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學記
- 轉述我姥姥姥爺的故事
- 小贏贏
- 2565字
- 2019-07-23 21:32:54
“老三小子還沒有起床嗎?”還沒有討媳婦的李家老太太,現在年近40,此刻正朝著喝著苞米粥的二兒子,大聲叫喊著,以希望趕緊把三小子從周公處拽回來。
“起了,起了!”老二兒子回了兩聲,幾口喝干了碗里的苞米粥,往懷里揣了三個窩頭,拎起鋤頭,便出門下地了。
李家三小子,名叫李德承,年十三。由于他生在了李家最好的時候,不愁吃喝,日子逍遙,所以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三兄弟中長的最標致的。
與莊稼漢不相稱的白凈臉,身材勻稱結實,大高個,才13歲,就和年長8歲的大哥一般高,濃眉毛,細長眼,唇色較深,正是村中年長者口中的好后生。
初秋的清晨已有些涼意,李老太太看著睡眼惺忪的小兒子,心中不免有些著急。
“趙先生馬上就要來了,你還不趕緊去洗漱!”李老太太乘了一碗苞米粥擺在飯桌上,“洗完吃了早飯再走,省的路上餓!”
娘今天也是過于緊張了。李德承心中暗自想到,不過他還是乖乖的洗了臉,坐回到了飯桌旁。
他知道他娘今天為什么會這樣,畢竟一個農村里的娃娃能到縣城里去上新學堂,可不是一件鬧著玩的事。
李老太太是個急脾氣,為這兒子上學的事,她已經上了好幾天的火了。
至于為什么非要去縣里上學,并不是說,鎮上沒有私塾,沒有教書的先生。而正是因為那位落榜的張秀才,他們全家人才這般的火急火燎。
李德承的確是生在了好時候,在他出生前的很多年,村子里通了大路,他需要讀書的時候,村里得首富王大戶家重金請來了年過五旬的老秀才張先生,于是,像他這般大的孩子,就都沾了王家五個兒子的光了。
現在,李德承十三歲了,爹媽已經開始考慮他的未來,正在這時,這位酸腐的老秀才到是慧眼獨具的看中了他。當一封推薦信遞到李德承爹的手中時,他竟熱淚盈眶,哽咽的話都說不出來。
“你的東西收拾好了嗎?”李家老太太洗凈了手,坐在小兒子身旁。她有三個兒子,老大沉穩上進,老二踏實勤快,兩個兒子都不用她操什么心,只有這三兒子,從小到大,闖禍不斷。
“為什么要我和趙先生一起去,鎮上我是總去的,大哥哥在那里住的地方我也很熟悉,我比趙先生還高一頭呢,他能保護得了我嗎?”李德承大口吃著苞米粥,滿心不滿意的說著。
“聽你爹說,好像南邊又打起來了,這世道還是小心些吧”李老太太隨手拿個窩頭吃了起來神色略顯傷感,“趙先生是賬房的老人了,你才多大,他把你交到你哥的手里,我才放心不是”。
“娘!”李德承默默的看著自己的母親,“你,是不是舍不得我去縣城里?”
“啥?”李老太太一怔,半晌沒回過神來。他的小兒子最是調皮難訓,從小到大幾乎沒怎么正經和大人說過話,今天看他如此認真,一時間卻不知道該如何反應。
“我問你,你是不是舍不得我?”
