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Is this book for you?
書名: 沉思錄(英文版)作者名: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本章字數: 1237字更新時間: 2019-07-31 11:33:13
修身治國方法論的典范著作
馬可·奧勒留(121-180年),是古羅馬帝國“五賢王時期”的最后一位賢王。作為儲君,他7歲入學于羅馬的薩利圣學院,17歲成為羅馬的執政官,凡所修習無不精專,為同輩之首。作為帝王,他夙興夜寐,勵精圖治,雖統治期間戰爭不斷,國內自然災害頻發,國庫空虛,他卻戰無不勝,戰功赫赫,承襲先人余烈,盡力守成,防止腐化。作為哲學家,他致力于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三大門類中的倫理學,在鞍馬勞頓中寫下《沉思錄》,被稱為“帝王哲學家”、“自古以來獨一無二的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的哲學家”。
這本《沉思錄》,不僅僅是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最后一部重要典籍,更是待人處世、品悟人生、修身養德、提升自我的絕佳作品。正如梁實秋所說,“我們借此可以想見其為人,窺察其內心,從而對于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這部書不能不說是人間至寶之一”。
斯多亞派哲學信守“一個人必須按照理性和自然而生活”的準則,而閱讀《沉思錄》,能使人感受到奧勒留在自然(本性)、理性與實現超我之間的克己與選擇。他沒有掙扎,他早已將羅馬人的注重實踐、性格堅強和崇尚理性與斯多亞派哲學融為一體。他自發自愿地遵守著父母師長的教誨,在自然與理性有所沖突的時候,自己與自己對話,自己說服自己,時時自省,身體力行。
在柏拉圖設計的理想社會的政治結構中,哲學家應該處于各種等級結構的頂端,應用正義、理性的理論來統治世界。《莊子·天下篇》說的“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即“內圣外王之道”和《禮記·大學》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以修身為本的循序漸進的“大學之道”,同本書理念殊途同歸,而本書更注重方法論層面。閱讀《沉思錄》,你會發現,東西方哲人對于統治者和哲學家的理想,在古羅馬的這位哲人皇帝身上幾乎實現了。
在《沉思錄》中,奧勒留并無意將自己打造成一位哲學家,寫下一部完整體系的哲學著作。整部書只是作者與自己的對話,是自然的本性與沉思的理性之間的對話,是行動之后的反芻再思考,是作者內省的輯錄,是這位古羅馬皇帝對人類生存、價值指向、道德原則、善惡榮辱、苦樂禍福等問題的思考和探究。
如果您是英文愛好者中的一員,希望您通過閱讀英語原文,來欣賞這部作品,這無疑是種無法替代的精神享受。
如果您是學生家長,建議您給上中學或大學的孩子準備一套“最經典英語文庫”,放在書架上。它們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精神食糧。
如果您是正在學習的大中學生,也建議您抽空讀讀這些經時間檢驗的人類精神食糧文庫里最經典的精品。一時讀不懂不要緊,先收藏起來,放進您的書架里,等您長大到某個時候,您會忽然發現,自己開始能讀,而且讀懂了作品字里行間的意義時,那種喜悅感,是無法言述的,也是無與倫比的。您可能也會因此對走過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與理解。
關于這套圖書的裝幀設計與性價比:完全按歐美出版規則操作,從圖書開本,到封面設計,從體例版式,到字體選取,但價錢卻比歐美原版圖書便宜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因此,從性價比看,它們也是最值得收藏的。
——尹文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