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好日子,菜花螺螄過老酒作者名: 沈春兒本章字數: 1436字更新時間: 2020-03-13 17:31:07
05 非典型主婦的腌制經
說起余姚的腌菜,知名度最高的莫過于臭莧菜以及它的衍生物,譬如臭香干、臭冬瓜、臭蒲子和已經“臭名昭著”的臭豆腐干,等等。這菜名氣超級大,這里不一一贅述。我要說的是其余那些需要腌漬才有其獨到風味的余姚菜。
絕大多數主婦都會做醬油肉,但制作程式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因此成品的滋味也多種多樣。一般會選肥肉和瘦肉相間各半的五花肉,切成長條后用細鹽腌上兩日,最好再壓上一塊石頭,可以是出門玩的時候從溪坑里撿來的那種,因肉的多少和容器的大小不同選擇合適的石塊大小。鹽不能多,腌“死”了就沒有醬油什么事兒了。兩日后抹去表面的鹽粒,抹凈鹽水,陰涼處晾一天,然后入醬油浸泡。醬油中別忘了加上喜愛的佐料,譬如花椒、茴香等,也可以加一點點辣椒,但別擱生姜——生姜水分大,浸泡時容易發霉。還是別忘了壓上石頭,三五日后就可以將這條肉掛起來風干。一般天氣半個月后就可以切片上鍋蒸蒸吃了。千萬記得要趕緊吃,而且得吃得勤快。如果等醬油肉干透成一條木板樣硬邦邦的了,那肉質肯定香,但油潤潤的滋味已經被晾干了,干巴的口感讓人沮喪。
帶魚是東海最常見的海味之一,清蒸紅燒都好吃。如果將新鮮帶魚抹上一把鹽,再扔幾顆花椒,滴少許黃酒進去,略略腌上兩個小時再去烹飪,又是另一種風味:清蒸的肉質更加緊實,淡淡的咸味和清遠的花椒味道,讓帶魚更具一種魚的原始滋味;如果進油鍋干煎,那就更好了,經鹽短暫腌制的帶魚不會粘鍋,更容易煎成外焦里嫩,細溜點兒的帶魚段更容易酥脆,滋味更佳。鮮海鰻段肉質鮮嫩肥膩,入口即化,但似乎腥氣較重。若將厚實的肉用刀略微剖開幾處,也用鹽腌上半天,那鰻魚的腥氣就會變淡,肉質依舊細嫩,但口感略緊實,更加入味。咸淡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略淡的下酒,略咸的下飯,不咸不淡……那就更好啦!
在余姚人的飯桌上,鹽的力量無處不在,所有海鮮似乎天生可以與鹽結緣,讓美好的滋味更加美好。活蹦亂跳的白蝦,抓一把鹽腌上,加上姜片、蔥段、花椒、蒜泥,再撒上黃酒和適量醬油,拿蓋子蒙上,就上桌了。往嘴里放的時候,那蝦還在跳,但鹽的咸、醬油的香、黃酒的醇、花椒的麻、蔥蒜姜的味道已經都在了。還有純粹用鹽腌制的蟹,在江浙滬一帶聞名遐邇,讓高原上來的客人幾乎聞風喪膽——這么嚇人的東西居然也可以吃啊?
海鮮與鹽是絕配,其實余姚人腌制的菜也是一絕。韓國人的泡菜之所以舉世聞名,據說是因為每家每戶的制作過程都各具自己的特色。其實在余姚,何嘗不是這樣?
腌菜的重頭戲自然是腌雪里蕻制作干菜(余姚的應該稱為“干菜”而不是“霉干菜”,因為我們這里不“霉”,紹興一帶的才是“霉干菜”)。在制作干菜的過程中,有的人家將鮮菜堆在一起,等幾乎所有葉子都“悶”黃了才開始洗菜和腌制,有的人家則要在菜最新鮮的時候就洗好晾干,然后抓緊下缸腌制。雪里蕻腌制到恰到好處的時候,有的人家迫不及待將菜從缸里抖摟出來在春天的大太陽下曬。有的人家則不然,他們要將缸里的菜轉移到鍋里,煮熟了再撈出來曬成干菜——“否則那不是生的呀?不方便直接泡湯喝……”北邊人認為剛曬的干菜最香,無論泡湯烤肉都要趁新鮮,但據說南邊山區的人們認為陳年的干菜更有滋味,干菜烤肉色澤紅亮,更加入味。
曬完干菜的菜鹵,又是各家變戲法一般享受的好東西:菜鹵蒸蛋,咸鮮;菜鹵蘿卜干,爽脆;菜鹵菜根,下飯那個香啊!有的人家將菜鹵用瓶子裝起來,放冰箱里,可以吃好長時間。
對了,以上種種,本人尚處于探索階段,大多數還是理論多于實踐。皆因蹭飯多于自己做飯,造就了我這個非典型主婦只能眼高手低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