“啥事都沒有,你的前程要緊啊!”一直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溝通的小兒子,如今進來主動關心自己,李老太太突然間覺得心上暖融融的,鼻頭一陣酸澀,竟欲滴下淚來。
“大哥說了,縣城里的新學堂是會放假的,就像大哥平常那樣,一放假我就回來了,平時我會寫信回來,二哥就讀給你們聽”。
嚴格的說起來,這是李家三小子第1次離家,雖然平時嘴上總說不想在家呆了,但真到了要走的時刻,內心還是冒出了酸澀的味道,還是極為真實的表達出少年對家的眷戀。
村口的牛車旁,一路緊跟過來的母親將行李箱交給了兒子,這是大哥買的最新款式的行李箱,此時箱子沉甸甸的,但又和所有行李箱一樣充滿了對旅途的期待。
“別舍不得用錢,咱家院子里的苞米和高粱足夠你去省城讀書的了,到學校就來信,別讓你大哥去催你,在學堂里好好吃飯,別太斯文了,在外頭不比家里,別沒事總不好意思,娘可不想自己的寶貝兒子,餓瘦了”
中年母親站在牛車旁,極力忍住淚水,吸了吸鼻子。
“李大嫂子,你別太擔心了,三小子讀的是鎮上最新的寄宿學堂,生活好著呢,別說吃苦了,就怕他過得太舒服,不愿意回來都是有的呢”
牛車遙遙地出了村,李德承這才發現,自己原來這般不懂得面對分別,分別是如此悲傷,他一肚子安慰母親的話,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背過身去不敢看站在村口張望的母親,他這才真實的發現他是多么愛他的父親母親啊。
清早出門在路上啃了幾個窩頭,喝上幾口井水,午后便到了鎮上。
三日前來鎮上的父親此時正和大哥一起來接他。
李德承的父親是一個黝黑的莊稼漢,精亮的雙眸,卻宣示著他的與眾不同。老李家的日子能過的蒸蒸日上,正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獨具慧眼。
李德承的大哥,李德明長得酷似他們的母親,棱角分明的臉上,永遠是不茍言笑的肅穆,由于沒怎么干過農活,所以皮膚顯得白凈很多,但略顯沉郁的神色卻讓人不由得緊張,在李德成的心中作為年長8歲的大哥,是一個比父親還要嚴格的尊長。
“真是麻煩趙先生了。”大哥一手接過三弟的行李箱,一邊朝著中年人微笑致意。
“趙老哥來了就好啦!”李老爹爽朗的笑了幾聲,所以說將一本冊子遞到了趙賬房的手中。“這是前兩天的賬目,我已經對過一遍了,還請趙老哥仔細瞅瞅。”
這位趙先生是李家的賬房先生,日后還會成為李家的管家。
大哥在鎮上的一家工廠上班,是一名正式的員工,這位李德明先生的事跡要是說起來,真是讓你老爹你老娘頻頻的豎起大拇指。李德承的大哥是典型的好學生,從小在鎮上的私塾跟著老秀才學習,后來因為實在聰明異常,被推薦去了省城,最后不負眾望的成為了中國第1批會計師,本來可以留在省城,但為了照顧父母弟妹,回到了鎮子上,工資那都是貨真價實的袁大頭。
大哥住的是工廠提供的新式單身公寓,李德承倒是有空能經常來,這里環境還不錯,有床也有沙發,爺三個倒也能將就一晚。
次日一早,大哥從車馬行雇了一輛腳程快的馬車,載著三人趕往了縣城。
在不算平整的土道上跑了一個白天,風塵仆仆的三個人終于來到了縣城。
“好在大哥同學多,在這大縣城里居然也能找到住處。”李德成看著眼前的小樓,不禁心生感慨,不知自己日后是否能有大哥這般好的本事。
這是1棟2層的新式小洋樓,房主去了省城,如今只有一個遠親老人幫著看房子。
放下了行李物品,大哥帶著父親和小弟,去了縣城那條最為繁華的商業街道。
這是李德承真正意義上第1次出遠門,他從未見過如此璀璨的世界,如此多的男男女女,當然其中還有很多日本人,他第1次見到這么多的西裝,中山裝,還有女孩子的連衣裙,大哥給他買了短袖短褲,還有整齊劃一的中山裝,買了他人生中第1支鋼筆,第1瓶鋼筆水,給他買了一小塊黃油面包,但他卻覺得實在太甜了些。
夜幕降臨后,他們滿載而歸,回到了小樓,看房老人很高興有人來訪,早已準備好了可口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