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一 種子生產基地的建設

一、任務描述

我國西北、東北已成為我國首要的種子生產基地,種子生產基地選擇要結合當地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種植習慣,確定相應種類的作物種子生產,宜種則種,宜農則農。

二、任務目標

掌握建立種子生產基地的條件、程序和形式。

三、任務實施

(一)實施條件

具備有代表性種子企業、種子生產基地數個;主要作物雜交制種田。

(二)實施過程

1. 嚴格考察種子生產基地的條件

種子生產基地要保持相對穩定。因此在建立基地之前,要對預選基地的條件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和周密的思考,經過詳細比較后擇優建立。建立種子生產基地的條件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條件 自然條件對建立種子生產基地、生產高質量的種子至關重要。基地的自然條件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 氣候條件 品種的遺傳特性及優良性狀表現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降雨、日照和無霜期等氣候因素。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不同品種需要的上述氣候條件不同。種子基地應能滿足品種所要求的氣候條件。

② 地形地勢 有利的地形地勢可以達到安全隔離的效果。如山區,不僅可以采用時間隔離,而且可以進行空間隔離和自然屏障隔離,幾種隔離同時起作用,對防雜保純及隔離區的設置極為有利。

③ 各種病蟲害發生情況 基地的各種病蟲害要輕,不能在病蟲害常發區以及有檢疫性病蟲害的地區建立基地。

④ 交通條件 基地的交通要方便,便于開展種子生產和種子運輸。

(2)生產水平和經濟條件 基地應有較好的生產條件和科學種田的基礎,地力肥沃,排灌方便,生產水平較高。大多數農戶以農為主,糧食的商品率高,勞動力充足。

(3)領導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 建立和發展種子基地,需要當地的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領導干部的關心和大力支持。領導重視,群眾的積極性高,事情就容易辦好。如果群眾的文化水平較高,通過技術培訓,便可形成當地種子生產的技術力量,利于各個環節的管理和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有利于提高種子的質量和產量。

2. 建立種子生產基地

建立種子生產基地,通常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搞好論證 在種子生產基地建立之前首先要進行調查研究,對基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考察,在此基礎上編寫出建立種子生產基地的設計任務書。設計任務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基地建設的目的和意義、現有條件(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分析、主要建設內容(基地規模、水利設施、收購、加工、貯藏設施及技術培訓等)、預期達到的目標、實施方案、投資額度、社會經濟效益分析等,然后請有關專家論證。

(2)詳細規劃 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做好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的詳細規劃。根據良種推廣計劃和種子公司對種子的收購量及基地自留量來確定基地的規模和生產作物品種的類型、面積、產量以及種子生產技術規程等。基地規模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風險系數是考慮到自然災害、混雜等因素對種子生產的影響而預留的,一般為1~1.2,可視具體情況而定。

(3)組織實施 制訂出基地建設實施的方案后,組織有關部門具體實施。各部門要分工協作,具體負責基地建設的各項工作,使基地能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并交付使用。

四、任務考核

五、相關理論知識

1. 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的意義

種子生產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環節嚴格的工作。在種子生產中,常常會因為土壤肥力水平、栽培條件或繁種、制種技術的差異而導致種子產量和質量出現很大差別,因此必須建立專業化和規模較大的種子生產基地進行種子生產。

建立種子生產基地:一是有利于種子質量的控制與管理,國家有關種子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的貫徹與執行,從而凈化種子市場,實現種子管理法制化,加速種子質量標準化的實現;二是有利于進行規模生產,發揮專業化生產的優勢和作用,既可降低種子生產成本,又可避免種子生產多、亂、雜現象的發生,也有利于按計劃組織生產;三是有利于促進種子加工機械化的實施;四是有利于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和推廣,促進新品種的開發與利用,形成育、繁、產、銷一體化。

2. 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的主要任務

(1)迅速繁殖新品種 新品種經審定通過后,種子量一般很少,因此迅速地大量繁殖新品種,以滿足生產上對優良品種的需要,促進優良品種的迅速推廣,讓育種家的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盡早發揮其應有的經濟效益,就成為十分迫切的任務。

