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訓練的組織形式與方法

【學習目標】

1.掌握訓練的組織形式;

2.掌握訓練的組織方法。

滅火救援業務訓練的組織形式、方法與要求,主要是根據訓練的基本規律、訓練對象的實際情況以及訓練設施的配套等情況而確定的。

一、組織形式

訓練的組織形式,是指業務訓練活動的組織方式,簡稱組訓形式。它主要依據訓練的基本規律、訓練大綱、訓練對象的實際情況及訓練設施而定。科學的組訓形式對提高訓練效益和部隊戰斗力,調動受訓人員積極性,增強訓練針對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镜慕M訓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按建制訓練

按建制訓練,是指以建制單位為基本訓練單位組織實施訓練的一種組訓形式,這是公安消防部隊最常用的組訓形式。

采用這種組訓形式,對于提高訓練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訓練組織系統層次清晰,隸屬關系明確,責任清楚,便于各級指揮員按級任教;二是指揮員可以全面熟悉部屬,進行有效的管理教育,培養作風紀律,做到訓管一致;三是便于以老帶新,互幫互學,增強隊伍的集體觀念;四是有利于提高和增強指揮員組織指揮能力、謀略水平和部(分)隊的協同作戰能力。

(二)按對象分訓

按對象分訓,是指對消防人員進行編組,按各自的訓練內容,組織不同進度訓練的一種組訓形式。

按對象分訓,通常在共同和專業基礎訓練階段進行。

采用這種組訓形式,可以避免訓練內容上的重復,增強訓練的針對性,調動受訓者的積極性,便于新消防員打牢基礎,老消防員拓展訓練內容。組訓時,應針對受訓人員的崗位特點和本單位的實際,明確分工,周密組織,科學安排。

(三) 按專業分訓

按專業分訓,是指按專業性質進行集中編組訓練的一種組訓形式,通常用于專業技術基礎訓練。

采用這種組訓形式,應根據消防人員的不同專業、人員編制數量、技術難度、訓練保障要求高、訓練組織與實施較復雜的特點,采取專業集中、區分層次的方法進行,按專業施訓時,要注重專長任教,以提高訓練質量。

(四)基地訓練

基地訓練,是指在擁有專設的訓練、管理機構,完善的訓練、生活保障設施,能顯示復雜作戰環境,模擬災情性質的綜合訓練場進行訓練的一種形式。它是今后部隊訓練發展的方向,適用于專業技術訓練和部(分)隊戰術訓練。

基地訓練,通常以輪訓的形式分期分批進行,部隊在組織滅火救援課題的實兵演練時,應充分利用訓練基地進行多課題、多力量、大難度的連貫演練,使部隊尤其是各級指揮員,在演練中練指揮、練謀略、練協同,促使戰法研究成果轉化為部隊的實際作戰能力。

上述各種組訓形式,有其利亦有其弊,在訓練實踐中,要依據各部隊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保證訓練達到預期目的。

二、組訓方法

訓練的組織方法即組訓方法,是指在訓練過程中為達到訓練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認真研究訓練方法,并在訓練中靈活運用,是提高訓練質量的客觀要求。

(一)常用授課方法

訓練的常用授課方法,是指教練員(組訓者)向受訓者傳授知識、技能時采取的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練員通過生動明確的語言,系統而有重點地向受訓者傳授教材上的內容及有關知識的方法,是理論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特點是概括性強、運用廣泛、受教學條件限制條件小,最能發揮教練員的主導作用,既可講授教材上的內容,也可講個人對教學內容學習研究的心得體會作為對教材的補充,還可介紹與所教內容有關的學術思想及其發展趨勢,供受訓者分辨思考。

講授法一般包括講述、講解等方式。

講述是教練員向受訓者系統生動地敘述教材內容和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主要用以傳授感性知識。如講述一個戰例的具體經過、主要經驗、教訓等。根據需要可靈活選用直敘式、倒敘式等。

講解是教練員說明、解釋或論證教材內容的方法。主要用于傳授理性知識、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等。根據實際需要,可靈活選用啟發式和學導式等。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

(1)全面講授,突出重點。教練員應根據教學目的、課題特點和受訓者認識的一般規律,按照教案的順序進行講授,做到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照顧到訓練內容的系統性、連貫性;既要有高度的科學性,又有鮮明的思想性。講解的觀點要正確,論據要充分,舉例要恰當,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便于領會、理解和掌握。

(2)層次分明,邏輯性強。層次分明,就是把課題內容按其內在邏輯關系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個部分分成幾個觀點,再把每個觀點分成若干層意思,層層闡述,循序漸進。邏輯性強,就是講授的內容前后連貫,左右照應,部分和整體有機結合,概念明確,判斷推理恰當,結論正確,做到有條有理,使受訓者知道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符合認識規律。

(3)語言精練,表達準確。能用一句話講清的不用兩句,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不講廢話、空話、套話,不帶口頭話。講話快慢要適度,有節奏,語調要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吐字要清晰明快。需要受訓者記錄的句子,可慢講或重復原句,不要用其他無關緊要的話來陪襯。要盡量用普通話講授,準確運用專業術語,比喻要恰如其分,表述要形象生動,以姿態助說話,做到語言規范化,講授通俗化,表達形象化。

