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選擇優良的品種

(一)常見的鴨品種

1.肉用型鴨品種

(1)北京鴨 原產地為北京市郊區,是世界最優良的肉鴨標準品種,現在國際上許多有名的肉鴨品種都含有北京鴨的基因,如櫻桃谷肉鴨、麗佳鴨、楓葉鴨、奧白星鴨等均是以北京鴨為主要素材選育而成的。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下設北京鴨原種場。

北京鴨體型碩大豐滿,挺拔健壯,羽毛豐滿,羽毛色純白而帶有奶油色光澤。頭較大,頸粗,中等長度,體軀長方形;前軀昂起,背寬平,前胸突出,胸骨長而直;兩翅較小,緊附于體軀兩側;尾短而上翹。母鴨腹部豐滿,腿粗短,蹼寬厚。喙、脛、蹼橘黃色或橘紅色。眼的虹彩呈藍灰色。

經選育的鴨群年產蛋量可達200~240枚,核心群產蛋量可達296枚;強制換羽后,第二個產蛋期可產蛋100枚以上。平均蛋重90~95克,蛋殼白色。北京鴨母鴨開產日齡為150~180天。公、母鴨配種比例1∶5,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0%~90%。一般生產場一只母鴨可年產80只左右的肉鴨或填鴨。

北京鴨初生雛鴨體重58~62克,3周齡體重1.75~2千克;肉用仔鴨49日齡體重3.6千克,料肉比3∶1;56日齡體重4千克,料肉比為2.75∶1。成年公鴨全凈膛率77%~78%,母鴨76%~77%。公鴨填鴨全凈膛率73.8%,母鴨74.1%;胸腿肌占胴體的比例,公鴨為18%,母鴨為18.5%。此外,北京鴨及其與番鴨雜交產生的半番鴨均生長快、肉質好、飼料利用率高,而且具有肥、肝性能良好的特點,填飼2~3周每只可產肥肝300~400克。

(2)櫻桃谷肉鴨 是由英國櫻桃谷公司以引進我國北京鴨和埃里斯伯里鴨為親本經雜交選育而成的配套系肉鴨,先后有L2型、SM型、SMzi型、SM3型等幾個品系推向市場。櫻桃谷肉鴨具有適應性廣、抗病力強、增重快、飼料轉化率高、屠宰率高、瘦肉率高等特點。在河南省華英祖代種鴨有限公司、四川綿英種鴨有限公司和南京寧英祖代種鴨有限公司現有櫻桃SM3型肉鴨。

櫻桃谷肉鴨的外形與北京鴨大致相同。雛鴨絨毛淡黃色,成鴨羽毛潔白;頭大,額寬,鼻背較高,喙橙黃色,少數呈肉紅色;頸平而粗短。體軀呈長方形,體軀傾斜度小,幾乎與地面平行,體型碩大,屬大型肉鴨;翅膀強健,緊貼軀干;背寬而長,從肩到尾部稍傾斜,胸部較寬深;肌肉發達,腳粗短,脛、蹼橘紅色。

櫻桃谷肉鴨父母代種鴨SMzi24周齡開產,每只母鴨飼養42周產蛋235枚,年產蛋210~220枚,蛋重75克。近年來,英國櫻桃谷公司培育出CVSuper-M(SM系超級肉鴨),其父母代每只母鴨66周齡產蛋220枚,每羽母鴨年提供初生雛155只。父母代SMzi種鴨每只母鴨年提供初生雛184只;父母代SM3種鴨每只母鴨年提供初生雛241只。

父母代成年公鴨體重4~4.5千克,母鴨3.5~4千克,開產體重為3.1千克。L2型商品代49日齡活重3.09千克,全凈膛率72.55%,半凈膛率85.55%,瘦肉率26%~30%,皮脂率28%,料肉比2.81∶1;CVSupe-M商品代肉鴨53日齡活重3.3千克,料肉比(2.6~2.8)∶1;SMzi肉鴨42天和53天的活重分別為3.1千克和3.6千克,飼料轉化率分別為2.06∶1和2.66∶1,胸肉率分別為19.8%和23.3%;SM3肉鴨42天和53天的活重分別為3.2千克和3.72千克,飼料轉化率分別為2∶1和2.6∶1。

(3)狄高鴨 是由澳大利亞狄高公司以中國北京鴨為素材,采用品系配套方法選育而成的大型優良肉用型鴨種。該鴨具有生長快、早熟易肥、體型碩大、屠宰率高等特點。尤其該品種喜干爽,抗寒耐熱能力較強,能在陸地上交配,適于旱地圈養或網養。

狄高鴨外形近似北京鴨,雛鴨絨羽黃色,脫換羽后,羽毛乳白色;喙、脛、蹼橘紅色;體軀稍長,前昂,頭大而扁長,頸粗,胸寬挺,胸肌豐滿,背長闊,腿粗而短,尾梢翹起。

狄高鴨父母代種鴨26周齡開產,33周齡進入產蛋高峰,產蛋率達90%,年產蛋200~230枚,平均蛋重88克。公母配種比例1∶5,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5%以上,父母代種鴨每只母鴨年提供商品代鴨苗160只左右。

狄高鴨初生雛鴨重55克,30日齡體重1.114千克,60日齡體重3千克,料肉比(2.9~3) ∶1。半凈膛率92.86%~94.04%,全凈膛率79.76%~82.34%;胸肌重273克,腿肌重352克,腹脂重45克。

