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色圖解科學養(yǎng)牛技術
- 胡士林 馬愛霞
- 1624字
- 2020-08-13 19:38:45
第三節(jié) 牛舒適性評估
奶牛舒適與否,關系到奶牛的采食量高低、生長速度快慢、產奶量多少、繁殖效率大小和牛群健康狀態(tài)。牛場內影響牛舒適性的因素主要來自臥床、行走地面、飼槽、飲水器、頸夾、照明、擠奶機、防暑降溫設施和防寒保暖設施。目前這些設施的設計制造都有專業(yè)公司負責,其舒適性可以通過對空氣變化、圈舍尺寸、墊床的質量等的監(jiān)測作出評估。作為養(yǎng)殖者,可通過直接觀察養(yǎng)殖過程中奶牛躺臥、采食、飲水、反芻、泌乳及等待擠奶、向特定目標運動以及發(fā)情等的表現(xiàn)判斷牛的舒適性。
一、躺臥
在理想條件下,奶牛每天躺臥時間可在14小時以上,躺臥時間減少2小時對奶牛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的發(fā)揮就會產生顯著影響。因此,觀察牛躺臥時間和姿勢可作為評判牛舍舒適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掃一掃,查看“奶牛休息狀態(tài)”視頻
牛通常采取四種休息姿勢,典型姿勢是臥向一側傾斜,前肢向身體內側下部彎曲,一側后肢向前伸展,而另一側后肢向外伸展(圖1-54)。其二是牛半側躺,頭與一前肢或兩前肢伸出,圖1-55所示姿勢是此種伸展姿勢的變化。其三是正身臥,靠前胸支撐,頭抬高,一前肢或兩前肢彎曲且壓在胸部下方。其四是牛正身臥,兩前肢彎曲壓在胸部下,頭部伸向后軀側腹部,這是牛的一種短暫休息姿勢。牛長久休息姿勢是采取正身臥而兩前肢伸展,脖頸向前伸展得更長。

臥向一側傾斜:前肢向身體內側下部彎曲,
一側后肢向前伸展,而另一側后肢向外伸展(胡士林 攝)

牛半側躺:頭前伸,四肢伸展——死牛姿勢(胡士林 攝)
臥床的理想墊料是沙子,具有松軟和不利于細菌生長的特性,稻草、刨花、稻殼、碎報紙、沼渣也可用作墊料,各有優(yōu)缺點。即使是沙子也需每日翻動以保持松軟,需每日添加以保持墊料與牛床外沿高度一致。
翻動墊料時要注意使墊料形成前高后低的斜坡,因為牛喜歡斜臥并順斜坡向上躺臥,不喜歡順斜坡向下躺臥,否則會出現(xiàn)倒進臥床的現(xiàn)象。躺臥在臥床邊緣或斜躺說明臥床躍起空間不足,是臥床太短或太窄。擋胸板過高也會妨礙牛采用長久休息姿勢。墊料不足易造成牛內側跗關節(jié)損傷。
理想的牛舍,牛群中有90%的奶牛在擠奶后能在臥床或運動場上躺臥休息2~3小時;母牛除采食和飲水外,應有85%以上的時間躺臥休息。
二、行走
牛能在牛舍內輕松自如地活動對其舒適性、蹄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若牛對站立之處不放心,行走比較困難,會使采食量降低、產奶量降低、發(fā)情表現(xiàn)不顯著,還會增加蹄病和關節(jié)疾病的發(fā)病率。在水泥地面開槽(圖1-56)可以起到防滑站穩(wěn)的作用,提高牛行走的舒適性。在地面鋪設橡膠墊不僅防滑,而且硬度降低,行走的舒適性更高,但成本也高。

牛舍地面防滑槽:此槽間隔和槽寬度都是經過專門設計的,
最有利于牛站穩(wěn)防滑(胡士林 攝)
三、采食和飲水
頸枷和飼槽設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牛接近飼料和攝食飼料的便利性。
枷杠太緊會降低牛接觸飼料的時間。低頭攝食有利于唾液分泌,增加對瘤胃酸度的緩沖能力。飼槽過高時會造成飼料亂飛,也不利于消化。
水槽應安裝在交叉通道上。擠奶后奶牛會立即奔向水源,水槽長度要保證所有退出擠奶廳的奶牛同時飲水。
四、防暑降溫
荷斯坦奶牛耐寒不耐熱,炎熱夏季不僅會降低其舒適性,還會導致熱應激或中暑。荷斯坦奶牛在氣溫超過21℃時即進入熱應激狀態(tài),評估熱應激程度通常采用溫濕指數(shù)。
溫濕指數(shù)(THI)=t-0.55(1-f )(t-14.4)
式中,t為環(huán)境溫度,℃;f為相對濕度,%。
THI=22.2~26,輕度熱應激;
THI=27~31,中度熱應激;
THI=32~37,嚴重熱應激;
THI≥38,可以導致牛死亡。
降低牛舍熱應激的首要措施是完善牛舍設計;其次是增加通風和噴淋設施,以降低環(huán)境溫度或加快牛體散熱,從而提高舒適性(圖1-57~圖1-61)。

掃一掃,查看“牛場降溫設施”視頻

處于熱應激狀態(tài)的牛:張口喘,流涎(胡士林 攝)

來自高側壁氣流在奶牛產生熱量的熱浮力
推動下上升并從屋脊的通氣口排出(胡士林 攝)

風扇和噴淋設施:噴淋可直接給牛增加散熱,降低體溫(胡士林 攝)

以色列一牛場的通風和噴霧降溫設施:
噴霧可降低環(huán)境溫度,右上角
是可來回擺動的噴霧桶(胡士林 攝)

奶牛集中區(qū)應增加風扇數(shù)量以加強通風(胡士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