(4)講究方法,注重實效。講授時,不僅考慮到使受訓者用視覺、聽覺接受知識,而且還要給受訓者留下“疑點”啟發其思考,激勵其思維活動;不僅要注重講授的清晰明白,而且要善于運用電教器材、實物、模型和圖表等,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引起受訓者的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提高講授效果。

(5)提綱挈領,善于歸納。每個問題,每個觀點,都要在講深講透的基礎上,提煉歸納,畫龍點睛。歸納問題做到:“準”,不令人費解或誤解;“短”,把講授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歸納成幾句話,幾個字,便于記錄和記憶;“實”,內容要實實在在,不要一味追求“順口”。

(6)觀察神態,掌握心理。要善于“察言觀色”,掌握受訓者的心理活動。根據其表情、神態變化,適時調整講課速度,變更方法,吸引其沿著教練員的思路走,傾注全力聽課。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練員通過展示實物、教具、示范性實驗、示范動作等,以顯示真實的或模擬的各種現象和過程,使受訓者從觀察中獲得感性知識,正確領會概念。是一種運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方法。

演示一般分為實物和模擬演示、圖像演示、動作演示等。

演示法的特點是直觀性強,能形象地表達抽象的問題,驗證講解的內容,展示事物的發展過程及聯系,使受訓者得到具體、生動、真實、鮮明的印象,能充分發揮受訓者視、聽、嗅、觸多種感官的作用,多渠道地獲取信息;能夠引起受訓者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激發思維,發揮其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確,充分準備。演示的內容和材料要符合教學的要求,不能單純地為直觀而直觀。上課前要根據課題內容和受訓者的實際,正確確定演示的類型,選擇好演示的教具、器材,熟練掌握演示方法。

(2)注重演示效果。演示要符合受訓者的認識規律,盡可能使其看清演示的全貌和發展變化活動的過程,獲得深刻的感性認識。

(3)演示與提問、講授相結合。演示過程中,要適時運用講授和提問引導受訓者細心觀察演示的主要特征和重要內容,要深刻地感知演示內容,防止“喧賓奪主”,把注意力分散到細枝末節上。演示要注意小結,做出明確結論。

(4)注意演示安全。使用爆炸性、危險性實物演示時,必須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嚴防事故發生。

3.示教作業

示教作業,是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示范,是提高教練員組織實施訓練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是培訓教練員的有效方法。

通過示教作業,能統一教學思想、內容和方法,明確教學重點,提高受訓者獨立組織教學的能力。主要用于動作操練和班(組)戰術訓練的教學準備,受訓者為班長,通常在訓練之前或訓練預備期進行,由中隊組織,中隊長親自任教,也可指定有專長的警官任教。

示教作業方法:“講、做、研、練”有機結合,突出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傳授,著力提高班長會講、會做、會教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示教作業步驟:理論提示、教學示范、體會練習、抽測檢查、討論研究、歸納小結。

示教作業要求:準備充分,目的明確,內容安排科學,方法靈活,手段多樣,使受訓者把看、聽、思、練有機結合起來,以提高教練員的組訓能力。

4.示范作業

示范作業是以標準的動作和科學的訓練方法,供受訓者觀摩、仿效的教學活動,目的是使觀摩者學習示范課目的動作和訓練方法。

示范作業通常在訓練實施前進行,單兵訓練課題和班戰術訓練課題示范作業,一般由中隊長組織實施。示范作業一般選擇新的、難度較大的或重點課目進行。示范作業,既可以教學方法為主,動作為輔;也可以動作為主,教學方法為輔。作業時,組織者首先應向學員宣布示范課目、目的、內容和要求;示范作業過程中視情況進行必要的提示說明;作業結束后,進行作業講評。

(二)常用訓練方法

技術訓練方法主要是指掌握裝備、器材使用以及其他專門技術的方式方法。訓練中,方法得當,就能以較少投入、較短的時間,取得較高的訓練效益。技術訓練是戰術訓練的基礎,屬基礎訓練范疇。其基本訓練方法有:

(1)體會練習:是受訓者按照教練員講解的動作要領自行琢磨體會的練習方法。通常用于單兵動作或器材操作課訓練。

體會練習雖然有利于充分發揮受訓者的主觀能動性,但需要教練員加強指導,根據受訓者的心理特點和認識活動的規律,引導其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的步驟,認真體會,及時發現受訓者在體會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其按正確要領進行練習。通常對個別性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普遍性的問題則應集體糾正,必要時再次講做示范動作。糾正問題時盡可能用啟發誘導或正誤對比法,以使受訓者既知道錯在哪里,又知道如何改正。此外,組織體會練習時間一般不宜過長,應適時地根據受訓者練習熱情和體會效果,及時改變練習方法,以免發生前緊后松或形成痼癖毛病的現象。

