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第二卷:1916-1921
- 李新總主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 5752字
- 2021-03-04 18:13:22
3月
3月1日 日海軍中將青木宣純往訪梁啟超,商討袁事,約以提供交通便利,助梁離滬赴桂。
△ 袁世凱派肅政史王瑚、夏壽康、蔡寶善、徐沅分往各省考察經征情形,如發現有浮收巧取苛罰等弊,立即陳奏懲辦。
△ 孫毓蕃與日人佐佐江嘉吉在內蒙東部開辦錢家店農場,占耕地4.8萬余畝。
3月2日 晨,臨武將軍、云南查辦使龍覲光所屬第一路司令李文富部陷云南剝隘。
△ 馮玉祥率第十六混成旅再犯敘州。護國第一軍劉云峰部以三營兵力在催鍋山、光斗山和吊黃樓一帶進行頑強抵抗,因眾寡懸殊,遂于2日主動撤往橫江。
△ 袁世凱公布《外交官、領事官官制》,凡18條。
3月3日 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攻陷敘州。7日占領納溪。蔡鍔率部移駐大洲驛。
△ 袁軍第一路司令周文炳是日起自辰溪分三支隊向麻陽反攻。6日,麻陽失陷。13日,花園、武陽相繼失陷。未幾,綏寧、洪江、黔陽、懷化、芷江皆失。
△ 留滬國會議員孫洪伊等在滬發表通告各友邦書,謂“袁世凱叛國稱尊”,國民“決心除此殘賊”,望各國親善民國政府,“棄絕背叛之獨夫”。
△ 司法總長章宗祥通飭總檢察長及各審檢廳長查察審判衙門承發吏、檢驗吏、錄事、庭丁、司法警察等積習,謂:“近來此項吏役因犯詐欺取財等罪,檢舉者時有所聞,而被告訴告發跡涉嫌者,尤實繁有徒。假公職以逞私圖,情節較常人為重,自非從嚴懲辦,不足以清積弊。”嗣后“各該吏役宜戒慎自矢,該管長官尤宜防微杜漸,免蹈從前吏胥積習而維法庭威信。”
△ 日軍艦11艘由佐世保駛抵青島。
3月4日 梁啟超應陸榮廷密約,偕同唐紹慧等乘日輪離滬前往廣西,4月4日抵達南寧。
△ 趙鐘奇、黃毓成所部應李烈鈞之請,分別于是日及次日自貴州黃草壩、興義出發,南下會攻百色龍覲光軍。
△ 袁世凱申令國人“捐除一己之意見,融化一黨之畛域,屏絕私人之感情,協力維持,以保國保種為唯一之天職”。
3月5日 袁世凱批準以國民會議復選當選人為立法院復選當選人之施行辦法。
△ 交通部、財政部與比利時鐵路電車公司簽訂隴海鐵路七厘國庫券合同,借款比金1000萬佛郎,以該鐵路財產收入作擔保。
3月6日 廣東中華革命軍在黃埔分襲“肇和”艦及長洲、魚珠炮臺。鐵血團團長李天德攻下炮臺后,即由馬伯麟率鐵血團成員成創周、溫生及華僑“決死隊”進襲“肇和”艦,旋即失敗,成創周、溫生等多人遇難。
3月7日 袁世凱特派陸榮廷為貴州宣撫使,進兵貴州,以陳炳煜兼護督理廣西軍務。11日,陸率部由南寧至柳州,停師不前,策劃反袁,并聯絡滇軍,潛師圍攻百色龍覲光軍。
△ 日內閣開會研討中國局勢和確定對華方針,決定乘袁世凱失勢之際,“確立在華優勢”,使袁“引退”;于適當時機承認護國軍為“交戰團體”;并以民間形式出面,支持中國國內反袁活動。21日,外相石井特派森田寬藏前往中國,向駐華日使及有關領事轉達上述決定。
△ 袁世凱以馮玉祥攻敘“功勞卓著”,特封為三等男爵。
3月8日 張敬堯部劉湘團進駐江安。次日占南溪。13日,袁世凱為此特授劉湘為陸軍少將,勛五位。
△ 教育部呈準《管理留美學生事務規程》,并改設留美學生監督。
3月9日 孫中山在東京同久原礦業株式會社社長久原房之助簽訂借款合同。借款額70萬日元。用作反袁經費。
△ 龍濟光密遣龍體乾回滇聯絡土匪,陷個舊、擾蒙自、圍臨安。21日被滇軍擊潰。滇軍收復個舊,臨安圍解。
△ 袁世凱申令:“現敘州先經克復,納溪大股悍寇亦經潰敗,當不難指日蕩平”;張敬堯等“督兵苦戰,卒得克捷”,晉授張敬堯勛三位,升授旅長熊祥生、吳佩孚、吳新田為陸軍中將。
△ 上海淞滬警察廳飭屬嚴禁“亂黨在滬組織共和維持會”。
