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背扁黃耆
Astragalus complanatus Bunge

【別 名】 蔓黃耆、夏黃耆、扁莖黃耆、沙苑子

【基 原】 來源于豆科黃耆屬背扁黃耆Astragalus complanatus Bunge的種子入藥。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圓柱狀,長達1 m。莖平臥,單1至多數,長20~100 cm,有棱,分枝。羽狀復葉具9~25片小葉;托葉離生,披針形,長3 mm;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8 mm,寬3~7 mm,頂端鈍或微缺,基部圓形。總狀花序生3~7花,較葉長;總花梗長1.5~6 cm;苞片鉆形,長1~2 mm;花梗短;小苞片長0.5~1 mm;花萼鐘狀,萼筒長2.5~3 mm,萼齒披針形;花冠乳白色或帶紫紅色,旗瓣長10~11 mm,寬8~9 mm,瓣片近圓形,長7.5~8 mm,頂端微缺,基部突然收狹,瓣柄長2.7~3 mm,翼瓣長8~9 mm,瓣片長圓形,長6~7 mm,寬2~2.5 mm,頂端圓形,瓣柄長約2.8 mm,龍骨瓣長9.5~10 mm,瓣片近倒卵形,長7~7.5 mm;子房柄長1.2~1.5 mm,柱頭被簇毛。莢果略膨脹,狹長圓形,長達35 mm,寬5~7 mm;種子淡棕色,腎形,長1.5~2 mm。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 境】 生于向陽草地、山坡、路邊及輕堿性草甸,多生于較干燥處。

【分 布】 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寧夏、甘肅、江蘇、四川。蒙古也有分布。

【采集加工】 霜降前莢果果皮由綠變黃時,靠近地表1寸(1寸≈3.33 cm)處割下,曬干脫離,收集種子。

【性味功能】 味甘,性平。益腎固精,補肝明目。

【主治用法】 治頭暈眼花、腰膝酸軟、遺精、早泄、尿頻、遺尿等,水煎服。

【附 方】

1. 治腰膝酸軟、遺精:背扁黃耆(沙苑子)、菟絲子各25 g,枸杞子,補骨脂,炒杜仲各15 g。水煎服。

2. 治精滑不禁:背扁黃耆(炒)、芡實(蒸)、蓮須各100 g,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50 g,共研成末,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

3. 治目昏不明:背扁黃耆15 g,茺蔚子10 g,青葙子15 g,共研細末。日服2次,每次5 g。

4. 治腎虛腰痛:背扁黃耆50 g,水煎服,每日2次。

5. 治脾胃虛、飲食不消、濕熱成膨脹者:背扁黃耆100 g(酒拌炒),蒼術400 g(米泔水浸一日,曬干,炒)。共研為末,每日15 g,米湯調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大安市| 京山县| 和顺县| 崇义县| 环江| 沙坪坝区| 威远县| 嫩江县| 枣强县| 大同县| 宜兰市| 耒阳市| 东安县| 鄱阳县| 永清县| 衡东县| 五常市| 江北区| 金寨县| 黎平县| 衡水市| 南漳县| 罗定市| 崇阳县| 张家界市| 凤山市| 宁南县| 阳朔县| 固始县| 巴林右旗| 兴隆县| 六枝特区| 莱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荆州市| 关岭| 呼图壁县| 北川| 蓬溪县| 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