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黃明堂

邢鳳麟

黃明堂,字德新,廣東欽州(現屬廣西)人,壯族,1868年(清同治七年)生于小康農家。年輕時懷大志,慨然以救國為己任,常與人議論時弊,抨擊權貴,為當地政府所不容,遂逃往越南圖謀生路。

黃明堂到越南后,加入洪門,糾集健兒組織義軍,活動于滇桂與越南邊境,長期堅持反清斗爭,清邊防大臣束手無策。他還常襲擊侵越法軍,法駐越總督也甚為頭痛。

1907年3月,孫中山到河內設立領導西南武裝起義的總機關,策劃粵、桂、滇等省的起義,派人聯絡黃明堂。黃明堂遂加入同盟會,在越南太原府左州設立機關,集合革命志士。

同年10月,孫中山委任黃明堂為中華革命軍鎮南關(今友誼關)都督,并從海外愛國華僑募集捐款購買數十支駁殼槍,給他組織一支手槍小分隊。12月2日,黃明堂奉命帶領一百多人從左州拔隊入關,另有越南革命黨人數十人、越南華僑革命黨人數十人、筑路工友數十人、會黨游勇約百人、內地前來者十余人,共約三百人,由他指揮,星夜繞道鎮南關背后,疾趨石山頂炮臺。當時清道臺龍濟光駐龍州,統領陸榮廷、營務陳炳焜扼憑祥隘口,幫帶黃福廷守鎮南關,哨長李福南帶一排人憑險守石山頂炮臺,鎮南關及附近清兵共計數千人。李福南原為會黨首領梁蘭泉的部屬,梁加入同盟會后,李已被梁策動反正。此時,李敞開山門豎起革命旗幟,黃明堂長驅直入,部分清兵稍事反抗即潰散,黃明堂占領石山頂三座炮臺,繳獲大小火炮十四門,步槍數百支。次日,孫中山偕黃興趕來炮臺祝捷和犒賞革命軍,當地各民族群眾也挑水送飯前來慰勞。這時,龍濟光、陸榮廷統轄數千清兵,從青山炮臺南關閘、磨沙、南關口左輔山和四方嶺等四路合圍革命軍。孫中山命黃明堂堅守炮臺五日,自己趕回河內籌募餉械接應。黃明堂指揮革命軍多次擊退來犯清軍。經七晝夜激戰,革命軍犧牲十余人、傷三十多人,清兵傷亡數百人,幫帶黃福廷大腿被打斷。由于孫中山接濟的餉械不能如期運抵鎮南關,黃明堂糧盡援絕,只得退入越南文淵,進駐燕子大山待命。鎮南關起義雖然失敗,孫中山及廣大同盟會員看到人心向著革命,清廷的垮臺不可避免,革命的信心更足了。

1908年4月29日,黃明堂奉孫中山之命,率革命黨一百多人發動云南河口起義。河口為邊防重地,清邊防督辦帶兵駐守。黃明堂派關仁甫率領部分隊伍由越南老街進攻河口左側的萬侯,河口清軍防營響應起義,迎接革命軍入境。黃明堂親督革命軍主力猛攻清軍汛營,清河口督辦王玉藩負隅頑抗,為守備熊通擊斃。汛營管帶黃元楨在革命軍政治攻勢之下首先反正,清軍六營六百余人相繼投降。黃明堂率革命軍迅速占領河口。隨即擴編隊伍,擬乘勝揮師北上,占昆明、出四川、控制長江上游。清云貴總督錫良忙派道員方宏綸、提督白全柱指揮十余營清兵反撲,并通電貴州、四川、廣西三省派兵赴援,一時西南數省為之震動。孫中山急電黃興趕赴河口指揮,聲威更壯。由于戰事意外迅速發展,彈藥頓感缺乏。黃興急返河內籌取接濟,途經老街時遭法軍警官無理扣留,被逐出境。黃明堂后援不繼,指揮乏人。而清軍四面包圍河口,革命軍前鋒相繼失利敗退。黃明堂困守河口經月,浴血苦戰,終于寡不敵眾,率革命軍六百多人退走越南。旋因法國殖民當局迫害,黃明堂退走新加坡,受到當地華僑的歡迎。

1910年冬,黃明堂在新加坡接到孫中山的電報,要他到香港同盟會支部工作。黃花崗起義時,黃明堂負責秘密運送軍火入內地。辛亥武昌起義,四方響應。黃明堂與黨人潛入新會,以當地會黨、綠林、游勇為基本力量,成立“明字順軍”,自任本軍大都督(統制),隊伍約六七百人。又派其妻歐陽麗文到陽春,運動防軍統領黃輔文起義,然后親至黃輔文軍隊指揮作戰,次第光復恩平、開平、臺山、新會等地,于11月16日進駐江門,向三水推進,以期會師廣州。適值兩廣總督張鳴岐掛印逃走,廣東獨立,由胡漢民任都督。胡漢民委派黃明堂為瓊崖宣撫使,率所部二千余人移駐海南島。黃明堂在海南整頓治安,社會秩序相對安定后,因感袁世凱反動逆流泛濫,萌發隱退的念頭,將所部交給統領姚章甫指揮,攜眷回鄉省親后閑居廣州。

1913年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派龍濟光率所部入粵。龍濟光曾邀請黃明堂任參議,黃明堂不肯附逆,出走澳門,從事倒袁活動。1914年秋,龍濟光偵知黃明堂在澳門的活動,誣為匪首,勾結葡萄牙殖民當局將他逮捕,欲引渡回廣州殺害。黃明堂被監禁一年多,經兩廣都司令部出面與葡萄牙殖民當局交涉,始獲釋出獄。黃明堂至肇慶見護國軍兩廣都司令岑春煊,被委任為討賊軍司令。他收編民軍,會同桂軍林虎、滇軍李烈鈞等分路討伐龍濟光。黃所部主攻廣州北面鴉髻嶺,與龍部展開激烈戰斗,奪取石井兵工廠,攻入廣州。龍濟光撤退至雷州,黃明堂又率部收復雷州。龍濟光敗走瓊崖。

