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安全生產法規體系介紹

第一節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安全生產法規是指調整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同勞動者的安全健康以及與生產資料和社會財富安全保障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廣義地說,它既包括享有國家立法權的機關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國務院及其部委頒布的行政法規、決定、規章等,以及地方性法規、規章等,還包括各種安全生產技術規程、規范和標準。

一、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與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及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制定與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訂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截至目前,我國安全生產方面的主要法律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年修訂,主席令第13號,2014年12月1日實施);

(2)《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主席令第4號,2014年1月1日實施);

(3)《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11修訂,主席令第52號,2011年12月31日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主席令第47號,2011年5月1日實施);

(5)《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主席令第69號,2007年11月1日實施);

(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主席令第49號,2006年11月1日實施);

(7)《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2006年修訂,主席令第46號,2011年4月22日實施);

(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主席令第83號,2011年5月1日實施);

(9)《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主席令第30號,2010年10月1日實施);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2010年修訂,主席令第35號,2010年6月25日實施);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8年修訂,主席令第6號,2009年5月1日實施);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09年修訂,國主席令第七號,2014年3月15日實施);

(1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9號,2009年6月1日實施);

(1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2009年修訂,主席令第63號,2009年8月27日實施);

(1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主席令第7號,2004年7月1日實施);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主席令第31號,2000年7月1日實施);

(17)《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主席令第71號,2000年9月1日實施);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主席令第28號,1995年1月1日實施);

(1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號,1993年5月1日實施);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主席令第10號,1993年12月1日實施);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主席令第11號,1989年4月1日實施)。

二、行政法規

國務院根據憲法與法律,制定行政法規。截至目前,我國安全生產方面的行政法規如下:

(1)《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39號,2014年1月1日施行);

(2)《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30號,2013年3月1日實施);

(3)《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25號,2013年1月1日實施);

(4)《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17號,2012年4月5日施行);

(5)《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12號,2012年3月1日實施);

(6)《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2011修訂,2002年3月15日實施);

(7)《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國務院令第586號,2011年11月1日實施);

(8)《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93號,2011年7月1日施行);

(9)《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務院令第570號,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10)《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2007年6月1日實施);

(11)《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45號,2005年11月1日實施);

(12)《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30號,2005年4月1日施行);

(13)《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國務院令第397號,2004年1月13日實施);

(14)《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2004年2月1日實施);

(1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務院令第376號,2003年5月12日實施);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國務院令第390號,2003年11月1日實施);

(17)《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549號,2003年6月1日實施);

(18)《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2002年5月12日實施);

(19)《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23號,2002年1月1日實施);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55號,2002年8月1日實施);

(21)《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02號,2001年4月21日實施);

(22)《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13號,2001年8月2日實施);

(23)《農藥管理條例》(2001年修訂,國務院令第326號,2001年11月29日實施);

(24)《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239號,1998年1月7日施行);

(25)《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147號,1994年2月18日實施);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起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3號,1990年4月6日實施);

(27)《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24號,1993年8月4日實施);

(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90號,1995年12月27日實施)。

三、部門規章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及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在本部門的權限范圍內,制定規章。截至目前,我國安全生產方面的部門行政規章如下:

(1)《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號,2005年9月1日實施);

(2)《礦山救護隊資質認定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號,2005年9月1日實施);

(3)《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號,2006年3月1日實施);

(4)《海洋石油安全生產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號,2006年5月1日實施);

(5)《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許可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號,2006年4月15日實施);

(6)《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號,2006年6月1日實施);

(7)《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7號,2006年10月1日實施);

(8)《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8號,2006年10月1日實施);

(9)《安全生產標準制修訂工作細則》(國家安監總局令第9號,2006年11月1日實施);

(10)《關于修改<煤礦安全規程>第六十八條和第一百五十八條的決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0號,2007年11月1日實施);

(11)《注冊安全工程師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1號,2007年3月1日實施);

(12)《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2號,2007年4月1日實施);