(4)麗佳鴨 由丹麥麗佳公司育種中心育成的新型肉用配套系,為著名肉用型鴨。目前有3個配套系,其L1、L2配套系種鴨為新型優良肉用配套系,我國福建省泉州市麗佳良畜有限公司已建麗佳鴨父母代鴨場。LB系為瘦肉型鴨配套系。麗佳鴨耐熱、抗寒、適應性強,適于舍飼與半放牧。

體型外貌近似北京鴨,體型大小因品系而異。雛鴨絨羽嫩黃色。成年鴨體長而寬,體羽白色,帶有奶油色光澤。頭大頸粗,背寬翅小,胸部豐滿而突出,胸骨長而直。母鴨腹部豐滿,腿短粗,蹼寬厚。喙、脛、蹼橘黃色或橘紅色。

麗佳鴨L1、L2、LB系入舍母鴨產蛋量(40周齡)分別為200枚、220枚、220枚,每只入舍母鴨可以提供雛鴨分別為142只、170只、186只,開產時體重分別為2.9千克、2.7千克和2.15千克,公鴨和母鴨交配時體重分別為3.8千克、3.2千克和3.2千克,產蛋期每月死亡率為1%。

商品代7周齡和8周齡,LB系體重分別為2.9千克和3.1千克,料肉比分別為2.41∶1和2.85∶1,全凈膛重分別為2.04千克和2.35千克;L1系體重分別為3.7千克和3.8千克,料肉比分別為2.75∶1和2.85∶1,全凈膛重分別為2.63千克和2.7千克;L2系體重分別為3.3千克和3.4千克,料肉比分別為2.6∶1和2.75∶1,全凈膛重分別為2.35千克和2.4千克。

(5)芙蓉鴨 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培育而成,是我國新型瘦肉型鴨配套系,因制種過程中引入了野鴨血統,所以肉質鮮嫩,帶有野鴨風味,頗受消費者青睞,現有SRl、SR2、SR7 3個系。

芙蓉鴨體型較大,體羽白色,頭頸粗短,胸寬厚,肌肉豐滿。

芙蓉鴨父母代SR1、SR2、SR7 3個系26~65周齡入舍母鴨產蛋數分別為188.1枚、209.7枚和193.8枚,受精率分別為90.3%、88.5%和92.2%;孵化率分別為73.3%、70.5%和74.1%。

芙蓉鴨商品代早期生長快,肌肉含脂率低,是目前國內肉鴨品種中含脂率最低的。商品代生產性能:SR102、SR712 8周齡活重分別為2.97千克和2.83千克;料肉比分別為2.85∶1和2.89∶1;胴體胸肌率分別為15.33%和15.45%。

(6)奧白星肉鴨 是法國克里莫公司培育的。1996年四川成都克里莫雄峰育種有限公司首次從法國引進四系配套的奧白星63型祖代種鴨,因此奧白星肉鴨在國內又稱為雄峰肉鴨。奧白星肉鴨體型大,早期增重快,飼料轉化率高,屠宰率高。

奧白星63型肉鴨雛鴨絨羽金黃色,4周齡前后逐漸變成白色羽毛,成年鴨全身羽毛白色,喙橙黃色。奧白星63型肉鴨體型碩大,挺拔健壯,體軀長方形,傾斜度小,幾乎與地面平行;前胸突出,肌肉豐滿,背寬平;雙翅較小,尾羽短而翹;公鴨尾部有2~4根向背部卷曲的性指羽;母鴨腹部豐滿,腿短粗,蹼寬厚。

父母代種鴨性成熟期為24周齡,開產體重3千克,飼養42~44周,產蛋期內產蛋量220~240個,種蛋受精率92%~95%。公母配種比例1∶(5~6)。

商品代45~49日齡,體重3300~3700克,料肉比(2.4~2.6)∶1,胴體屠宰率(去頭、頸、爪及內臟)67.8%,胸肉率(帶皮)13.57%。

(7)楓葉鴨 由美國美寶公司培育,又名美寶鴨。目前已有廣東省三水市畜牧科學研究所、珠海市廣海種鴨場、湛江市畜牧局種鴨場等單位引進飼養。楓葉鴨具有早期生長快、瘦肉率高、繁殖力強、抗熱性能好、毛密而潔白等特點。

楓葉鴨雛鴨絨羽淡黃色,成年鴨全身羽毛白色。楓葉鴨體型較大,體軀前寬后窄,呈倒三角形,體軀傾斜度小,幾乎與地面平行,背部寬平。公鴨頭大頸粗,腳粗長,母鴨頸細長,腳細短。喙大部分為橙黃色,小部分為肉色,脛和蹼為橘紅色。

種鴨25~26周齡開產,平均每只母鴨40周產蛋210枚,平均蛋重88克,蛋殼白色。公母配比1∶6,種蛋受精率93%,受精蛋孵化率90%。每只母鴨年提供商品代鴨苗160只以上。

商品代肉鴨7周齡活重3.25千克,料肉比為2.8∶1,半凈膛屠宰率84%,全凈膛屠宰率65.9%,腿肌率15.1%,胸肌率9.1%,腹脂率1.95%。

(8)天府肉鴨 是由四川農業大學培育成功的二系配套大型肉鴨新品系,采用建昌鴨與四川麻鴨雜交配套選育而成。天府肉鴨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胸、腿肉比率較高,飼養周期短,適于集約化飼養,經濟效益高等優點。父母代的繁殖性能和商品代的肉用性能分別達到或超過櫻桃谷肉鴨和狄高肉鴨的生產水平。天府肉鴨是制作烤鴨、板鴨的上等原料。

