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

經濟學家在研究經濟問題時采用了一套獨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場經濟規律的理論。學習經濟學就是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學會分析經濟問題的方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多種,本節簡單介紹最主要的幾種。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

1.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排斥一切價值判斷,只研究經濟本身的內在規律,并根據這些規律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后果。實證分析通常回答“是什么”的問題,用實證方法分析經濟問題被稱為實證經濟學。運用實證方法研究經濟問題,是從對經濟現象的觀察出發得出經驗性結論,然后通過進一步觀察檢驗這些結論并發展或修改這些結論。實證分析是所有實證科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均遵循的方法。

生活中的實例

經濟學家用什么方法分析經濟問題?

在中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汽車進入家庭是社會所面臨的一個選擇問題。經濟學家認為,這個問題實際上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汽車能否進入家庭;二是汽車是否應該進入家庭。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在經濟學上適用兩種不同的分析方法。

汽車能否進入中國家庭,涉及全國居民對汽車的需求量、汽車的價格變動、消費者收入水平等方面。作為消費者,我們關注的是個人的收入水平能否支持汽車的購買和后期的維護、保養等費用問題,而經濟學家分析這個問題則要比我們復雜得多。首先,經濟學家要通過分析得出在收入達到什么水平以及汽車價格為多少時汽車才可以進入家庭。分析這個問題時,經濟學家用到的是實證分析法。其次,汽車是否應該大規模進入家庭涉及人們的價值判斷,即汽車進入家庭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此,不同的經濟學家看法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完全不同。經濟學家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分析這一問題時,他們用的是規范分析法。

在上面的案例中,研究汽車能否進入家庭這一問題時,可以先假設其他影響汽車需求量的因素(如政府政策、汽油價格、汽車價格等)不變,分析汽車需求量和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得出在收入為多少時汽車可以大量進入家庭,最后根據不同收入水平下汽車實際銷售量的數據來檢驗所得出的假說。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就成為理論;如果不正確,就要進行修改。用實證方法進行研究時,可以建立汽車需求量與收入水平的經濟模型。

2.規范分析

規范分析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提出分析處理經濟問題的標準,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準。規范分析通常回答“應該是什么”的問題,用規范方法分析經濟問題被稱為規范經濟學。運用規范方法研究經濟問題,必然要判斷經濟事物的好壞,從一定的價值判斷出發來分析問題,因此會涉及是非善惡、應該與否、合理與否的問題。很顯然,人們的立場觀點、倫理道德標準不同,對同一經濟事物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規范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千差萬別的。

例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汽車是否應該進入家庭這一問題涉及人們的價值判斷,汽車進入家庭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并不能客觀地檢驗其結論。

探索與思考

“富人的稅率比窮人高”和“富人的稅率應該比窮人高嗎”兩個句子,哪個是實證分析,哪個是規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均衡是從物理學中“借來”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均衡是表示同一物體同時受到幾個方向不同的外力作用合力為0時,該物體所處的靜止或勻速運動的穩定狀態。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把這一概念引入經濟學,主要是指經濟中各種對立的、變動著的力量處于一種力量相當、相對靜止、不再變動的境界。均衡一旦形成,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離開原來的均衡位置,就會有其他力量使它恢復到均衡。

均衡分析就是在假定經濟體系中的經濟變量既定的情況下,考察經濟體系達到均衡時所出現的情況以及實現均衡所需要的條件。

均衡分析是經濟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可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僅就經濟體系的某一部分加以考察和研究,以分析經濟事物均衡的出現和均衡與不均衡的交替過程,而假定其他部分對所觀察的部分沒有影響。局部均衡分析在分析一種商品的價格決定時,總是假定“其他條件不變”。這種分析方法由馬歇爾首創,其主要針對單個市場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就整個經濟體系加以觀察和分析,以探討整個經濟總體達到均衡的過程,又稱全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關于整個經濟體系的價格和產量結構的一種研究方法,是一種全面的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商品價格的決定時,不僅要考慮其本身的供給與需求情況,而且還要考慮其他商品的價格及供求情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由瓦爾拉斯首創,用于多個市場的均衡分析。

三、邊際分析

邊際分析是經濟學經常用來預測或評價決策后果的一種基本方法,被認為是了解和掌握經濟理論的鑰匙,是數量分析的一種。邊際的含義本身是因變量關于自變量的變化率,或者說自變量變化一個單位時因變量的改變量。邊際分析是以各種經濟變量存在函數關系為前提的,這種方法實際上是用來確定適度的變量界限的最好方法。邊際分析在微觀經濟學中被廣泛使用,如在效用分析、收入分析、成本分析以及其他理論分析中,都可以使用邊際分析法,由此也產生了一系列極為重要的邊際概念和邊際法則,例如邊際效用、邊際收益、邊際成本、邊際利潤、邊際產量、邊際生產力、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等。

