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大學化學實驗(第二版)作者名: 任健敏 趙三銀本章字數: 1245字更新時間: 2020-03-27 11:38:10
實驗六 氣體常數的測定
【實驗目的】
1.加深理解氣體狀態方程和分壓定律。
2.練習測定摩爾氣體常數的微型實驗操作。
3.進一步學習使用分析天平。
4.了解氣壓計,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
【實驗原理】
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pV=nRT,通過測定,可求得氣體常數R的數值。
本實驗通過測定一定質量的金屬鎂和稀硫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體積,計算氣體常數R的數值。
反應為:
如果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鎂條m,使之與過量的稀硫酸作用,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測出氫氣的體積V。氫氣的分壓為實驗時大氣壓減去該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氣壓:
氫的物質的量n可由鎂條質量求得。
將以上各項數據代入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中,可求得氣體常數R的數值。公式為:
【儀器與試劑】
1.儀器 電子天平、量氣管(或50mL堿式滴定管)、玻璃漏斗、試管、鐵架臺、砂紙、鎂條。
2.試劑 H2SO4(3mol·L-1)、乙醇。
【實驗步驟】
1.鎂條處理
取兩條重0.03~0.04g的鎂條,用砂紙擦掉表面氧化膜,用水漂洗干凈,再用乙醇漂洗,晾干。
2.稱量鎂條
用電子天平準確稱出兩份已經擦掉表面氧化膜的鎂條,每份重約0.03g為宜。
3.檢查系統
按圖3-1將反應裝置連接好,先不接反應管,從漏斗加水使量氣管、膠管充滿水,量氣管水位略低于“0”刻度。上下移動漏斗,以趕盡附在量氣管和膠管內壁的氣泡。然后,接上反應管檢查系統的氣密性:將漏斗向上或向下移動一段距離后停下,若開始時漏斗水面有變化而后維持不變,說明系統不漏氣。如果漏斗內的水面一直在變化,說明與外界相通,系統漏氣,應檢查接口是否嚴密,直至不漏氣為止。

圖3-1 氣體常數測定裝置
1—量氣管;2—漏斗;3—試管
4.測量氫氣體積
從裝置取下試管,調整漏斗的高度,使量氣管中水面略低于“0”刻度。用量筒取3mol·L-1的H2SO4 約3mL,倒入試管中。將鎂條蘸少量水后貼在沒沾酸的試管內壁的上部,將試管安裝好。塞緊塞子后再檢查一次系統,確保不漏氣。
移動漏斗使漏斗中液面和量氣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位置,記錄液面位置。左手將試管底部略微抬高,使鎂條進入酸中。右手拿著漏斗隨同量氣管水面下降,保持量氣管中水面與漏斗中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位置,量氣管受的壓力和外界大氣壓相同。
反應結束后,保持漏斗液面和量氣管液面處在同一水平面上。過一段時間記下量氣管液面高度,過1~2min再讀一次,如果兩次讀數相同,表明管內溫度與室溫相同。記下室溫和大氣壓數據。
取下試管,換另一片鎂條重復實驗一次,如實驗結果誤差較大,經指導教師同意可再重復實驗一次。
【數據處理與結論】
見表3-3。
表3-3 氣體常數測定數據記錄與處理

【注意事項】
1.鎂條的質量應根據量氣筒的體積,從理論上計算得出,用量不當會導致實驗失敗。
2.用多用滴管加鹽酸時,不能沿試管壁流下,應伸到底部加。反應后靜置5min,把氣泡趕到上層空間。
3.水的飽和蒸氣壓數據可查閱附錄3。
4.溫度應在水溶液中測量。
【思考題】
1.讀取液面位置時,為何要使量筒和漏斗中的水面保持同一水平面?
2.反應過程中,如果由量氣管壓入漏斗的水過多而溢出,對實驗結果有無影響?
3.如果沒有擦凈鎂條的氧化膜,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
4.如果沒有趕盡量氣管中的氣泡,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