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早飯吃餅

不說吃早飯還好,一想起昨晚就吃了老冰棍,我下意識地捂著肚子,不讓它發(fā)出聲音。

我:吃啥!話說古代有好吃的嗎?不是說漢朝派人去西域之前,大家都只有腌蘿卜和肉醬吃嘛。

白胡子老爺爺詫異地看了我一眼,夸贊道:小伙子有點見識??!我還以為你把胡歌主演的《神話》,高要端著鐵鍋炒菜當真了呢。

拍了拍我肩膀,繼續(xù)說道:放心吧!雖然說魏晉南北朝這幾百年打來打去,竟然沒打出來第二個百家爭鳴,至少也掀開了中國菜的大幕。

這年頭的儒家學子還算公正,鬧不出什么“君子遠庖廚”的幺蛾子來。我還跟你說,隋唐兩朝文人在不讀書的時候,還特別喜歡泡在廚房里鼓搗吃食。?

你去讀讀《隋書》卷六十九,《王劭傳》。里面就記載王劭的廚藝心得,溫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黃火,氣味不同。

我撓撓頭,好奇道:這位爺是不是干過烤串?。?

……

白胡子老爺爺繼續(xù)道:《酉陽雜俎》前集卷七云,物無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天下人打仗打得太久了,打仗耽誤春種秋藏,戰(zhàn)事吃緊干脆大家連飯都沒得吃。你看前朝的隋文帝登基之后第一時間就派群臣修起了糧倉。后人在含嘉倉進行了挖掘,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含嘉倉有259個糧窖,其中一個糧窖里面就發(fā)現(xiàn)了碳化的谷子50萬斤。況且隋朝還不止一個含嘉倉,還有洛口倉、京洛倉等。

就隋朝留下的糧食足夠吃上五十年,結果隋朝撐死也就三十年,唐朝沾了大光。都知道李二皇上貞觀二年開始鬧了蝗災,我看有些網(wǎng)文作者還幫忙出主意,什么養(yǎng)雞吃蝗蟲,什么跑東南亞拉三季稻……其實呢,李二打開幾個隋朝的糧倉就差不多解決了,只不過礙著面子還要求世家大族配合,豁出老臉寫了一篇罪己詔,讓大家潑了一身得位不正的臟水。

隨手一揮,唐朝地圖浮現(xiàn)空中,嚇得我往四周看了看,見到周圍行人毫無反應才放下心來。

再一看,情不自禁皺了皺眉頭,唐朝版圖有點小???南北還算長,東西怎么那么窄?不是說李二都當了天可汗嘛?感覺宋朝版圖都比唐朝看著大啊?

大爺根本沒理我,指了指東北地區(qū):高粱也就在這高緯度能種,其他地區(qū)連高粱是啥都夠嗆知道。

你看非洲現(xiàn)在,一年三熟,尼羅河畔肥沃得你都不用管,撒下種子等著就成,要不七千年前埃及人有那閑工夫修金字塔?你在看美洲,玉米高產,番薯高產,土豆也高產,這些玩意比咱們這麥、粟、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你看明朝人能吃上這些,直接把人口生了幾萬萬。

我:大唐派人去東南亞找什么三季稻不就行了?

又白我一眼,搖搖頭:美洲墨西哥地區(qū)的玉米等了一千多年,美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才種在了美國西部。你說的那些想法太天真。

你看現(xiàn)在大唐,西北地區(qū)種著麥,關中河南地區(qū)種著粟和麥,山東地區(qū)種著粟,淮南、江南、嶺南、劍南種著稻。

白胡子老爺爺緊走幾步,回頭說道:走吧!帶你吃餅。

我:大唐人早飯不吃油條豆?jié){什么的嘛?

白胡子老爺爺:別想了,擱大唐連饅頭都沒有!你別說什么諸葛亮發(fā)明饅頭,古代的饅頭其實是包子你知道吧!我就知道你不知道!古代饅頭帶餡兒的!你說的那個饅頭要等宋朝人們找到蓬灰石,那玩意是最早普及的酵母。

現(xiàn)在大唐和以前朝代的人,想吃面粉做的面點,都是干干巴巴,喝水噎死人的。還有人懷疑諸葛亮做的可能不是包子,有可能是餡餅,再不濟就是鍋盔。

我:餅也行??!雞蛋餅,蔥油餅,再來碗雞蛋湯,哎呀,比我早上只能啃手抓餅不好多了。

白胡子老爺爺搖搖頭,繼續(xù)說道:你說的那些餅大唐人很少吃。大唐人最愛吃的餅是胡餅,地位相當于二十一世紀的肯德基。

往深處走,差不多到了居住區(qū),也就是坊。很像是老北京胡同一樣,奇特的是坊間的房屋大門都不是沖著街道的,估計是藏在了巷子里面。

白胡子老爺爺指了指一些小販擺出來的攤位,介紹道:胡餅一般用面半升,做出來的個頭很大。按現(xiàn)在的美食來說,類似新疆地區(qū)馕的食品,也有餡兒,分胡餅、油胡餅、肉胡餅幾種。?

