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主要負責人及管理人員安全生產培訓教程
- 姜威等
- 4038字
- 2020-01-19 14:52:50
第一節 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一、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指的是生產經營單位專門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內設機構,其工作人員都是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作用是落實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組織生產經營單位內部各種安全檢查活動,負責日常安全檢查,及時整改各種事故隱患,監督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等。它是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重要組織保證。從理論上講,每個生產經營單位都應該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但在實際工作中,某些生產經營單位危險性很小,如電子行業等,可以不設立專職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由專職或者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來負責安全生產工作就可以。因此,是否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配備多少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還是配備兼職安全管理人員,這要根據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規模大小等因素來確定。
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要求
依據《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設置應滿足以下要求:
①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道路運輸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體是否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應根據生產經營單位危險性的大小、從業人員的多少、生產經營規模的大小等因素綜合確定。
②除上述以外,從業人員超過一百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一百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③當生產經營單位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和本單位實際情況委托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的,保證安全生產的責任仍由本單位負責。
三、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職責
關于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理解有很多種。有的認為是公司法定代表人,這是大多數人認為的觀點。有的認為董事長比較合適,董事長是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投資人,有關生產經營單位的發展規劃、重大投資項目等重大的決策都由董事長來決定。有的認為總經理更合適,雖然董事長是主要投資人,但可能一個人兼很多公司的董事長,根本顧不過來。根據對深圳市某區了解,就有一個人是80多家公司的董事長,公司的主要工作由總經理負責,這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很普遍。另外,許多外國的老板在內地開設工廠,通過雇用內地總經理來進行工廠管理,很顯然把主要負責人的職責落實到董事長身上不合適。有的認為總裁合適,這主要是指大型集團公司,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相互合并,大量集團公司成立。有的認為首席執行官合適,這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外資公司等。有的認為合伙人合適,這主要是指合伙制公司。有的認為是個體投資人合適,這主要是對個體經濟而言的。總之,主要負責人的形式很多,在法律上統稱為主要負責人。因此,如何理解《安全生產法》中主要負責人的含義,只能依據生產經營單位的性質,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來具體確定主要負責人。一般而言,對生產經營單位負全面責任,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這個人,就是主要負責人。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處于領導和管理的最高層次,對本單位包括安全生產在內的全部工作具有決策、指揮、調度、安排以及督促落實的權力,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所承擔的職責明確了,對安全生產工作真正重視了,整個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安全生產法》第五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安全生產法》第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①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②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③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④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⑤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⑥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⑦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職責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要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思想
安全生產搞得好不好,關鍵在領導。作為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要從講政治、講團結、講穩定的高度,從實踐“三個代表”,實踐“科學發展,安全發展”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真正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抓好有關工作,落實各項責任,搞好安全生產。
2.要建立健全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
生產經營單位不僅要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還要建立健全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要具體細化,操作性要強。要建立監督約束機制,發揮廣大職工的監督作用,鼓勵職工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要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和獎懲制度,定期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3.要建立主要負責人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制度
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生產經營單位一項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職工民主監督的重要形式。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定期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安全生產情況,聽取職工代表大會對本單位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針對提出的問題,應認真研究解決。
4.要加強政府的監督作用
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要經常對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安全檢查,重點檢 查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人事部門要將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列入考核內容,對不重視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連續發生事故的,要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
四、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職責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一個所有從事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總稱,它既包括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負責人,也包括生產經營單位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既指專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也指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生產經營單位專門負責安全生產管理的人員,是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在本單位的具體貫徹執行者,是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具體落實者。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負有如下職責:
①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政策法規,加強對本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的調查研究,當好主要負責人的助手和參謀。
②負責制訂各類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并檢查落實情況。
③編制、審查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并檢查執行情況。督促和檢查新工人“三級”安全教育情況,工人生產工種調換時必須通知有關部門做好必要的安全技術教育。督促與檢查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發放和合理使用。
④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安全工作檢查,開展專業性、季節性與節假日的安全工作檢查,對檢查出的事故隱患督促及時整改。做好防塵、防毒、防暑、降溫、防寒、保暖等工作。督促與檢查危險物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認真做好安全臺賬資料記錄和歸檔。
⑤負責事故的調查、分析、上報等工作,認真執行“四不放過”原則,會同有關部門對事故進行妥善處理。
⑥編制本單位事故應急預案和組織演練,負責事故搶救工作。
⑦組織員工安全生產培訓和開展各類安全生產活動。
⑧負責各類安全裝置、防護器具和消防器材的管理。
⑨參與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設計和設備改造以及工藝條件變動方案的審查工作。
⑩負責安全作業票證的審核,檢查具體落實情況。
其他相關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五、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任職資格
《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道路運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費。危險物品的生產、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單位應當有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鼓勵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聘用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注冊安全工程師按專業分類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作為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的主要負責人需要知道、熟悉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程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需要聽取有關安全生產的匯報,需要參加各種安全大檢查以及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工作等,這就迫切要求主要負責人掌握與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安全生產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搞好安全生產工作,保障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防止和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一個生產經營單位來講,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是主要負責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的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都是高危行業,危險性極大,容易發生事故。為此,國家對這類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具備的安全生產知識有特殊的要求,針對不同行業,各有關主管部門都有相應的規定。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經過有關主管部門組織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的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考核的內容由有關主管部門來確定,一般包括下列內容:①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及有關本行業的規章、規程、規范和標準;②有關本行業的安全生產知識;③企業管理能力;④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的知識;⑤安全生產責任制。
作為一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知識和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對于從事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的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就更高,國家也有相應的規定。這些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經過有關主管部門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總之,生產經營單位要加強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知識水平,提高他們的安全管理能力,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及時消除事故隱患,保障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保障職工人身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