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最新章節(jié):
注釋
本書共9章,以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為主題,分析了污泥的產(chǎn)生、特性以及影響因素,討論了國內(nèi)外的技術應用情況,分析了國家的相關政策,介紹了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的技術、工藝和設備以及應用工程案例。具體包括污泥特性和來源、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現(xiàn)狀分析、技術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污泥濃縮調理和脫水、污泥消化、污泥干化、污泥焚燒、污泥堆肥、污泥建材利用、污泥熱能利用以及污泥制備活性炭等其他資源化技術、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工程實例等相關內(nèi)容。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性,可供污泥安全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huán)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yè)師生參閱。
- 注釋 更新時間:2020-01-10 12:09:37
- 索 引
- 參 考 文 獻
- 9.6.3 重慶市雞冠石污水廠污泥厭氧消化工藝
- 9.6.2 上海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燒處理工程
- 9.6.1 Subiaco污水處理廠污泥制油工程實例
- 9.6 工程實例
- 9.5.4 污泥微波與等離子體處理技術
- 9.5.3 污泥高溫氣化制氫
- 9.5.2 污泥濕式氧化技術
- 9.5.1 污泥制燃料電池技術
- 9.5 其他污泥能源化利用技術
- 9.4.2 污泥厭氧消化的氫氣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4.1 污泥厭氧消化的沼氣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4 污泥生物產(chǎn)氣技術
- 9.3.5 污泥焚燒的熱能利用
- 9.3.4 污泥合成燃料技術
- 9.3.3 污泥混合焚燒系統(tǒng)與技術
- 9.3.2 污泥直接焚燒系統(tǒng)與技術
- 9.3.1 污泥焚燒熱能利用概述
- 9.3 污泥焚燒熱能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2.4 污泥熱解制油技術與直接熱化學液化制油技術對比
- 9.2.3 污泥直接熱化學液化技術
- 9.2.2 污泥低溫熱解技術
- 9.2.1 污泥制油能源利用概述
- 9.2 污泥制油能源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1.2 污泥能源利用技術途徑
- 9.1.1 污泥能源利用的理論基礎
- 9.1 污泥能源利用技術概述
- 第9章 污泥能源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參 考 文 獻
- 8.7.3 常州光源熱電有限公司摻燒污泥制磚
- 8.7.2 上海水泥廠利用污泥制水泥
- 8.7.1 江蘇金壇污泥制陶粒
- 8.7 工程實例
- 8.6.4 污泥制造沸石
- 8.6.3 污泥作混凝土混料的細填料
- 8.6.2 污泥聚合物復合材料生產(chǎn)技術
- 8.6.1 污泥玻璃態(tài)骨料等產(chǎn)品生產(chǎn)技術
- 8.6 污泥其他建材利用技術
- 8.5.6 污泥制輕質陶粒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 8.5.5 污泥制輕質陶粒的產(chǎn)品性能
- 8.5.4 不同污泥制取陶粒的研究及應用
- 8.5.3 污泥制輕質陶粒的工藝過程
- 8.5.2 污泥制輕質陶粒的基本原理
- 8.5.1 輕質陶粒概述
- 8.5 污泥制輕質陶粒
- 8.4.5 污泥制纖維板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 8.4.4 污泥制纖維板的產(chǎn)品性能
- 8.4.3 污泥制纖維板的一般工藝流程
- 8.4.2 污泥制纖維板的基本原理
- 8.4.1 纖維板概況
- 8.4 污泥制纖維板
- 8.3.5 污泥制水泥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 8.3.4 國內(nèi)外污泥制水泥研究應用現(xiàn)狀
- 8.3.3 污泥制水泥產(chǎn)品性能
- 8.3.2 污泥制水泥工藝過程
- 8.3.1 水泥生產(chǎn)的基本原理
- 8.3 污泥制水泥制品