(1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罰款處罰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2號,2011年11月1日實施);

(14)《安全生產行政復議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4號,2007年11月1日實施);

(15)《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5號,2008年1月1日實施);

(16)《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6號,2008年2月1日實施);

(17)《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7號,2009年5月1日實施);

(18)《關于修改<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百二十九條、第四百四十一條、第四百四十二條的決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8號,2009年7月1日實施);

(19)《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9號,2009年8月1日實施);

(20)《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0號,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21)《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1號,2009年7月1日實施);

(22)《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2號,2009年10月1日實施);

(23)《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3號,2009年9月1日實施);

(24)《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責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4號,2009年10月1日實施);

(25)《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細則》(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5號,2009年12月1日實施);

(26)《冶金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6號,2009年11月1日實施);

(27)《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7號,2009年11月1日實施);

(28)《煤礦防治水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8號,2009年12月1日實施);

(29)《關于修改<煤礦安全規程>部分條款的決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9號,2010年3月1日實施);

(30)《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0號,2010年7月1日實施);

(31)《安全生產行政處罰自由裁量適用規則(試行)》(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1號,2010年10月1日實施);

(3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廢止<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定點生產管理辦法>等6件部門規章的決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2號,2010年8月6日實施);

(33)《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及安全監督檢查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3號,2010年10月7日實施);

(34)《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企業領導帶班下井及監督檢查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4號,2010年11月15日實施);

(35)《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5號,2011年1月1日實施);

(36)《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6號,2011年3月1日實施);

(37)《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修改<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編第六章防治水部分條款的決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7號,2011年3月1日實施);

(38)《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8號,2011年7月1日實施);

(39)《小型露天采石場安全管理與監督檢查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9號,2011年7月1日實施);

(40)《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0號,2011年12月1日實施);

(41)《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1號,2011年12月1日實施);

(4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修改<<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罰款處罰暫行規定>部分條款的決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2號,2011年11月1日實施);

(43)《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安全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3號,2012年3月1日實施);

(44)《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4號,2012年3月1日實施);

(45)《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5號,2012年4月1日實施);

(46)《煤層氣地面開采安全規程(試行)》(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6號,2012年4月1日實施);

(47)《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7號,2012年6月1日實施);

(48)《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8號,2012年6月1日實施);

(49)《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9號,2012年6月1日實施);

(50)《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0號,2012年7月1日實施);

(51)《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1號,2012年6月1日實施);

(52)《煤礦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2號,2012年7月1日實施);

(53)《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3號,2012年8月1日實施);

(54)《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4號,2012年8月1日實施);

(55)《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5號,2012年9月1日實施);

(56)《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信息公開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6號,2012年11月1日實施);

(57)《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7號,2013年5月1日實施);

(58)《煤礦礦長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8號,2013年1月24日實施);

(59)《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9號,2013年7月1日實施);

(60)《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0號,2013年9月1日實施);

(61)《煙花爆竹企業保障生產安全十條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1號,2013年7月17日實施);

(62)《非煤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8號,2013年10月24日實施);

(6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修改<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等11件規章的決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3號,2013年8月29日實施);

(64)《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保障生產安全十條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4號,2013年9月10日實施);

(65)《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5號,2013年12月11日實施);

(66)《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6號,2014年3月1日實施);

(67)《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十條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7號,2014年6月20日實施);

(68)《嚴防企業粉塵爆炸五條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8號,2014年8月15日實施);

(69)《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9號,2014年9月29日實施);

(70)《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公告六條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70號,2014年12月10日實施);

(71)《安全評價與檢測檢驗機構規范從業五條規定(試行)》(國家安監總局令第63號,2015年2月2日實施);

(72)《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安全生產八條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72號,2015年2月15日實施);

(73)《工程建設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24號,1992年12月30日發布并實施);

(74)《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國家技術監督局令第10號,1990年8月24日實施);

(75)《行業標準管理辦法》(國家技術監督局令第11號,1990年8月14日發布并實施);