天府肉鴨體格大,體質堅實緊湊,羽毛緊密,頭秀頸長,胸部發達、突出。公鴨體型狹長,性指羽2~4根,向背彎曲。母鴨腹部豐滿,羽色較雜,以褐麻雀色居多,在頸下部2/3處有一白色頸圈,脛、蹼呈橘紅色。

父母代種鴨26周齡開產,年產合格種蛋230~250枚,蛋重85~90克,受精率達90%以上。

天府肉鴨生長整齊度好。35日齡和49日齡體重分別達到2.31千克和2.84千克,料肉比分別為2.31∶1與2.84∶1。在35~49日齡體重與料肉比呈顯著正相關。隨著體重的增長,維持需要增加,因而料肉比增加。從屠體品質的角度推薦,以水盆鴨出售,可在4周齡左右上市;以烤鴨和板鴨為目的,大約在6周齡上市為宜;用于生產分割肉,則應以7~8周齡較為理想。

(9)仙湖3號 是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以仙湖2號鴨、櫻桃谷肉鴨及狄高鴨商品肉鴨為素材,采用家系選系選育與個體選擇相結合的育種方法培育而成的二系配套瘦肉型鴨新品系。該鴨具有生長快、飼料報酬高、繁殖率高、適應性廣、抗病力強等優點,適合水邊圈養、陸地旱養以及舍內網上飼養等。

仙湖3號肉鴨體型大,外形與北京鴨、櫻桃谷肉鴨相似。雛鴨絨羽淺黃色,成鴨全身羽毛白色,少數鴨兼有黑色雜羽。鴨喙橙黃色,少數呈肉色。脛、蹼均為橘紅色。體軀長方形,體軀傾斜度較小,幾乎與地面平行;頸短而粗,胸部寬闊,肌肉豐滿,背長闊,腿短粗。

父母代母鴨175~182日齡開產。種鴨40周齡的產蛋量為210~220枚,公母配比1∶(5~7),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93%。每只母鴨年平均可提供商品鴨苗170只左右。

配套雜交生產的商品肉鴨49日齡活重3.3千克,料肉比2.57∶1,49日齡胸腿肌率28.3%。

(10)克里莫瘤頭鴨 由法國克里莫公司培育而成。該鴨體質健壯,適應性強,容易飼養,而且肉質好,瘦肉多,脂肪少,肉味鮮而香,在法國境內占養鴨總數的80%。目前,四川省成都克里莫有限公司下設全番鴨、100%全白羽騾鴨父母代種鴨場。

克里莫瘤頭鴨有白色(R51)、灰色(R31)和黑色(R41)3種羽色,均為雜交種,外形與克里莫瘤頭鴨相似。

克里莫瘤頭鴨年平均產蛋量160枚;種母鴨196日齡開產,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72%以上。

成年公鴨體重4.9~5.3千克,母鴨2.7~3.1千克;仔母鴨70日齡體重2.2~2.3千克,仔公鴨4.0~4.2千克,料肉比2.7∶1;半凈膛率82%,全凈膛率64%;肉用仔鴨成活率95%以上。13周齡時強制填飼玉米,經3周左右平均肥肝重可達400~500克。

(11)瘤頭鴨 我國俗稱番鴨、洋鴨或火鴨,國外稱火鴨、蠻鴨或巴西鴨,學名麝香鴨、疣鼻棲鴨。原產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熱帶地區,分布于氣候溫暖多雨的南美洲和中美洲亞熱帶地區,屬鴨科棲鴨屬,是馴養鴨中唯一保留就巢性的鴨種。瘤頭鴨胴體瘦肉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達32%~34%,被群眾視為強力滋補的佳品。目前,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農林大學下設番鴨種鴨場。

瘤頭鴨體型前后窄,中間寬,呈紡錘狀,站立時體軀與地面呈水平狀態。自眼至喙的周圍無羽毛,喙基部和頭部兩側有紅色或黑色皮瘤,不生羽毛,雄鴨的皮瘤肥厚延展較寬,比雌鴨發達,故稱瘤頭鴨。頭大,頸粗且稍短,頭頂部有一排縱向長羽,受刺激時豎起呈刷狀。胸寬而平,腿短而粗壯(腳爪硬而尖),步態平穩,胸腿肌肉很發達。翅膀發達,長達尾部,能做短距離飛翔。腹部不如家鴨發達,尾狹長。

我國瘤頭鴨的羽色主要有黑白兩種,此外,有少量黑白夾雜的花羽。黑羽瘤頭鴨的羽毛帶有墨綠色光澤,喙肉紅色有黑斑,皮瘤黑紅色,脛、蹼多為黑色,眼的虹彩淺黃色。白羽瘤頭鴨的喙呈粉紅色,皮瘤鮮紅色,脛、蹼橘黃色,眼的虹彩淺灰色。黑白花的瘤頭鴨喙為肉紅色帶有黑斑,皮瘤紅色,脛、蹼黑色。

瘤頭鴨公鴨叫聲低啞,呈“滋滋”聲,母鴨在抱孵時常發出“唧唧”聲,公鴨在繁殖季節可散發出麝香氣味,因而被稱為“麝香鴨”。

瘤頭鴨的母鴨開產日齡180~210天,一般年產蛋量為80~120枚,高產可達150~160枚,蛋重70~80克。蛋殼玉白色,蛋形指數1.38~1.42。公、母鴨配種比例1∶(6~7),種蛋受精率85%~94%,孵化期35天,受精蛋孵化率80%~85%。母鴨有就巢性,種公鴨利用年限1~1.5年。