- 8.2.7 污泥制磚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 8.2.6 污泥制磚技術發(fā)展中的問題
- 8.2.5 污泥制磚過程中污染物控制
- 8.2.4 國內(nèi)外污泥制磚研究應用概況
- 8.2.3 污泥磚的產(chǎn)品指標
- 8.2.2 污泥制磚技術的工藝過程
- 8.2.1 污泥制磚技術的基本原理
- 8.2 污泥制磚
- 8.1.2 污泥建材利用的基本形式
- 8.1.1 污泥建材利用概述
- 8.1 污泥的建材利用技術概況
- 第8章 污泥建材利用技術
- 參 考 文 獻
- 7.7.3 北京市密云污水處理廠污泥制肥工程
- 7.7.2 北京龐各莊污泥堆肥廠ENS堆肥工藝
- 7.7.1 秦皇島市污泥處理廠CTB高溫好氧工程
- 7.7 工程實例
- 7.6.4 氣體質量的監(jiān)測
- 7.6.3 填料狀態(tài)的監(jiān)測
- 7.6.2 臭氣控制技術
- 7.6.1 臭氣的來源
- 7.6 堆肥過程中的臭氣污染與控制
- 7.5.5 污泥農(nóng)業(yè)利用場地的設計
- 7.5.4 污泥堆肥農(nóng)業(yè)回用的安全性要求
- 7.5.3 污泥農(nóng)用前處理技術
- 7.5.2 污泥農(nóng)用技術原則
- 7.5.1 污泥農(nóng)用技術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 7.5 污泥農(nóng)業(yè)利用技術
- 7.4.2 污泥與粉煤灰的混合堆肥工藝與技術
- 7.4.1 污泥混合城市垃圾堆肥技術
- 7.4 污泥混合堆肥技術
- 7.3.6 污泥堆肥的應用前景及其市場分析
- 7.3.5 幾種好氧堆肥工藝
- 7.3.4 堆肥化的質量控制指標
- 7.3.3 好氧堆肥的工藝控制參數(shù)
- 7.3.2 好氧堆肥基本工藝
- 7.3.1 好氧堆肥的操作原理
- 7.3 污泥的好氧堆肥技術
- 7.2.5 堆肥過程中的N-N變化
- 7.2.4 堆肥過程中pH值的變化
- 7.2.3 堆肥過程中含水率和溫度的變化
- 7.2.2 堆肥過程中碳、氮和磷的轉化
- 7.2.1 厭氧堆肥原理
- 7.2 污泥的厭氧堆肥技術
- 7.1 污泥堆肥技術概述
- 第7章 污泥堆肥與農(nóng)用技術
- 參 考 文 獻
- 6.8.3 荷蘭SNB污泥焚燒廠
- 6.8.2 蕭山污水處理廠污泥焚燒工程
- 6.8.1 德國HSM污水處理廠流化床焚燒工藝[10]
- 6.8 工程實例
- 6.7.5 其他污染物[1]
- 6.7.4 二英
- 6.7.3 重金屬
- 6.7.2 灰渣
- 6.7.1 飛灰
- 6.7 污泥焚燒污染控制
- 6.6.2 余熱回收技術
- 6.6.1 主要節(jié)能措施
- 6.6 污泥焚燒爐節(jié)能技術[8]
- 6.5.9 其他系統(tǒng)[4]
- 6.5.8 備用設備
- 6.5.7 空氣傳送裝置[4]
- 6.5.6 供水
- 6.5.5 飛灰排放[4]
- 6.5.4 煙囪和煙道
- 6.5.3 筑爐材料[8]
- 6.5.2 輔助燃料
- 6.5.1 給料系統(tǒng)
- 6.5 污泥焚燒爐輔助系統(tǒng)及設備
- 6.4.4 回轉窯焚燒爐的優(yōu)缺點分析
- 6.4.3 回轉窯焚燒爐的平衡計算及控制參數(shù)
- 6.4.2 回轉窯焚燒爐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6.4.1 回轉窯焚燒爐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6.4 回轉窯焚燒爐
- 6.3.4 流化床焚燒爐的優(yōu)缺點分析
- 6.3.3 流化床焚燒爐的平衡計算及控制參數(shù)
- 6.3.2 流化床焚燒爐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6.3.1 流化床焚燒爐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6.3 流化床焚燒爐
- 6.2.4 多膛焚燒爐的優(yōu)缺點分析
- 6.2.3 多膛焚燒爐的平衡計算及控制參數(shù)
- 6.2.2 多膛焚燒爐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6.2.1 多膛焚燒爐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6.2 多膛焚燒爐
- 6.1.3 污泥焚燒技術的分類
- 6.1.2 污泥焚燒的基本原理
- 6.1.1 污泥焚燒的發(fā)展及其技術特點
- 6.1 污泥焚燒技術概述
- 第6章 污泥焚燒技術
- 參 考 文 獻
- 5.12.4 深圳南山電廠低溫帶式干化工藝
- 5.12.3 重慶市唐家沱污泥處理項目組合式兩級干化工藝
- 5.12.2 北京水泥廠污泥渦輪干燥工藝
- 5.12.1 上海市竹園污泥處理工程槳葉式干燥工藝
- 5.12 工程實例
- 5.11.3 干化過程的安全管理問題
- 5.11.2 干化風險的形成機理及預防措施
- 5.11.1 干化事故的原因
- 5.11 污泥干燥的安全性
- 5.10.5 除臭系統(tǒng)