(2)保持優良品種的種性和純度,延長其使用年限 優良品種在大量繁殖和栽培過程中,由于機械混雜、生物學混雜等原因造成優良品種的純度和種性降低。因此,要求種子生產基地要具備可靠的隔離條件,適宜品種特征特性的自然條件、栽培條件,以及繁種、制種技術和防雜保純措施等條件,以確保優良品種和其親本種子在多次繁殖生產中不發生混雜退化,保持其純度和種性。

(3)為實現品種的合理布局和有計劃地進行品種更新和更換提供種子 在農業生產中,一個自然生態區,只應推廣1~2個主干品種,適當搭配2~3個其他品種。依靠種子生產基地供種,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按自然生態區統籌安排,實現品種的合理布局,有效地克服品種的多、亂、雜現象。

3. 種子生產基地的形式

種子生產基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自有種子生產基地 這類基地包括種子企業通過國家劃撥、企業購買而擁有土地自主使用權的或通過長期租賃形式獲得土地使用權的種子生產用地以及國有農場、國有原(良)種場、高等農業院校及科研單位的試驗農場或教學實驗農場等。這類基地的經營管理體制較完善,技術力量雄厚且集中,設備設施齊全,適合生產原種、雜交種的親本及某些較珍貴的新品種。尤其是高等農業院校及科研單位,既是農作物育種單位,其試驗農場或教學實驗農場又是原種生產的主要基地,在整個種子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特約種子生產基地 這類基地主要是指種子生產企業根據企業自身的種子生產計劃,選擇符合種子生產要求的地區,通過協商與當地組織或農民采取合同約定的形式把農民承包經營的土地用于種子生產,使之成為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基地。特約種子生產基地是我國目前以及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種子生產基地的主要形式。這類基地不受地域限制,可充分利用我國農村的自然條件、地形地勢等各具特色的優勢,而且我國農村勞動力充裕,承擔種子生產任務的潛力很大,適合量大的商品種子的生產。但是這類基地的設施條件較差,管理難度較大。種子企業可綜合種子生產的要求、生產成本及生產地區農民技術水平等因素,選擇本地或異地建立特約種子生產基地。

特約種子生產基地根據管理形式、生產規模,又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 區域(化)特約種子生產基地 也稱為縣(聯縣)、鄉(聯鄉)、村(聯村)統一管理的大型種子生產基地。這種基地通常把一個自然生態區,或一個自然生態區內的若干縣、鄉、村聯合在一起建立專業化的種子生產基地。種子企業一般與當地政府簽訂合同,這類基地的領導組織力量強,群眾的積極性高,技術力量較雄厚,以種子生產為主業。這種基地適合生產雜交玉米、雜交高粱、雜交棉花、雜交水稻等生產量大、技術環節較復雜的作物種子。

② 聯戶特約種子生產基地 這是由自愿承擔種子生產任務的若干農戶聯合起來建立的中、小型基地。聯戶中推薦一名代表負責協調和管理聯戶基地的各項工作,代表聯戶同種子公司簽訂種子生產合同。聯戶負責人應精通種子生產技術,組織溝通能力較強;一般聯戶成員生產種子的積極性高、責任心強。由于基地的規模不大,適合承擔種子生產量不大的特殊雜交組合的制種、雜交親本的繁殖以及需要迅速繁殖的新育成品種的種子生產任務。

③ 專業戶特約種子生產基地 由責任田較多、勞動力充足、生產水平高,又精通種子生產技術的專業戶直接與種子公司簽訂生產某一品種的合同。種子公司選派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這種小型基地,適合承擔一些繁殖系數高或種子量不大的良種或特殊親本種子的生產任務。

六、課后訓練

結合當地實際制訂某種作物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普兰县| 铜梁县| 屯昌县| 威海市| 苗栗市| 当阳市| 勐海县| 兰坪| 郧西县| 来凤县| 库车县| 乐安县| 迁安市| 石林| 个旧市| 定安县| 郓城县| 安多县| 当阳市| 广平县| 丹东市| 遂川县| 阿巴嘎旗| 枝江市| 和龙市| 泸定县| 泗洪县| 宜城市| 英山县| 西盟| 镇赉县| 铁岭市| 通渭县| 青海省| 射阳县| 兴安县| 论坛| 青神县| 云龙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