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朱振藩:愿當美食的白老鼠

臺北帶路人

朱振藩

美食家,作家

在臺北,和朱振藩相遇最大的可能性是在飯桌上。

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出了26本美食方面的專著,在臺灣美食界提起“朱振藩”三個字,無人不知。

按族譜排下來,朱振藩是宋代大儒朱熹的第21代后人。而在美食方面,他也很有家學淵源。母親燒得一手很好的江浙菜,父親則不僅愛吃,還特別舍得吃,一般薪水都花在家人的五臟廟里。

對朱振藩來說,成為一個好的吃貨有四大要素:愛吃、能吃、敢吃、懂吃。受家庭影響,他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吃當時臺北的江浙菜第一把手、復興園唐永昌做的菜,后來又吃敘香園王牌主廚呂江川的菜,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一餐是馬虎的。1984年,他就和朋友組成了一個美食會,遍嘗各地美食,吃過的餐廳少說有上千家,“吃掉的房子起碼有一棟”。

在一位總編輯的鼓勵下,朱振藩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為一些刊物撰寫美食專欄,從此一發不可收,20年來出版了二十多本談吃喝的書。

抵達臺北后,朱振藩帶我們去的幾家餐廳,乍一看都有點其貌不揚。沒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裝修,不過是街邊的風味小館,幾張樣式簡單的椅子,大家圍桌而坐,在老板的吆喝聲中就可以直接上菜,在擺盤上也不太講究,卻往往吃得特別盡興。在他看來,越是靠裝潢吸引客人的店,做的菜常常不堪聞問。對他來說,“外在不重要,吃到嘴里定生死”。

朱振藩在臺北美食界和文化界之所以名氣響亮,跟他“收了36位知名女弟子”也有關系,其中,他的大弟子就是著名作家李昂。朱振藩不隨便收女弟子,“至少要吃過三次飯以上,感覺不錯才收”。入了門的女弟子跟老師一起吃飯很有壓力,因為朱振藩常常會“拷問”她們一些美食的小典故、出菜的排列順序、一道菜的成與敗各在哪里等。

除了愛吃,朱振藩還好酒。女弟子們外出旅行,都不會忘了給老師帶回幾瓶當地的好酒。所以,朱振藩去大陸之前,就已經嘗過了七百多種大陸白酒,由此寫成了17萬字的《癡酒——頂級中國酒品鑒》一書,成為一部中國白酒的品酒寶典。

朱振藩開玩笑地說:“我也是當了數十年白老鼠,才略有小成。”在他看來,所謂美食與美酒,其實是種相對論,吃過差的東西,才知道美味的好在哪兒。

推薦去處 江浙菜×極品軒

極品軒

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18—1號1~4、8樓

11:30—14:00 17:30—21:00

小海鮮,糟霉腌

這是一家開在臺北街頭的餐館,距離西門町不遠,主營江浙菜,門面低調,一到飯點卻賓客盈門,一開就是10年。

這里有一位怪脾氣的老板,只在私家廚房里鉆研菜譜,偶爾宴客。但少有人知道,他還是鼎泰豐小籠包祖師爺。

這就是極品軒。

朱振藩不止一次在極品軒八樓的“煉珍堂”內張羅飯局。老板陳力榮親自掌廚,朱老師則請來他的各路好友或女弟子等。總之,座中通常都是臺北文藝界的名人,就這樣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私人饗宴。


{紅樓夢中宴}

極品軒位于臺北的地標性場所——二二八和平公園附近的一幢寫字樓里,沿街只設了一個小小的燈箱,左右再無其他標識。所以,朱振藩召集飯局時,向大家說明就餐地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周邊環境等細節,以防大家找不到。

這里主營江浙菜,占五個樓層,底下四層對外營業,有大堂有包廂,與一般餐館無異。另有一層則潛伏在八樓,是一個連帶著廚房的包廂,客人用餐時還能欣賞廚師烹飪美食的過程。這里是極品軒老板陳力榮的私人廚房,整個餐廳只此一間,許多資深美食家都未曾來過這里。

陳力榮過去與文化界的名人打交道不多,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對江浙菜情有獨鐘的美食家朱振藩。

當年的那一餐,陳力榮將《紅樓夢》中出現過的胭脂鵝脯、茄鲞、鴿蛋、炸鵪鶉、黃芽菜煨火腿、牛乳蒸羊羔等極品菜式一一還原出來,做成一桌名副其實的“紅樓饗宴”,卻只有極少數人得以享用,朱振藩便是座中之一。