(2)模仿練習:是受訓者仿效教練員的動作進行的練習方法。通常是對動作難度大、器材操作要求高的練習。其基本形式是在教練員帶領下,教練員做一個動作,受訓者跟著做一個動作。目的是使受訓者準確地練習教練員的示范動作,打牢正確動作基礎,防止形成錯誤和痼癖動作。

模仿練習時,教練員應重點輔導受訓者如何準確地掌握動作要領,如果動作過程比較復雜,應將其分解成若干個動作單元,先分解練習,后連貫練習。同時,還應督促受訓者自我檢查,在比較中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

(3)分解練習:是把完整的動作按其動作環節分成幾個步驟進行練習的方法。此方法能較好地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減少受訓者初學的困難,便于進行完整動作練習。這種方法多用于較復雜的動作。

(4)連貫練習:是受訓者經過分解練習,基本掌握了各部分動作要領后,對整體動作進行連接貫通練習的方法。目的在于使受訓者建立正確完整動作概念,從而快、準、好地掌握完整動作。

(5)單個教練:是指教練員對單個受訓者進行訓練的一種教學活動。目的在于增強訓練指導的針對性,使受訓者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及時糾正錯誤動作。單個教練時教練員與受訓者直接接觸,有利于教練員檢查受訓者對所學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人施教,改進訓練方法。單個教練通常用于單兵動作課的訓練,要求教練員要精講理論及要領,多練動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受訓者盡快掌握動作要領。

(6)分組練習:是將受訓者分成若干人一個小組,并指定技術好的一名為小組長進行教練的一種練習方法。它便于受訓者相互觀摩、相互促進、相互糾正動作。

分組練習可采取小組長下口令,小組一起練或采取流水作業等方法,也可以采取單人出入列練。分組練習前,教練員要劃分小組,指定小組長,明確練習步驟、方法和要求,區分器材和場地;練習中,根據訓練內容的特點和訓練情況及時糾正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表揚先進,推廣訓練經驗。編組時,要注意把基礎好與差,反應快與慢的受訓者進行混合編組,以便教練員對基礎較差的實施重點教學。

(7)集體練習:是指教練員組織受訓者一起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通常在受訓者能獨立操作或需要受訓者集體操作和行動時,由教練員或班長下達口令,組織集體練習,檢查受訓者對技能掌握的程度,培養鍛煉集體協調一致的動作。

(8)評比競賽:是訓練中開展的比、學、趕、超活動。目的在于調動受訓者訓練積極性,活躍練兵氣氛,促進訓練落實。評比競賽,通常在一個階段或課時、一個課目或內容訓練結束時進行,評比要做到公平競爭,鼓勵先進、促進后進。

(三)訓練的組織要求

為確保受訓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達到訓練目的,必須根據訓練內容、目的和對象等情況,正確地選擇和靈活地運用訓練方法。

1.與訓練目的相適應

訓練目的是訓練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訓練目的的不同必然導致訓練方法的不同。例如日常訓練,其目的是為了提高部隊的戰斗力,為執勤做好準備,在訓練的方法上則要注重科學、靈活、高效。如技術訓練,目的是掌握操作技能,為戰術訓練打下基礎。因此,訓練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示范法、作業法。而戰術訓練,目的是提高指揮員的組織能力和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訓練方法則主要運用演習法等。

2.與訓練內容相適應

訓練方法的實質是以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受訓者掌握既定的訓練內容,它是直接為訓練內容服務的,因此強調訓練方法必須與內容相適應,是選擇和確定訓練方法的基本原則。比如各類器材裝備性能教學,就不宜選擇作業法,必須運用講授法、演示法,方能使受訓者認識規律,掌握原理。而器材裝備操作訓練,則必須采取練習法實施訓練,才能使受訓者在教練員的講做示范中把握動作要領,在組織練習中掌握動作,形成技能。

3.與訓練對象相適應

業務訓練總是以受訓者的思想觀念、行為動機、知識結構、個性特征為前提,任何好的訓練方法都必須通過受訓對象才能產生效果。不同的訓練對象,對訓練方法有著不同的要求。訓練方法只有與訓練對象相適應,才能提高訓練質量,保證訓練效果。

4.與訓練設施相適應

訓練設施是訓練方法的物質基礎。有什么樣的訓練設施就有什么的訓練方法,目前各地訓練設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采用訓練方法時,還必須根據現有的訓練設施、器材等條件,做到需要和可能統一,在條件許可的范圍內,盡量選擇最能發揮教學效益的方法施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平安县| 瑞丽市| 类乌齐县| 东兴市| 额尔古纳市| 安丘市| 安义县| 澳门| 湾仔区| 英吉沙县| 根河市| 获嘉县| 宁波市| 泽库县| 浮梁县| 台中县| 上杭县| 华安县| 罗平县| 绥德县| 中阳县| 建瓯市| 元谋县| 堆龙德庆县| 广州市| 牙克石市| 内乡县| 锦州市| 潮安县| 呼和浩特市| 富顺县| 当雄县| 贵南县| 五家渠市| 都安| 高雄市| 建阳市| 德钦县| 竹山县|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