(76)《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國家技術監督局令第13號,1990年8月24日發布并實施);

(77)《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公安部令第108號,2009年5月1日實施);

(78)《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公安部令第6號,1990年4月1日實施);

(79)《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61號,2002年5月1日實施);

(80)《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39號,1999年5月1日實施);

(81)《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公安部令第8號,1999年3月18日實施);

(82)《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農業部第9號令修訂,2007年12月8日實施);

(83)《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18號,1994年5月1日實施);

(84)《汽車貨物運輸規則》(交通部令第5號,2000年1月1日實施);

(85)《鍋爐壓力容器制造監督管理辦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22號,2003年1月1日起實施);

(86)《氣瓶安全監察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46號,2003年6月1日實施);

(87)《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2號,2001年11月15日實施);

(88)《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令第13號,2000年10月1日實施);

(89)《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行政處罰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4號,2002年3月1日實施);

(90)《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國家經貿委令第13號,1999年10月1日實施);

(91)《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18號,1994年5月1日實施);

(92)《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49號,2006年6月15日實施);

(93)《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23號,2002年5月1日實施);

(94)《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51號,2000年4月26日實施);

(95)《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起實施細則》(1987年1月19日國務院批準,1987年2月1日國家計量局發布并實施);

(96)《建筑施工附著升降腳手架管理暫行規定》(建[2000]230號,2000年10月16日實施);

(97)《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8號,2004年1月1日實施);

(98)《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交通部令2005年第9號,2005年8月1日實施);

(99)《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商務部令2004年第23號,2005年1月1日施行);

(100)《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國家氣象局令第16號,2007年6月12日施行)。

四、地方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與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可制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與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及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可制定地方法規。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為例,截至目前,湖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涉及安全生產方面的主要法規如下:

(1)《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省政令第375號,2015年2月1日施行);

(2)《湖北省氣象災害防御實施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72號,2014年7月1日施行);

(3)《湖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64號,2013年11月1日施行);

(4)《湖北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54號,2012年11月1日施行);

(5)《湖北省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省政府令第339號,2010年10月11日實施);

(6)《湖北省校車交通安全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7號,2010年8月1日施行);

(7)《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條例》(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93號,2009年6月1日實施);

(8)《湖北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及傳播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16號,2008年7月1日施行);

(9)《湖北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31號,2012年2月1日施行);

(10)《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湖北省人大常委會2013年11月29日修訂,2008年10月1日起施);

(11)《湖北省人民防空警報設施管理規定》(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43號,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12)《湖北省電力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26號,2011年12月1日實施);

(13)《湖北省消防條例》(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公告第115號公,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14)《湖北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29號,2009年3月8日實施);

(15)《湖北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27號,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16)《湖北省建設工程監理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23號,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17)《湖北省地震監測管理實施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5號,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18)《湖北省燃氣管理條例》(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第72號公告,2007年10月1日實施);

(19)《湖北省流通環節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05號,2007年6月29日實施);

(20)《湖北省安全生產條例》(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公告第56號,2006年6月1日起實施);

(21)《湖北省雷電災害防御條例》(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9號,2005年8月1日起實施);

(22)《湖北省防雷檢測管理辦法(試行)》(2005年6月1日起實施);

(23)《湖北省雷電災害防御條例》(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9號,2005年8月1日起實施);

(24)《湖北省工傷保險起實施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57號,2004年1月1日起實施);

(25)《湖北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規定》(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61號,2004年7月1日起實施);

(26)《湖北省公路客運交通安全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43號,2003年5月1日實施);

(27)《湖北省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27號,2003年6月1日施行);

(28)《湖北省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26號,2002年6月1日實施);

(29)《湖北省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09號,2001年2月9日實施);

(30)《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2000年3月31日湖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7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31日實施);

(31)《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辦法》(2000年7月28日湖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2000年7月28日實施)等。

