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八卷)
-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 1601字
- 2020-03-13 10:55:57
曾樸
曾樸字孟樸,又字籀齋,筆名東亞病夫,晚清著名譴責小說《孽海花》的作者。1872年3月1日(清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生于江蘇常熟一個官僚地主大家庭。1891年考中舉人,第二年在北京參加會試未中,他的父親替他出錢捐了個內閣中書。1895年冬進入北京同文館特班學習法文。次年以所著《補〈漢書藝文志〉》及《補〈漢書藝文志〉考證》獻給翁同龢,很受賞識。同年,應考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沒有錄取,“決心舍棄仕途,別尋發展的途徑”
。
1898年,曾樸在上海經江標介紹,結識福州船政局船廠廠長陳季同。陳在法國僑居多年,熟悉法國文學。他常去陳處請教,此后三四年內,讀了不少法國文學和哲學書籍,自謂“因此發了文學狂,晝夜不眠,弄成了一場大病”。
1900年1月,慈禧太后立載漪之子溥雋為大阿哥,準備廢棄光緒皇帝,曾樸曾經參與聯名電諫。1903年因受人慫恿,和一楊姓絲商共同經營蠶絲,不久即因外絲傾銷而破產。次年,與同鄉徐念慈等在上海共同開辦小說林書店,出版創作小說及東西洋小說譯本。夏秋之間,從友人金天翮手里接過未完成的小說《孽海花》六回,加以點竄修改并續作。三個月工夫,完成二十回,于1905年初分為初集、二集出版。
金天翮寫作《孽海花》的時候,拒俄運動正在高漲,他以清廷曾經出使俄國的洪鈞為主角,洪妾傅彩云(即賽金花)為配角,計劃寫入“中俄交涉、帕米爾界約事件、俄國虛無黨事件、東三省事件、廣西事件,以至今俄國復據東三省止”,稱為“政治小說”。曾樸接手以后,聲稱要以“名妓賽金花為主人,緯以近三十年新舊社會之歷史”,“一切瑣聞軼事,描寫盡情”,并改稱“歷史小說”
。曾樸寫出的小說,刪去了金天翮原作中拒俄和反清的內容,以主要篇幅揭露清朝達官名士們的腐朽生活。書中雖然也寫到了革命黨人,但理想和熱情則傾注在光緒皇帝和改良派身上;對列強侵略中國也表示了不滿,但在具體描寫時又美化了帝國主義分子。在藝術上,曾樸把數十年來所見所聞的政治時事、掌故傳說,都加以穿插剪裁,圍繞女主人公的生平情節展開,自稱是蟠曲回旋,時收時放,東西交錯,不離中心的“一朵珠花”
。關于這一點,魯迅曾評之為“結構工巧,文采斐然”
。
1907年,曾樸出版《小說林》月刊,陸續發表《孽海花》第二十一回至第二十五回。1908年因資金困難,書店停歇。同年,曾樸加入預備立憲公會。第二年,應兩江總督端方聘,任財政文案。一年后,以候補知府分發浙江,任綠營營產局會辦。辛亥革命后,參加張謇的共和黨,當選為江蘇省議員。1914年以后,長期任江蘇官產處處長,曾以財力支持過陳其美、鈕永鍵的反袁活動。1924年底任江蘇財政廳長,四個月后離去。1926年直系軍閥孫傳芳占據江蘇,曾樸任政務廳長,不足一年稱病辭職。
1927年,曾樸和長子曾虛白一起在上海開設真美善書店,聯絡胡適、徐志摩、邵洵美等一批文人,想造成一種“法國風沙龍的空氣”。11月,刊行《真美善》雜志,標榜藝術至上和趣味主義,宣稱要使它“做成一切人共同的享受”
;經過修改的《孽海花》第二十一回至第二十五回和續作第二十六回至第三十五回即發表在該雜志上。按原先設想,曾樸是準備寫到戊戌變法及其以后的民主革命運動的,后來又曾企圖寫到1900年或1901年,以賽金花和瓦德西的所謂“浪漫史”作全書的總結,但實際上寫到甲午戰爭后便停止了。
1928年,曾樸對《孽海花》作了修改。由于思想上的退化,此次修改偏重于藝術技巧的提高,對原作中批判科舉制度等某些有意義部分又作了刪削。1931年,由真美善書店出版,稱為三十回本。同年7月,《真美善》雜志停刊,曾樸遷回常熟,在其父親經營的私人園林虛霩村居里蒔花種竹。1935年6月23日病故。
曾樸的著作除《孽海花》外,還有自傳體小說《魯男子》,分六部,計劃仿效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和左拉的《盧貢·馬加爾家傳》,集許多各自獨立的小說而成一有系統的集合體,表現從清末同治、光緒年代到北伐戰爭時期的“社會變遷橫斷面”,但實際上只完成了第一部:《戀》。此外,還翻譯過雨果、左拉、莫里哀等人的作品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