在品嘗過這些美味之后,朱振藩撰文將這場饗宴推上了《富豪人生》的版面,并將這間私人廚房命名為“煉珍堂”,寓意這里烹制美食如煉制珍寶。

{綽號小籠包}

在臺灣的美食家當中,朱振藩是十分熱愛江浙菜的一位。而在他的《食味萬千:朱振藩談食說藝》一書中,第一卷說的便是江浙美味,其中關于極品軒的章節就達到四分之一。

也許覺得個人喜好的說服力不夠強勁,朱振藩一上桌就抖了段八卦出來。

在許多老臺灣人的記憶里,極品軒的前身是那家有著多年歷史的“三六九”餐廳。陳力榮從十四歲起就開始在這里當學徒。不過,當初大概誰也沒想到,他最后會成為這里的老板,還將餐廳改頭換面,做出了更大的名堂。

陳力榮當時在這里學的是做點心,他在廚藝方面的天賦在一籠小籠包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也讓三六九的老板對他另眼相看,甚至贏得了“小籠包”這個綽號。后來,三六九老板的小女兒嫁給了如今鼎泰豐的掌門人楊秉彝,曾經專門請陳力榮來教廚師做小籠包。從此,鼎泰豐這個原本靠賣油起家的品牌,因為小籠包一鳴驚人。

而對陳力榮來說,當年他就等著退伍后隨家人移民美國,所以傾囊相授,把做小籠包的看家本領都教給了別人。當時,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有一天還會回來,而且依然從事餐飲行業。

如今,鼎泰豐的小籠包早已紅透半邊天,卻少有人知道這段往事。當然,在今日陳力榮的私宴上,一道蟹黃小籠依然是少不了的。新鮮的蟹膏,上等的豬肉,爽滑的面皮,只要輕輕咬開一點,肉餡里充盈著汁水,那種滿口鮮香的滋味與鼎泰豐的小籠包相比,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愛故鄉菜}

陳力榮在美國時經營過一家叫作“聚豐園”的中餐館,酒菜面飯樣樣俱到,名氣還不小,一到用餐時間,門口經常大排長龍。

一次他回臺灣的時候,得知“三六九”餐廳已經改名為“極品軒”,卻因無人接手而即將面臨歇業。看著與自己有多年感情的老店就要關門,陳力榮于心不忍,就接了下來。

當時,許多臺灣人都選擇向外發展,甚至移民,突然有一位大廚反其道而行之,從美國回臺北開餐廳,一度成為焦點新聞,引得媒體爭相報道。

極品軒重新開張是在2003年,八樓的私人廚房也是當時就預留下的。陳力榮在推出這家新店時顯然多了一份私心:有一些菜,必定只在三兩好友相聚時才能享用,而且是否親自掌勺這件事,也得看心情。

至于為什么要開成江浙餐館,也很好理解。陳力榮雖然出生于花蓮,祖籍卻在浙江溫嶺,家鄉的小海鮮和糟、霉、腌、醬等極具浙江風味的烹飪方法讓他深深著迷。尤其是臭豆腐、霉菜梗這種在臺灣幾乎看不到的江浙菜,他都可以在自己的私人廚房內做出來。

在饗宴舉行之前,陳力榮一早就已經開始設計菜單:蔥燒大蝦、清蒸蟹、東坡肉、酒糟黃魚、臭豆腐、炒豇豆……無不是家鄉味十足的溫嶺菜。餐酒也早已準備好了——按照臺北人的習慣,男人喝威士忌,女人喝紅酒。

酒香醉人,卻奪不去一桌好菜的風頭。尤其是當那一道紅燒肉上桌時,人人都按捺不住要先動筷子,這可是一碗能讓朱振藩“午夜夢回牽腸掛肚直至流淚”的紅燒肉啊。酒過三巡,菜也上得差不多了,還有人意猶未盡,沖著廚房吼了一嗓子:“加菜,再來幾條黃魚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长宁县| 横山县| 洛南县| 铅山县| 高淳县| 开远市| 云和县| 兴业县| 汶上县| 城步| 威信县| 黄梅县| 城步| 辽阳县| 奇台县| 瑞昌市| 邵东县| 诏安县| 宿州市| 西畴县| 麻栗坡县| 门头沟区| 泗阳县| 漯河市| 高要市| 新民市| 宜黄县| 海门市| 连江县| 龙游县| 敖汉旗| 任丘市| 哈密市| 宁南县| 吉首市| 永丰县| 大竹县| 繁昌县| 特克斯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