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色圖解科學養牛技術
- 胡士林 馬愛霞
- 823字
- 2020-08-13 19:38:41
前言
養牛業的獨特優勢是能大量利用作物秸稈,過腹還田,這不但會變廢為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毫無疑問,為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步伐而實施的“土地流轉”“糧改飼”等政策,會助力養牛業步入農牧業結合、生態循環發展的種養業體系,養牛業將成為實現農業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步入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據資料介紹,“十二五”期間,牛羊肉和牛奶消費量年均分別遞增1.3%和2.9%,相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牛羊肉和牛奶的消費需求必定呈加速增長態勢。因此,可以說養牛業是畜牧業中的朝陽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近年來,隨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和畜牧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發展戰略的實施,畜牧業生產方式也已悄然發生轉變。規?;?、標準化養殖已經成為畜牧業發展的必然,養牛業也不例外。據2016年7月發布的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農牧發[2016]12號介紹,至2020年奶牛存欄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數量要達到60%,比2015年提高14.8%。
規模化養牛不是簡單的集中數量眾多的牛只在一起飼喂,而是一種技術要求很高的科學養牛模式。從牛場建設到牛群的日常管理、飼料配制與加工、衛生防疫都有相應的技術要求或標準,必須嚴格遵守、認真執行,稍有差池就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本書以更好地服務“三農”,提升規?;B牛效益,促進規?;B牛逐步向規范化、標準化邁進為宗旨,在編寫內容上注重展現現代養牛新理念、新技術,更注重技術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編寫形式上,應用大量圖片說話,力求通俗易懂。全書共六章,包括牛舒適度建設與評估(胡士林編寫)、牛的繁育(王金君編寫)、牛的營養需要(程光民編寫)、牛的飼料原料(張善芝編寫)、牛的飼養管理(李艷慧編寫前五節,第六節由王金君編寫)、牛病防治(馬愛霞編寫)。
感謝山東合力牧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馮恩波、傅傳升給予的幫助,感謝16本一班張毅同學協助編輯本書視頻資料。
鑒于筆者專業水平有限,疏漏與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