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經典:自然之書·老子
- 余世存 李克
- 470字
- 2019-11-15 20:08:27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語譯-天長地久。天地能夠長久存在的原因,是它并不為自己而存在,所以能夠長久存在。因此,圣人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眾人后面,結果自己成了首領;把自己的身體、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夠使自己的性命得到保存。這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嗎?這樣做反而有助于實現他自己的目標。
◎ 和解
1. 成語“天長地久”的出處。
2. 劉向《列女傳》:“叔敖為嬰兒之時,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見其母而泣焉,母問其故,對曰:‘吾聞見兩頭蛇者死,今者出游見之。’其母曰:‘蛇今安在?’對曰:‘吾恐他人復見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汝不死矣。夫有陰德者,陽報之。德勝不祥,仁除百禍。天之處高而聽卑。書不云乎:“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爾嘿矣,必興于楚。’及叔敖長,為令尹。君子謂叔敖之母知道德之次。”
3. 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如果人要大致竭力享受天然屬于個人的權利,就不得不同意盡可能安善相處,生活不應再為個人的力量與欲望所規定,而是要取決于全體的力量與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