《唐語林》卷六記:時豪家飲次,起羊肉一斤,層布于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當然也有類似于今天的芝麻燒餅,那個叫胡麻餅。

咱們今天早飯擱攤位上吃,要是高檔一點酒樓,你興許可以嘗嘗饆饠。其實簡寫一下,就是畢羅。一種包有餡心的面制點心。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長興坊有胡人開的饆饠?shù)辏妨嫌涊d有蟹黃饆饠、櫻桃饆饠、天花饆饠,也是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傳入。

做法很簡單,拿油煎,里面的餡料一般以肉為主,但有時也會有水果,比如櫻桃饆饠。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羊肝饆饠、蟹黃饆饠?shù)?,以葷餡為主,呈卷狀,兩邊開口,有點像如今老北京的褡褳火燒。?

這種外來的食品饆饠,因為有蒜等辛辣調味品,有少數(shù)大唐人不喜歡。到了唐后期,本土化了一下,出現(xiàn)了適應唐人口味的櫻桃饆饠。

值得一提的是,大唐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貧窮讀書人只能出錢在酒樓吃饆饠,有時候幫人當當槍手、狗腿子。所以出現(xiàn)了“樓羅”一貶義詞。這詞后來演變?yōu)椤皣D啰”,到今天也是狗腿子的意思。

你看那邊掀開蒸籠的,里面是蒸餅,書中寫道狀如危累,其實就是上圓下平的形狀,有點像如今的圓饅頭,里面不加料。今天咱們吃個胡餅,吃個蒸餅就行。

我咬了一口,有點澀,感覺噎得慌,急忙喝了一口店家給的水。

好奇問道:貴族早飯也吃這個?

白胡子老爺爺搖搖頭,說道:貴族和窮人百姓是兩個世界的人。有一種貴族吃的早飯和午飯,叫?子餅,就是一種油炸的帶餡兒圓面點。

文中記載:“銀篦子銀笊籬各一,候油煎熟,于盒中取?子餡,以手于爛面中團之。五指間各有面透出,以篦子刮卻,便置?子于鐺中。候熟,以笊籬瀝出?!?

大唐開始,貴族的飲食逐漸講究原料和炊器,大唐人愛吃油膩和甜味,貴族頓頓都要麻油和甜食。有時候要邀請一下大廚當面表演烹飪過程,就跟現(xiàn)代大家愛圍著看鐵板燒一個道理。

我打了個嗝,不行,這個餅子便宜是便宜,但是吃幾口就覺得噎得慌。

我:有帶湯的早飯嗎?我覺得自己再吃這個就要吐了。

白胡子老爺爺嘖嘖稱奇,說道:你這小年輕,天天窩在家里吃泡面都不覺得想吐……也對,泡面放在大唐也是一等一的食物,大唐缺鹽,井鹽產量少,海鹽運來長安的時間又太久,大家吃飯又沒味精和胡椒調味……

跟著又走了一小會兒,遇見一個面攤。我急忙舉手跟店家說:來兩碗面!

店家歪著頭,抱歉道:客觀,面這東西不做成飯入不了口的。

白胡子老爺爺打了我手一下,回應道:兩碗湯餅!一碗不托,一碗冷淘。

店家高喊:一碗不托!一碗冷淘!您先坐,馬上就得!

白胡子老爺爺?shù)靡獾仄沉宋乙谎?,科普道:大唐人管面條叫湯餅,大碗寬面懂不懂。不托就是面片一樣寬的面條,biangbiang面一樣。冷淘就是涼面,拌著吃就成!

湯餅這說法延續(xù)了很久,書中寫道,呂周輔言:東坡先生與黃門公南遷,相遇于梧、藤間。道旁有鬻湯餅者,共買食之。說的就是蘇軾和蘇轍兩兄弟被貶官,有一天在路上相遇,兩人跑去吃大碗寬面。

冷淘這東西就更普遍了,民間和宮里都流行。原來是宮廷菜,唐制規(guī)定,夏日朝會燕饗,皇家御廚大官所供應給官員的食物中,即有此味。隨后傳入了民間,普及開來。

《唐六典》:“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闭f的是大臣們在宮里辦公一時間回不了家,在宮里吃工作餐,冷淘肯定是其中之一。

做法也很簡單,采青槐嫩葉搗汁和入面粉,做成細面條,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浸漂,其色鮮碧,然后撈起,以熟油澆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食用時再加佐料調味,爽心適口,消暑佳食。

也有用苦菊等植物汁液和面的,撈出來的面條看個人口味,拌點咸的辣的也行,拌點烏梅絲甜口的也行。

我和大爺兩人吃得不亦樂乎,面條勁道。

日頭越來越大,整個長安城像是醒了過來,亂哄哄的,有了煙火氣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怀安县| 永川市| 崇阳县| 大渡口区| 黄冈市| 信阳市| 莲花县| 安达市| 司法| 双江| 陕西省| 保定市| 阿拉善右旗| 阳曲县| 永兴县| 潜山县| 五寨县| 元阳县| 容城县| 新蔡县| 九台市| 宜黄县| 芒康县| 蒙阴县| 扶风县| 门头沟区| 开平市| 瓮安县| 土默特左旗| 祁东县| 乌什县| 延吉市| 巴东县| 奉节县| 梁平县| 平武县| 北票市| 嘉定区| 泸西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