜,只要不是眼前需要的,就不該買。于是,“只買一升”原則在稻盛心目中成了一個絕對要遵守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