3月10日 護國第一軍東路軍司令王文華調集銅仁、晃縣、芷江一帶兵力近萬人反攻麻陽,激戰數晝夜未下。
△ 江蘇將軍馮國璋宣布“政躬漸就平復,自即日起銷假視事”。
△ 袁世凱公布《洪憲元年六厘內國公債條例》,發行總額2000萬元。
△ 袁世凱特派熊希齡為湘西宣慰使。旋熊希齡復電拒絕受命。
3月11日 護國第二軍第一梯團張開儒部馳防皈朝,旋與龍覲光第一路軍李文富部血戰七晝夜,大敗龍部。
△ 袁世凱公布《頒爵條例》,凡12條。明訂世爵、世職之等分及俸給。世爵自親王、郡王、一等公以至三等男,凡17等,歲俸自二萬圓、一萬圓、五千圓至一千圓不等;世職自一等輕車都尉至恩騎尉,凡六等,歲俸自八百圓至二百圓不等。其子孫承襲之原則為:先嫡后庶,先長后幼。
△ 袁世凱特派曾鑒為川南宣慰使。
3月12日 陸榮廷、李烈鈞所部及護國軍趙鐘奇部進攻百色。次日將龍覲光軍包圍,勒令繳械投降。
△ 四川護國軍第一支隊王維綱部進攻長壽。16日由臨江廟出發攻酆都(今豐都),次晨入城,殺縣知事許石生。
△ 孫中山復電陳其美,允匯款20萬元作為江浙革命活動和運動第二艦隊反正費用。
△ 湘西大庸羅劍仇等聯絡地方團隊300余人,在永順松柏場起義討袁,成立中華革命軍湘西獨立軍,自任司令官。19日克永順。24日占桑植。
△ 袁世凱公布《傳染病預防條例》,凡25條。
3月13日 孫中山通告冀、魯、晉各省中華革命黨人,特派居正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統籌直隸、山東、山西革命軍進行事宜”。嗣后居正即赴山東青島活動。
△ 孫中山電告居正各地討袁軍事形勢,并望山東方面月內起事,奪取濟南。
△ 松滬護軍使署在上海西炮臺殺害圖攻徐家匯警署之黨人王知、戴光太、薛得勝、許藎臣。次日又殺黨人吳金生、鄔德勝、湯阿二、李永如。
3月14日 袁世凱頒立法院議員單選選舉日期令;中央特別選舉會之單選舉于4月10日舉行;蒙藏青海聯合選舉會之單選舉于4月15日舉行。
3月15日 廣西宣布獨立,陸榮廷為都督,梁啟超為總參謀,并組軍隊進攻湖南。同日,陸榮廷通電宣布“誓除專制之余腥,重整共和之約法”。聯合云貴聲罪致討,“誅彼獨夫,載宣國威”。
3月16日 護國第二軍第二梯團方聲濤所率朱德、毛本良兩營及張懷信警衛大隊一個中隊與黃恩錫部血戰三晝夜,是日占領石洞、龍潭。龍覲光懸五色旗,遣使請暫停戰。
3月17日 袁世凱召梁士詒入府商撤銷帝制。袁以案上各省速請取消帝制,日本政府決派兵進駐中國要地及袁軍戰況失利之文電交梁閱看,且謂“事已至此,吾意決矣,今分數段進行,撤銷帝制后,中央政事由徐菊人(世昌)、段芝泉(祺瑞)任之,安定中原軍事,由馮華甫(國璋)任之”。并囑梁電陳宧與蔡鍔議和。
△ 蔡鍔所部發起總反攻,是日朱德第三支隊收復納溪等地。北軍張敬堯所部受挫,退守瀘州。
△ 龍覲光被迫繳械投降,并通電各省,宣布“辭云南查辦使責任,贊助共和,以謝天下”。
3月18日 陜西中華革命黨人王紹文、南南軒、杜守信等18人,因密謀討袁,事泄被捕,在西安被陸建章殺害。時“黨人”郭堅、耿直、曹世英、高峻等人,在渭北宣布護國,討袁逐陸,連克同官(今銅川)、宜君、洛川等10余縣。
△ 湖南巡按使沈金鑒致電政事堂和統率辦事處,稱廣西獨立,致湖南“四路受敵”, “湘危則大局益不可收拾”,請速“以全力注意湘省,添調重兵”。
△ 唐繼堯照會英、法、俄、美、日公使及駐滇各國領事,聲明:“本軍政府起義以后袁政府所發之公債,以及中國、交通兩銀行所發之紙幣,所收入之存款,均認為與袁世凱個人之交涉行為,本政府概不承認。”
△ 教育部通知各省酌辦露天學校。
3月19日 袁世凱任命周文炳為陸軍第六師師長。
△ 北京統率辦事處電飭上海軍政各機關查禁黨人著作之書籍。
△ 湯化龍電勸袁世凱退位,謂現已“舉國成仇”, “急為退位之圖,猶是自全之計”。
△ 中華革命黨總理孫中山電請陳其美兼任江蘇司令官。
3月20日 岑春煊、章士釗、張耀曾在東京與日商竹內維彥簽訂借款日金100萬元合同,作為護國軍行政費用。
