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化學(第二版)
- 段文貴
- 2489字
- 2020-01-19 11:22:40
2.5 烷烴的化學性質
2.5.1 氧化反應
烷烴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熱。
CH4+2O2→CO2+2H2O-890kJ/mol
在一定條件下,烷烴部分氧化可以得到一定的含氧化合物。這是工業上制備含氧有機物的一種方法。
例如,甲烷在NO催化下制備甲醛:
高級烷烴在KMnO4、MnO2或脂肪酸錳鹽等催化下制備高級脂肪酸:
用烷烴氧化制備含氧有機物,反應選擇性不強,導致副產物較多,分離、精制較困難。
2.5.2 異構化反應
化合物由一種構造變成其異構體的反應稱為異構化反應。
煉油工業中就是利用烷烴的異構化反應,使石油餾分中的直鏈烷烴異構化為支鏈烷烴,提高汽油的抗震性和辛烷值,以提高汽油的質量。
2.5.3 裂化反應和裂解反應
原油直接分餾只能得到約20%的汽油(C6~C9)。在煉油工業中,常利用裂化反應生產汽油以提高產率和質量。裂化反應指烷烴在高溫、加壓、隔絕空氣或有催化劑等條件下發生的分解反應。按反應條件不同,裂化反應分為熱裂化、催化裂化和加氫裂化。
在500~600℃,烷烴可以發生C—C鍵、C—H鍵的斷裂,生成含碳數較少的烷烴、烯烴和氫的混合物。這個過程稱為熱裂化反應。烷烴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鍵的斷裂方式越多,產物越復雜。反應中,除斷鏈外,還有直鏈烷烴異構化為支鏈烷烴的反應,鏈狀烷烴環化為環烷烴的反應,脂環烴脫氫為芳香烴的反應,以及反應中產生的烯烴、炔烴進一步發生的聚合反應、加氫反應等。
熱裂化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將混合物催化加氫后再分餾,又可得到一部分汽油。剩余的高沸點烴再次進行裂化。通過多次裂化、加氫、分餾,可以從原油中提煉出約80%的汽油,大大提高了汽油的產量,同時還產生一部分可用于合成工業的小分子的烴。但經熱裂化得到的汽油中直鏈烷烴含量高,抗震性較差,辛烷值較低,質量并不理想。
在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的裂化稱為催化裂化。催化裂化一般在450~500℃、常壓或低壓下進行,常用硅酸鋁作為催化劑。催化裂化條件較溫和,產物中支鏈烷烴含量較高,且反應中生成的烯烴大部分通過異構化、聚合、脫氫、芳構化等反應形成脂環烴和芳香烴,分餾出的汽油抗震性較好,辛烷值較高,質量較好,經堿洗后可直接作為車用汽油或航空汽油的調和組分。
為了得到合成工業原料,在高于700℃的溫度下將石油餾分(天然氣、煉廠氣、輕油、輕柴油、重柴油等)進行深度裂化,稱為裂解反應。其目的是將大分子的烷烴裂解為小分子的氣態烴,以獲取更多的如乙烯、丙烯、丁烯、異戊二烯等低級烯烴。
2.5.4 取代反應
在一定條件下,烷烴中的氫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發生取代反應。
2.5.4.1 鹵代反應
(1)甲烷的氯代反應 烷烴與氯氣在室溫和無光照的條件下不發生反應。在強烈的陽光直射下,烷烴與氯氣發生劇烈反應,生成氯化氫和炭黑。如甲烷與氯氣的反應。
此反應進行得非常劇烈,放出大量的熱,屬于爆炸性反應,實際意義不大。但在漫射光、熱或催化劑的作用下,甲烷和氯氣可以發生較緩和的反應,甲烷的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但反應難以停留在一氯甲烷的步驟,其他氫原子會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生成四種氯代產物的混合物。
