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月

12月1日(十月十六日) 外務部咨行各省,新開商埠,無論華洋各物,除照定章納稅外,均額外加征碼頭稅。

△ 廣州將軍壽蔭等奏廣州旗營改練新軍,編訂步隊三營,炮隊一營,其滿漢制兵編為巡防槍隊八隊,炮隊四隊,并設講武堂一所。

12月2日(十月十七日) 同盟會本部在東京舉行《民報》周年紀念大會,到6000余人,黃興主席,孫中山發表《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前途》演說,闡明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之概要。

△ 譚人鳳在東京由黃興介紹加入同盟會。

△ 學部奏定《管理游學日本學生章程》,凡40條,準于駐日公使署內設留學生監督處,由出使大臣兼任監督。

12月3日(十月十八日) 醴陵會黨連日制造旗幟、號補、刀矛等軍用品。是晚,防勇在鄧家渡抄獲所制刀械。被捕會黨供稱,萍鄉、瀏陽、醴陵三處會黨約期十月二十日(12月5日)左右同時起事。

△ 湖南巡撫岑春蓂派巡防隊三隊,1200余人,赴瀏陽、醴陵鎮壓會黨。

12月4日(十月十九日) 署醴陵知縣汪文溥再次出示解散會黨,并派勇搜查鄧家渡、板山鋪、溈山一帶。晚,洪江會頭領廖淑保集眾數千首在萍、瀏、醴三縣分轄之麻石發難,會合瀏陽會眾搶占瀏陽高家頭。萍瀏醴會黨起義爆發。

12月5日(十月二十日) 萍鄉、瀏陽、醴陵洪江會分頭起事,瀏陽金剛頭、萍鄉高家臺被起義軍占領。醴陵防營再搜板山鋪,抄獲窖藏槍械,捕會黨頭領陳顯龍等。

△ 安徽繁昌縣荻港商民罷市,反對官卡苛征。

△ 中日雙方在營口簽訂《交收營口條款》。次日,營口商埠地面由中國接收管理。

△ 兼理挪威國事務英國公使朱爾典、比國駐京公使柯霓雅呈遞國書。

△ 清廷命駐藏辦事大臣有泰來京當差,以幫辦大臣聯豫為辦事大臣,張蔭棠為幫辦大臣。

12月6日(十月二十一日) 萍瀏醴會黨起義軍龔春臺部由醴陵占領上栗市,奪取守軍槍械。江西宜春慈化市、萍鄉桐木等處亦被他部起義軍占領。

△ 醴陵起義軍李香閣等部集中西路神福港,瞿光文等部集中東部官寮,晚間分向縣城前進;李部中途被巡防隊擊敗,各路均退。

△ 江西巡撫吳重憙派新軍第一標第三營500人由南昌赴萍鄉,又命駐新昌之該標第二營200人就近赴萍鄉上栗市。

12月7日(十月二十二日) 會黨起義軍集中于瀏陽縣境。上栗市龔春臺部大隊轉向瀏境,并調醴陵李香閣等部赴瀏。姜守旦、陳紹莊等部由金剛頭進至三口、永和市,奪取團局槍械,斃團總李得中等,占領該市。巡防隊來攻,起義軍敗退。