生活中的實例

假如你開客車從北京到濟南,客車已滿,當我們考慮是否讓額外的乘客以190元/人的票價上車時,實際上我們應該考慮的是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關系。邊際成本是再增加一名乘客(相當于自變量)所增加的成本(因變量)。增加這一名乘客,所需增加的汽車折舊費、汽油消耗、工作人員工資和過路費等都是極低的,所增加的成本絕大多數是發給這個乘客的食物和飲料。假設上述所有成本合計為50元,則邊際成本就是50元。邊際收益是增加一名乘客(自變量)所增加的收入(因變量),即190元。在根據邊際分析法做出決策時,就是要對比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現在邊際收益(190元)大于邊際成本(50元),即增加這一名乘客所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因此,在不考慮超載等問題的情況下,讓這名乘客上車就是合適的;反之,就是虧損的,是非理性決策。

四、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靜態分析是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以及有關的經濟變量達到均衡狀態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這種分析方法完全忽略了時間因素和變量變化達到均衡狀態的過程,注重經濟變量對經濟體系影響的最終結果。猶如觀察一張不動的照片,僅就這個不動的畫面進行分析。這是一種靜止地、孤立地分析經濟問題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是就經濟現象一次變動的前后,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分析研究,并把新舊均衡狀態加以比較,完全拋開了對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是只對一個個變動過程的起點和終點進行對比分析。猶如觀察幾張不同時點的照片,對其進行起點和終點的對比研究。

動態分析是分析經濟現象在時間推移中變動過程的狀態和關系,說明某一時點上經濟變量的變動如何影響下一時點上該經濟變量的變動,以及這種變動對整個均衡狀態變動的影響。這種分析方法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看待,探討經濟事物從均衡到非均衡而又達到均衡的交替發生過程。猶如觀察一系列連續移動的照片,來分析各張照片的變動、銜接,像電影圖像的出現過程一樣,也就如同一個視頻。

小結:靜態分析猶如研究一張照片的全部信息(某個時點),比較靜態分析猶如對比研究兩張照片的信息(兩個時點),動態分析猶如研究一個視頻里的全部信息(一段連續時間)。

五、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是用來描述與所研究的經濟現象有關的經濟變量之間依存關系的理論結構。簡單來說,就是把經濟理論用變量的函數關系來表示。一個經濟模型是指論述某一經濟問題的一個理論,它可用文字說明(敘述法),也可用數學方程式表達(代數法),還可用幾何圖形表達(幾何法)。

模型分析是一種抽象分析方法,所有的模型都是通過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而使問題簡單化。也就是說,模型以簡單的方式展示所提出問題的重要方面。但是,當使用模型這一重要的經濟工具時,必須注意到由于模型過于簡單,可能會偏離現實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實際的情況。

知識拓展

怎樣學習經濟學

經濟學具有實用性,因而是鮮活的;經濟學具有抽象性,因而是難學的。在學習經濟學的過程中,讀者若能積極嘗試以下建議,相信一定會受益匪淺。

(1)提前預習。課前閱讀相關章節、了解學習內容、標記疑難點,這樣聽課時目標會更為明確。

(2)主動交流。同學之間多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交流學習心得。主動與教師交流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及時排疑解惑。

(3)善于思考。厘清所學內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知識點的關聯性,注重理論的實用性。

(4)適時總結。及時消化和歸納所學內容,提高所學知識的把握程度和學習效能。學完每章內容后,嘗試總結要點,并與“本章小結”比較,找出差異。

(5)勤于練習。應保質保量并按時完成給定的練習,勤練基本技巧和技能。每章后面的“邊學邊練”不論教師是否布置,都應認真練習。

(6)學以致用。教材中的“探索與思考”“生活中的實例”“知識拓展”有助于將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不要忽視;與同學、家人、朋友討論經濟熱點現象時,試著用所學經濟理論進行分析;嘗試將所學的經濟理論用于審視和指導自己的各種決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阁县| 扶沟县| 荣昌县| 交城县| 桃源县| 辽宁省| 永定县| 屏东市| 克山县| 霍邱县| 微山县| 靖江市| 广州市| 盖州市| 丹阳市| 怀安县| 桂平市| 黎川县| 庆元县| 哈密市| 德清县| 怀来县| 靖西县| 龙口市| 商河县| 林西县| 丹凤县| 嘉祥县| 平罗县| 庆云县| 巴东县| 常熟市| 宁南县| 远安县| 墨脱县| 洪湖市| 巴里| 合作市| 连城县| 邛崃市|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