- 5.10.4 除塵系統(tǒng)
- 5.10.3 供熱系統(tǒng)
- 5.10.2 進出口輸送系統(tǒng)
- 5.10.1 污泥接收及貯存系統(tǒng)
- 5.10 污泥干燥過程的輔助系統(tǒng)
- 5.9.3 臥式薄層污泥干化技術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9.2 渦輪薄層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9.1 渦輪薄層干化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9 薄層干化技術
- 5.8.4 轉盤式干燥機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8.3 轉盤式干燥機的平衡計算及參數(shù)控制
- 5.8.2 轉盤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8.1 轉盤干化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8 轉盤干化技術
- 5.7.4 水熱干化技術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7.3 水熱干化技術的平衡計算及控制參數(shù)
- 5.7.2 水熱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7.1 水熱干化設備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7 污泥水熱干化技術
- 5.6.4 帶式干化技術主要控制參數(shù)
- 5.6.3 帶式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6.2 帶式干化技術分類
- 5.6.1 帶式干化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6 帶式干化技術
- 5.5.5 槳葉式干燥機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5.4 空心槳葉式干燥機結構設計
- 5.5.3 槳葉式干燥機的平衡計算及參數(shù)控制
- 5.5.2 槳葉式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5.1 槳葉式干燥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5 槳葉式干化技術
- 5.4.6 流化床干燥機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4.5 流化床干燥機的結構設計
- 5.4.4 流化床干燥機主體工藝尺寸的計算
- 5.4.3 流化床干燥機的平衡計算及參數(shù)控制
- 5.4.2 流化床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4.1 流化床干燥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4 流化床干燥技術
- 5.3.4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3.3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平衡計算
- 5.3.2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5.3.1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 5.3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
- 5.2.4 直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2.3 直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平衡計算
- 5.2.2 直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5.2.1 直接加熱轉鼓式干燥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 5.2 直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
- 5.1.4 污泥干化技術的國內(nèi)外研究及應用現(xiàn)狀
- 5.1.3 污泥干化技術的分類
- 5.1.2 污泥干化技術的基礎原理
- 5.1.1 污泥干化技術概述
- 5.1 污泥干化技術概述
- 第5章 污泥干化技術
- 參 考 文 獻
- 4.5.3 北京方莊石灰穩(wěn)定干化項目
- 4.5.2 大連夏家河厭氧消化項目(柱形利浦消化)
- 4.5.1 北京小紅門厭氧消化項目(卵形消化)
- 4.5 工程實例
