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桂梅:影響孩子一生的主題閱讀(第二季)(小學一年級專用)
- 竇桂梅主編
- 540字
- 2019-07-26 17:35:26
論語①·述而篇(節選)
子②曰:“默而識③之,學而不厭④,誨⑤人不倦⑥,何有于我哉?⑦”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⑧,聞義不能
徙⑨,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注釋
①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共二十篇。
② 子:古代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
③ 識:記住的意思。
④ 厭:滿足。
⑤ 誨:教誨。
⑥ 倦:疲乏,疲倦。
⑦ 何有于我哉:對我有什么難呢?
⑧ 講:研究,討論。
⑨ 徙:遷移。此處指根據義的準則改變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義的要求。
譯文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不厭煩學習,愿意與人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悟,這對我有什么難的呢?”
孔子說:“不好好提升自己的品德,不好好研究學問,聽到合乎義的事不去實行,自身的缺點不積極改正,這些都是我擔憂的事情。”
閱讀小助手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一本語錄體書,共二十篇。《論語·述而篇》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
孔子慨嘆世人總是看不到自己的過錯,總將責任推給他人,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并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有內在聯系,因為提升道德修養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只有這樣,修養才可以提升,知識才可以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