四種氯代甲烷都是常用的溶劑和有機合成的基本原料。在工業生產中常用高溫法生產鹵代烴。在高溫下控制甲烷和氯氣的比例,可使某一種氯代產物成為主要產物。例如,在400~500℃下,n(CH4):n(Cl2)=10:1時,主產物為一氯甲烷;n(CH4):n(Cl2)=0.26:1時,主產物為四氯化碳。
(2)其他烷烴的氯代反應——伯氫、仲氫、叔氫原子的反應活性 一般來說,其他烷烴的氯代反應條件與甲烷的氯代相似。但甲烷、乙烷等分子中只有一種類型的氫,其一氯代產物只有一種;其他烷烴若有多種類型的氫,其一氯代產物則有多種,如丙烷一氯代產物有1-氯丙烷和2-氯丙烷。除甲烷外,其他烷烴的多氯代產物更復雜。
丙烷分子中有6個伯氫原子和2個仲氫原子,但從反應結果來看,仲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概率要比伯氫原子大,說明仲氫原子氯代反應的活性大于伯氫原子。
類似的,從取代概率來看,叔氫原子氯代反應的活性也大于伯氫原子。
在反應①中:
在反應②中:
即在常溫下,叔氫、仲氫原子氯代的活性分別約為伯氫原子的5倍和4倍。大量的實驗數據說明,烷烴分子中不同類型的氫原子反應活性為:3°H>2°H>1°H>CH3—H。
(3)烷烴與其他鹵素的取代反應 在光照、加熱或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烷烴也能發生溴代反應。但反應中放出的熱量較氯代反應少,反應較緩和,生成相應的溴代物的比例也大不相同。
即在127℃時,不同類型氫原子溴代反應的概率為:3°H:2°H:1°H=1600:82:1。
從上述反應可以看出,烷烴中不同類型氫原子的溴代反應活性次序與氯代反應相同,且溴原子更具選擇性,取代叔氫或仲氫原子的概率遠比氯代反應的高,其溴代產物中的某種異構體常常占絕對優勢,因而在有機合成中更具價值。
不同的鹵素原子與烷烴的鹵代反應中選擇性不同,是由鹵素原子的活性不同造成的。如氯原子活性較強,可以取代烷烴中的各種類型的氫原子;溴原子活性相對較弱,只能取代烷烴中較活潑的叔氫、仲氫原子。一般來說,反應活性大,選擇性差;反應活性小,選擇性好。
烷烴的氟代反應非常劇烈,放出大量的熱,以致反應難以控制,有時甚至引起爆炸,通常需要通入氮氣稀釋反應物來控制反應速率。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用途不大。
烷烴的碘代反應是吸熱反應,不利于反應的進行;同時生成的碘化氫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以把碘代烷還原為原來的烷烴,通常需要在反應中加入氧化劑以氧化碘化氫。
鹵素與烷烴取代反應的活性順序為:F2>Cl2>Br2>I2。其中,最具實用價值的是溴代反應和氯代反應。
2.5.4.2 硝化反應
烷烴與濃硝酸在高溫時發生硝化反應,生成各種硝基烷。工業上一般在350~450℃進行烷烴與濃硝酸的氣相硝化反應。
烷烴分子中不同類型的氫原子的硝化活性與鹵代反應相同。所不同的是,硝化反應中有C—C鍵斷裂的產物,同時還有醇、醛、酮、酸等氧化產物生成。
有機硝化產物可作為有機合成的原料,也常用作工業溶劑,如作為纖維素酯、合成樹脂的溶劑。
2.5.4.3 氯磺酰化反應
在光照條件下,烴分子中的氫原子可以被氯磺酰基(—SO2Cl)取代,生成各種類型的氫原子被取代的烷基磺酰氯的混合物。常用的氯磺酰化試劑有硫酰氯,氯氣和二氧化硫。
工業上用氯磺酰化反應合成高碳數的烷基磺酰氯,它可作為碳酸氫銨生產過程中的吸濕劑;其水解產物——烷基磺酸鈉可用于生產洗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