- 4.4.7 堿法穩(wěn)定工藝的經(jīng)濟分析
- 4.4.6 堿法穩(wěn)定工藝的設計要點
- 4.4.5 堿法穩(wěn)定工藝的控制參數(shù)
- 4.4.4 堿法穩(wěn)定工藝
- 4.4.3 堿性物質材料
- 4.4.2 工藝基本原理
- 4.4.1 預石灰穩(wěn)定和后石灰穩(wěn)定
- 4.4 堿法穩(wěn)定
- 4.3.7 好氧消化費用分析
- 4.3.6 好氧消化的優(yōu)缺點
- 4.3.5 好氧消化的工藝設計要點
- 4.3.4 好氧消化穩(wěn)定性的評價指標
- 4.3.3 好氧消化操作的控制參數(shù)
- 4.3.2 好氧消化主要影響因素
- 4.3.1 好氧消化的原理及工藝
- 4.3 污泥好氧消化技術
- 4.2.9 厭氧消化經(jīng)濟性分析
- 4.2.8 厭氧消化的優(yōu)缺點
- 4.2.7 消化系統(tǒng)的運行管理與維護
- 4.2.6 氣體收集與處置
- 4.2.5 厭氧消化的工藝設計
- 4.2.4 厭氧消化過程的理論模型
- 4.2.3 厭氧消化主要影響因素
- 4.2.2 厭氧消化工藝
- 4.2.1 厭氧消化的原理
- 4.2 污泥厭氧消化技術
- 4.1 污泥穩(wěn)定化技術概述
- 第4章 污泥穩(wěn)定化技術
- 參 考 文 獻
- 3.5.10 德國明斯特污水處理廠污泥機械濃縮處理工程
- 3.5.9 芝加哥市Stickney污水處理廠污泥離心脫水處理工程
- 3.5.8 荷蘭斯魯斯耶第克污泥處理廠濃縮處理工程
- 3.5.7 河南許昌污水處理廠污泥濃縮脫水一體化處理工程
- 3.5.6 蘇州新區(qū)水廠污泥濃縮及脫水處理工程
- 3.5.5 廣州市南洲水廠污泥濃縮及脫水處理工程
- 3.5.4 廈門市城市污泥深度脫水處理和資源化處置利用工程
- 3.5.3 石家莊第八水廠污泥濃縮及脫水處理工程
- 3.5.2 桂林市北沖污水處理廠污泥離心脫水處理工程
- 3.5.1 上海市石洞口污水處理廠污泥機械濃縮及脫水處理工程
- 3.5 工程實例
- 3.4.9 污泥脫水技術發(fā)展趨勢
- 3.4.8 電滲透脫水技術
- 3.4.7 真空過濾脫水技術
- 3.4.6 離心脫水技術
- 3.4.5 螺旋壓榨脫水技術
- 3.4.4 板框壓濾脫水技術
- 3.4.3 帶式壓濾脫水技術
- 3.4.2 自然干化技術
- 3.4.1 污泥脫水性能的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
- 3.4 污泥的脫水技術
- 3.3.7 常用濃縮技術對比及發(fā)展趨勢
- 3.3.6 其他濃縮技術
- 3.3.5 轉鼓濃縮技術
- 3.3.4 離心濃縮技術
- 3.3.3 氣浮濃縮技術
- 3.3.2 重力濃縮技術
- 3.3.1 污泥濃縮效果的測定
- 3.3 污泥濃縮技術概況
- 3.2.5 發(fā)展趨勢
- 3.2.4 其他污泥調理技術
- 3.2.3 生物調理技術
- 3.2.2 物理調理技術
- 3.2.1 化學調理技術
- 3.2 污泥的調理技術
- 3.1 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去除方式
- 第3章 污泥濃縮和脫水技術
- 參 考 文 獻
- 2.3.2 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標準
- 2.3.1 我國現(xiàn)有的污泥標準概況
- 2.3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標準
- 2.2.3 行業(yè)政策
- 2.2.2 法令條例、管理辦法
- 2.2.1 法律法規(guī)
- 2.2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法規(guī)政策
- 2.1.3 其他國家
- 2.1.2 美國
- 2.1.1 歐盟及其成員國
- 2.1 國外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法規(guī)政策與標準
- 第2章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法規(guī)政策與標準
- 參 考 文 獻
- 1.4.3 國外污泥處理處置的基本方法
- 1.4.2 國內(nèi)污泥處理處置的基本方法
- 1.4.1 國內(nèi)外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介紹
- 1.4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的基本方法
- 1.3.3 污泥產(chǎn)量的預測
- 1.3.2 影響污泥產(chǎn)量的因素
- 1.3.1 污泥排放狀況分析與估算
- 1.3 污泥排放狀況和產(chǎn)量預測
- 1.2.5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的技術原則
- 1.2.4 污泥的其他潛在環(huán)境影響
- 1.2.3 污泥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
