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施工定額工料機消耗量的編制

施工定額是按編制程序和用途分類的一種最基礎的定額,由勞動定額、材料消耗定額、機械臺班使用定額組成,是一種計量性定額。施工定額是按照社會平均先進生產力水平編制的,反映企業的施工水平、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考核施工企業勞動生產率水平、管理水平的標尺,是施工企業確定工程成本和投標報價的依據。

2.2.1 工人和機械工作時間分析

編制施工定額工料機消耗量的基礎是先將工人和機械的工作時間進行分類,哪些時間在確定人工和機械消耗量時需要考慮,哪些時間在確定人工和機械消耗量時不予考慮。

工人工作時間是指工人在工作班內消耗的工作時間,按照我國現行的工作制度,工人在一個工作班內消耗的工作時間是8小時。按其性質基本上可以分為定額時間和非定額時間兩類,如圖2-6所示。

圖2-6 工人工作時間的分類

(1)定額時間

定額時間是指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工人為完成一定產品所必須消耗的工作時間,包括有效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和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如圖2-6所示。

1)有效工作時間 有效工作時間是指與完成產品直接有關的時間消耗,包括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如圖2-6所示。

①基本工作時間 基本工作時間是指直接與施工過程的技術作業發生關系的時間消耗,如在砌磚工作中,從選磚開始直到將磚鋪放到砌體上的全部時間消耗即屬于基本工作時間。通過基本工作,其最大的特點是使勞動對象直接發生變化。具體表現如下:

a.改變材料的外形,如鋼管煨彎;

b.改變材料的結構和性質,如混凝土制品的生產;

c.改變材料的位置,如構件的安裝;

d.改變材料的外部及表面性質,如油漆、粉刷等。

②輔助工作時間 輔助工作時間是指與施工過程的技術作業沒有直接關系的工序,為保證基本工作能順利完成而做的輔助工作而消耗的時間。其特點是不直接導致產品的形態、性質、結構位置發生變化,如工具磨快、移動人字梯等。

③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 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是指在正式工作前或結束后為準備工作和收拾整理工作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一般分為班內的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和任務內的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兩種。班內的準備與結束工作具有經常性的每天的工作時間消耗特性,如每天上班領取料具、交接班等。任務內的準備與結束工作,由工人接受任務的內容決定,如接受任務書、技術交底等。

2)休息時間 休息時間是工人在工作過程中為恢復體力所必需的短暫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時間消耗(如喝水、上廁所等)。休息時間的長短和勞動條件有關。

3)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 不可避免的中斷事件是指由于施工過程中技術或組織的原因,以及獨有的特性而引起的不可避免的或難以避免的中斷時間,如汽車司機在等待裝卸貨物和交通信號所消耗的時間。

(2)非定額時間

非定額時間是指一個工作班內因停工而損失的時間,或執行非生產性工作所消耗的時間。非定額時間是不必要的時間消耗,包括多余或偶然工作時間、停工時間和違背勞動紀律損失的時間。如圖2-6所示。

1)多余或偶然工作時間 多余或偶然工作時間是指在正常施工條件下不應發生的時間消耗,或由于意外情況而引起的工作所消耗的時間,如質量不符合要求,返工造成的多余的時間消耗。

2)停工時間 停工時間是指工人在工作中因某種原因未能從事生產活動損失的時間。包括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時間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時間兩種,如圖2-6所示。

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時間,是由于施工組織和勞動組織不善、材料供應不及時、施工準備工作做得不好而引起的停工。

非施工本身引起的停工時間,如設計圖紙不能及時到達,水源、電源臨時中斷,以及由于氣象條件(如大風、風暴、嚴寒、酷暑等)所引起的停工損失時間,這是由于外部原因的影響,非施工單位的責任而引起的停工。

3)違背勞動紀律損失的工作時間 違背勞動紀律損失的工作時間,是指工人不遵守勞動紀律而造成的時間損失,如上班遲到、早退、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工作時間內聊天,以及個別人違反勞動紀律而使別的工人無法工作的時間損失。