瘤頭鴨初生雛重40~42克,早期生長速度較快,3~10周齡時增重最快,10周齡后增重開始減慢。公、母增重差異較大,8周齡時公鴨、母鴨體重分別為1.31千克和1.05千克,10周齡時公鴨、母鴨體重分別為2.78千克和1.84千克。成年公鴨體重3.5~4.0千克,母鴨2.0~2.5千克。公鴨全凈膛率76.3%,半凈膛率81.4%;母鴨全凈膛率75%,半凈膛率84.9%。肌肉蛋白質含量達33%~34%,肉質細嫩,味道鮮美。10~12周齡的瘤頭鴨經填飼2~3周,平均產肝可達300~350克,公鴨肝重高于母鴨,料肝比(30~32)∶1。瘤頭鴨較其他鴨耐填,肝大質好,等級高,在產肝的同時,體重比填飼前增加50%~70%。瘤頭鴨行動遲鈍,可水養,也可旱養,能飛翔,膽大不怕人,一般家庭零星飼養,并可用作雜交親本。

(12)野鴨品種 野鴨是多種野生鴨的通俗名稱,泛指鴨科鴨亞科的多種鳥類,其中有產業價值的重要狩獵禽種類有綠舞野鴨(對鴨)、針尾鴨(中鴨)、綠翅鴨(八鴨)、花臉鴨(元鴨,也叫王鴨)、羅紋鴨(三鴨)、斑嘴鴨、赤膊鴨、赤頸鴨、白眉鴨、琵嘴鴨以及赤嘴潛鴨、白眼潛鴨、青頭潛鴨、風頭潛鴨等。

2.蛋用鴨品種

我國優良蛋鴨品種甚多,以麻鴨類為蛋鴨的主體,主要優良品種有以下幾種。

(1)紹興麻鴨 又稱紹鴨、山種鴨、浙江麻鴨,是我國優良的高產蛋用型麻鴨品種,產于浙江省紹興、蕭山、諸暨、上虞等縣,屬小型麻鴨,體型似琵琶,蛇頭暴眼,喙長頸細,臀部豐滿,腹略下垂,站立時前軀高抬,軀干與地面呈45°,體軀狹長,結構緊湊,具有理想的蛋用鴨體型。根據外貌特征,可以分為WH系和RE系兩種品系(見表1-1)。

表1-1 WH系和RE系的外貌特征及生產性能

成年母鴨體重1.35~1.5千克,公、母鴨無明顯差別。紹鴨成熟較早,一般在3個月以后即開始產蛋。至150天時產蛋率可達50%,至170天左右即可達到產蛋高峰期,產蛋率達95%以上,并能保持持續高產。

紹興麻鴨的公、母配種比例,早春為1∶20,夏、秋為1∶30。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0%以上,雛鴨成活率(0~4周齡)可達98%,產蛋期(150~500日齡)存活率為96%~98%。公鴨的性成熟較母鴨遲20~30天,需達6月齡以上方可利用。種母鴨一般利用兩年,種公鴨利用一年。紹鴨的初生重為37~40克,1月齡體重450克,1~2月齡生長最快,70日齡以后生長減慢,90日齡時體重可達成年體重的90%左右。產地群眾一般將公鴨養到60日齡左右就作為菜鴨供應市場。

由于紹鴨具有產蛋多、成熟早、體型小、適應性強、耗料省等優良性狀,且既能在稻田、江河、湖泊放牧,又適于進行集約化圈養,因而近年來紹興麻鴨已被10多個省市引種,分布遍及浙江、上海、江蘇、山東等省、直轄市。

(2)金定鴨 是我國培育的優良蛋鴨品種,原產地在福建省龍海縣紫泥鄉金定村,屬麻鴨的一種,又稱綠頭鴨、華南鴨。金定鴨的性情聰穎,體格強健,走動敏捷,覓食力強,尾脂腺較發達,羽毛防濕性強,適宜海灘放牧和在河流、池塘、稻田及平原放牧,也可舍內飼養。金定鴨具有產蛋多、蛋大、蛋殼青色、覓食力強、飼料轉化率高和耐熱抗寒等特點。與其他品種鴨進行生產性雜交,所獲得的商品鴨不僅生命力強,成活率高,而且產蛋、產肉、飼料報酬較高。

金定鴨公鴨體軀較長,胸寬背闊,頭部和頸上部羽毛具有墨綠色光澤,無明顯的白色頸圈;前胸紅褐色,背部灰褐色,有鏡羽,具黑褐色性羽;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橘紅色,爪黑色。母鴨身體細小,頭較小、秀長,胸稍窄而深,結構緊湊勻稱,站立時和行走時軀干與地面呈45°以上;喙古銅色,虹彩褐色,脛、蹼橘紅色,通體純麻褐色;背面體羽的羽色呈褐黃色,羽片中央具有長橢圓形褐斑,羽斑由體前向后逐漸增大,顏色加深,腹羽則變淺;頸部羽毛纖細,無羽斑,翼羽黃褐色,有鏡羽。

金定鴨初生體重公雛47.6克,母雛47.4克;1月齡體重,公鴨560克,母鴨550克;3月齡體重,公鴨1465克,母鴨1466克;成年體重,公鴨l.76千克,母鴨1.78千克。開產日齡100~120天,產蛋期長,高產鴨在換羽期和冬季也持續產蛋。產蛋量平均每年260~300個,蛋重平均72.26克。95%以上為青殼蛋,蛋形指數1.45。公鴨性成熟日齡100天左右。公、母配種比例1∶25,受精率89%~93%,孵化率85.3%~92.3%,60日齡成活率96.4%。利用年限一般公鴨1年,母鴨3年。

