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我國農資經營狀況

1.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新中國成立后,農資產品主要由各級供銷合作社的農資部門承擔。農資經營實行統一的計劃分配,逐級分管,由各地供銷社統一經營。制造商數量較少,農資商品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制造商的日子好過,銷售科長最吃香。這期間,農民求供銷社,供銷社求農資公司,農資公司求制造商。由于產品數量少,只要有產品就能賺錢,因而,農資經營一切工作圍繞產品轉。

實行計劃經濟期間,20世紀50年代初供銷社化肥的流通量不足20萬噸;70年代增到600多萬噸;80年代初達到1000多萬噸;90年代初,全國供銷社系統化肥銷售猛增到2500多萬噸。農藥由20世紀50年代不足萬噸(折百),到70年代20多萬噸,80年代增加到60萬噸。農膜由新中國成立時的空白到90年代的30多萬噸。農資數量不斷增加,但是農戶的需求卻成倍增長,特別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增高,對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需求不斷增加,糧食產量逐年提高,進一步帶動農資的需求。使得農資增加速度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

改革開放后,要由溫飽走向小康、由小康走向發達,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增加農資投入。國營和私營企業開始大規模擴充設備,制造商開足馬力生產農資,增加產量。截至2010年,化肥產量達到8000多萬噸,約占世界產量的四分之一;農藥產量達到400多萬噸,位居世界第二位;農膜產量達到30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位;農資供給關系發生變化,由供不應求到供過于求。1998年以來,中國的化肥批發、零售價格已經完全市場化,農資經銷商的發展迎來春天。2006年農資流通領域對外資開放,2009年農資實現完全市場化,各種資本均可以進入農資流通領域。經銷商的收入狀況從1998年之后,經歷了近10年的普遍上漲。從3年前開始,有少數經銷商出現了收入下降,使得農資經營部門產生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批基層經銷商在10年的發展中,由于客觀或主觀的因素,沒有能擴大業務范圍,或是調整經營品種,他們只是按照慣性在年復一年地做小生意,導致許多供銷社、農資公司因經營不善倒閉或歇業。

為了在市場上生存發展,農資公司不得不進行變革。由最初農戶上門購買農資到現在農資下鄉;由原先老爺式銷售模式到現如今以顧客為上帝的模式;由原先的純利潤到現在的返利。體現了農資經營部門的變化,也體現了我國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化。

農資公司靠送貨、賒欠、返利、鋪貨等,把服務盡量做到極致,迎合客戶的需求。然而,隨著農資公司遍地開花,競爭壓力加劇,盡管把服務做到了極致,但是還是感到經營困難,因而,農資市場必須經歷一場深刻的變化,進一步優化重組,優勝劣汰,才能在嚴酷的競爭中生存。

2.品種結構多樣化發展

我國肥料主要以化肥為主,有機肥較少。最早,各制造商生產出各種氮肥、磷肥、鉀肥產品。農資部門僅限銷售這類產品。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我國開始生產更多品種的肥料,包括微生物肥料、農作物專用肥料、微肥、復合肥、控釋肥、液肥、葉面肥、功能肥等。這些肥料進入市場,極大豐富了農作物的生長,為農民增產增收奠定基礎。

無機農藥和植物性農藥在我國使用時間較長,如硫酸銅、堿式硫酸銅、碳酸銅、碳酸鋇、巴黎綠、亞砷酸、砷酸鉛、砷酸鈣、硫黃粉、波爾多液、膠體硅酸銅、氟化鈉、氟化鉀、氟化亞鐵鉀、汞劑、硫酸煙堿、除蟲菊、魚藤、雷公藤、鬧羊花、石硫合劑、松脂合劑、棉油乳劑、石油乳劑等。有機合成農藥起始于1946年生產的DDT;1952年生產的六六六;1957年生產的對硫磷。20世紀60年代生產的有機汞殺菌劑,由于毒性高,于70年代禁用。20世紀80年代禁用了DDT,使得自新中國成立后到80年代粉劑占主導劑型的農藥失去優勢,伴隨有機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類乳油的出現,并占主要地位。一直到2007年禁用五種劇高毒農藥,如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以乳油為主的農藥劑型發生變化,農藥劑型的多樣性隨之而來,懸浮劑、水基化劑型等環保劑型在市面占很大比重。同時,農藥新品種也不斷出現,如新煙堿殺蟲劑、雜環類農藥、各種除草劑及殺菌劑逐步推向市場,世界新農藥品種在我國得到及時應用,我國農藥品種也不斷增加出口比重,使得我國農藥結構品種呈現出多樣化格局。

塑料地膜是最早出現的農膜,主要用于覆蓋土地、保溫保濕。隨后出現了防止雜草生長的黑色農膜和除草農膜;驅避蚜蟲、預防病毒功能的銀黑兩面農膜、可降解農膜等。如今,在農膜中添加各種功能成分,達到殺蟲、除草、滅菌、保溫保濕等功能的農膜不斷問世,農膜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使用。

3.法規制度不斷完善

政府對經銷商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一是農資市場監管的常態化,農資打假力度不斷加大,對于假化肥、假種子、高毒假農藥的嚴控不斷加強;二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要求越來越高。要求經銷商不斷升級倉庫、店面等經營設施,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加大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素質。