提示:非定額時間,在確定定額時均不予考慮。

2.2.2 勞動消耗量定額的編制方法

由上述可知,勞動定額根據其表現形式的不同,分為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而且勞動定額一般采用時間定額形式。因此,確定勞動定額時首先根據工人工作時間的劃分確定其時間定額,然后再倒數求其產量定額。

(1)人工時間定額的確定步驟

由上可知,完成一定計量單位的建筑產品所需要的定額時間為完成該產品需要的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和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幾項之和,即:

人工時間定額=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休息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

其確定步驟如圖2-7所示。

圖2-7 人工時間定額的確定步驟

(2)確定基本工作時間

基本工作時間在定額時間中占的比重最大。在確定基本工作時間時必須精確、細致。基本工作時間消耗一般根據計時觀察資料來確定。其做法是,首先確定工作過程每一組成部分的工時消耗,然后再綜合出工作過程的工時消耗。如果組成部分的產品計量單位不符,就需要先求出不同計量單位的換算系數,進行產品計量單位的換算,然后再相加,求得工作過程的工時消耗。

1)如果各組成部分的計量單位與最終產品單位一致時的基本工作時間計算。

式中 T——單位產品基本工作時間;

ti——各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時間;

n——各組成部分的個數。

2)如果各組成部分的計量單位與最終產品單位不一致時的基本工作時間計算。

式中 ki——對應于ti的換算系數。

【例2-1】 砌磚墻勾縫的計算單位是m2,但若將勾縫作為砌磚墻施工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待,即將勾縫時間按砌墻厚度和砌體體積計算,設每平方米墻面所需的勾縫時間為10min,試求1磚墻厚每立方米砌體所需的勾縫時間。

【解】 1磚墻厚每立方米砌體換算成勾縫面積的換算系數為1/0.24=4.17(m2),則每立方米砌體所需的勾縫時間是

4.17×10=41.7(min)

(3)確定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和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

這幾個時間一般根據經驗數據來確定,即根據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和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占定額時間的百分比來計算。

(4)確定定額時間

定額時間=基本工作時間(J)+定額時間×輔助工作時間占定額時間的百分比(F)+定額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占定額時間的百分比(ZJ)+定額時間×休息時間占定額時間的百分比(X)+定額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占定額時間的百分比(B

【例2-2】 人工挖二類土,由測時資料可知:挖1m3需要消耗基本工作時間70min,輔助工作時間占定額時間2%,準備與結束時間占1%,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占1%,休息時間占20%,試確定人工挖二類土的勞動定額。

【解】 定額時間=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休息時間=基本工作時間+定額時間(2%+1%+1%+20%)

2.2.3 材料消耗量定額的編制方法

2.2.3.1 材料根據其消耗性質的分類

為了合理地確定材料的消耗量定額,必須區分材料在施工過程中的類別,材料根據其消耗性質分為必需消耗的材料和損失的材料兩大類,如圖2-8所示。

圖2-8 材料按其消耗性質分類

(1)必需消耗的材料

必需消耗的材料是指在合理用料的條件下生產合格單位產品所需要消耗的材料。包括直接用在建筑和安裝工程的材料(凈用量)、不可避免的施工廢料和不可避免的材料損耗,如圖2-9所示。必需消耗的材料應計入材料消耗量定額中。因此,

材料消耗量定額=凈用量+損耗量=凈用量+材料消耗量定額×材料損耗率

材料消耗量定額=凈用量/(1-材料損耗率)