△ 駐醴巡防隊趙春霆部進擊西鄉神福港起義軍,新到巡防隊一哨進擊東鄉官寮起義軍。

△ 湘撫岑春蓂加派新軍第一標統帶吳紹璘率該標第二營崔朝慶部赴醴陵。

△ 奉天安東縣老爺嶺一帶農民四五百人抗人警捐。鳳凰城、九連城抗捐。

△ 御史趙啟霖奏請飭學部、農工商部合力籌辦京師高等實業學堂。

12月8日(十月二十三日) 紐約《中國維新報》刊出康有為10月21日所作《布告七十余埠會眾丁未新年元旦舉大慶典,告蕆保皇會改為國民憲政會文》。

△ 龔春臺、姜守旦部聚集瀏陽牛石嶺,列陣迎敵,敗,退楓林鋪,清軍返縣城外南街市,龔、姜等乘機回擊,雙方鏖戰,清援軍至,復敗,陳紹莊重傷。

△ 湖南巡防隊吳廷瑞營250人抵醴陵,分隊前往接迎神福港、官寮方向清軍。

△ 萍鄉巡防隊胡應龍、朱鼎炎部移駐縣北案山關防堵。

△ 鐵路大臣裁缺工部左侍郎盛宣懷奏,京漢鐵路干路告成,計長2500余里,歷時七八年,用款5213萬余兩,動借比款為多。

12月9日(十月二十四日) 上海憲政研究會開成立大會,馬相伯被選為總干事,雷奮為副總干事。有會員300余人。刊行《憲政雜談》月刊。

△ 湖廣總督張之洞派新軍第八鎮十五協協統王得勝,二十九標標統李襄鄰率步兵三營、炮隊二隊赴萍鄉,會剿萍瀏醴起義軍。18日抵萍。

12月10日(十月二十五日) 贛、湘巡防隊會攻上栗市,起義軍頭領沈益古率五六百人拒戰,死傷甚眾,上栗市為清軍所奪。

△ 湖南新軍崔朝慶營抵醴陵,即由官寮、麻石赴援上栗市巡防隊。次日抵達,清軍已勝,即赴瀏陽境內,與趙春廷、梁國楨、徐振岱部巡防隊,連日分擊零股起義軍。

△ 清廷命湖廣總督張之洞、湖南巡撫岑春蓂、江西巡撫吳重憙等分頭剿捕萍瀏醴會黨起義軍,并傳旨申斥吳重憙。

12月11日(十月二十六日) 清廷命兩江總督端方、湖廣總督張之洞及湖南巡撫岑春蓂迅派得力營隊,會剿萍瀏醴起義軍,并著江西巡撫吳重憙速飭臬司秦炳直選帶精兵,前往萍鄉一帶相機堵剿。