我國北方蛋鴨產蛋能力一般較低,可引入金定鴨進行經濟雜交或擴大純種繁殖,金定鴨母鴨與瘤頭鴨公鴨雜交生產的半番鴨產肉性能較佳,90天體重可達3千克。

(3)卡基·康貝爾鴨 是著名的蛋用型鴨種。由英國的康貝爾用當地鴨與印度跑鴨雜交,其雜種再與魯昂鴨及野鴨雜交,于1901年育成于英國。1979年由上海市禽蛋公司從荷蘭瓊生鴨場引進。紹興鴨配套系中含有該鴨的血統。

卡基·康貝爾鴨體型較大,體軀寬而深,背平直而寬,頸略粗,眼較小,胸腹部飽滿,近于兼用種體型。但產蛋性能好,且性清溫順,不易應激,適于圈養,是國際上優秀的蛋鴨品種。其肉質鮮美,有野鴨肉的香味。雛鴨絨毛深褐色,喙、腳黑色,長大后羽色逐漸變淺。成年公鴨羽毛以深褐色為基色,頭部、頸部、翼、肩和尾部均為青銅色(帶黑色),喙綠藍色,脛、蹼橘紅色。成年母鴨全身羽毛褐色,沒有明顯的黑色斑點,頭部和頸部羽色較深,主翼羽也是褐色,無鏡羽,喙灰黑色或黃褐色,脛、蹼灰黑色或黃褐色。

成年鴨體重,母鴨為2~2.25千克,公鴨為2.25~2.5千克。開產日齡110~130天,據觀察,113天開產,140日齡的產蛋率為59.8%,150日齡的產蛋率為88.7%。500日齡的產蛋量260~300個,平均蛋重為70克以上,總產蛋重為18~20千克。300日齡蛋重71~73克,蛋殼白色。公母比例1∶(15~20),種蛋受精率85%左右。利用年限,公鴨1年,母鴨第一年產蛋較好,第二年的生產性能明顯下降。

卡基·康貝爾鴨60日齡的體重可達1.7千克,骨細,瘦肉多,脂肪少,肉質細嫩多汁,并具有野鴨肉香味,供為食用,很受消費者歡迎。

(4)攸縣麻鴨 屬小型蛋鴨品種,主產于湖南省攸縣境內的攸水和沙河流域一帶。攸縣麻鴨是湖南著名的蛋鴨型地方品種。攸縣麻鴨具有體型小、生長快、成熟早、產蛋多的優點,是一個適應于稻田放牧飼養的蛋鴨品種。

體型狹長,呈船形,羽毛緊密,喙豆黑色。公鴨的頭部和頸上部羽毛墨綠色,有光澤,頸中部有寬1厘米左右的白色羽圈,頸下部和胸部的羽毛紅褐色,腹部灰褐色,尾羽墨綠色;喙青綠色,虹彩黃褐色,脛、蹼橘黃色,爪黑色。母鴨全身羽毛為褐色帶黑斑的麻雀羽,群中深麻羽色者占70%,淺麻羽色者占30%;喙黃褐色,脛、蹼橘黃色,爪黑色。

攸縣麻鴨初生重39克;2月齡公鴨體重850克,母鴨體重852克;成年體重1.2~1.3千克,公母相似。90日齡公鴨半凈膛率為84.85%,全凈膛率為70.66%;85日齡母鴨半凈膛率為82.8%,全凈膛率為71.6%。在大群放牧飼養的條件下,年產蛋量為200個左右,平均蛋重為62克,年產蛋重為10~12千克;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年產蛋量可達230~250個,總蛋重為14~15千克。每年3~5月份為產蛋盛期,占全年產蛋量的51.5%;秋季為產蛋次盛期,占全年產蛋量的22%。在放牧和適當補料的飼養條件下,60日齡時每千克增重耗料約2千克,每千克蛋耗料2.3千克,每只產蛋鴨全年需補料25千克左右。

攸縣麻鴨性成熟較早,母鴨開產日齡為100~110天,公鴨性成熟日齡為100天左右。公母配種比例為1∶25。據新市鄉孵化坊于1974~1980年統計,種蛋受精率為94.8%,受精蛋的孵化率為82.66%,30日齡的育雛成活率在95%以上。

(5)荊江麻鴨 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廣泛分布的蛋用鴨種,因盛產于荊江兩岸而得名。荊江麻鴨頭較小,眼大而突,頸細長而靈活,肩褊狹,背平,體軀稍長而向上抬起。喙石青色,脛、蹼橙黃色。全身羽毛緊密,眼上方長有眉狀白毛。母鴨頭頸部為泥黃色,背腰部羽毛以泥黃色為基色,雜有黑色條斑或淺褐色底色上綴黑色條斑,群體中以淺麻雀色居多。公鴨頭、頸部羽毛具翠綠色光澤,前胸、背腰部羽毛褐色,尾部淺灰色。

荊江鴨成年體重公鴨1.4~1.6千克,母鴨稍輕。初生重39.33克,1月齡體重167.8克;3月齡公鴨體重1123克,母鴨體重1041克;6月齡公鴨體重1679克,母鴨體重1504克。開產日齡100天左右。2~3年達產蛋高峰,可持續5年。平均年產蛋量214.4個,年平均產蛋率58%,春、秋季產蛋率在90%左右,冬季則較低。蛋以白殼者居多,占76%,平均蛋重63.5克;青殼蛋約24%,蛋重平均62.0克。蛋殼厚0.33毫米,蛋形指數1.40,公、母配比1∶(20~25),受精率93.10%,入孵蛋孵化率98.24%。公、母鴨半凈膛屠宰率分別為72.22%和79.93%,全凈膛屠宰率分別為72.22%和72.25%。

