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湯化龍

曾業(yè)英

湯化龍,字濟武。湖北蘄水(今浠水縣)人。1874年11月27日(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生。祖上數(shù)代經(jīng)商,家境富裕,直到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才由于戰(zhàn)亂的影響而衰落下來。其父本為諸生,為了恢復祖業(yè),棄儒經(jīng)商,常年奔走于長江沿岸的九江、安慶等地。湯化龍出生之年,正是家境恢復小康之時。

湯與其父不同,走的是科舉做官的道路。他幼年從族父習章句,十三歲時入塾苦攻八股文,為參加科舉考試做準備。1892年,以縣試第一,補縣學附生。1897年,補廩膳生,并肄業(yè)于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黃州經(jīng)古書院。1902年秋,考中舉人。逾二年,參加清朝最后一次會試,得中進士,授法部主事。之后,應山西學政寶熙之聘,任山西大學堂國文教習。

辛亥革命前夜,為尋求“新知”,湯化龍自請資送日本留學。1906年,赴日入法政大學專門部學習法律。留日期間,他聯(lián)合孟森、孟昭常等發(fā)起成立法政學交通社,以研究法政學理為宗旨,并撰成《大清違警律釋義》一書。

1908年秋,湯畢業(yè)回國,由鄂督陳夔龍奏調還鄂籌備地方自治,任諮議局籌辦處參事有幾種材料說湯于1909年回國,均屬不確。茲據(jù)《時報》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記載,湯被聘擔任湖北諮議局籌辦處參事,可斷定他于是年秋即已回國。。次年,被選為諮議局副議長。在第一屆諮議局常會后,又被舉為議長。他目睹革命形勢的迅猛發(fā)展,堅信“速開國會為救時要略”湯用彬:《新談往》,國維報館1912年版,第72頁。。1910年8月,湯去北京參加各省諮議局聯(lián)合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會議主席。會后,他參與各界代表要求清政府速開國會的第三次請愿。11月4日,清政府迫于輿論,不得不縮短預備立憲年限,同意于宣統(tǒng)五年(1913年)召開國會,令各省請愿代表即行回籍。以張謇為代表的江浙立憲派對此結果表示滿意,相繼出京,但湯化龍不以為然。他聯(lián)合譚延闿、蒲殿俊等人仍堅持明年即開國會的原議,繼續(xù)留在北京,謀第四次請愿。直到清政府將天津請愿代表溫世霖逮捕發(fā)戍新疆,才失望而去。

1911年5月,清政府組成以慶親王奕劻為總理大臣的“皇族內閣”。6月,湯化龍再次趕往北京參加各省諮議局聯(lián)合會第二次會議,猛烈抨擊“皇族內閣”之非。與此同時,各省諮議局聯(lián)合會決議成立“憲友會”,聲明尊重君主立憲政體。湯出任湖北支部發(fā)起人,開始成為立憲派中全國有數(shù)的頭面人物。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是夜,湯化龍“潛匿私室”。次日晨,經(jīng)起義士兵數(shù)次強迫,始出而任事。他初任都督府秘書,負責民政,但卻“垂頭喪氣,毫不事事”《湖北革命實錄館咨湖北稽勛調查會請轉呈中央稽勛局指撥湯化龍得二等嘉禾章考語》(1913年1月10日),原件藏湖北省博物館。,偶有所表示,就是讓革命黨人“嚴守秩序”劍農(nóng)編:《武漢革命始末記》,《民國報》第1號。。無奈之下,蔡濟民、牟鴻勛、梅寶璣等革命黨人只好借用他的名義,通電各省諮議局,促其速起響應革命,脫離清政府。