五、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是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協調項目分工,組織制定(含修訂),統一審批、編號、發布。截至目前,我國安全生產方面的標準、規范大約800余種,其中近期發布的安全生產標準、規范如下:

1.機電安全標準

(1)《安全網》(GB 5725—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2)《安全色》(GB 2893—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3)《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 2894—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4)《內河交通安全標志》(GB 13851—2008,2008年10月1日實施);

(5)《礦山安全標志》(GB 14161—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6)《安全色光通用規則》(GB 14778—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7)《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 12801—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8)《機械安全 急停設計原則》(GB 16754—2008,2009年4月1日實施);

(9)《木工(材)車間安全生產通則》(GB 15606—2008,2009年12月1日實施);

(10)《磨削機械安全規程》(GB 4674—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11)《煤礦用帶式輸送機安全規范》(GB 22340—2008,2009年9月1日實施);

(12)《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 4208—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3)《電阻焊機的安全要求》(GB 15578—2008,2009年8月1日實施);

(14)《可移式電動工具的安全》(GB 13960—2008,2009年6月1日實施);

(15)《用電安全導則》(GBT 13869—2008,2008年12月1日實施);

(16)《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 50217—2007,2008年4月1日實施);

(17)《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GB 4706—2008,2010年4月1實施);

(18)《木工機械 安全使用要求》(AQ 7005—2008,2009年6月5日實施)。

2.礦山安全標準

(1)《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標識》(AQ 1043—2007,2007年4月1日實施);

(2)《逆反射型礦山安全標志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AQ 2014—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金屬非金屬礦山排土場安全生產規則》(AQ 2005—2005,2005年5月1日實施);

(4)《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AQ 6201—2006,2006年5月1日實施);

(5)《煤礦用電化學式一氧化碳傳感器》(AQ 6205—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6)《煤礦用高低濃度甲烷傳感器》(AQ 6206—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7)《石油化工建設項目管理方安全管理起實施導則》(AQ/T 3005—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8)《煤礦用低濃度載體催化式甲烷傳感器》(AQ 6203—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9)《瓦斯抽放用熱導式高濃度甲烷傳感器》(AQ 6204—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10)《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導則》(AQ 2007.1—2006,2007年7月1日實施);

(11)《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地下礦山起實施》(AQ 2007.2—2006,2007年7月1日實施);

(12)《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尾礦庫起實施指南》(AQ 2007.4—2006,2007年7月1日實施);

(13)《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露天礦山起實施指南》(AQ 2007.3—2006,2007年7月1日實施);

(14)《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小型露天采石場起實施指南》(AQ 2007.5—2006,2007年7月1日實施);

(15)《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考核標準》(AQ 2011—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16)《煤礦井下粉塵綜合防治技術規范》(AQ 1020—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17)《煤礦采掘工作面高壓噴霧降塵技術規范》(AQ 1021—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18)《煤礦用袋式除塵器》(AQ 1022—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19)《煤礦井下低壓供電系統及裝備通用安全技術要求》(AQ 1023—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20)《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鑒定規范》(AQ 1024—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21)《礦井瓦斯等級鑒定規范》(AQ 1025—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22)《煤礦瓦斯抽采基本指標》(AQ 1026—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23)《煤礦瓦斯抽放規范》(AQ 1027—2007,2006年12月1日實施);

(24)《煤礦井工開采通風技術條件》(AQ 1028—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25)《煤礦甲烷檢測用載體催化元件》(AQ 6202—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26)《便攜式載體催化甲烷檢測報警儀》(AQ 6207—2007,2007年4月1日起實施);

(27)《煤礦用固定式甲烷斷電儀》(AQ 6208—2007);

(28)《數字式甲烷檢測報警礦燈》(AQ 6209—2007);

(29)《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AQ 1029—2007);

(30)《呼吸性粉塵個體采樣器》(AQ 4204—2008);

(31)《礦山個體呼吸性粉塵測定方法》(AQ 4205—2008);