△ 袁世凱特任龍覲光督理云南軍務兼署云南巡按使。
△ 袁世凱特派凌福彭、蔡乃煌、李翰芬幫辦廣東防務。
△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上海分公司開幕。
3月21日 袁世凱特任徐世昌為國務卿,準陸徵祥辭去國務卿,專任外交總長。
△ 袁世凱特任李厚基為建武將軍,仍督理福建軍務。
△ 江蘇將軍馮國璋、江西將軍李純、長江巡閱使張勛、山東將軍靳云鵬、浙江將軍朱瑞聯名密電袁世凱,要求取消帝制,以平滇黔之氣。
△ 康有為致書勸袁世凱早讓權位是為上策。
△ 留滬國會議員孫洪伊等布告,誓除國賊袁世凱。
△ 四川中華護國軍第三支隊盧師諦部占石柱。
3月22日 袁世凱被迫下令撤銷“承認帝位案”,仍稱大總統。令曰:“著將上年12月11日承認帝位之案即行撤銷,由政事堂將各省區推戴書一律發還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轉發銷毀。所有籌備事宜,立即停止。”并謂:“本大總統有統治全國之責,亦不能坐視淪胥而不顧也。……嗣后文武百官,務當痛除積習,黽勉圖功,凡應興應革諸大端,各盡職守,實力進行。”
△ 袁世凱下令召集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臨時會。并宣告于本月23日起開會。
△ 山東肥城縣農民反對清查田賦,舉行暴動,焚毀縣署及四鄉丈量局。東平、東阿、平陰、新泰等縣農民也繼起舉事。旋遭駐軍鎮壓。
3月23日 袁世凱下令取消“洪憲”年號,仍以本年為中華民國五年。按:自“洪憲”建元始至是日,袁世凱稱帝凡83天。
△ 袁世凱以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之名義致電蔡鍔、唐繼堯、劉顯世、陸榮廷等,要求停戰,派代表至北京商議善后。略謂:“帝制取消,公等目的已達,務望先收干戈,共圖善后。”
△ 袁世凱令準馮國璋辭去參謀總長,仍督理江蘇軍務;特任段祺瑞為參謀總長。
△ 參政院代行立法院開臨時會議,因人數不足而散。
3月24日 云南都督唐繼堯致電廣西都督陸榮廷等,主張迫袁世凱退位。謂依舊約法及大總統選舉法,袁氏犯罪當然喪失總統資格,應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而不容其姑以取消帝制為敷衍目前之計,仍顏就總統職。
△ 兩廣護國軍總司令陸榮廷、總參謀梁啟超檄告廣東軍民,謂:“廣東將軍龍濟光、巡按使張鳴岐竟昧天良,甘心從逆。本總司令、總參謀……今已統率勁旅,合圍省垣。濟光、鳴岐若能悔罪投誠,自當予以更新之路。倘猶執迷拒命,勢亦難逃渠首之殲。”
△ 袁世凱以康有為、伍廷芳、唐紹儀等為調人,出面致電蔡鍔,謂:“帝制取消,諸公目的已達,請從此罷兵息民,共維大局。”
△ 江蘇巡按使齊耀琳奉令電飭上海政警各署“嚴行查禁《中華革新報》”。
3月25日 袁世凱電令四川將軍陳宧與護國軍第一軍司令蔡鍔商議停戰。
△ 參政院代行立法院開臨時會議,國務卿徐世昌代表袁世凱出席并致詞。謂時事急迫,盼各參政為國宣勞。會議達成三項議案:一、咨請政府撤銷國民代表大會公決之君主立憲案。二、取消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名義案。三、咨請政府恢復因帝制失其效力之民國法令案。
△ 司法總長章宗祥通飭各省司法機關切實辦理假釋,飭各省檢察廳長、審判處長“查明在監者,有無實心悛改可以假釋之人,從前出獄者有無再犯之虞,應予以銷假釋之事,分別造具清冊報部,以憑考核”。
△ 留滬國會議員谷鐘秀、孫洪伊等50人通電各國公使,表示“誓除袁氏,以靖亂原,斷不取一時姑容,永貽后患”,并望各國“同情”。
△ 江蘇公民袁希洛等電袁世凱,要求“速將總統職務交由副總統攝行,靜待國民組織特別法庭,聽受裁判”。
3月26日 孫中山致電上海革命黨人,促早日發難。
