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學原理習題集(第二版)
- 潘連柏
- 2661字
- 2019-11-29 19:08:39
第一章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 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chuàng)新等活動,協(xié)調(diào)人、財、物、信息等資源,以達到有效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過程。
2. 管理職能是指管理活動的職責和功能。通過分析管理職能來研究管理工作,成為現(xiàn)代管理理論分析管理工作的主導方法。
3. 管理者是在組織中,按照組織的目的,指揮別人活動的人,是從事管理活動的主體。
4. 人際角色是管理者在處理與組織成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時的角色。人際角色包括掛名首腦、領導者和聯(lián)絡者。
5. 信息傳遞角色是指管理者要負責確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必要的、足夠的信息,從而保證順利完成工作。信息傳遞角色包括監(jiān)督者、傳播者和發(fā)言人。
6. 決策角色是指管理者會在其工作崗位上參與組織決策的工作。決策角色包括企業(yè)家、沖突管理者、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
7. 技術技能又稱專業(yè)技能,是指使用某一專業(yè)領域有關的工作、技術和知識完成組織活動的能力,包括在工作中運用具體的知識、經(jīng)驗、技術、程序、工具或技巧的能力。
8. 人際技能又稱人事技能,是指在組織目標取得的過程中與人共事的能力,包括觀察人、理解人、掌握人的心理規(guī)律的能力;人際交往,融洽相處,與人溝通的能力;了解并滿足下屬需要,進行有效激勵的能力;善于團結他人,增強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
9. 概念技能又稱思想技能,是指管理者能夠縱觀全局、洞察組織與環(huán)境相互影響的能力。包括對復雜環(huán)境和管理問題的觀察、分析能力;對全局性的、戰(zhàn)略性的、長遠性的重大問題處理與決斷的能力;對突發(fā)性緊急處境的應變能力等,其核心是一種觀察力和思維力。
10. 管理學原理是指管理活動的根本依據(jù)和準則,是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是管理學在不同業(yè)務領域都需要應用的概念、理論、準則和方法,反映了管理的基本規(guī)律。
二、單項選擇題
1. C 2. D 3. B 4. B 5. A 6. C 7. B 8. A
9. D 10. D 11. D 12. D 13. C 14. C 15. B 16. B
17. C 18. C 19. B 20. A 21. D 22. D 23. B 24. C
25. D 26. C 27. B 28. C 29. B 30. C 31. B 32. A
33. C 34. C 35. D
三、多項選擇題
1. BD 2. AC 3. ABC 4. ABC 5. ABD 6. ACD
7. BCD 8. ABCE 9. AD 10. ABCD 11. ABCDE 12. ABCDE
13. ABCD 14. ABC 15. ABD
四、判斷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五、簡答題
1. 怎樣理解管理的含義?
①管理工作的范圍:管理工作存在于所有組織之中。②管理工作的目的:實現(xiàn)組織未來目標。③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對人進行管理。④管理工作的本質(zhì):協(xié)調(diào)。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從效率和效果兩個方面評判。
2. 劃分管理職能的意義有哪些?
一方面,管理職能把管理過程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在理論研究上能更清楚地描述管理活動的整個過程,有助于實際的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劃分管理職能,有助于管理者在實踐中實現(xiàn)管理活動的專業(yè)化,使管理人員更容易從事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同時,管理者可以運用職能觀點去建立或改革組織機構,根據(jù)管理職能規(guī)定出組織內(nèi)部的職責和權力以及它們的內(nèi)部結構,從而也就可以確定管理人員的人數(shù)、素質(zhì)、學歷、知識結構等。
3. 不同組織層次的管理者,在各種管理職能的時間分布上有哪些側重點?
高層管理者在計劃和控制上要花的時間更多;中層管理者在各管理職能上的時間比較均衡;基層管理者需要在領導職能上花費更多時間。
4. 管理者要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①人際角色。管理者扮演的三種人際角色是掛名首腦、領導者和聯(lián)絡者。②信息傳遞角色。管理者扮演的三種信息傳遞角色是監(jiān)督者、傳播者和發(fā)言人。③決策角色。管理者扮演的四種決策角色是企業(yè)家、沖突管理者、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
5. 管理者所處的管理層次與管理者所需具備的技能有怎樣的關系?
一般來說,越是處于高層的管理者,越需要更多地掌握概念技能。越是處于基層的管理者,越需要掌握與工作相關的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對高、中、基層管理者同等重要。因此,基層管理者需要的主要是技術技能和人際技能,技術技能對于基層管理者來講至關重要;中層管理者需要的主要是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成功的高層管理者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技能。
6. 提高管理者能力的途徑有哪些?
提高管理者能力的途徑有兩種:一是通過間接經(jīng)驗,即教育、培訓等學習方式獲得管理知識和技能;二是通過直接經(jīng)驗,即實踐鍛煉,提高管理能力。
7. 管理學的特點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① 管理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②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③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科學;④管理學具有一般性。
8. 為什么要學習管理學?
(1)管理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
(2)學習管理學是提高管理人員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
(3)學習和研究管理學是每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需要。
六、論述題
1. 很多在學術上有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成為管理者后,往往并不稱職,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①管理意愿;②管理經(jīng)驗欠缺;③管理理論不完整;④管理技能的轉變不適應管理者層次變化的要求。
2. 假如你想在校園創(chuàng)業(yè),如開一家打字復印社,如果你是和另外兩個人合伙,你將重點考慮合伙人哪些方面的管理技能?
參考答案:①首先分析三個人在能力方面各自的優(yōu)缺點,對能力和素質(zhì)要求要有互補性;②由于打字復印社規(guī)模較小,需要三個人都精通打字復印所需要的技術技能;③三個人要有一定的分工,需要協(xié)作能力。
七、案例分析題
案例1
1. B 2. C 3. A 4. D 5. B
案例2
1. A 2. C 3. C 4. D 5. B
案例3
1. C 2. D 3. B 4. C 5. A
案例4
分析要點:按照管理者在組織中所處的地位劃分,王新應是一個高層管理者,組織的興衰存亡取決于他們對環(huán)境的分析判斷,以及目標的決策和資源運用的決策。按照管理者責任劃分,他應屬于決策指揮者,他的基本職責是負責組織或組織內(nèi)各層次的全面管理任務,擁有直接調(diào)動下級人員,安排各種資源的權力。同時王新是這個工廠的領導者,他應該干領導的事,即完成計劃和領導的職能,不能將時間與精力不必要地消耗。在這個案例里王新應改變,去做一個計劃者、指揮者和協(xié)調(diào)者,將具體的工作交給其他中層和基層管理者去做。王新應該用大部分時間去處理最難辦的事情,減少會議、不必要的報告文件。
案例5
1. 分析要點:20世紀20年代環(huán)境不確定程度低,福特的競爭對手少,組織規(guī)模相對較小,老福特的個人管理方式能保證統(tǒng)一領導,因此有效。但是,隨著環(huán)境的復雜化,他未能正確分析企業(yè)的外部環(huán)境,再加上內(nèi)部集權過于嚴重,高層難以掌握全部信息,決策變得更加復雜,龐大的組織越發(fā)僵化,終致福特公司瀕于破產(chǎn)。
2. 分析要點:通用的改革和興起充分體現(xiàn)了分權與協(xié)作的原則。面對復雜環(huán)境,通用及時將營銷這一重要職能下放,從而充分跟蹤市場需求變動,不僅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還保證了組織能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高層管理者則主要抓協(xié)調(diào)控制,保證了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