- 1.2.2 污泥對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
- 1.2.1 污泥對水體環(huán)境的影響
- 1.2 污泥的危害及處理處置原則
- 1.1.4 污泥的性質指標
- 1.1.3 污泥的成分
- 1.1.2 污泥的分類
- 1.1.1 污泥的來源
- 1.1 污泥的來源、分類、成分和性質
- 第1章 概論
- 前言
-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編著人員
- 《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叢書》 編 委 會
- 內(nèi)容概述
- 書名頁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書名頁
- 內(nèi)容概述
- 《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叢書》 編 委 會
-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編著人員
- 前言
- 第1章 概論
- 1.1 污泥的來源、分類、成分和性質
- 1.1.1 污泥的來源
- 1.1.2 污泥的分類
- 1.1.3 污泥的成分
- 1.1.4 污泥的性質指標
- 1.2 污泥的危害及處理處置原則
- 1.2.1 污泥對水體環(huán)境的影響
- 1.2.2 污泥對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
- 1.2.3 污泥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
- 1.2.4 污泥的其他潛在環(huán)境影響
- 1.2.5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的技術原則
- 1.3 污泥排放狀況和產(chǎn)量預測
- 1.3.1 污泥排放狀況分析與估算
- 1.3.2 影響污泥產(chǎn)量的因素
- 1.3.3 污泥產(chǎn)量的預測
- 1.4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的基本方法
- 1.4.1 國內(nèi)外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介紹
- 1.4.2 國內(nèi)污泥處理處置的基本方法
- 1.4.3 國外污泥處理處置的基本方法
- 參 考 文 獻
- 第2章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法規(guī)政策與標準
- 2.1 國外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法規(guī)政策與標準
- 2.1.1 歐盟及其成員國
- 2.1.2 美國
- 2.1.3 其他國家
- 2.2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法規(guī)政策
- 2.2.1 法律法規(guī)
- 2.2.2 法令條例、管理辦法
- 2.2.3 行業(yè)政策
- 2.3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標準
- 2.3.1 我國現(xiàn)有的污泥標準概況
- 2.3.2 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標準
- 參 考 文 獻
- 第3章 污泥濃縮和脫水技術
- 3.1 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去除方式
- 3.2 污泥的調理技術
- 3.2.1 化學調理技術
- 3.2.2 物理調理技術
- 3.2.3 生物調理技術
- 3.2.4 其他污泥調理技術
- 3.2.5 發(fā)展趨勢
- 3.3 污泥濃縮技術概況
- 3.3.1 污泥濃縮效果的測定
- 3.3.2 重力濃縮技術
- 3.3.3 氣浮濃縮技術
- 3.3.4 離心濃縮技術
- 3.3.5 轉鼓濃縮技術
- 3.3.6 其他濃縮技術
- 3.3.7 常用濃縮技術對比及發(fā)展趨勢
- 3.4 污泥的脫水技術
- 3.4.1 污泥脫水性能的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
- 3.4.2 自然干化技術
- 3.4.3 帶式壓濾脫水技術
- 3.4.4 板框壓濾脫水技術
- 3.4.5 螺旋壓榨脫水技術
- 3.4.6 離心脫水技術
- 3.4.7 真空過濾脫水技術
- 3.4.8 電滲透脫水技術
- 3.4.9 污泥脫水技術發(fā)展趨勢
- 3.5 工程實例
- 3.5.1 上海市石洞口污水處理廠污泥機械濃縮及脫水處理工程
- 3.5.2 桂林市北沖污水處理廠污泥離心脫水處理工程
- 3.5.3 石家莊第八水廠污泥濃縮及脫水處理工程