(6)江南Ⅰ號和江南Ⅱ號 是由浙江省農科院培育成功的高產蛋鴨配套系,是在紹興鴨的基礎上,采用正反反復選擇法,經3個世代和兩輪重復雜交試驗后選育而成的。這兩種蛋鴨都具有產蛋率高、持續期長、飼料利用率高、成熟較早、生命力強等特點,在相似條件下飼養,比紹鴨高產(兩個品系平均每年每只可比紹鴨增產2~3千克蛋,而比一般蛋鴨增產5千克蛋)。公鴨的肉用性能提高,如60日齡、70日齡的體重比紹鴨提高了16%~22%。飼料報酬和肉的品質都有明顯的改進。兩系的外貌特征和生產性能見表1-2。

表1-2 江南Ⅰ號和江南Ⅱ號的外貌特征和生產性能

(7)連城白鴨 是中國麻鴨中獨具特色的小型白色變種,主產于福建省連城縣。體軀狹長,頭小、頸細長,前胸淺,腹部下垂,覓食力強,行動靈活,富于神經質。體羽潔白,喙黑色,脛、蹼灰黑色,雄性具性羽2~4根。

初生體重40~44克,1月齡體重250~300克,3月齡1300~
1500克,成年體重公鴨1.4~1.54千克,母鴨1.3~1.4千克。開產日齡120~130天,第一個產蛋年產蛋220~230個,第二個產蛋年產蛋250~280個,第三個產蛋年產蛋230個左右,蛋重58克。蛋殼以白色居多,也有少數青殼蛋,蛋形指數1.46。公鴨180天配種,公、母配比1∶(20~25)。公鴨利用年限為1年,母鴨3年,受精率90%以上。

(8)莆田黑鴨 是中國麻鴨的黑色變種,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晉江和莆田兩個地區的沿海各縣及福州市的瑯岐、亭江、連江縣的浦口等地。體型輕巧、緊湊,骨骼堅實,行走迅速。全身羽毛淺黑色,著生緊密,喙墨綠色,脛、蹼、爪黑色。公鴨具性羽,頭、頸部羽毛具有光澤,雄性特征明顯。

公鴨成年體重1340克,母鴨成年體重1680克。開產日齡120天左右,年產蛋量為270~290個,蛋重70克,料蛋比1∶3.84,白殼蛋占多數。公、母配比1∶25,種蛋受精率95%。

另外蛋用鴨品種還有中山麻鴨、三穗鴨、龍巖山麻鴨(山麻鴨)、利川麻鴨(恩施麻鴨)等。

3.肉蛋兼用型鴨品種

(1)高郵鴨 是我國較大型的麻鴨品種,為蛋肉兼用型,以產雙黃蛋著稱。原產于江蘇省高郵、寶應、興化等縣。高郵鴨肉質好,覓食能力強,耐粗雜食,善潛水,生長快,產蛋大,且產較多的雙黃蛋,飼料報酬高,適于放牧飼養。

高郵鴨體軀呈長方形,胸深背闊肩寬,發育勻稱。喙豆黑色,虹彩深褐色,爪黑色。公鴨體型較大,頭、頸上部的羽毛深綠色,有光澤,背、腰、胸部均為褐色蘆花羽,腹羽黑色,喙青綠色,脛、蹼橘紅色,有“烏頭白襠青嘴雄”之稱。母鴨頸細長,羽毛緊密,后軀發達,體羽褐色,雜有黑色細斑,呈麻雀色,脛、蹼灰褐色。雛鴨羽色為黑斗星,青喙,喙豆、線背、尾巴、脛、蹼、爪黑色。

高郵鴨年平均產蛋量140~160枚,高產群可達180枚。平均蛋重75.9克,其中70克以下者占15.3%,78克以上者占4%,雙黃蛋約占0.3%。蛋殼白色者居多,約占82.9%,青殼蛋占17.1%左右,蛋形指數1.43。

高郵鴨成年體重,公鴨2.3~2.4千克,母鴨2.6~2.7千克。生長速度較快,一般在放牧條件下,70日齡體重可達1.5千克,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可達1.8~2千克,以40~70日齡期生長最快。采用配合飼料飼喂,50日齡平均體重可達1.78千克。屠宰半凈膛率為80%左右,全凈膛率為70%左右,料肉比3.5︰1。

繁殖力較強,公鴨70日齡后即有性行為,母鴨開產日齡110~
140天。公母配比1∶(25~33),受精率92%~94%,受精蛋孵化率85%以上。

(2)建昌鴨 是以生產“大肥肝”著稱的肉蛋兼用型麻鴨,素有“大肝鴨”的美稱。原產于四川省的西昌(古稱建昌)、德昌、冕寧、米易和會理等縣,體型中等大小,體軀寬闊,頭大頸粗。公鴨頭、頸上部羽毛墨綠色,具光澤,頸下部1/3處有一白色頸圈,喙墨綠色,前胸及鞍羽紅褐色,腹羽銀灰色,故有“綠頭、紅胸、銀肚、青嘴公”之稱,尾羽、性羽黑色。母鴨羽毛褐色,有深淺之分,以淺褐色麻雀羽居多,喙橘黃色。建昌鴨中還有約15%的白胸黑鴨,前胸白色,體羽烏黑,喙、脛、蹼黑色。