至12日,漢陽、漢口相繼光復。湯意識到革命已有成功可能,于是立即轉而附和革命。他一面主動告訴革命黨人,清朝官員柯逢時家中藏有密碼本,可作各省通訊聯(lián)絡之用,以爭取革命黨人的信任,另一方面又施展種種手段,“圖攬政權”《湖北革命實錄館咨湖北稽勛調查會請轉呈中央稽勛局指撥湯化龍得二等嘉禾章考語》(1913年1月10日)。。他先和胡瑞霖等私下擬好一個都督府組織條例,于17日通過都督府正式公布實行,集軍政、民政大權和戰(zhàn)時總司令于黎元洪一身,使蔡濟民等革命黨人失去了參謀部的控制權。接著,又“串通宵小,由運動而得政事部長”《湖北革命實錄館咨湖北稽勛調查會請轉呈中央稽勛局指撥湯化龍得二等嘉禾章考語》(1913年1月10日)。,并“集舊日朋好”《黎副總統(tǒng)歷史》,《憲法新聞》第9期。,將政事部之下內務、外交等七個局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

湯化龍如此明目張膽的爭權奪勢,引起革命黨人強烈不滿。25日,都督府再次召開會議,宣布廢除原先通過的都督府組織條例,重新調整人事安排,只給湯一個編制部長的閑差。此后,他便極力討好當時正在武昌的黃興、宋教仁等同盟會領導人。漢陽失陷后,隨黃興離開武昌,前往上海。

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湯化龍為法制局副局長。他辭而不就,與林長民、張嘉森、劉崇佑、孫洪伊等立憲派要人在上海發(fā)起共和建設討論會(4月13日正式成立),擁尚在日本亡命的梁啟超為領袖,并積極運動袁世凱、黎元洪、蔡鍔等“有力者”促梁回國從政。4月,他由上海入京,當選為臨時參議院副議長。

同年5月,湯加入以黎元洪為理事長的共和黨,被選為干事。曾一度主張共和建設討論會與共和黨合并。后因不見信于共和黨的民社派,于這年10月27日將共和建設討論會、國民協(xié)會等六政團合并,另組民主黨。湯被舉為該黨干事長。他在成立會上說:民主黨“不爭政權,而注意于普及政治教育”《時報》1912年10月31日。。但該黨另一重要成員劉崇佑的私下密語,卻坦承:“內閣新組,無論何人為總理,皆短命者也。彼一短命,此一短命,待人人視組閣為畏途,或知其難時,吾黨再取而代之,易如反掌。”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下,臺北世界書局1959年版,第404頁。原來,民主黨并非“不爭政權”,只是尚須等待時機而已。

1913年1月,湯化龍在國會選舉中當選為眾議院議員。隨后,又在民主、共和、統(tǒng)一三黨議員的支持下,當選為眾議院議長。4月5日,為抵制國民黨試圖利用制憲機會,削弱袁世凱的權力,他要求民主黨議員嚴格遵守以下三條原則:一、對制定憲法與選舉大總統(tǒng)孰先孰后的問題,應主張先定憲法中“大總統(tǒng)”一章,然后選舉大總統(tǒng);二、關于大總統(tǒng)有無解散議院權力的問題,應主張有解散權;三、對大總統(tǒng)任命國務員是否需要國會同意的問題,應持否定態(tài)度。湯化龍的提議,獲得袁世凱輿論機關的高度贊揚,其御用報紙《大自由報》評論說:“卓哉!湯氏之見識。”《大自由報》1913年4月5日。

袁世凱與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后借款”后,遭到全國民眾的憤怒譴責。為解袁世凱的信用危機,湯化龍聯(lián)合原臨時參議院議員四十八人,通電說明“善后借款”并不“違法”。5月,為對抗國會多數(shù)黨國民黨,又在袁世凱的操縱下,與梁啟超等人將民主黨與共和、統(tǒng)一兩黨合并為進步黨,并出任理事。7月,孫中山發(fā)動“二次革命”,宣布武力討袁。湯認為“這是叛反國家,應從速撲滅”《時報》1913年7月24日。。他一面聯(lián)絡孟森等進步黨議員發(fā)表所謂“護國討亂”通電,一面致電黃興,要他“及早覺悟,斂兵效順”《新紀元報》1913年7月26日。。1914年5月,袁世凱于相繼解散國民黨和國會之后,任命湯化龍為教育總長兼學術委員長。