(32)《煤礦用非色散紅外甲烷傳感器》(AQ 6211—2008)。

3.防火安全標準

(1)《固定消防炮滅火系統施工與驗收規范》(GB 50498—2009,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

(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件兼容性要求》(GB 22134—2008,2010年2月1日實施);

(3)《家用火災安全系統》(GB 22307—2008,2008年5月1日實施);

(4)《火災原因調查指南》(GA 812—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5)《建筑火災逃生避難器材》(GB 21976.1—2008,2009年6月1日實施);

(6)《防火門》(GB 12955—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7)《防火門》(GB 16809—2008,2008年5月21日實施);

(8)《糧食加工、儲運系統粉塵防爆安全規程》(GB 17440—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9)《港口散糧裝卸系統粉塵防爆安全規程》(GB 17918—2008,2009年月1日實施);

(10)《飼料加工系統粉塵防爆安全規程》(GB 19081—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11)《消防排煙風機耐高溫試驗方法》(GA 211—2009,2009年3月10日實施);

(12)《消防水鶴》(GA 821—2009,2009年6月1日實施);

(13)《噴射無機纖維防火材料》(GA 817—2009,2009年3月1日實施);

(14)《消防員化學防護服裝》(GA 770—2008,2008年10月1日實施);

(15)《消防摩托車》(GA 768—2008,2008年6月1日實施);

(16)《消防控制室通用技術要求》(GA 767—2008,2008年7月1日實施)。

4.石化安全標準

(1)《石油化工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GB 50484—2008,2009年6月1日實施);

(2)《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 50160—2008,2009年7月1日實施);

(3)《涂裝作業安全規程 粉末靜電噴涂工藝安全》(GB 15607—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4)《涂裝作業安全規程 涂漆工藝安全及其通風凈化》(GB 6514—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5)《石油與石油設施雷電安全規范》(GB 15599—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6)《液體石油產品靜電安全規程》(GB 13348—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7)《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 50046—2008,2008年8月1日實施);

(8)《石油與石油設施雷電安全規范》(GB 15599—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9)《液體石油產品靜電安全規程》(GB 13348—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10)《車用柴油(V)》(GB 19147—2013,2013年6月8日實施);

(11)《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起實施導則》(AQ/T 3012—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2)《合成氨生產企業安全標準化起實施指南》(AQ/T 3017—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3)《電鍍化學品運輸、儲存、使用安全規程》(AQ 3019—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4)《鋼制常壓儲罐 第一部分:儲存對水有污染的易燃和不易燃液體的埋地臥式圓形單層和雙層儲存罐》(AQ 3020—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5)《化學品生產單位吊裝作業安全規范》(AQ 3021—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6)《化學品生產單位動火作業安全規范》(AQ 3022—2008,2009年7月1日實施);

(17)《化學品生產單位動土作業安全規范》(AQ 3023—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8)《化學品生產單位斷路作業安全規范》(AQ 3024—2008);

(19)《化學品生產單位高處作業安全規范》(AQ 3025—2008,2009年11月1日實施);

(20)《化學品生產單位設備檢修作業安全規范》(AQ 3026—2008);

(21)《化學品生產單位盲板抽堵作業安全規范》(AQ 3027—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2)《化學品生產單位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規范》(AQ 3028—2008);

(23)《電子工業防塵防毒技術規范》(AQ 4201—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4)《作業場所空氣呼吸性煤塵接觸濃度管理標準》(AQ 4202—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5)《作業場所空氣呼吸性巖塵接觸濃度管理標準》(AQ 4203—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6)《電鍍生產安全操作規程》(AQ 5202—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7)《電鍍生產裝置安全技術條件》(AQ 5203—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8)《涂料生產企業安全技術規程》(AQ 5204—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9)《油漆與粉刷作業安全規范》(AQ 5205—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0)《加油站作業安全規范》(AQ 3010—2007,2008年1月1日實施);

(31)《成品油零售企業管理技術規范》(SB/T 10390—2004,2005年2月1日實施);

