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地理類

唐代有關(guān)地理著述的全貌,以及在地理學(xué)上的成就,是屬于地理學(xué)史的研究范圍。這里僅就現(xiàn)存的包括殘存的幾種和研究唐史有關(guān)的地理著述作講述。

按全國行政區(qū)劃記述的地理書即《四庫提要》史部地理類的所謂總志,除《舊唐書》和《新唐書》里的兩種地理志和《通典》的州郡典外,現(xiàn)存的有《元和郡縣圖志》和殘存的《括地志》,《太平寰宇記》雖是宋代地志,但有不少唐代資料,也可一并講。

《括地志》唐魏王李泰撰清孫星衍輯本八卷 賀次君《括地志輯校》四卷

李泰為唐太宗第四子,撰《括地志》是封魏王時事,后以奪嫡見譴,最后封濮王。《舊唐書》卷七六太宗諸子傳有濮王泰傳,謂:“〔貞觀〕十二年,司馬蘇勖以自古名王多引賓客,以著述為美,勸泰奏請撰《括地志》,泰遂奏引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就府修撰。……十五年,泰撰《括地志》功畢,表上之,詔令付秘閣,賜泰物萬段,蕭德言等咸加給賜物。”《唐會要》卷三六修撰:“〔貞觀〕十五年正月三日,魏王泰上《括地志》五十卷,上嘉之,賜物一萬段,其書宣付秘閣。初,泰好學(xué),愛文章,司馬蘇勖勸泰表請修撰,詔許之,于是大開館宇,廣召時俊,遂奏引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人物輻輳,門庭若市,泰稍悟過盛,欲速其成,于是分道諸州,披檢疏錄,凡四年而成。”可見此書是李泰為要結(jié)聲譽(yù)招集諸文士所纂集,與高宗時章懷太子李賢招集張大安、劉訥言等注《后漢書》之事相類似,又經(jīng)奏請,是半官書性質(zhì)。《新唐書》卷五八藝文志作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會要》所說五十卷上當(dāng)脫“五百”二字。此后宋人引用或稱《坤元錄》,《玉海》卷一五引《中興書目》及《宋史》卷一五七藝文志均著錄魏王泰《坤元錄》十卷,已非《括地志》五百五十卷之舊,以后并此十卷本也失傳。清代先后有幾個輯本,以孫星衍輯本較為通行。孫輯有嘉慶二年自序,謂:“其書稱述經(jīng)傳山川城冢皆本古說,載六朝時地理書甚多,以此長于《元和郡縣圖志》,而在其先。……其殘文時時見于傳記所引。張守節(jié)作《史記正義》,不能博考書傳,獨(dú)恃此疏證古地名。《通典》、《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亦引之,或稱為《坤元錄》。《路史》注引有《括地象》,按其文亦即此書,羅泌僅從他書抄撮,故訛“志”為“象”字。《玉海》所引多于《史記正義》者,其時據(jù)《史記注》善本,王應(yīng)麟亦不見本書也。序略起魏武時置郡,惟見《初學(xué)記》,蓋其下卷,余書未見引據(jù)……此本既輯取傳注,但依序略所載諸州編次為八卷,非原書卷第之舊。”案孫輯即以《初學(xué)記》州郡部所引序略殘文為卷一(但孫序謂此殘文為序略之“下卷”,則有語病,因?yàn)樾蚵员竟参寰恚藲埼漠?dāng)是《初學(xué)記》撮要抄錄,不必定在一卷之中,更不能說是“下卷”),卷二至八各州縣殘文則大多從《史記正義》所引輯出排比而成。近年賀次君《括地志輯校》,以序略為卷首,諸州縣分四卷,較孫輯多出幾十條,自較善于孫輯。

此書據(jù)《會要》所說是“分道諸州,披檢疏錄”,多根據(jù)過去的舊地志資料,詳于歷史沿革,因此《史記正義》多引用它來解釋古地名,所輯出的多是這方面的資料,這對研究唐史用處不大。但既纂修于貞觀時,對當(dāng)時的行政區(qū)劃州縣設(shè)置自必逐一記述,這倒是研究唐史地理的第一手資料,可惜這些資料多未被《正義》引用。

版本 (1)孫輯本刻入《岱南閣叢書》中,有原刻本、民國博古齋影印本。(2)清光緒湖北崇文書局《正覺樓叢書》重刻孫輯本。(3)清光緒朱記榮《槐廬叢書》重刻孫輯本,附補(bǔ)遺一卷。(4)1980年中華書局版賀次君《輯校》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阳东县| 武冈市| 江津市| 南安市| 噶尔县| 林甸县| 太湖县| 仁化县| 修文县| 台北市| 甘谷县| 平山县| 临夏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安远县| 含山县| 海盐县| 穆棱市| 石屏县| 花莲县| 西盟| 隆德县| 拉萨市| 黑山县| 北京市| 红原县| 莱西市| 镇雄县| 汝阳县| 勃利县| 古浪县| 陈巴尔虎旗| 宝坻区| 蕲春县| 永宁县| 凤阳县| 珠海市| 普兰店市| 西贡区| 西华县|