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鰍黃鱔無公害安全生產技術
- 邴旭文 丁煒東 曹哲明
- 19字
- 2020-04-24 12:03:22
第三章 泥鰍、黃鱔無公害飼料的選擇及要求
第一節 泥鰍、黃鱔的營養需要
為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研究泥鰍、黃鱔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科學合理地研制配合飼料配方是很重要的。飼料的一般營養成分是評價飼料營養價值的基本指標,而飼料營養價值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含量。為了科學合理地配制配合飼料,必須弄清飼料的營養物質及各種營養物質的功能,以及不同魚對這些營養物質的需求量。這些營養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無公害養殖時這些營養組成既不能缺乏,又應科學配合,以達到不浪費資源、能源和最低廢棄物排放的目的。
一、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動物生長發育和維持生命的必要營養素,是構成細胞原物質、各種酶、激素與抗體的基本成分,也是動物本身物質組成的基本成分。按干物質基礎計算,泥鰍、黃鱔體中的蛋白質含量分別高達90%和70%,在水產品中名列前茅。可以認為,對泥鰍、黃鱔來說,所需的蛋白質含量必須較高。
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構成單元,又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黃鱔對氨基酸的需求種類及各種類的比例數量可以從其開口餌料蚯蚓中得到啟發。自然界中與動物體必需氨基酸組成近似的飼料(蛋白源)即為該動物的最適飼料(蛋白源),其氨基酸組成模式和該動物機體氨基酸組成情況、氨基酸需求情況密切相關。因此,以鱔苗天然開口餌料水蚯蚓的氨基酸組成(表3-1)和黃鱔肌肉成分(表3-2)作比較,可以分析黃鱔對蛋白質的需要。
表3-1 水蚯蚓的測試分析

注:蛋白質10.02%;水分87.61%。
表3-2 黃鱔肌肉成分分析(每100克鮮重)

二、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動物性飼料的主要成分,有無氮浸出物和粗纖維兩類,按泥鰍、黃鱔的需要和營養生理的功能作用來看,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添加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可溶性糖和淀粉能溶于水和稀酸中,極易被動物消化和吸收,生理作用是提供能量和構成組織細胞的成分,是泥鰍、黃鱔飼料中必要的,一般添加15%即可,而且用在飼料配方中,可以不以高價的蛋白質去代替這些廉價的碳水化合物。
②泥鰍、黃鱔對半纖維的消化率很低,無需專門加入。
③泥鰍、黃鱔難以消化纖維素,無需加入。
④木質素沒有營養價值,還有礙于機體內微生物分解纖維素的作用,降低其他養分的消化和吸收,故不可用作泥鰍、黃鱔飼料。
三、脂肪
脂肪是組成細胞原生質的成分,在所有細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脂肪是泥鰍、黃鱔體組織的構成成分,其細胞膜等生物膜都是由類脂質結合的脂蛋白構成的,細胞質也是由蛋白質、脂肪形成的乳狀液。在泥鰍、黃鱔的飼料中適當添加一定數量的脂肪對提高脂肪酸含量,節省蛋白質,提高飼料轉化率和泥鰍、黃鱔生產率具有明顯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按脂肪的結構看,泥鰍、黃鱔體內所缺乏的是不飽和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通常植物飼料中必需脂肪酸含量較高。同時,脂肪酸儲存量的多少,對于泥鰍、黃鱔越冬和翌年的復壯至關重要。
四、維生素
維生素的主要功能是調節和控制泥鰍、黃鱔新陳代謝,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生理活性。現已發現的維生素有20多種,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肌醇、煙酸、泛酸、膽堿、生物素、葉酸等。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維生素A具有維持泥鰍、黃鱔上皮細胞健康的作用。但它是不可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動物性飼料中供給。維生素A缺乏時上皮細胞可發生角質化,其表現為尾端的角質化壞死。
維生素D能促進動物體內鈣、磷的吸收,直接關系到動物骨骼的發育。維生素D缺乏時,動物會發生佝僂病、骨骼彎曲、溶骨癥等病癥。在魚市上有時可見到身體折疊式彎曲的畸形泥鰍、黃鱔,就是患了維生素D缺乏癥。
對泥鰍、黃鱔來說,人工配合飼料中的抗氧化劑宜采用維生素E,它具有多重效應。
在高密度養殖狀態下,飼料中長期缺乏維生素K,凝血酶原的合成受到抑制。有時會發現高密度養殖池的泥面上,有一灘鮮紅的血跡,這就是泥鰍、黃鱔在受傷后大量出血所致。維生素K是凝血酶原合成的快速促進劑。
B族維生素是一個大的系列家族,對于泥鰍、黃鱔在生理功能上的需求與缺乏后所出現的癥狀方面,國內的專題研究尚屬空白。黃鱔缺乏維生素B1(硫胺素)和維生素B2(核黃素)的癥狀基本相同:黃鱔身體不全部進洞,有留頭胸于洞外的,也有留腹尾于洞外的,還有根本不進洞的。分別以核黃素和硫胺素加酵母拌蚯蚓飼喂,對早期患病黃鱔,5天即可使其明顯好轉,但中晚期患病黃鱔均相繼死亡。
五、礦物質
泥鰍、黃鱔所需要的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常量元素包括堿性元素(鉀、鈉、鈣、鎂)和酸性元素(硫、氯、磷);微量元素包括鐵、銅、鈷、錳、鋅、鉬、硒、碘等。雖然其所需礦物質是微量的,僅在千萬分之一,但必須及時補充。
鈣、磷是黃鱔骨骼的主要成分。鈣在肌肉功能、凝血作用、神經脈沖傳遞、滲透壓的調節和酶反應中有重要作用;直接參與能量傳遞、細胞膜穿透、遺傳編碼、生長及繁殖,并具有控制作用。因此,鈣、磷是泥鰍、黃鱔機體所需礦物質中比重最大、最重要的成分,如果鈣、磷比例失調,魚體骨質會軟化,體態癱軟,不易游動。
根據一般魚類對鈣、磷的比例要求進行了泥鰍、黃鱔需求的摸索試驗,配合飼料中的含磷量為0.99%、含鈣量為0.35%才可滿足需要。鈣、磷的主要來源為骨粉和魚粉,試驗表明,任意使用一種自制粉即可滿足泥鰍、黃鱔所需,而且可使泥鰍、黃鱔增重提高6.7%。
在微量元素中,鐵在飼料中的添加量較少,一般每100千克飼料中補充160毫克即可。碘在飼料中的添加量與泥鰍、黃鱔所處的生態環境有關,生態環境越好,代謝越平衡,添加量越少。一般每100千克飼料中添加20毫克左右即可。鋅在飼料中的添加量與泥鰍、黃鱔的個體有關,一般每100千克飼料添加60~130毫克。
要使泥鰍、黃鱔達到理想的催肥要求,務必使配合飼料中的蛋白質、脂肪及其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保持平衡,使其表現出體液、水、電解質的酸堿平衡,主導因素就是鉀、鈉、氯的平衡。有人說泥鰍、黃鱔飼料中不可加入食鹽,從黃鱔的生化功能來看,是不正確的。
黃鱔的營養需要標準見表3-3。
表3-3 黃鱔的營養需要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