(32)《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防腐蝕涂料技術規范》(SH 3022—2011,2011年6月1日實施)。

5.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

(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GB 18218—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2)《危險貨物包裝標志》(GB 190—2009,2010年5月1日實施);

(3)《氯氣安全規程》(GB 11984—2008,2009年12月1日實施);

(4)《氫氣使用安全技術規程》(GB 4962—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5)《溶解乙炔氣瓶閥》(GB 10879—2009,2010年4月1日實施);

(6)《溶解乙炔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GB 13076—2009,2010年4月1日實施);

(7)《溶解乙炔氣瓶充裝規定》(GB 13591—2009,2010年4月1日實施);

(8)《機動車用液化石油氣鋼瓶》(GB 17259—2009,2010年4月1日實施);

(9)《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GB 12463—2009,2010年5月1日實施);

(10)《化學品安全標簽編寫規定》(GB 15258—2009,2010年5月1日實施);

(11)《包裝容器危險品包裝用塑料桶》(GB 18191—2008,2009年9月1日實施);

(12)《包裝容器危險品包裝用塑料罐》(GB 19160—2008,2009年9月1日實施);

(13)《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 50156—2012,2013年3月1日實施);

(14)《儲罐區防火堤設計規范》(GB 50315—2005,2012年3月1日實施);

(15)《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 15603—1995,1996年2月1日實施);

(16)《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GB 18265—2000,2001年5月1日實施);

(17)《易燃易爆性商品儲藏養護技術條件》(GB 17914—2013,2014年7月1日實施);

(18)《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 50058—2014,2014年10月1日實施);

(19)《化學品生產單位高處作業安全規范》(AQ 3025—2008,2008年11月1日實施);

(20)《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 3014—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1)《氯氣捕消器技術要求》(AQ 3015—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2)《氯堿生產企業安全標準化起實施指南》(AQ/T 3016—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3)《危險化學品儲罐區作業安全通則》(AQ 3018—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4)《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AQ 3013—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5)《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 9002—2006,2006年11月1日實施);

(26)《汽車加油(氣)站、輕質燃油和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用阻隔防爆儲罐技術要求》(AQ 3001—2005,2005年10月1日實施);

(27)《煙花爆竹煙火藥認定方法》(AQ 4103—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8)《煙花爆竹煙火藥安全性指標及測定方法》(AQ 4104—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29)《煙花爆竹煙火藥TNT當量測定方法》(AQ 4105—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0)《煙花爆竹企業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條件》(AQ 4101—2008);

(31)《煙花爆竹流向登記通用規范》(AQ 4102—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2)《煙花爆竹 煙火藥認定方法》(AQ 4103—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3)《煙花爆竹 煙火藥安全性指標及測定方法》(AQ 4104—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4)《煙花爆竹 煙火藥TNT當量測定方法》(AQ 4105—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5)《煙花爆竹 作業場所接地電阻測量方法》(AQ 4106—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6)《煙花爆竹 機械滾筒造粒機》(AQ 4107—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7)《煙花爆竹 機械引線機》(AQ 4108—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8)《煙花爆竹機械 爆竹插引機》(AQ 4109—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39)《煙花爆竹機械結鞭機》(AQ 4110—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40)《煙花爆竹作業場所機械電器安全規范》(AQ 4111—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41)《煙花爆竹出廠包裝檢驗規程》(AQ 4112—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42)《煙花爆竹企業安全評價規范》(AQ 4113—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6.職業衛生防護標準

(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 28001—2001,2002年1月1日實施);

(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07,2007年11月1日實施);

(3)《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2007年11月1日實施);

(4)《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Z 230—2010);

(5)《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 12801—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6)《鉛作業安全衛生規程》(GB 13746—2008,2009年12月1日實施);

(7)《安全帶》(GB 6095—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8)《安全網》(GB 5725—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9)《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 12801—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10)《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 5083—1999,1999年1月2日實施);