建昌鴨年均產蛋量150枚左右,平均蛋重72.98,以青殼者居多,占60%~70%,殼厚0.35厘米,蛋形指數1.37。

建昌鴨成年公鴨體重2.2~2.5千克,母鴨2~2.3千克。生長較快,初生體重37.4克,1月齡體重302.5克,2月齡體重達962.5克,3月齡體重1.656千克,4月齡公鴨重1.844千克,母鴨1.695千克。其相對增重高峰期出現在8周齡前,13周齡后則增重急劇下降,28周齡時接近成年體重。肉用仔鴨8周齡活重1.3~1.6千克。6月齡半凈膛屠宰率公鴨為78.9%,母鴨為81.84%;全凈膛屠宰率公鴨為72.3%,母鴨為74.08%。6月齡胸、腿肌總重公鴨為327.38克,母鴨為318.60克。胸、腿肌占屠體重的比例,公鴨為25.84%,母鴨為24.27%。56日齡肉料比為1∶3.07,7月齡填肥21天的料肉比為11.07∶1。7月齡建昌鴨填肥14天平均肝重229.24克,最大者達455克,肝料比為1∶23.81;填肥21天平均肝重324.36克,最重達545克。

公鴨性成熟日齡120天左右,母鴨開產日齡150~180天,公母配比1︰28,受精率90%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5%左右。

(3)巢湖鴨 主產區在安徽省中部的巢湖附近。巢湖鴨體質健壯,行動敏捷,抗逆性強,采食性能好,是制作無為熏鴨和南京板鴨的良好材料。

巢湖鴨體型中等大小,呈長方形,結構緊湊。公鴨的頭、頸上部羽毛呈墨綠色,有光澤,前胸、背和腰部羽毛褐色,鑲有黑色條斑,腹部白色,尾羽黑色,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橘紅色,爪黑色。母鴨體羽淺褐色,綴黑色細條紋,呈淺麻細花形,翼部有藍綠色鏡羽,眼上方有白色或淺黃色眉紋。

巢湖鴨母鴨開產日齡140~160天,母鴨年產蛋量160~180枚,平均蛋重70克,蛋殼以白色居多,占87%,青殼蛋占13%。

巢湖鴨成年公鴨體重2.1~2.7千克,母鴨1.9~2.4千克。肉用仔鴨70日齡活重1.5千克,90日齡活重2千克。全凈膛屠宰率72.6%~73.4%,半凈膛屠宰率83%~84.5%。巢湖鴨公、母配比早春為1∶25,清明后為1∶33。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9%~94%。公鴨利用年限為1年,母鴨為3~4年。

(4)大余鴨 大余鴨主產區在江西省南部的大余縣。其特色是皮薄肉嫩,骨脆可嚼,臘味香濃。

大余鴨體型中等大小,不具白色頸圈。翼部有墨綠色鏡羽,喙青色,脛、蹼青黃色。公鴨頭、頸、背部羽毛紅褐色,少數個體頭部有墨綠色羽。母鴨體羽褐色,雜有較大的黑色雀斑,故有“大粒麻”之稱。

大余鴨年產蛋量180~220枚,平均蛋重70克左右,蛋殼白色。大余鴨成年體重2~2.2千克。在放牧條件下,90日齡仔鴨活重1.4~1.5千克,再經1個月的育肥飼養,體重達1.9~2千克,即可屠宰加工板鴨。半凈膛屠宰率公鴨為84.1%,母鴨為84.5%;全凈膛屠宰率公鴨為74.9%,母鴨為75.3%。母鴨開產日齡180~200天,公母配比1∶10,種蛋受精率81%~91%,受精蛋孵化率90%以上。

(5)臨武鴨 產于湖南省臨武縣。臨武鴨食性廣,易肥育,加工成板鴨味髓鮮美。體型中等偏小,體軀較長,結構勻稱,胸部發達,后軀挨地。頭大眼突,喙扁而寬,呈黃褐色或黃紅色,上寬于下,尖端微向下鉤,中段微微上拱(被稱為“拱嘴鴨”“鉤嘴鴨”和“挖嘴鴨”),采食有力。頸較細長,翅膀收縮有力,翅尖交叉,尾羽呈三角形,尾尖上翹。母鴨毛色以黃褐色為主,雜有白、綠色斑,具白色頸圈;公鴨頭、頸上部羽毛綠色發亮,頸圈明顯,腹部多為棕黃色或灰白色。

成年公鴨體重1.770千克,母鴨1.813千克。開產日齡140~160天,年產蛋160~180枚,蛋重67.4克。

(6)昆山鴨 又稱昆山大麻鴨,是江蘇省蘇州地區培育的品種,采用北京鴨與當地婁門鴨雜交,經14年的選育和推廣,于1978年通過鑒定。昆山鴨體型大,似父本北京鴨,頭大,頸粗,體軀呈長方形,寬而且深。羽毛似母本婁門鴨。公鴨頭、頸上部羽毛墨綠色,有光澤,體背部和尾羽墨褐色。體側灰褐色有蘆花紋,腹部白色,翼部鏡羽墨綠色。母鴨全身羽毛深褐色,綴黑色麻雀斑紋,眼上方有白眉,翼部有墨綠色鏡羽。昆山鴨的喙呈青綠色,脛、蹼橘紅色。

昆山鴨成年公鴨體重3.5千克,母鴨3千克。開產日齡180天左右,年產蛋140~160枚,平均蛋重80克左右。蛋殼淺褐色,少數青色。60日齡仔鴨體重2.4千克左右。