1988年前后,由于化肥供求矛盾突出,市場出現了多頭插手經營、倒買倒賣、價格暴漲、摻雜使假的混亂狀況。198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完善化肥、農藥、農膜專營辦法的通知》,決定對化肥、農藥、農膜實行專營。專營三年后,基本達到治價、治亂、治漲的問題。八五期間國家又對農資流通政策和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改革。1992年,將農資專營改為農資經營。1993年,又對化肥等農資商品的價格體制進行了改革,逐步調整和放開了一部分農資商品的價格。1994年,為了加強對農資流通的管理,國務院決定對化肥等農資流通體制進行改革,明確了各級農資公司是經營農資商品的主渠道,縣及縣以下農業植保站、土肥站、農技推廣站和工業生產企業自銷為輔助渠道,除此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化肥等農資商品。并規定中央調撥的化肥實行兩級批發一級零售,省級調撥的化肥實行一級批發一級零售。2009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農資市場的監督管理職責。

1989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2000年,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對我國種子銷售做出了明確規定。1995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農業部聯合制定了《農藥廣告審查辦法》;1997年,國務院頒布了《農藥管理條例》;1999年,農業部發布《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2001年,全國人大修訂了《農藥管理條例》;農業部分別于2002年、2004年、2007年對《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進行修訂,進一步對我國農藥進行規范,限制了劇高毒農藥的流通、使用,保障了農產品質量的安全。

4.服務體系日臻完善

技術服務到家。農資經銷商通過下基層開展技術培訓,向廣大農民群眾傳授各種技術;發放各種資料、圖片,農事操作等,來提高農業種植者的水平和能力。平時,在農事操作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告知經銷商,經銷商會及時電話解答,或派人到現場解答,為農作物的增產豐收起到極大促進作用。同時,經銷商利用淡季走訪用戶,利用農民尤其是種植大戶的農閑時間,走村串戶,與用戶一起總結使用農資產品的經驗,虛心聽取農民意見,了解用戶的需求,獲得用戶支持。

連鎖經營服務。農資部門的競爭日益激烈,價格戰在爭取客戶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降低運營成本,降低價格,是經銷商面臨的抉擇。由此,經銷商之間或經銷商自身在廣大農村建立連鎖經營服務,統一價格,統一服務宗旨,產品之間及時調撥,讓農民像在超市購物一樣購買農資產品。農資連鎖經營的優勢是保證了農資產品的質量,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各方成本,對企業、農戶有利。

與客戶建立良好關系。農資經銷商為了吸引顧客,增加與顧客之間的交流,他們把信息、產品介紹以及農事季節中的用肥、用藥、日期等,隨時與顧客保持聯系。在平時給他們提供需要的技術資料,把經銷商的名字、電話號碼和與之而來的優質服務牢牢地印在消費者的腦子里,并通過他們吸引大批的潛在客戶(比如返鄉創業的成功者、其他行業的農業投資者等)。與此同時,有些精明的經銷商,當他與客戶建立起較好關系后,不忘向他們索要電子郵箱地址,定期發郵件向他們介紹農資動態、價格變化、病蟲動態提示等資料,并把這些信息分門別類記錄在客戶清單里,把農資營銷融入具有時代氣息的網絡系統中。

返利于民。農資經銷商通過降價、會員折返、贈送小禮物等獎勵措施來提供銷售,贏取顧客。例如,在銷售淡季,經銷商通過降價手段,讓農戶提前備貨。

5.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來看,農業生產資料的經營是“大系統、小企業”。企業規模普遍不大,不能形成規模效益,且企業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需要改變。

農資產能過剩。由于我國開放市場后,生產商竭盡所能生產農資產品;有些年份,農資產品利潤高,許多企業也轉行生產農資,導致我國現存大量農資,國內需求遠低于生產,導致供過于求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當行情好時,企業會不約而同地提高裝置運轉率,增加市場供應,打壓價格下行;當需求萎縮時,企業只好被動地降低開工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出現這種局面,極大限制了經銷商的推廣,降低了他們的利潤,也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市場秩序不規范。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難免會出現種種不規范的現象。如在經營中不講信譽、不守合同,任意拖欠貨款形成“三角債”;以地方保護主義的手段搞市場封鎖或以鄰為壑;為牟取暴利或者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或者是低價傾銷進行惡性競爭;某些經營者甚至不惜以假冒偽劣商品坑農害農。我國經濟運行中“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特殊現象,在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中特別值得注意。

惡性競爭。經銷商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拉攏顧客。互相壓價,有的經銷商寧可賠錢銷售,賒銷的情形自然不可避免,這些情況使得從批發商到零售商的利潤都越攤越薄。商商之間的競爭使得產品價格一降再降,經銷商無利可談,反過來又向生產廠索要利潤,迫使生產廠又降價,從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狀態。

隨著化工企業三廢處理成本增加,化工原料漲價,導致農資商品價格大幅上漲,而農產品價格漲幅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需求和購買力。老的農資產品價格低廉,依然是農民的首選;新產品價格較高,農民購買有限,使得對環境有益、生態安全的農資產品推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营山县| 宕昌县| 巨鹿县| 武鸣县| 外汇| 宿州市| 嘉义市| 咸阳市| 互助| 杭锦旗| 樟树市| 扶绥县| 昆明市| 普安县| 桃园市| 巴中市| 广东省| 宜章县| 石屏县| 册亨县| 洛川县| 蒙阴县| 吉安县| 绥棱县| 绥江县| 龙口市| 卓资县| 昭通市| 应用必备| 明星| 临桂县| 马公市| 石台县| 武隆县| 北川| 武山县| 文登市| 德钦县| 伊春市|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