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為什么當時的人這么痛苦呢?因為東漢末年,面臨著土崩瓦解的危機。
我們今天經常說“土崩瓦解”,這是一個成語,其實土崩和瓦解是性質不同的兩回事。漢武帝的時候,有個文人叫徐樂,他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漢書·徐樂傳》)一個時代最大的危機,不是瓦解,而是土崩。
什么叫瓦解?一塊瓦,“啪”掉地上摔碎了,你還能重新拼起來,這叫瓦解。比喻到政治上就是一個政權完蛋了,改朝換代,劉家完了曹家來,李家完了趙家來。政權更替,老百姓當然也要吃苦,但是畢竟是上層的斗爭,對老百姓影響還小,忍個幾十年,改朝換代就好了。所以天下之患,不在于瓦解。
那什么叫土崩呢?一個土塊,碎成一堆粉末,拼不起來了。社會的元氣虧損了,世道人心敗壞了,這叫土崩。瓦解,解散的是一個政權;土崩,崩潰的是一個文明。
一個文明土崩了以后,往往就在歷史上煙消云散了。比如說古希臘文明,盛極一時,崩潰了以后,今天在哪兒呢?找不著了。今天的歐洲有個國家叫希臘,在文明的傳承方面,和古希臘文明沒有什么關系。再比如古羅馬文明崩潰了以后去哪兒了呢?沒了。今天意大利的首都叫羅馬,是一個城市,在文明的傳承方面,也和古羅馬沒有關系。
中華文明的運氣是比較好的,每次土崩了以后都能夠緩過來,但也要經歷漫長的痛苦歲月。從公元220年東漢滅亡開始,天下三分,歷史進入魏、蜀、吳三國時代,三國之后,是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朝有一個短暫的統一,很快又崩潰了,一直到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中華文明才算重新崛起。從公元220年到公元618年,整整四百年的四分五裂,整整四百年的戰火連天。這就是土崩的后果。
當然,生活在東漢末年的人,他們不可能知道后面的歷史會怎樣發展。但是他們能夠切實地感受到這種土崩的危機。所以,東漢末年時代最大的危機,就是東漢政府即將瓦解,中華文明即將土崩。生活在東漢末年的人,老天降于他的大任,就是要去挽救這種即將土崩瓦解的局面。這就是東漢末年的時代背景,只要你生于東漢末年,無論是生于公元二世紀五十年代的曹操,生于六十年代的劉備,還是生于八十年代的諸葛亮,都必須直面這一時代命題。
但是,面對這一艱巨的時代命題,限于個人能力之大小、意志之強弱,不同的人物做出了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