(7)沔陽鴨 系湖北省沔陽縣畜禽良種場經20年選育而成的肉蛋兼用型鴨種,先以高郵鴨作父本,荊江鴨作母本雜交,雜種鴨自群繁殖3年后,再次用高郵鴨級進雜交,最終培育而成。

沔陽鴨體型中等大小,體軀長方形,背寬胸深。脛、蹼橘黃色。公鴨頭、頸上部的羽毛綠色,有光澤,體背部羽毛深褐色,臀部羽毛黑色,胸、腹和副主翼羽白色,喙黃綠色,虹彩淺褐色。母鴨羽毛以褐色為主,分淺麻色和深麻色兩種,主翼羽均為黑色,喙青灰,眼上左右一道白眉。

沔陽鴨成年體重2.2~2.3千克,開產日齡140~150天,年產蛋量160~180枚,第一年平均蛋重74.5克,第二年79.6克。蛋殼以白色居多,占93%,青殼蛋僅7%。公母配比1∶(20~25)。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5%以上。公鴨利用年限1年,母鴨4~5年。

另外還有桂西鴨、四川麻鴨、云南鴨、松香黃鴨、白沙鴨等蛋肉兼用型鴨。

(二)鴨的品種選擇和引進

1.品種的選擇

(1)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選擇 不同地區對鴨產品的需求不一樣,只有選擇適銷對路的產品,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如當地有消費烤鴨的習慣,且需求量較大,則要選擇飼養大型肉鴨,如北京鴨、天府肉鴨等;在一些鴨肉出口基地,則應飼養配套品系雜交鴨,才能達到出口屠體品質的要求,如櫻桃谷鴨、奧白星肉鴨、天府肉鴨等;制作傳統的鹵鴨、板鴨、熏鴨,則宜選擇中型雜交肉鴨及本地麻鴨。而在一些有鴨蛋消費習慣且鴨蛋加工方式多樣的地區,則宜選擇飼養蛋鴨,如紹鴨、金定鴨、江南Ⅰ號、江南Ⅱ號等。

(2)根據生產性能進行選擇 優良的生產性能是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基礎。因此,在同一類型的品種中,要選擇生產性能好的品種。首先,肉鴨要看其生長速度、料肉比;蛋鴨要看其產蛋量、蛋重、料蛋比;其次,要看鴨的適應性和生活力,看哪個鴨種抗病性強,發病少。

(3)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進行選擇 大型肉鴨具有飼養周期短、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宜規模飼養的特點,但飼養大型肉鴨需要一定的技術設備和相應的資金。因而,大中城市近郊的農戶可選擇飼養大型肉鴨,而在邊遠丘陵山區,則宜選擇飼養中型雜交肉鴨和蛋鴨。

2.品種引進注意事項

(1)不要盲目引種 引種應根據生產的需要,確定品種類型,同時要考察所引品種的經濟價值。盡量引進國內已擴大繁殖的優良品種,可避免從國外引種的某些弊端。引種前必須先了解引入品種的技術資料,對引入品種的生產性能、飼料營養要求要有足夠的了解,如是純種,應有外貌特征、育成歷史、遺傳穩定性以及飼養管理特點和抗病力等資料,以便引種后參考。

(2)注意引進品種的適應性 選定的引進品種要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及環境條件。每個品種都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對原產地有特殊的適應能力。當被引進到新的地區后,如果新地區的環境條件與原產地差異過大時,引種就不易成功。所以引種時首先要考慮當地條件與原產地條件的差異狀況,其次要考慮本地養殖場能否為引入品種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

(3)引種渠道要正規 到適度規模、信譽度高、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和足夠供種能力且技術服務好的種鴨場引種。種鴨的系譜要清楚;種鴨要健康,必要時在購種前進行采血化驗。

(4)嚴格檢疫 絕不可以從發病區域引種,以防止引種時帶進疾病。直接引進成鴨時,進場前應嚴格隔離飼養,經觀察確認無病后才能入場。

(5)做好引種準備 引種前做好準備工作,如準備好圈舍、飼養設備、飼料及用具等,還要做好飼養人員的技術培訓。

(6)加強引種管理 引種時,首次引入品種數量不宜過多,引入后要先進行l~2個生產周期的性能觀察,確認引種效果良好時,再適當增加引種數量,擴大繁殖。引種時應引進體質健康、發育正常、無遺傳疾病、未成年的幼禽,因為這樣的個體可塑性強,容易適應環境。引種最好選擇在兩地氣候差別不大的季節進行,以便使引入個體逐漸適應氣候的變化。從寒冷地帶向熱帶地區引種,以秋季引種最好,而從熱帶地區向寒冷地區引種則以春末夏初引種最適宜。做好運輸組織工作安排,避開疫區,盡量縮短運輸時間。如運輸時間過長,就要做好途中飲水、喂食的準備,以減少途中損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会理县| 班玛县| 苏尼特右旗| 鄂温| 涿州市| 和政县| 汾阳市| 青岛市| 斗六市| 赣州市| 汉川市| 搜索| 宁都县| 婺源县| 修水县| 武山县| 荥经县| 句容市| 新乐市| 深州市| 六盘水市| 江北区| 汤阴县| 会理县| 木里| 海城市| 息烽县| 安福县| 米脂县| 保定市| 临泉县| 华阴市| 嵊泗县| 萨嘎县| 娄底市| 古交市| 西乌| 盐源县| 弥渡县|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