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級財務會計(第4版)
- 吳學斌
- 2948字
- 2019-12-20 18:37:59
第四節 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財務會計的基本目標就是要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必須規范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行為,明確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規定,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可靠性是對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信息是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企業管理層以及投資者、債權人等有關各方進行經濟決策的依據。如果會計數據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就無法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經營情況、進行經濟決策的需要,甚至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
可靠性通常包括下面三層含義:一是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二是會計核算應當準確反映企業的財務情況,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三是會計信息應當能夠經得起檢驗,具有可驗證性。
二、相關性
相關性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會計的目標就是為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的作用,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必須讓提供的會計信息與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相關。如果提供的會計信息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沒有什么作用,那就不具有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會計核算要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需求的不同特點,確保提供的會計信息與有關各方的決策需要相關。由于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有著不同的需要,即使再全面的會計報表也不可能完全滿足所有各方的需要,因此,會計核算只能提供通用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通過對通用會計報表中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能夠得到其所需要的會計信息。這樣的會計信息就符合相關性的要求。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會計信息首先必須了解會計信息的內涵,弄懂會計信息的內容。這就要求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簡明、易懂,能夠清晰、明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容易為人們所理解。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也越來越廣泛,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企業內部管理層、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等會計信息的用戶對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二是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按照可比性的要求,應當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進行會計核算,使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資料和數據能夠相互比較,便于分析、匯總,以滿足國民經濟宏觀管理和調控的需要。
在會計核算中堅持可比性,既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又可以制約和防止會計主體通過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的變更在會計核算中弄虛作假,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客觀性。
五、實質重于形式
實質重于形式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總能完全反映其實質內容。為了使會計信息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其客觀情況,必須依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而非外在形式進行會計核算。
【例1.2】 A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一臺大型固定資產投入生產經營,租期10年,該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為12年。從法律形式來看,在租期未滿以前該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尚不屬于承租企業,但由于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于該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在租賃期內該固定資產受承租企業實際控制,因此,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故會計核算上應當將其視為承租企業的資產。
如果僅僅按照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進行會計核算,而其法律形式又沒有反映其經濟實質,那么,其結果不僅不會有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反而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
視野拓展
百度百科“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詞條可供讀者參考。
六、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項。
按照重要性的要求,企業相對重要的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應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力求全面準確,并在會計報告中做重點說明;而對于那些次要的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前提下,則可適當簡化會計核算程序,采用簡便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在賬戶和會計報告中一并反映。
從核算效益來看,對會計事項的處理,如果不分輕重主次和繁簡詳略,采取完全相同的處理方法,則必將耗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加許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影響會計核算工作效率。同時,還有可能有損于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甚至影響決策。
重要性原則的運用涉及對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重要性的判斷問題。對于不同的會計主體、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來說,重要與不重要是相對的。某項會計事項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七、謹慎性
謹慎性又稱穩健性,是指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
會計核算中的謹慎性是針對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要求人們在會計處理上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要充分估計到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例如,在會計核算中對應收賬款估計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計提壞賬準備,對期末存貨的計價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等都體現了謹慎性的要求。
從謹慎性原則的運用來看,通過會計核算提供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信息,不僅有利于企業作出準確的經營決策,也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謹慎性原則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設置秘密準備。因此,我國在規定謹慎性原則的同時,還必須對謹慎性原則的具體運用作出規定,而不能由企業漫無邊際、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謹慎性原則;否則,將影響會計核算客觀性原則的要求,造成會計核算秩序的混亂。
八、及時性
及時性是指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及時性要求會計核算工作要講求時效,會計處理要及時進行,以便會計信息的及時利用。會計信息不僅要真實可靠,而且必須保證時效,及時將信息提供給使用者。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瞬息萬變,會計信息的及時性越發顯得重要。在會計核算中堅持及時性: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在經濟業務發生后,會計人員要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憑證;二是要求及時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即根據收集的原始憑證及時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財務報表;三是要求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將編制出的財務報表傳遞給報表使用者。
思考與討論
為什么企業提供會計信息必須遵循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