- 3.5.4 廈門市城市污泥深度脫水處理和資源化處置利用工程
- 3.5.5 廣州市南洲水廠污泥濃縮及脫水處理工程
- 3.5.6 蘇州新區(qū)水廠污泥濃縮及脫水處理工程
- 3.5.7 河南許昌污水處理廠污泥濃縮脫水一體化處理工程
- 3.5.8 荷蘭斯魯斯耶第克污泥處理廠濃縮處理工程
- 3.5.9 芝加哥市Stickney污水處理廠污泥離心脫水處理工程
- 3.5.10 德國明斯特污水處理廠污泥機械濃縮處理工程
- 參 考 文 獻
- 第4章 污泥穩(wěn)定化技術
- 4.1 污泥穩(wěn)定化技術概述
- 4.2 污泥厭氧消化技術
- 4.2.1 厭氧消化的原理
- 4.2.2 厭氧消化工藝
- 4.2.3 厭氧消化主要影響因素
- 4.2.4 厭氧消化過程的理論模型
- 4.2.5 厭氧消化的工藝設計
- 4.2.6 氣體收集與處置
- 4.2.7 消化系統(tǒng)的運行管理與維護
- 4.2.8 厭氧消化的優(yōu)缺點
- 4.2.9 厭氧消化經(jīng)濟性分析
- 4.3 污泥好氧消化技術
- 4.3.1 好氧消化的原理及工藝
- 4.3.2 好氧消化主要影響因素
- 4.3.3 好氧消化操作的控制參數(shù)
- 4.3.4 好氧消化穩(wěn)定性的評價指標
- 4.3.5 好氧消化的工藝設計要點
- 4.3.6 好氧消化的優(yōu)缺點
- 4.3.7 好氧消化費用分析
- 4.4 堿法穩(wěn)定
- 4.4.1 預石灰穩(wěn)定和后石灰穩(wěn)定
- 4.4.2 工藝基本原理
- 4.4.3 堿性物質材料
- 4.4.4 堿法穩(wěn)定工藝
- 4.4.5 堿法穩(wěn)定工藝的控制參數(shù)
- 4.4.6 堿法穩(wěn)定工藝的設計要點
- 4.4.7 堿法穩(wěn)定工藝的經(jīng)濟分析
- 4.5 工程實例
- 4.5.1 北京小紅門厭氧消化項目(卵形消化)
- 4.5.2 大連夏家河厭氧消化項目(柱形利浦消化)
- 4.5.3 北京方莊石灰穩(wěn)定干化項目
- 參 考 文 獻
- 第5章 污泥干化技術
- 5.1 污泥干化技術概述
- 5.1.1 污泥干化技術概述
- 5.1.2 污泥干化技術的基礎原理
- 5.1.3 污泥干化技術的分類
- 5.1.4 污泥干化技術的國內(nèi)外研究及應用現(xiàn)狀
- 5.2 直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
- 5.2.1 直接加熱轉鼓式干燥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 5.2.2 直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5.2.3 直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平衡計算
- 5.2.4 直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3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
- 5.3.1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 5.3.2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5.3.3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平衡計算
- 5.3.4 間接加熱轉鼓干化技術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4 流化床干燥技術
- 5.4.1 流化床干燥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4.2 流化床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4.3 流化床干燥機的平衡計算及參數(shù)控制
- 5.4.4 流化床干燥機主體工藝尺寸的計算
- 5.4.5 流化床干燥機的結構設計
- 5.4.6 流化床干燥機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5 槳葉式干化技術
- 5.5.1 槳葉式干燥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5.2 槳葉式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5.3 槳葉式干燥機的平衡計算及參數(shù)控制
- 5.5.4 空心槳葉式干燥機結構設計
- 5.5.5 槳葉式干燥機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6 帶式干化技術
- 5.6.1 帶式干化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6.2 帶式干化技術分類
- 5.6.3 帶式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6.4 帶式干化技術主要控制參數(shù)