圖2-9 材料按其消耗與工程實體的關系分類圖

(2)損失的材料

損失的材料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避免的材料損耗。

提示:損失的材料不能計入材料消耗定額。

2.2.3.2 材料根據其消耗與工程實體的關系分類

材料根據其消耗與工程實體的關系可以分為實體材料和非實體材料兩類,如圖2-9所示。

(1)實體材料

實體材料是指直接構成工程實體的材料,包括工程直接性材料和輔助性材料,如圖2-9所示。

1)工程直接性材料 工程直接性材料主要是指一次性消耗、直接用于工程上構成建筑物或結構本體的材料。如鋼筋混凝土柱中的鋼筋、水泥、砂子、碎石等。

2)輔助性材料 輔助性材料主要是指雖也是施工過程中所必需的,卻并不構成建筑物或者結構本體的材料。如土石方爆破工程中所需的炸藥、引信、雷管等。

(2)非實體材料

非實體材料主要是指在施工中必需使用但又不能構成工程實體的施工措施性材料。如模板、腳手架等。

2.2.3.3 材料消耗量的確定方法

確定材料凈用量定額和材料損耗量定額的數據,一般是通過以下四種方法獲得的,如圖2-10所示。

圖2-10 材料消耗量定額的四種確定方法

(1)現場技術測定法

現場技術測定法也叫觀測法,是指根據對材料消耗過程的測定與觀察,通過完成產品數量和材料消耗量的計算而確定各種材料消耗定額的一種方法。它主要用于編制材料的損耗定額。采用觀測法,首先要選擇典型的工程項目。觀測中要區分不可避免的材料損耗和可以避免的材料損耗。

(2)實驗室試驗法

實驗室試驗法是指在實驗室中進行試驗和測定工作,這種方法一般用于確定各種材料的配合比,如測定各種混凝土、砂漿、耐腐蝕膠泥等不同強度等級及性能的配合比和配合比中各種材料的消耗量。利用實驗法主要是編制材料凈用量定額,不能取得在施工現場實際條件下,由于各種客觀因素對材料耗用量影響的實際數據。

(3)現場統計法

現場統計法是指通過統計現場各分部分項工程的進料數量、用料數量、剩余數量及完成產品數量,并對大量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計算,獲得材料消耗的數據。由于該方法分不清材料消耗的性質,因此不能作為確定凈用量和損耗定額的精確依據。

(4)理論計算法

理論計算法是指根據施工圖紙,運用一定的數學公式計算材料的耗用量。該方法只能計算出單位產品的材料凈用量,材料的損耗量還要在現場通過實測取得。該方法主要用于板塊類材料的計算。

【例2-3】 計算1m31磚墻厚磚和砂漿的凈用量和消耗量,已知磚和砂漿的損耗率都為1%。

【解】 (1)計算1m31磚墻厚磚的凈用量

由于標準磚尺寸為長×寬×厚=0.24m×0.115m×0.053m,灰縫的厚度為0.01m。

因此,在1m31磚墻厚砌體中取一塊標準磚及灰縫為一個計算單元,其體積為:

V=磚長×(磚寬+灰縫)×(磚厚+灰縫)=0.24×(0.115+0.01)×(0.053+0.01)=0.00189(m3

則1m31磚墻厚砌體中磚的凈用量為:

(2)計算1m31磚墻厚砂漿的凈用量

由于磚的體積與砂漿的體積之和為1m3,因此,砂漿的凈用量為:

砂漿=1-磚塊數的體積=1-529×0.24×0.115×0.053=1-0.7738=0.2262(m3

(3)計算1m31磚墻厚磚和砂漿的消耗量

提示:計算1m31磚墻厚磚的凈用量時需要考慮灰縫所占的體積。

【例2-4】 使用1:2水泥砂漿鋪500mm×500mm×12mm花崗巖板地面,灰縫寬1mm,水泥砂漿黏結層厚5mm,花崗巖板損耗率2%,水泥砂漿損耗率1%。問題:

(1)計算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板材的消耗量。

(2)計算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板材的黏結層砂漿和灰縫砂漿消耗量。

【分析要點】

(1)計算墻面花崗巖板材消耗量要考慮灰縫所占的面積,其板材凈用量計算公式如下。

設每100m2墻面貼板材凈用量為Q;每100m2墻面貼板材消耗量為K,則

K=Q/(1-花崗巖板材損耗率)

(2)計算地面鋪花崗巖砂漿用量時,要考慮黏結層的用量和灰縫砂漿的用量,計算公式如下。設每100m2地面貼板材砂漿凈用量為q;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砂漿消耗量為G,則

q=100×黏結層砂漿厚+(100-塊料凈用量×每塊面積)×塊料厚

G=q/(1—砂漿損耗率)

【解】 (1)計算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板材的消耗量

首先根據上式計算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板材的凈用量Q

Q=100/[(0.50+0.001)×(0.50+0.001)]=398.40(塊)

然后再計算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板材的消耗量K

K=398.40/(1-2%)=406.53(塊)

