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創優品的101個新零售細節
- 張桓 楊永朋
- 1138字
- 2019-12-30 18:08:40
02 無人貨架能否等同于新零售
2017年,在資本力量的作用下,無人貨架成了一個新風口。一時間,領蛙、老虎快購、零食e家、小e微店、果小美、猩便利等各路無人貨架、無人貨柜品牌爭先涌出。
據創業邦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無人貨架市場上已經有至少50個玩家入場。僅2017年下半年,就有幾十家無人貨架項目拿到融資,總金額超過30億元。其中,最大的一筆是便利購所獲得的2億美元的融資。
融資金額不斷創新高,讓無人貨架看似成為新零售領域的一匹黑馬。但如果從新零售的關鍵要素來看,無人貨架真的等同于新零售嗎?
我們知道,新零售有三個關鍵要素: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升級體驗。它的本質是降低成本,重構效率和體驗。那么,無人貨架比起傳統售賣方式,效率提高了嗎?成本降低了嗎?體驗更好了嗎?從目前來看,并沒有。原因如下。
1.毛利低,貨損率高
眾所周知,友寶較早地入局了自動售貨機領域。其實,自動售貨機的本質也是無人貨架,只不過友寶的購物方式是顧客先買單才能拿到商品。而現在人們常說的無人貨架,則是開放式的貨架。
我有段時間恰好和友寶的副總裁聊這個事兒,于是順便咨詢了他怎么看無人貨架的未來。他回答:“我們也就是看看。”
其實,無論是友寶這樣的自動售貨機,還是7-11這類傳統便利店,抑或是現在的無人貨架,本質上都是零售。零售業售賣零食、飲料,其整體利潤并不高,通常毛利最多不到20%。然而,無人貨架的貨損率卻高達40%~50%,同時它的零售價格比7-11這類傳統便利店更貴。單單從這兩方面來看,無人貨架是處于劣勢的。
2.無法降低人力成本
雖然說無人貨架在售賣的場景不需要收銀員,但無人貨架的補貨成本其實也不低。單個無人貨架需要的貨品總量不多,導致補貨量也較少。不管它的點位是5平方米、15平方米,還是50平方米,都需要3個人處理貨品的流通。從7-11來看,傳統便利店也是需要3個人。而且,傳統便利店的人工還包含了物流、補貨、收銀等多崗位的工作。無人貨架只是做到了無人收銀,但其他諸如補貨、物流、貼碼、清理等工作,卻依然需要人工來操作。
3.貨品太單一,更新速度跟不上,導致體驗不佳
當整個無人貨架的場景省去了服務時,其售賣效率、供應鏈效率就是最關鍵的因素。但無人貨架的商品目前還只局限于零食、飲料,自然它的吸引力就會極大降低。并且這些商品的豐富程度也都因為點位的限制而降低了購物體驗。
所以,無人貨架并沒有使顧客有很好的購買體驗,它還只是一個噱頭,痛點是產品結構單一,且更新太慢。所以我認為,無人貨架只是一個被鼓吹成新零售的風口而已。無人貨架并沒有抓住新零售的本質。
然而,有意思的是,友寶已經有5萬多個點位了。目前,最讓它賺錢的并不是零食,其真正的利潤來自廣告部門。
綜上所述,新零售的本質,是供應鏈的升級,是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升級效率和體驗。而無人貨架在這三方面并沒有多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