(11)《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 11651—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12)《足部防護 礦工安全靴》(AQ 6105—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13)《足部防護 食品和醫藥工業防護靴》(AQ 6106—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14)《化學防護服的選擇、使用和維護》(AQ/T 6107—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15)《安全鞋、防護鞋和職業鞋的選擇、使用和維護》(AQ/T 6108—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7.其他安全標準

(1)《內河交通安全標志》(GB 13851—2008,2008年10月1日實施);

(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3)《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2005年10月1日實施);

(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2010,2011年10月1日實施);

(5)《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 6441—1986,1987年2月1日實施);

(6)《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 13861—2009,2009年12月1日實施);

(7)《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 2894—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

(8)《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 12158—2006,2006年12月1日實施);

(9)《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13,2013年10月1日實施);

(10)《企業安全生產網絡化監測系統技術規范》(AQ 9003—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1)《安全評價通則》(AQ 8001—2007,2007年4月1日實施);

(12)《安全預評價導則》(AQ 8002—2007,2007年4月1日實施);

(13)《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 9004—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4)《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AQ/T 9005—2008,2009年1月1日實施);

(15)《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2015年1月1日實施)。

六、國際勞工公約

經中國政府批準生效的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有關職業安全衛生公約,也是安全生產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到2006年10月30日,我國共批準25個國際勞工公約,其中三項核心勞工公約,即《同酬公約》第100號、《最低年齡公約》第138號、《最惡劣形式童工勞動公約》第182號。目前實際生效的只有22個公約,因為其中三個早期的公約因為批準第138號公約而失效。

(1)《確定準許兒童在海上工作的最低年齡公約》(第7號公約,1920年);

(2)《農業工人的集會結社權公約》(第11號公約,1921年);

(3)《工業企業中實行每周休息公約》(第14號公約,1921年);

(4)《確定準許雇用未成年人為扒炭工或司爐工的最低年齡公約》(第15號公約,1921年);

(5)《未成年人(海上)的體格檢查公約》(第16號公約,1921年);

(6)《本國工人與外國工人關于事故賠償的同等待遇公約》(第19號公約,1925年);

(7)《海員協議條款公約》(第22號公約,1926年);

(8)《海員遣返公約》(第23號公約,1926年);

(9)《制訂最低工資確定辦法公約》(第26號公約,1928年);

(10)《航運的重大包裹標明重量公約》(第27號公約,1929年);

(11)《船舶裝卸工人傷害防護公約》(第32號公約,1932年);

(12)《各種礦場井下勞動使用婦女公約》(第45號公約,1935年);

(13)《確定準許使用兒童于工業工作的最低年齡公約》(第59號公約,1937年);

(14)《最后條款修正公約》(第80號公約,1946年);

(15)《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第100號公約,1951年);

(16)《三方協商促進實施國際勞工標準公約》(第144號公約,1976年);

(17)《殘疾人職業康復和就業公約》(第159號公約,1983年);

(18)《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第170號公約,1990年);

(19)《就業政策公約》(第122號公約,1964年);

(20)《準予就業最低年齡公約》(第138號公約,1973年);

(21)《勞動行政管理公約》(第150號公約,1978年);

(22)《建筑業安全和衛生公約》(第167號公約,1988年);

(23)《禁止和立即行動消除最惡劣形式的童工勞動公約》(第182號公約,1999年);

(24)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第111號公約,1958年);

(25)職業安全和衛生及工作環境公約(第155號公約,1981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多县| 龙川县| 达尔| 宜宾县| 东辽县| 开平市| 合川市| 论坛| 崇仁县| 金阳县| 德阳市| 同心县| 新丰县| 上林县| 隆回县| 湘乡市| 诸城市| 金溪县| 大厂| 安康市| 镇远县| 井陉县| 三台县| 绩溪县| 房产| 株洲市| 淮北市| 白河县| 宁阳县| 甘孜| 定陶县| 水富县| 浮梁县| 肃北| 南汇区| 习水县| 万州区| 博客| 日照市| 瓮安县|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