(2)計算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板材的砂漿消耗量

根據上式,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板材的砂漿凈用量q

q=100×0.005+(100—398.40×0.5×0.5)×0.012=0.505(m3

每100m2地面貼花崗巖板材的砂漿消耗量G

G=0.505/(1-1%)=0.510(m3

提示:計算每100m2地面鋪花崗巖板材的凈用量時需要考慮灰縫所占的面積;計算每100m2地面鋪花崗巖板材的砂漿凈用量時需要考慮灰縫和粘貼層的砂漿用量。

2.2.4 機械臺班消耗量定額的編制方法

由上述可知,機械臺班定額根據其表現形式的不同,分為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而且機械臺班定額一般采用時間定額形式。但是,確定機械臺班消耗量定額時首先確定其產量定額,然后再倒數求其時間定額。其確定步驟如圖2-11所示。

圖2-11 機械臺班消耗量定額的確定步驟

2.2.4.1 確定機械純工作1小時的正常生產率

機械純工作1小時的正常生產率,就是在正常施工組織條件下,具有必要知識和技能的技術工人操作機械1小時的生產率。

根據機械工作的特點不同,機械純工作1小時的正常生產率的確定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兩種。

(1)循環動作機械

1)確定機械循環一次的正常延續時間 機械循環一次由幾部分組成,因此根據現場觀察資料和機械說明書確定循環一次各組成部分的延續時間,將各組成部分的延續時間相加,減去各組成部分之間的交疊時間,即可求出機械循環一次的正常延續時間。其計算公式為:

機械循環一次的正常延續時間=∑(循環各組成部分正常延續時間)-交疊時間

2)計算機械純工作1小時的正常循環次數

3)計算機械純工作1小時的正常生產率

機械純工作1小時正常生產率=機械純工作1小時的循環次數×循環一次生產的產品數量

(2)連續動作機械

對于連續動作機械,要根據機械的類型、結構特征以及工作過程的特點來確定機械純工作1小時的正常生產率,其確定方法如下:

連續動作機械純工作1小時正常生產率=工作延續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工作延續時間(h)

工作延續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和工作延續時間的消耗,要通過多次現場觀察和機械說明書來取得數據。

2.2.4.2 確定施工機械的正常利用系數

(1)施工機械的正常利用系數

施工機械的正常利用系數是指機械在工作班內對工作時間的利用率。

(2)施工機械的正常利用系數的計算

2.2.4.3 確定機械臺班產量定額

計算施工機械臺班產量定額是編制機械使用定額工作的最后一步。其機械產量定額計算公式如下:

機械臺班產量定額=機械純工作1小時的正常生產率×工作班延續時間×機械正常利用系數

2.2.4.4 確定機械時間定額

【例2-5】 某循環式混凝土攪拌機,其設計容量(即投量容量)為0.4m3,混凝土出料系數為0.67,混凝土上料、攪拌、出料等時間分別為:60s、120s、60s,攪拌機的時間利用系數為0.85,求該混凝土攪拌機的產量定額和時間定額為多少?

【解】 循環式混凝土攪拌機每循環一次由混凝土上料、攪拌、出料等工序組成,該攪拌機循環一次的正常延續時間=60+120+60=4min=0.067(h)

該攪拌機純工作1小時循環次數=1/0.067=15(次)

該攪拌機循環一次完成的工程量=0.4×0.67=0.268(m3

該攪拌機純工作1小時正常生產率=15次×0.268=4.02(m3

該攪拌機臺班產量定額=4.02×8×0.85=27.3(m3/臺班)

該攪拌機臺班時間定額=1/27.3=0.037(臺班/m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德令哈市| 佛山市| 博罗县| 宜川县| 临夏市| 阿瓦提县| 托里县| 武功县| 盐津县| 广河县| 天长市| 吉安市| 横峰县| 拜泉县| 密山市| 横山县| 宾阳县| 淄博市| 碌曲县| 吕梁市| 大新县| 上蔡县| 历史| 丰顺县| 陵川县| 集安市| 绥阳县| 九台市| 宁夏| 铜川市| 榆树市| 大连市| 闽清县| 遵义县| 江孜县| 大名县| 保德县| 昌乐县| 英山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