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事故與突發事件

一、事故的定義與分類

在人們活動的過程中(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等)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意外事件,如傷害事故、生產事故、火災事故、交通事故、中毒事故、淹溺事故、觸電事故等。此外,還有如洪水、臺風、地震、海嘯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與事故。這些對人類的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危險始終存在于人類生活、勞動或生產之中,在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在生產或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事故或與生產過程有關的事故,簡稱為生產事故(包括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設備事故、火災事故、交通事故、人身傷害事故、職業中毒事故和所有與生產有關的事故)。本書重點討論的是生產事故和與此相關的各類傷亡事故。

事故也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樣,具有其自己的特性或規律。只有了解了事故的特性或規律,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方法,進行預防和減少事故及其造成各方面的損失。

1.事故按事故屬性分類

依照事故的屬性不同,事故分為自然事故和人為事故兩大類。

(1)自然事故 自然事故就是人們常說的“天災”,是指運用現代的科技手段和人類目前的力量難以預知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事故。它屬于人為能力還不能完全控制的領域,如地震、海嘯、臺風、突發洪水、火山爆發、滑坡、陷落、冰雹、異常干旱、氣候突變等,都是自然事故。一般地講,對這類事故目前還不能準確地進行預測、預報,或者雖然有一定程度的預報或預測,但也只限于采取一些應急措施來減少受害范圍和減輕受害的程度。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在人類生活、勞動、生產和工業設計中,如果考慮到自然因素的變化而帶來的危險或災難,就不屬于自然事故。例如,在臺風多發地帶建設的工業建筑、人類生活設施,就必須考慮到臺風因素的作用,從而加大安全系數和防范措施。當然,在考慮到自然因素之后,用目前人類的力量仍不可抗拒所造成的事故,就是自然事故。

(2)人為事故 所謂人為事故,就是除“天災”以外的事故。發生這類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人,而不在于“天”。因此,人為事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生產中發生的事故基本上都屬于人為事故。人為事故是指由于人們違背自然規律、違反科學程序或違反法(律)令、法規、條例、規程等不良行為而造成的事故(本書著重研究的內容)。

2.事故按危害后果分類

依照生產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事故分為傷亡事故、物質損失事故和險肇事故三大類。

(1)傷亡事故 傷亡事故是指人體受到傷害后,暫時地、部分地或永久地喪失勞動能力或人員死亡的事故。

(2)物質損失事故 物質損失事故,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只有物質、財產受到破壞,使其報廢或需要修復的事故。如建筑物的倒塌,機器設備的損壞,原材料及半成品或成品的損失,動力及燃料的損失等,都屬于物質損失事故(即只有財產或經濟損失與破壞,而沒有人員傷亡的事故)。

(3)險肇事故 險肇事故是指發生事故后,既未發生人員傷害,又未出現物質經濟損失,則稱為險肇事故。這類事故常常被人們所忽視。我國目前有的地區或行業事故如此多發,尤其是重特大傷亡事故接連不斷發生,根據事故發生規律和海因里希法則原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視了險肇事故的治理、統計或教育。

3.事故按行業分類

依照事故監督管理的行業不同,事故又分為行業或企業事故,我國主要有如下八大類。

(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 工礦商貿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發生的傷亡事故,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統計、管理。

(2)火災事故 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都為火災事故,由公安消防部門負責統計、管理。

(3)道路交通事故 在道路交通運輸中發生的事故,由公安交警部門負責統計、管理。

(4)水上交通事故 在水上交通運輸中發生的事故。由交通管理部門負責統計、管理。

(5)鐵路交通事故 在鐵路交通運輸中發生的事故。由鐵路管理部門負責統計、管理。

(6)民航飛行事故 在民航飛機飛行中發生的事故。由民航管理部門負責統計、管理。

(7)農業機械事故 在農業機械制造和運行中發生的事故。由農業管理部門負責統計、管理。

(8)漁業船舶事故 在漁業船舶運行中發生的事故。由漁業船舶部門負責統計、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政府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直接監管的是工礦商貿企業的生產安全和事故管理,綜合協調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鐵路交通、民航飛行、農業機械和漁業船舶等方面的生產安全與事故管理。