- 5.7 污泥水熱干化技術
- 5.7.1 水熱干化設備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7.2 水熱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7.3 水熱干化技術的平衡計算及控制參數(shù)
- 5.7.4 水熱干化技術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8 轉盤干化技術
- 5.8.1 轉盤干化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8.2 轉盤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8.3 轉盤式干燥機的平衡計算及參數(shù)控制
- 5.8.4 轉盤式干燥機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9 薄層干化技術
- 5.9.1 渦輪薄層干化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5.9.2 渦輪薄層干化技術工藝及設計要點
- 5.9.3 臥式薄層污泥干化技術的經(jīng)濟性分析
- 5.10 污泥干燥過程的輔助系統(tǒng)
- 5.10.1 污泥接收及貯存系統(tǒng)
- 5.10.2 進出口輸送系統(tǒng)
- 5.10.3 供熱系統(tǒng)
- 5.10.4 除塵系統(tǒng)
- 5.10.5 除臭系統(tǒng)
- 5.11 污泥干燥的安全性
- 5.11.1 干化事故的原因
- 5.11.2 干化風險的形成機理及預防措施
- 5.11.3 干化過程的安全管理問題
- 5.12 工程實例
- 5.12.1 上海市竹園污泥處理工程槳葉式干燥工藝
- 5.12.2 北京水泥廠污泥渦輪干燥工藝
- 5.12.3 重慶市唐家沱污泥處理項目組合式兩級干化工藝
- 5.12.4 深圳南山電廠低溫帶式干化工藝
- 參 考 文 獻
- 第6章 污泥焚燒技術
- 6.1 污泥焚燒技術概述
- 6.1.1 污泥焚燒的發(fā)展及其技術特點
- 6.1.2 污泥焚燒的基本原理
- 6.1.3 污泥焚燒技術的分類
- 6.2 多膛焚燒爐
- 6.2.1 多膛焚燒爐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6.2.2 多膛焚燒爐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6.2.3 多膛焚燒爐的平衡計算及控制參數(shù)
- 6.2.4 多膛焚燒爐的優(yōu)缺點分析
- 6.3 流化床焚燒爐
- 6.3.1 流化床焚燒爐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6.3.2 流化床焚燒爐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6.3.3 流化床焚燒爐的平衡計算及控制參數(shù)
- 6.3.4 流化床焚燒爐的優(yōu)缺點分析
- 6.4 回轉窯焚燒爐
- 6.4.1 回轉窯焚燒爐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 6.4.2 回轉窯焚燒爐的工藝及設計要點
- 6.4.3 回轉窯焚燒爐的平衡計算及控制參數(shù)
- 6.4.4 回轉窯焚燒爐的優(yōu)缺點分析
- 6.5 污泥焚燒爐輔助系統(tǒng)及設備
- 6.5.1 給料系統(tǒng)
- 6.5.2 輔助燃料
- 6.5.3 筑爐材料[8]
- 6.5.4 煙囪和煙道
- 6.5.5 飛灰排放[4]
- 6.5.6 供水
- 6.5.7 空氣傳送裝置[4]
- 6.5.8 備用設備
- 6.5.9 其他系統(tǒng)[4]
- 6.6 污泥焚燒爐節(jié)能技術[8]
- 6.6.1 主要節(jié)能措施
- 6.6.2 余熱回收技術
- 6.7 污泥焚燒污染控制
- 6.7.1 飛灰
- 6.7.2 灰渣
- 6.7.3 重金屬
- 6.7.4 二英
- 6.7.5 其他污染物[1]
- 6.8 工程實例
- 6.8.1 德國HSM污水處理廠流化床焚燒工藝[10]
- 6.8.2 蕭山污水處理廠污泥焚燒工程
- 6.8.3 荷蘭SNB污泥焚燒廠
- 參 考 文 獻
- 第7章 污泥堆肥與農(nóng)用技術
- 7.1 污泥堆肥技術概述
- 7.2 污泥的厭氧堆肥技術
- 7.2.1 厭氧堆肥原理
- 7.2.2 堆肥過程中碳、氮和磷的轉化
- 7.2.3 堆肥過程中含水率和溫度的變化
- 7.2.4 堆肥過程中pH值的變化
- 7.2.5 堆肥過程中的N-N變化
- 7.3 污泥的好氧堆肥技術
- 7.3.1 好氧堆肥的操作原理
- 7.3.2 好氧堆肥基本工藝
- 7.3.3 好氧堆肥的工藝控制參數(shù)
- 7.3.4 堆肥化的質量控制指標
- 7.3.5 幾種好氧堆肥工藝
- 7.3.6 污泥堆肥的應用前景及其市場分析
- 7.4 污泥混合堆肥技術
- 7.4.1 污泥混合城市垃圾堆肥技術
