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品種確定與挑選
經驗之一:品種選擇適應性是關鍵
適應性是指生物體與環境表現相適合的現象。適應性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需要很長時間形成的。雖然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多種多樣的,但究其根本,都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而遺傳物質具有穩定性,它是不能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迅速改變的。所以一個生物體有它最適合的生長環境,而且這個最佳生長環境變化最小,在它的承受范圍之內,該生物體就能正常的生長發育、生存繁衍。否則,如果由于生存環境變化過大,超出該生物體的承受范圍,該生物體就表現出各種不適應,嚴重的不適應甚至可以致死。
豬的適應性是指豬適應飼養地水土、氣候、飼料管理方式、豬舍環境、飼料等條件。我們常說的某某豬好伺候、好養活、皮實,或者某某豬一換環境就愛鬧毛病、矯情等,這些都是指該品種豬的適應性好或者壞。比如美系大白豬有體質粗壯結實、適應能力強等特點。杜洛克豬適應性強,對飼料要求不高,喜吃青綠多汁飼料,耐低溫,對高溫耐力差,產仔數不多,泌乳稍差。皮特蘭豬和長白豬,對環境溫度的要求更加敏感,尤其在夏季,皮特蘭和長白母豬,對高溫耐受性相對脆弱得多。相對而言,皮特蘭豬比較溫和,對環境耐受性好一些,但是它對營養的要求更高。再比如我國地方豬種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過程中,對不良環境如氣候、濕度、海拔高度以及耐粗飼、饑餓、疾病侵襲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抗病性也比外來豬強。如對藍耳病,也能被感染,但臨床癥狀、病理變化、死亡率、康復率比外來豬好。
所以,豬場在選擇豬的品種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豬的適應性問題,重點考察該品種對氣候、飼料管理方式、豬舍環境、飼料等的最低要求,看是否與本地的相一致,或者是否能適應本場豬舍的小氣候。有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看本地都飼養什么品種的種豬,是從哪里引進的,飼養多長時間了,養殖過程中有什么問題等。要多考察幾家,同時看看這些豬場的飼養管理水平,包括使用什么樣的豬舍、養豬設備、飼料來源、防疫程序等,這些第一手的資料有很好的參考價值。選擇的種豬必須具有良好的適應性、抗逆性、抗病性等,生長速度和料肉比高,繁殖性能好,產仔多,泌乳好,繁殖周期正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