△ 李烈鈞電袁世凱,指斥其取消帝制托人調停,乃“欲以市井無賴之口,矢約于義軍之前,以再售其使貪使詐之術”。
△ 唐紹儀電勸袁世凱退位,指出云南“此次舉義,斷非武力所可解決”,退位為“唯一良策”。
3月27日 袁世凱下令恢復因帝制失其效力之民國法令。
△ 陳宧致電蔡鍔,要求即日停戰,妥籌善后,同時密遣雷飚至大洲驛晤蔡,面告“將一致倒袁,行聯邦制,而舉馮、段、徐為總統”,并稱已得湘鄂贛三省贊同。
△ 陸榮廷命朱超群率部向廣東廉州靈山縣進發,迫該縣于次日宣布獨立。
△ 四川旅滬公民朱伯為等1583人致電袁世凱,稱袁已成為“政治上之罪犯,應由副總統暫攝事權,即日退位,靜候國民裁判”。
△ 粵軍駐潮州團長莫擎宇率部占領潮州城,宣布獨立。30日,汕頭警衛軍響應獨立,潮汕各界推莫擎宇為潮汕護國軍總司令。
△ 交通部、財政部與華俄道勝銀行簽訂《1916年中華民國政府濱黑鐵路五厘息金借款》合同,借款金額5000萬盧布,挪作行政費用。規定以該路財產、收入作擔保。
3月28日 梁啟超電復陸榮廷,謂“今日之事,除袁退位外,更無調停之余地”。
△ 廣東欽廉鎮守使隆世儲宣布欽州、廉州獨立。
△ 袁世凱申令追贈前第六師師長馬繼增為陸軍上將。
△ 上海興華銀行開幕,資本100萬元,總理張瀛亭。
3月29日 袁世凱令總統府焚毀帝制公文800余件。
△ 袁世凱任命陳樹藩兼充陜西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
△ 蔡元培、吳玉章、李石曾、汪精衛、吳稚暉、張靜江與法人歐樂、穆岱等人,在巴黎召開“華法教育會發起會”,并推選干事,擬定會章,舉蔡元培、歐樂為會長,汪精衛、穆岱為副會長。規定以“發展中法兩國之交通,尤重以法國科學與精神之教育,圖中國道德知識經濟之發展”為宗旨。6月22日,該會召開成立會。
3月30日 袁世凱以政事堂、統率辦事處名義,致電蔡鍔、唐繼堯等,要求“罷兵”停戰,稱“在諸君目的已達,帝制永無復活之期”, “若以愛國始,而以禍國終,諸君明達,當不其然”。
△ 貴州都督劉顯世電唐繼堯、陸榮廷等,主張由桂、滇、黔三省聯銜通電迫袁世凱退位,請黎元洪代行總統職權,并根據約法及大總統選舉法,選舉正式大總統。
△ 北京統率辦事處以“黨人聚滬日多,謀變日急”,電飭江蘇巡按使齊耀琳“防緝”。
3月31日 蔡鍔電復陳宧同意所率滇、黔護國軍自即日起至4月6日停戰一周。
△ 護國軍四川總司令劉存厚部占領四川南溪。
△ 日陸軍參謀本部次長田中義一密令關東軍支持宗社黨在東北加緊策劃“滿蒙獨立”,由黑龍會骨干川島浪速等人參與活動,擬于6月間在莊河、復州(今復縣)、遼陽、本溪湖等地舉行暴亂,旋因袁世凱斃命作罷。
是月 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與護國軍第一軍左翼第一梯團長劉云峰部達成局部停戰協定,共同討袁。為暫時防止誤會沖突,商定劉軍不過安邊場,馮軍不過柏樹溪,雙方不越金沙江沿江之兩岸。
△ 中華革命黨總理孫中山致書東北軍總司令居正,囑著意經營山東。
△ 陜西、湖北、安徽、江西、山西、河南、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浙江、江蘇、直隸、奉天、湖南、山東、福建、甘肅、四川19省公民井勿幕等41人聯名主張以武力迫令袁世凱退位,擁護黎元洪副總統代行民國大總統職權。
△ 北京政府財政部印刷局200余名工人要求增加工資,舉行罷工,與警察發生沖突。
△ 奉天鞍山日中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成立,集資14萬元開發鞍山附近鐵礦,中日出資各半。
△ 前清肅親王善耆與日財閥大倉喜八郎男爵議訂借款日金100萬元,作為宗社黨策劃“獨立”之軍事費用,并約定事成后,以吉林、奉天省內松花江一帶森林采伐等各項權益,作為雙方合辦事業,委與大倉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