- 7.4.2 污泥與粉煤灰的混合堆肥工藝與技術
- 7.5 污泥農(nóng)業(yè)利用技術
- 7.5.1 污泥農(nóng)用技術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 7.5.2 污泥農(nóng)用技術原則
- 7.5.3 污泥農(nóng)用前處理技術
- 7.5.4 污泥堆肥農(nóng)業(yè)回用的安全性要求
- 7.5.5 污泥農(nóng)業(yè)利用場地的設計
- 7.6 堆肥過程中的臭氣污染與控制
- 7.6.1 臭氣的來源
- 7.6.2 臭氣控制技術
- 7.6.3 填料狀態(tài)的監(jiān)測
- 7.6.4 氣體質量的監(jiān)測
- 7.7 工程實例
- 7.7.1 秦皇島市污泥處理廠CTB高溫好氧工程
- 7.7.2 北京龐各莊污泥堆肥廠ENS堆肥工藝
- 7.7.3 北京市密云污水處理廠污泥制肥工程
- 參 考 文 獻
- 第8章 污泥建材利用技術
- 8.1 污泥的建材利用技術概況
- 8.1.1 污泥建材利用概述
- 8.1.2 污泥建材利用的基本形式
- 8.2 污泥制磚
- 8.2.1 污泥制磚技術的基本原理
- 8.2.2 污泥制磚技術的工藝過程
- 8.2.3 污泥磚的產(chǎn)品指標
- 8.2.4 國內(nèi)外污泥制磚研究應用概況
- 8.2.5 污泥制磚過程中污染物控制
- 8.2.6 污泥制磚技術發(fā)展中的問題
- 8.2.7 污泥制磚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 8.3 污泥制水泥制品
- 8.3.1 水泥生產(chǎn)的基本原理
- 8.3.2 污泥制水泥工藝過程
- 8.3.3 污泥制水泥產(chǎn)品性能
- 8.3.4 國內(nèi)外污泥制水泥研究應用現(xiàn)狀
- 8.3.5 污泥制水泥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 8.4 污泥制纖維板
- 8.4.1 纖維板概況
- 8.4.2 污泥制纖維板的基本原理
- 8.4.3 污泥制纖維板的一般工藝流程
- 8.4.4 污泥制纖維板的產(chǎn)品性能
- 8.4.5 污泥制纖維板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 8.5 污泥制輕質陶粒
- 8.5.1 輕質陶粒概述
- 8.5.2 污泥制輕質陶粒的基本原理
- 8.5.3 污泥制輕質陶粒的工藝過程
- 8.5.4 不同污泥制取陶粒的研究及應用
- 8.5.5 污泥制輕質陶粒的產(chǎn)品性能
- 8.5.6 污泥制輕質陶粒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 8.6 污泥其他建材利用技術
- 8.6.1 污泥玻璃態(tài)骨料等產(chǎn)品生產(chǎn)技術
- 8.6.2 污泥聚合物復合材料生產(chǎn)技術
- 8.6.3 污泥作混凝土混料的細填料
- 8.6.4 污泥制造沸石
- 8.7 工程實例
- 8.7.1 江蘇金壇污泥制陶粒
- 8.7.2 上海水泥廠利用污泥制水泥
- 8.7.3 常州光源熱電有限公司摻燒污泥制磚
- 參 考 文 獻
- 第9章 污泥能源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1 污泥能源利用技術概述
- 9.1.1 污泥能源利用的理論基礎
- 9.1.2 污泥能源利用技術途徑
- 9.2 污泥制油能源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2.1 污泥制油能源利用概述
- 9.2.2 污泥低溫熱解技術
- 9.2.3 污泥直接熱化學液化技術
- 9.2.4 污泥熱解制油技術與直接熱化學液化制油技術對比
- 9.3 污泥焚燒熱能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3.1 污泥焚燒熱能利用概述
- 9.3.2 污泥直接焚燒系統(tǒng)與技術
- 9.3.3 污泥混合焚燒系統(tǒng)與技術
- 9.3.4 污泥合成燃料技術
- 9.3.5 污泥焚燒的熱能利用
- 9.4 污泥生物產(chǎn)氣技術
- 9.4.1 污泥厭氧消化的沼氣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4.2 污泥厭氧消化的氫氣利用系統(tǒng)與技術
- 9.5 其他污泥能源化利用技術
- 9.5.1 污泥制燃料電池技術
- 9.5.2 污泥濕式氧化技術
- 9.5.3 污泥高溫氣化制氫
- 9.5.4 污泥微波與等離子體處理技術
- 9.6 工程實例
- 9.6.1 Subiaco污水處理廠污泥制油工程實例
- 9.6.2 上海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燒處理工程
- 9.6.3 重慶市雞冠石污水廠污泥厭氧消化工藝
- 參 考 文 獻
- 索 引
- 注釋 更新時間:2020-01-10 12: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