1918年3月,段祺瑞政府任命龍濟光為兩廣巡閱使,由瓊崖派軍擾粵桂邊境。11月,黃明堂與桂軍沈鴻英配合出兵瓊崖,一舉打敗龍濟光,收繳龍部槍支人馬。沈鴻英被廣州軍政府任為瓊崖鎮守使,黃明堂任瓊崖道尹,駐防海南。不久,桂系軍閥陸榮廷統治廣東,排斥異己,免去黃明堂本兼各職。黃明堂離瓊崖到福建漳州,依陳炯明。1920年8月,孫中山命陳炯明率粵軍入廣東,驅逐桂系勢力。黃明堂參加討伐桂系軍閥莫榮新的戰爭。10月,桂軍被逐出廣東。

1921年6月,桂軍分三路攻粵,陳炯明督粵軍擊退桂軍并追入廣西。黃明堂任西南路司令,由欽州發兵直薄龍州,大獲全勝,被任為邊防督辦,駐防龍州。同年秋,粵軍班師回粵,黃明堂奉命移駐欽廉。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叛變,炮擊總統府。孫中山脫險后駐蹕永豐艦指揮討賊,分別委任許崇智、劉震寰、周之貞和黃明堂為東、西、中、南路的討賊軍司令。此前,陳炯明曾派其義母黎金庭攜帶巨款十五萬元及欽廉綏靖處處長的印信收買黃明堂,被他嚴詞拒絕。此時,黃明堂奉命討賊,挺進廉江,生擒陳炯明部下的支隊司令鄒武,曉以大義,仍委鄒武為南路討賊軍支隊司令,隨征陳炯明。黃明堂軍次電白時,得悉孫中山安抵上海,便率部撤回廉江。途中,鄒武叛變,陳炯明又派鄧本殷、馮銘鍇、黃業興等部截擊黃明堂。黃明堂與之對峙月余,為保存實力,退往廣西邕寧五塘,派員向廣西自治軍總司令林俊廷請援糧械。林俊廷表面答允,暗中進行收編黃部工作。正當黃部岌岌可危之際,其妻歐陽麗文從上海持孫中山的手札到香港找孫科、劉紀文,領得港幣五萬元回來,黃明堂即分發軍餉,償還賒欠商戶賬目,宣告立即出師討賊。黃部五千人在五塘雖被桂系軍閥包圍,但黃明堂指揮若定,率部突圍出靈山。12月,黃部收復廉州(今合浦)北海,在廉州城內設立司令部,一直堅持斗爭。1923年2月孫中山回廣州重建大元帥府,以黃部為革命基本力量之一,增撥軍費,并對黃明堂予以嘉獎,親書“禮義廉恥”等條幅贈他。

1924年初,桂軍鄧本殷等部圍攻廉州閱月,黃明堂彈盡糧斷,旅長楊壁臣投敵,形勢危急。幸得孫中山所派永豐艦到北海接應,方獲解圍。黃明堂乘永豐艦前往瓊崖駐防,因風大不能登陸,旋回安鋪集中,經廉江、化州、電白、陽江到達臺山。這時,黃明堂的南路討賊軍奉令改為中央直轄第二軍,不久又改為建國第二軍,黃明堂仍任軍長,其妻歐陽麗文任該軍第三旅旅長。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蔣介石收編陽江陳章甫部為第二師,開往羅定圍攻黃明堂。黃明堂猝不及防,敗走連灘,被陳部包圍繳械。從此黃明堂發誓不與蔣合作,其子女十多人沒有一個人依附蔣介石的。在蔣介石的統治下,黃明堂不但長期在野,連孫中山規定發給他每月六百元的生活費也被取消了。陳濟棠主政廣東時,曾聘請黃明堂為參議,每月發生活費六百元。

黃明堂晚年閑居廣州。抗戰爆發后,1938年10月日本侵占廣州,黃明堂夫婦避難回欽州大寺。此時,雖已年逾古稀,但他招集愛國志士,仍欲請纓抗戰。唯因頸背兩次重傷,加之年老體衰,出師未捷,舊傷復發,返回大寺時,半身不遂,憂憤臥病兩個多月,于1939年逝世。彌留之際,仍頻呼殺敵救國,浩氣凜然。其妻歐陽麗文在全國解放后,歷任廣西政協委員,1973年病逝。


主要參考資料

鄭惠琪等:《鎮南關起義見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辛亥革命在廣西》上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0頁。

鄒魯:《黃明堂傳》,“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1編第13冊,臺北正中書局1964年版,第334—336頁。

唐頌南:《我所知道的黃明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文史資料》第19輯,1965年版。

羅綬章:《黃明堂革命事略》(未刊稿)。

歐陽麗文:《回憶黃明堂》(未刊稿)。

黃明堂女兒黃曼薇訪問記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泉市| 福泉市| 城固县| 广德县| 山阴县| 镶黄旗| 驻马店市| 嵩明县| 修武县| 芦溪县| 宁晋县| 武威市| 留坝县| 利津县| 阿拉善右旗| 苍南县| 香格里拉县| 永泰县| 尤溪县| 临澧县| 云阳县| 罗平县| 台江县| 页游| 徐闻县| 宁城县| 深州市| 宝兴县| 遵义市| 塘沽区| 德安县| 金秀| 巫山县| 东莞市| 衡山县| 礼泉县| 广宁县| 绍兴市| 沁水县| 买车|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