12月12日(十月二十七日) 湖南徐振岱部巡防隊連續擊敗瀏陽棖沖、東稔、小源、大圣廟等處零股起義軍。

△ 醴陵北鄉起義軍頭領譚石基見清軍移往瀏陽,是晚率部再舉,自官莊圖攻縣城,與清軍趙春廷部遭遇于蘆福嶺,戰敗。

△ 兩江總督端方派第九鎮統制徐紹楨率該鎮艾忠琦標步隊三營及炮、工、馬、輜重隊共2500人赴贛。25日,前隊抵安源。

12月13日(十月二十八日) 江西巡撫吳重憙派臬司秦炳直再帶省城防常備軍一標第二營300人啟程會剿萍瀏醴起義軍,22日秦率隊抵萍鄉。

△ 東三省照中日條約開埠16處,計奉天六處,吉林六處,黑龍江四處,準于明年1月14日先行宣布吉林、哈爾濱、滿洲里等處開埠日期。

△ 北京滇學會上稟郵傳部,承認愿籌集向法國贖收滇越鐵路路款。

12月14日(十月二十九日) 姜守旦率起義軍2000余人據守瀏陽大溪山寨,是日為清軍徐振岱部攻破,退往永和市。

△ 湘撫岑春蓂派道員俞明頤赴瀏陽、醴陵,擇要駐扎督辦,以一事權。

12月15日(十月三十日) 清廷諭江西巡撫吳重憙嚴飭各軍,趕緊合力剿捕萍瀏醴起義之萍鄉會黨。

△ 湖廣總督張之洞續派第三十二標統帶白壽銘率領所部全標三營暨炮隊一隊馳往瀏陽,會剿萍瀏醴起義軍。

△ 云南留日同鄉會派代表一人赴北京向清政府直接交涉騰越鐵路、滇越鐵路、七府礦約、滇緬界務四事。

△ 清廷諭軍機大臣應即督飭各省切實籌辦編練新軍。

△ 清廷諭駐藏幫辦大臣著聯豫暫行兼署;所有亞東關開埠各事宜,著張蔭棠妥籌辦理。

△ 清廷設立印刷官報局于京師。

12月16日(十一月初一日) 東南各省紳商在上海設立“預備立憲公會”,鄭孝胥為會長,張謇、湯壽潛為副會長。是為國內立憲派第一個團體。

△ 《預備立憲官話報》在上海創刊。系月刊。發起人莊景仲,以鼓吹君主立憲,提倡社會改革為宗旨。

△ 姜守旦、龔春臺部起義軍據守永和市二日,戰不利,退大光洞,旋又由大光洞退往平江縣境。

△ 萍瀏醴起義軍頭領沈益古被害。

△ 陜西扶風縣按畝加捐,籌辦鐵路,激起民憤,武舉張化龍領導千余人圍攻縣城,迫使知縣接受所提條款。旋遭鳳翔知府逮捕。

△ 清廷諭內閣著各直省督撫切實推廣農林,詳查所管地方官民各荒,并氣候土宜,限一年內繪圖造冊,悉數報部,由農工商部詳定妥章,奏明辦理。

12月17日(十一月初二日) 黃興在東京晤宋教仁。宋問及湖南暴動事,黃告以“已派多人往各省經營”。

△ 清廷命瑞良為江西巡撫。

12月18日(十一月初三日) 清廷以萍瀏醴起義軍大多趨瀏陽,諭仍著端方、張之洞、吳重憙、岑春蓂“嚴飭各軍,合力防剿”。

12月19日(十一月初四日) 梁啟超在神戶須磨策劃組黨。夏歷本月初,致書康有為,報告與楊度、蔣觀云、徐佛蘇、熊希齡等聯絡外界籌組政黨事,擬以“尊崇皇室,擴張民權”, “要求善良之憲法,建設有責任之政府”為宗旨,載灃、載澤為正副總裁,袁世凱、端方、趙爾巽為贊助人,并請康退居幕后。是日,再致書報告進展。

