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染源條碼制統計技術及應用
- 趙曉宏 易愛華 宋佳
- 982字
- 2020-04-17 15:14:38
前言
科學準確的環境統計數據是制定環境管理政策的出發點,也是反映環境管理成效的落腳點。環境統計數據已成為重要的國情數據,加強環境統計管理工作、改革統計制度、規范統計方法是新時期環境保護和減排工作的現實需要。一方面,自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以來,國家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保護的成效最終都要通過數據反映,這就要求環境統計的范圍不斷擴大、深度不斷拓展、數據更加準確;另一方面,環境統計工作基礎能力比較薄弱,管理工作體系不健全。因此,急需構建適應新形勢需求的新的統計方法和新的技術體系,進一步推進環境統計管理工作。
2014年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污染源條碼制統計方法及其示范研究項目”(201309065)充分利用條碼技術準確、快捷、可追溯等特點,進行污染源條碼制統計方法及其示范研究。探索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緩解跨業務部門信息流轉難、統計工作量巨大、統計周期長等問題的技術和管理可行性,為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有力的量化數據支撐及必要的技術準備。
本書基于2014年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污染源條碼制統計方法及其示范研究項目”(201309065)研究成果編著而成,首次提出了運用條碼制的方法進行污染源統計管理。書中首先介紹了條碼技術在國內外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情況,然后在分析我國環境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條碼技術對于減排統計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然后,根據條碼技術的特點建立起實施框架和開展方案。本書主要涵蓋了污染源條碼制統計的可行性研究、編碼體系的構建和動態更新、污染源統計方法、系統框架的構建、制度的制定及其應用示范六大板塊,為污染源條碼制管理在全國范圍的開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本書是團隊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由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浙江大學、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共同參與撰寫。具體分工如下:第1章由干紅華、劉二騰編著;第2章由趙曉宏、陳陸霞編著;第3章由趙越、劉敏編著;第4章由易愛華、邢可佳編著;第5章由潘鵬、朱美編著;第6章由宋佳、易愛華、諸云強編著;第7章由左文浩、朱美編著;第8章由曹東、趙學濤、楊威杉編著;第9章由劉二騰、葛亞力編著。全書最后由趙曉宏、易愛華、陳陸霞統稿并定稿。
限于編著者編著時間和水平,書中不足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提出修改建議。
編著者
2018年2月
-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生物處理及穩定化
- 四川綠色發展報告(2018年)
- 寧夏自然災害防災減災重大問題研究:環境災害卷
- 寧夏地下水環境條件及功能區劃研究
- 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特別報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地方典型案例集
- 難降解廢水高級氧化技術
- 災害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應急處理
-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 典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及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
- 環境友好的社會基礎:中國市民環境關心與行為的實證研究
- 廢橡膠熱解與熱能利用
- 泉爽科技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技術
- Plasma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環境保護中等離子體治理技術)
- 鄉村防災減災百問百答(新時代鄉村振興百問百答叢書)
- 固體廢物鑒別典型案例201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