4.事故按傷害程度分類

事故發生后,按事故對受傷害者造成損傷以致勞動能力喪失的程度分三大類。

(1)輕傷事故 輕傷事故是指造成職工肢體傷殘,或某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輕度損傷,表現為勞動能力輕度或暫時喪失的傷害。一般是指受傷職工歇工在1個工作日以上,計算損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傷害,但夠不上重傷者。

(2)重傷事故 重傷事故是指造成職工肢體殘缺或視覺、聽覺等器官受到嚴重損傷,一般能引起人體長期存在功能障礙,或損失工作日等于和超過105日(最多不超過6000日),勞動能力有重大損失的失能傷害。根據原勞動部1960年5月23日中勞護久字第56號文發布《關于重傷事故范圍的意見》,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作為重傷事故處理。

①經醫師診斷已成為殘廢或可能成為殘廢的。

②傷勢嚴重,需要進行較大的手術才能挽救的。

③人體要害部位嚴重灼傷、燙傷占全身面積二分之一以上的。

④嚴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鎖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腳骨等因受傷骨折),嚴重腦震蕩等。

⑤眼部受傷較重,有失明可能的。

⑥手部傷害:

a.大拇指軋斷一節的;

b.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軋斷兩節或者任何兩指各軋斷一節的;

c.局部肌位受傷甚劇,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殘廢可能的。

⑦腳部傷害:

a.腳趾軋斷三只以上的;

b.局部肌位受傷甚劇,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殘廢可能的。

⑧內部傷害。內臟損傷、內出血或傷及腹膜的。

⑨凡不在上述范圍以內的傷害,經醫生診察后,認為受傷較重,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上述各點,由企業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做個別研究提出初步意見,由政府勞動部門審查確定。

(3)死亡事故 死亡事故是指事故發生后當即死亡(含極性中毒死亡)或負傷后在30日以內死亡的事故(其損失工作日定為6000日,這是根據我國職工的平均退休年齡和平均死亡年齡計算出來的)。

此種分類是按傷亡事故造成損失工作日的多少來衡量的,而損失工作日是指受傷害者喪失勞動能力(簡稱失能)的工作日。各種傷害情況的損失工作日數,按GB 6441—86中的有關規定計算或選取。

二、突發事件的定義與分類分級

1.突發事件的定義

突發事件可被廣義地理解為突然發生的事情:第一層的含義是事件發生、發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層的含義是事件難以應對,必須采取非常規方法來處理。根據2007 年11 月1 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事件也可進一步理解為突然發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社會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政府立即采取應對措施加以處理的緊急事件。

2.突發事件的分類

我國把突發事件分為4 大類,即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1)自然災害 由自然因素引發的與地殼運動、天體運動、氣候變化相關的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2)事故災難 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意外發生的故障、事故帶來的災難。主要包括企業生產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故等。

(3)公共衛生事件 突然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食品安全、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共健康的突發事件。

(4)社會安全事件 危及社會安全、社會發展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經濟安全事件、群體性事件以及其他重大刑事案件等。

3.突發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4 級。

4.突發事件的預警級別

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突發事件的預警級別一般依據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影響力大小、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由高到低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4 個級別,并依次采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來表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珲春市| 颍上县| 建阳市| 辽中县| 岚皋县| 囊谦县| 南宁市| 嘉定区| 汉中市| 文化| 三台县| 西盟| 瑞金市| 本溪| 太白县| 莱州市| 子长县| 循化| 丰台区| 封丘县| 阿坝| 柞水县| 右玉县| 晴隆县| 内乡县| 海盐县| 茌平县| 榆林市| 富民县| 永和县| 延寿县| 乐平市| 砀山县| 棋牌| 萨嘎县| 新蔡县| 澎湖县| 玉树县| 大冶市|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