1915年8月,袁世凱暗中推出籌安會,鼓吹恢復帝制,引起全國各階層人民的普遍反對。湯化龍隨即稱病告假,滯留天津。10月,宣布辭職。12月,密行赴滬,躋身“討袁護國”行列。其間,他曾與舊立憲派要人蒲殿俊、譚延闿以及唐紹儀等致力于策動江蘇督軍馮國璋宣布“獨立”,但始終沒有結果。1916年3月19日,他電勸袁世凱“急為退位之圖”。隨后,又發(fā)表答帝制派王印川書,表示袁不退位,則不罷兵。為逼袁退位,他還答應其弟湖南將軍湯薌銘的請求,代為疏通革命黨人的關系,在覃振等革命黨人允諾其弟宣布“獨立”后繼續(xù)為湖南都督的條件下,促成湯薌銘于5月29日宣布湖南獨立。

袁世凱死后,湯化龍認為收拾時局非段祺瑞莫屬,再次與北洋軍閥同趨一途。8月,國會重開,湯復任眾議院議長。9月,為了抵制國民黨議員組織的“憲法商榷會”(通稱“商榷系”),他在梁啟超支持下組織“憲法研究會”(通稱“研究系”)。這時,為制憲問題,國會內外發(fā)生省制訂入與否的激烈爭論,湯及其“憲法研究會”為滿足段祺瑞個人集權的需要,堅決反對省制訂入憲法。10月20日,眾議院舉行憲法審查會討論省制問題,他攻擊“憲法商榷會”要求將省制訂入憲法,就是“不忠于民國”《時報》1916年10月21日。

1917年春,段祺瑞在日本的策動下,積極主張對德絕交、宣戰(zhàn)。湯化龍認為這是“正當辦法”,呼吁國會停止一切政爭,“予政府以后援”《新聞報》1917年2月16日。。當段與黎元洪為此爭執(zhí)不下,段內閣陷入被黎改組的困境時,他不改初衷,繼續(xù)在國會支持段內閣,并為段祺瑞支持下的“督軍團”破壞國會,出謀劃策。湯希望在新的國會選舉中,依靠段的支持,贏得國會的多數(shù)席位。5月23日,段被黎元洪免職,湯隨即具呈辭職,以示與段共進退。

7月1日,張勛擁清廢帝溥儀“登極”。湯化龍一面通電各省,宣布與張勛誓不兩立,一面隨段祺瑞赴天津馬廠誓師,并出任討逆軍總部參贊。12日,張勛復辟失敗,由段祺瑞續(xù)組新內閣。湯因擁段有功,被任命為內務總長。為了抵制國民黨議員,他堅決反對恢復舊國會,主張盡速召集臨時參議院,以實現(xiàn)贏得國會多數(shù)席位的宿愿。湯的所作所為,招來國民黨議員的不滿。10月,遭到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護法軍政府的明令通緝。11月,再次隨段而辭職。

段內閣后雖又復活,但因段所依為股肱的安福系政客集團已經(jīng)崛起,湯不再受到重視。1918年3月24日,他與林長民、藍公武等懷著失意政客的復雜心情,東渡日本游歷。6月,遠渡重洋,前往美國考察。9月1日,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市被國民黨籍華僑理發(fā)師王昌槍擊而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乡县| 南靖县| 中宁县| 四子王旗| 饶阳县| 阿拉善右旗| 昌吉市| 朔州市| 育儿| 丘北县| 博爱县| 宿松县| 安阳市| 娱乐| 天柱县| 咸阳市| 保定市| 乳山市| 大名县| 武汉市| 文安县| 贺州市| 杭锦后旗| 门头沟区| 炉霍县| 双牌县| 景东| 鹰潭市| 大英县| 浏阳市| 绥德县| 兰西县| 旌德县| 来宾市| 贵溪市| 乌兰察布市| 开封县| 岑巩县| 盐城市| 屯留县|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