12月20日(十一月初五日) 姜守旦、龔春臺率殘部400余人退至平江沙鋪,為清軍追及,傷亡慘重,姜守旦、龔春臺越嶺逃出。萍瀏醴會黨起義失敗。

△ 陜西渭南縣群眾抗捐,搗毀厘金局、緝私卡、土藥統捐分卡。

△ 廣東學紳商界公電政府,力爭廣九路約,承認自行建筑。

12月21日(十一月初六日) 黃興往民報社晤宋教仁,告以“將有廣東之行”,邀其“同往襄助”。

△ 湖南巡撫岑春蓂奏稱,有孫文會黨王勝隱伏長江一帶,已密飭嚴拿,并電知鄂、江兩督。

△ 端方奏稱已商請袁世凱先后調撥“海圻”、“海籌”、“海容”、“海琛”、“飛鷹”五艦入江,以資鎮懾。

12月22日(十一月初七日) 清廷諭端方、張之洞、岑春蓂,著嚴飭各軍合力兜剿,并嚴密查拿王勝。

△ 修律大臣議復前兩江總督周馥奏請禁革買賣人口一折,應準照行,并擬辦法10條。

12月24日(十一月初九日) 安徽宣城縣官府殘酷鎮壓搶糧鬧事事件,殺害20余人,饑民800余人起而反抗。

△ 廣西巡撫林紹年奏準,招粵紳梁廷芳查勘富川、賀縣、南丹州錫煤礦,設法試辦。

12月25日(十一月初十日) 江蘇嘉定縣南翔鎮饑民數百人搶糧。

△ 江西萍鄉安源煤礦會黨首領蕭克昌被清軍誘殺。

△ 新任德國公使雷克斯呈遞國書。

12月27日(十一月十二日) 清廷諭岑春蓂、吳重憙及沿江海各省督撫,著嚴飭各軍合力搜剿,“毋留余孽”,并防范查拿各處會黨。

△ 旅美華商請國內紳商再行停銷美貨,并勸國人勿應巴拿馬河工。

12月28日(十一月十三日) 清廷諭吳重憙、瑞良防范江西會黨。

12月29日(十一月十四日) 清廷諭吳重憙仍著各軍搜捕竄匿會黨,并會同岑春蓂清鄉。

12月30日(十一月十五日) 清廷以萍瀏醴會黨披猖,各省伏莽尚多,通諭各省督撫整飭吏治,興辦巡警,預遏亂萌。

△ 陜西華州農民解法正等領導數千人進城搗毀西關鹽局及厘局。

△ 清廷諭山東巡撫楊士驤趕緊督飭各軍迅速剿辦曹州匪黨,并會同河南防軍合力圍捕,殲除首要,務絕根株。

△ 清廷升孔子為大祀。

12月31日(十一月十六日) 劉道一在長沙遇害。

△ 靖州知州金蓉鏡提審禹之謨,追究其與革命黨關系。

是月 同盟會會員譚人鳳、寧調元、胡瑛、孫毓筠等多人相率自日本回國,試圖響應萍瀏醴起義。

△ 湖廣總督張之洞札湖南、湖北按察使,飭懸賞嚴拿會黨,并開列賞格:拿獲王勝、陳金、姜守旦、陳紹莊,各賞銀1000兩;拿獲宗黃、劉家運、曹玉英、黃慶武、柳際貞、劉林生、鄭先聲、李燮和、朱子尤、蕭克昌、盧金標,各賞銀500兩。

是年 春,安徽革命黨人在蕪湖安徽公學成立岳王廟,以陳仲甫(獨秀)為會長。

△ 夏,同盟會福建分會成立,原由學界、會黨組織之漢族獨立會全體加盟,獨立會代會長鄭祖蔭任分會會長,林斯琛任總干事。

△ 朱執信、李文范、古應芬、張樹柟、何公博等返國,任教廣東法政學堂等校,組成同盟會廣東分會,仍以何公博為主盟人。

△ 黃格鷗自日本歸國,在南昌成立同盟會江西支部,任支部長。

△ 原公強會負責人、同盟會會員章憲章、陳崇功歸國,聯絡公強會成員楊庶堪、朱之洪等,設同盟會重慶支部。

△ 陳兆雯(幼云)自日本歸國,任教保定崇實中學,發展師生入同盟會,成立河北支部。

△ 保定陸軍速成學堂開學,錢鼎等在校建立同盟會保定分會,以錢為會長,會員多時逾百人。

△ 秋冬間,孫中山與黃興、章太炎等制訂同盟會《革命方略》,包括《軍政府宣言》、《軍政府與各處國民軍之關系》、《軍隊之編制》、《戰士賞恤》、《軍律》、《略地規則》、《因糧規則》、《安民布告》、《對外宣言》、《招降滿洲將士布告》、《掃除滿洲租稅厘捐布告》等11項文件。

△ 留日學生、同盟會會員溫靖侯、謝逸橋、饒真等在廣東嘉應松口設初級師范講習所,以舉人饒集蓉(芙裳)為監督,發展饒與學生張谷山、姚雨平、張醁村、梁龍、丘哲等加盟。

△ 劉冠三在山東濟南設山左公學,聘歸國留日學生、同盟會會員徐鏡心、齊樹棠、左汝霖、邦文翰等為教員,劉與許多學生旋亦入同盟會。

△ 留日學生、同盟會會員謝鴻燾與鄒秉綬、李廷璧等在山東煙臺設東牟公學,徐鏡心、陳幹、胡瑛、陳家鼎、陶成章等均曾來任教或留住,師生多人加入同盟會。先后而起者,尚有即墨膠萊公學、高密英林公學、曹州普通中學、掖縣掖西中學、臨沂沂州公學、惠民棣州公學、諸城東武公學等,均為革命分子所掌握。

△ 直隸留日學生刊物《直言》創刊,同盟會會員杜羲主持,僅出一期而止。

△ 山西保晉礦務股份有限公司在平定縣成立,資本庫平銀300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柏乡县| 沧州市| 汶上县| 衡阳县| 永丰县| 三台县| 德惠市| 资中县| 金阳县| 浠水县| 青川县| 伽师县| 广德县| 申扎县| 喀什市| 祁连县| 隆德县| 阳原县| 双城市| 黄陵县| 玛曲县| 涿州市| 财经| 醴陵市| 诸城市| 陵川县| 松潘县| 连江县| 平谷区| 南皮县| 夏津县| 瑞丽市| 奇台县| 西安市| 普洱| 新泰市| 内黄县| 西乌珠穆沁旗| 玉龙|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